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练
展开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图,完成1~3题。
1.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 )
A.区域性 B.分散性
C.独特性 D.多样性
2.维持哈尼梯田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3.哈尼族人把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下图①②③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演化。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5.图③阶段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分异
非洲壮美景色稀树草原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旅游爱好者。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海南岛西部也有类似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据学者研究,海南岛的热带稀树草原受热带季风气候控制,雨季和旱季明显,旱季尤为干旱。调查发现海南岛西部的第四纪沉积层易渗透,地表储水力极差,也是其形成原因之一。下图为海南岛稀树草原分布图及其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海南岛稀树草原分布带旱季最可能盛行( )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东风
7.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成因包括( )
①狭管效应 ②雨影效应 ③焚风效应 ④干岛效应 ⑤“喀斯特”效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据此完成8~9题。
8.“小老头树”总也长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水分不足 B.根系弯曲发达
C.水土流失严重 D.热量条件不足
9.调查发现,“小老头树”林下草本植物生长也不良,其原因可能是“小老头树”林下( )
A.光照弱 B.水分少
C.温差大 D.温度低
城市绿化树种的生态效益大多集中在降温、增湿、固碳放氧、降噪、抗污染、生态保健、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榕树是福建省省树、福州市市树,是福建省各城市中常见的绿化树种,树干挺拔,树冠较大,生长期枝叶茂盛。一般在福州市区的公园、广场出入口处多栽种榕树。据此完成10~12题。
10.为了夏季防晒,冬季采光,我国华北地区居民在房屋前宜栽种( )
A.季雨林树种 B.常绿林树种
C.硬叶林树种 D.落叶林树种
11.福州市区的公园、广场出入口处多栽种榕树,其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遮阴纳凉 ②防御台风灾害 ③美化装饰园林 ④防治植物病虫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城市商业步行街多选择颜色鲜艳的植被造景,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游客的审美情趣
B.改善市民的宜居环境
C.打造城市的文明程度
D.营造愉悦的消费环境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图1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图2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示,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图1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4.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下图示意某山脉两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山脉甲、乙两坡分别对应的是( )
A.南坡和北坡 B.北坡和南坡
C.东坡和西坡 D.西坡和东坡
16.乙坡1自然植被分布范围比甲坡广,最主要原因是乙坡( )
A.处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B.跨度更大
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更长
D.沿岸受洋流影响
候鸟是指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每年4~5月,大量斑尾塍鹬从澳大利亚迁徙到北冰洋沿岸的科雷马河口。下图示意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一只标号为“H3”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读图,完成17~18题。
17.关于“H3”斑尾塍鹬的北迁,说法正确的是( )
A.科雷马河口为越冬地
B.途经山东半岛时正值雨季
C.沿途各地昼长夜短
D.飞行约一万公里
18.“H3”斑尾塍鹬没有经过的森林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泰加林是指从北极苔原南界树木线开始向南延伸1 000多千米宽的北方塔形针叶林带。泰加林地区枯枝落叶的输入量远少于热带雨林,但分解速率极低,多年积累,形成很厚的枯枝落叶层,下图为各地区植被群落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9~21题。
19.图中信息显示,泰加林分布区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冷湿 B.干冷
C.干热 D.湿热
20.泰加林地区枯枝落叶的输入量远少于热带雨林,但分解速率极低,多年积累,形成很厚的枯枝落叶层。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同质性
C.均一性 D.整体性
21.下列诗句能反映沿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泰加林→苔原及冻土方向变化规律的是( )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下面两图分别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⑧代表不同的植被。读图,回答22~23题。
22.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为(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坡⑤自然带的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
B.西坡山麓⑦自然带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
C.西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东坡①自然带受地形影响,南北狭长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下面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干热河谷分布图,图2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判断图2中丙的植被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5.受季风、地形等因素影响,横断山区河谷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等温线沿河谷向南凸起 ②等温线沿河谷向北凸起 ③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北挺进 ④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南收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3分)
材料一 非洲气候分布图。
材料二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1)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点。(5分)
(2)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说出自然带名称并分析原因。(8分)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原因是什么?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
地形是一类复杂的综合环境因素,可从海拔、坡向、坡度及凹凸度等多种角度进行区分。森林植被的生长和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拔和坡向的影响,但是在海拔和坡向相近的情况下,坡度、凹凸度等微地形会对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等自然因子进行再分配,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更新。某团队选取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 800 m左右同一坡向陡坡、缓坡、凸地、凹地等微地形的森林植被林分密度(林木对其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即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平均胸径(胸径是指树干距地面以上相当于一般成年人胸高部位的直径)的变化状况为研究对象绘制成下图。
(1)判断并解释造成陡坡和缓坡林分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8分)
(2)从林分密度出发,分析凹地林木平均胸径大于凸地的原因。(9分)
(3)不同于林分密度,缓坡的幼树密度小于其他微地形,推测其成因。(10分)
单元检测五
1~3.答案:1.B 2.B 3.C
解析:第1题,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主要特点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等。不存在分散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3题,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不能减轻劳动强度,故A错误;由于该地区的地势较高,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较小,故B错误;梯田中农业生产可能污染水源,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被污染,故C正确;可以观赏梯田美景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C。
4~5.答案:4.A 5.D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变化主要是地形变化带来的整个地理环境变化。地形不断的抬升导致降水的变化,从而影响东西植被的变化。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带来其他要素也随之变化,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③阶段山脉隆起后,在山脉西侧形成迎风坡地形雨,降水丰富,形成森林带,在山脉东侧形成背风坡,降水少,森林植被退化成荒漠,体现了地带性自然带的改变,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正确;经度地带性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而此地山脉东侧也临海,A错误;纬度地带性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B错误;垂直地带性是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带也发生变化,图③阶段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都在山麓地带,不是垂直地带性,C错误。故选D。
6~7.答案:6.D 7.D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海南岛稀树草原分布带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西侧;从材料可知,海南岛稀树草原受热带季风控制,旱季尤为干旱;海南岛旱季属于东北季风,以偏东风为主,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第7题,海南岛旱季属于东北季风,以偏东风为主,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雨影效应显著,②正确;西部为山地背风坡,受下沉气流影响,形成明显的焚风效应,加重了西部的干燥程度,③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到,海南岛西部为第四纪沉积层,该沉积层易发生渗透,其地表储水能力极差,类似于喀斯特地貌效应,⑤正确。狭管效应,又称峡谷效应或颈束效应,是指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干岛效应与热岛效应通常是相伴存在的,城市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海南岛西部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水资源少,与狭管效应和干岛效应并无关系,①④错误。故选D。
8~9.答案:8.A 9.B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老头树”分布于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地下水位较低,土壤湿度较低,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不足,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树干弯曲,A正确。根系弯曲发达不会导致树干弯曲,B错误。水土流失严重对树干的形态没有影响,C错误。热量供应不是导致树干弯曲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第9题,“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的水分,树木根系会吸收更多的水分,使得地下土层更干,土壤含水量更低,导致草本植物生长受到影响,B正确。“小老头树”树冠较小,遮光能力较弱,“小老头树”林下光照较强,A错误。“小老头树”对温差的影响较小,C错误。“小老头树”降低气温的能力较弱,D错误。故选B。
10~12.答案:10.D 11.A 12.D
解析:第10题,夏季防晒,冬季采光,说明夏季枝叶要茂盛,冬季要落叶,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葱绿,冬季落叶,符合题意,D正确。季雨林树种适合种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常绿林树种适合种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硬叶林树种适合种在地中海气候区,且这三种树种四季常青,导致冬季采光条件较差,A、B、C错。故选D。第11题,树干挺拔,树冠较大,生长期枝叶茂盛,所以夏季可遮阴纳凉,①正确;市区的公园、广场出入口处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栽种榕树有美化、装饰园林的作用,③正确;对抵御台风作用不大,②错;公园、广场出入口处人流量较大,其主要作用是美化和乘凉,在此栽种不一定能防治病虫害,④错。故选A。第12题,商业步行街是城市中商业活动集中的街道,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商场,是人们能够步行选购商品和得到服务消费的场所。所以街道选择颜色鲜艳的造景植被不是用以吸引游客欣赏,提高游客审美情趣的,而是为人们营造愉悦的消费环境,A错、D正确;商业步行街不属于居住区,B错;城市的文明程度,主要取决于城市居民综合素质,与造景植被颜色鲜艳的程度无关,C错。故选D。
13~14.答案:13.A 14.D
解析:第13题,图示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山地起伏大。故推测该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最可能位于较为平坦且水分条件较好的冲积扇边缘,根据图示信息及指向标可知,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大体呈东西走向,A正确;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B错误;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C错误;古诗“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描述的是祁连山的变化,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A。第14题,根据图示及文字材料可知,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D正确;“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C错误;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B错误;“阳脸”是草地、“阴脸”是森林,阳坡一侧面向青藏高原,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少于阴坡,A错误。故正确答案选D。
15~16.答案:15.D 16.A
解析:第15题,该山脉海拔较高,绵延于10°N~50°S之间,由此可判断,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为南北走向,可排除A、B。甲坡南北向纬度地带性变化明显,其中荒漠带从5°S附近一直延伸到30°S附近,应该是安第斯山脉的西坡,该山脉甲、乙两坡分别对应的是西坡和东坡,D正确、C错误。故正确答案选D。第16题,图中,1为热带雨林,分布范围更广因为乙坡处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能够带来温暖湿润的水汽,比甲坡背风坡降水更多、气温更高,A正确。跟跨度、洋流和赤道低气压带关系不大,B、C、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A。
17~18.答案:17.D 18.B
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H3”斑尾塍鹬在5月19日飞到北冰洋沿岸,因此该鸟是在科雷马河口过夏季,A错误。4月22日至5月17日途经山东半岛,此时山东的雨季未到,正是春旱季节,华北地区雨季是7~8月,B错误。4~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南半球的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C错误。飞行距离约跨纬度90°,根据经线长度1°约111千米,实际距离约一万公里(千米),D正确。故选D。第18题,“H3”斑尾塍鹬的飞行路线大致是沿澳大利亚西北部向北沿亚洲东部地区飞往北冰洋沿岸,因此经过了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温带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不可能经过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21.答案:19.A 20.D 21.A
解析:第19题,图中横坐标表示气温,从图中看,泰加林年平均温度仅高于苔原及冻土,说明气温低,冷,C、D错;图中纵坐标表示年平均降水量,从图中看,泰加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比荒漠和温带草原及灌丛多,与热带季雨林、温带阔叶林相近,说明较湿,可推测出,自然环境特征是冷湿,A正确、B错。故选A。第20题,泰加林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多年积累,形成很厚的枯枝落叶层,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D正确;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体现了差异性,A错;自然地理环境没有同质性和均一性,B、C错。故选D。第21题,沿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泰加林→苔原及冻土方向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山地垂直分异规律,B、C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错。故选A。
22~23.答案:22.D 23.B
解析:第22题,植被⑥分布在30°S~37°S大陆的西侧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3题,西坡山麓⑦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深受西风的影响。东坡⑤自然带的形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在东坡分布范围广,西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4~25.答案:24.A 25.C
解析:第24题,读图可知,丙自然带位于干热河谷海拔为3 100 m~4 100 m的区域,且丙地下方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丙地上方为高寒灌丛草甸带,故丙地植被应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和高寒灌丛草甸带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植被;在干热河谷地带,海拔为3 100 m~4 100 m的丙区域,海拔高,蒸发较弱,湿度条件好于暖温带半干旱灌丛,而热量条件又好于海拔更高的高寒灌丛草甸带,故最可能为亚寒带针叶林,A正确;按照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均不可能出现在丙地所在区域,故B、C、D错误。故选A。第25题,受季风、地形等因素影响,横断山区河谷受焚风效应的影响,形成干热河谷,气温较高,等温线沿河谷向北凸起,①错误、②正确;干热河谷的气温较高,热带的分布范围顺着河谷向北挺进,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26.答案:(1)非洲自然带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原因: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因此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南坡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解析:(1)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在非洲气候分布图中明显看出气候呈对称性分布,则自然带也必然呈对称分布,故非洲自然带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2)根据图中的图例分析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A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为纬度低,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属于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故要从地形、洋流和盛行风等角度分析其成因,结合所学可知,该地终年受东南信风控制,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山地阻挡,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该地位于大陆东岸,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气候和热带雨林带。(3)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的原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该地纬度低,基带的水热条件好,加上海拔高,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的空间大,热量条件由热带变化到寒带,降水先变多再变少,故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组合多样,导致该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没有明显的阴阳坡,因此植被分布主要受降水影响。由于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可受东南信风影响,其中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的原因:雪线主要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由于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没有明显的阴阳坡,故雪线主要受到降水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27.答案:(1)土壤。坡度越大,地表径流的流量和速度就越大;随着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中营养物质减少,不利于植株的存活,所以缓坡林分密度大于陡坡。
(2)与凸地相比,凹地林分密度较低,生存条件较差;中、大级别胸径的植株对光照等的争夺能力强,占比较多;而小级别胸径林木的争夺能力弱,不易存活,所以凹地林木平均胸径较大。
(3)缓坡的林分密度显著大于其他微地形,森林的郁闭度较高;不能满足幼树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需求,所以幼树密度较低。
解析:(1)图中显示,陡坡的林分密度小于缓坡,造成陡坡和缓坡林分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据所学可知,坡度越陡,坡面径流流速越快,流水对坡面的冲刷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程度越大,土壤比较瘠薄,土壤中营养物质流失多,不利于植物存活与生长,所以陡坡林分密度小于缓坡。(2)图中显示,凹地林分密度低于凸地,说明凹地的植物生存环境要比凸地差;在凹地中,胸径较大的植株,树冠较大,根系延伸范围较大,对光照和水源的争夺能力较强,加速了其生长,而胸径小的树木树冠较小,根系延伸范围较小,对光照和水源争夺能力较弱,不易存活或生长,所以,凹地树林的平均胸径较大。(3)据图可知,缓坡的林分密度高于陡坡、凹地和凸地等其他微地形,森林的郁闭度最高;林下的光照较弱,生长空间有限,不能满足幼树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需求,所以幼树存活少,密度低。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五十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