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昆明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昆明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昆明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粗盐除去泥沙 B. 氢氧化钠变质 C. 浓盐酸挥发 D. 石油分馏
2. 元素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造成智力低下的化学元素是( )
A. Fe B. Mn C. Cu D. Zn
3.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只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覆盖全球梦”。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A. 无机盐 B. 糖类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5. 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酸钾属于酸 B. 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C. 磁铁矿属于纯净物 D. 酒精属于无机化合物
6. 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 B. C. D.
7. 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铁锅的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作而成的
B. 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辨别蚕丝与合成纤维
C. 食品加工时,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泡海产品防腐
D.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B. 碳酸钙能与盐酸(胃酸主要成分)反应,可用作药物补钙剂
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D. 铜为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做导线
9. 下列对有关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淸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0.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和Z投入稀盐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而Z表面无气泡,X、Y、Z、H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H>Y>Z B. X>Y>H>Z
C. Y>X>H>Z D. X>H>Z>Y
11.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装置气密性良好
B. 干燥氧气
C. 作反应容器
D. 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
12. 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13. 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准时发射升空,运载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外有4个电子层 B. 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 中子数为37 D. 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
14. 我国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地下水是重要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水的蒸馏实验中加入沸石可防止暴沸
C. 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都是物理变化 D.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氧气
15. 樱花树皮中含有的樱桃甙(C21H22O10)具有抑制肿瘤的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樱桃甙分子中含51种元素
B. 樱桃甙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 樱桃甙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1×22+16×10)
D. 樱桃甙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22:10
16.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溶液变红
CO2能与石蕊反应
B
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泡沫
该水样属于硬水
C
分别向盛有20℃40mL酒精和60℃40mL水的烧杯中各滴入1滴红墨水
在60℃水中扩散的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把等质量、相同的锌片与铁片同时放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中
锌片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A. A B. B C. C D. D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氧气或氮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B. 吹灭烛火和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都是隔绝空气
C. 为了加快加热速度,可将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木条熄灭,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18.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 因为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加入酚酞都变红色,所以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19. 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0. 如图所示,在乙瓶中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在A处缓缓地持续通入混合气体X,下表中的物质及实验操作后的现象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 X
甲中盛放的溶液(足量)
关闭Ⅰ阀打开Ⅱ阀
A
潮湿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
浓硫酸
纸花不变色
B
干燥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纸花变为红色
C
潮湿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纸花不变色
D
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纸花变为红色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21.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______ 作用。
(2)端午节制作粽子用到草木灰,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的微观构成与氯化钠相似,碳酸钾由 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中秋节吃月饼,为防止月饼变质,利用铁生锈的原理,通常在包装月饼时放入一小袋活性铁粉,常称
“双吸剂”,吸收的物质是 ______ 。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表面涂油
B.食盐水浸泡
C.表面镀铬
(4)材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镁铝合金
B.聚乙烯塑料
C.钢筋混凝土
D.合成橡胶
22. (1)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硫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制成的硫元素“价类二维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 ______ 周期,属于 ______ (金属/非金属)元素。
②写出C点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D、E点物质中都含SO42−,其中“2”的意义 ______ 。
(2)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①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______ (填“>”、“=”或“X;若分别将X、Z投入稀盐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Z;X、Y、Z、H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H>Z。
故选: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1.【答案】A
【解析】解:A、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C、根据量筒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有五个电子层,故错误;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单位应为“1”,不是“g“,故错误;
C.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中子数=85−37=48,故错误;
D.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37=2+8+18+8+X,X=1,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故正确;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4.【答案】B
【解析】解:A、地下水是重要资源,地下水资源有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沸石表面有许多小孔,可防止过热液体发生暴沸,则水的蒸馏实验中加入沸石可防止暴沸,故选项说法正确。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沉淀、过滤、吸附是物理变化,消毒是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地下水资源有限来分析;
B、根据沸石表面有许多小孔,可防止过热液体发生暴沸来分析;
C、根据沉淀、过滤、吸附是物理变化,消毒是化学变化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资源状况、水的净化、以及电解水实验,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
【解析】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樱桃甙分子中含51个原子,故A错误;
B、樱桃甙由樱桃甙分子构成,故B错误;
C、由樱桃甙的化学式可知,樱桃甙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1×22+16×10),故C正确;
D、樱桃甙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1×22):(16×10)=126:11:80,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樱桃甙由樱桃甙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
【解析】解: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不是CO2能与石蕊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该水样属于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别向盛有20℃40mL酒精和60℃40mL水的烧杯中各滴入1滴红墨水,由于烧杯中盛有的液体不同,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D、把等质量、相同的锌片与铁片同时放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中,锌片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和氧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和氮气混合,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吹灭烛火和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分别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烧杯不能直接进行加热,应垫上陶土网,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烧杯不能直接进行加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的原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烧杯不能直接进行加热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并不是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错误;
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的可能是活泼金属或碳酸盐,故C错误;
D、因为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加入酚酞都变红色,所以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
C、根据活泼金属、碳酸盐都会与酸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9.【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转化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②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转化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③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转化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①②③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D。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0.【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遇水生成酸才能使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变红色,潮湿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后成为干燥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不能使纸花变色,正确;
B.干燥的混有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成为湿润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不能使纸花变色,不正确;
C.潮湿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和二氧化碳,故最后没有能使纸花变色的气体,正确;
D.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水生成酸才能使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变红色,正确;
故选:B。
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碳遇水生成酸来分析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D.根据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乳化 离子 氧气和水 B BD C
【解析】(1)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2)碳酸钾的微观构成与氯化钠相似,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填:离子;
(3)铁粉生锈是与氧气和水同时反应,吸收的是氧气和水;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表面涂油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起到防止生锈的目的;表面镀铬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起到防止生锈的目的;食盐水浸泡会加速铁生锈的速度;故填:氧气和水;B;
(4)A.镁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填:BD;C。
故答案为:(1)乳化;(2)离子;(3)氧气和水;B;(4)BD;C。
(1)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来分析;
(2)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碳酸钾微观结构与其相似来分析;
(3)根据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定义来分析。
该题考查基础知识,难度适中,考查知识点较全面。
22.【答案】三 非金属 SO3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 BD 甲溶于水放热
【解析】解:(1)①硫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三;非金属。
②C点物质是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化学式是SO3,D、E点物质中都含SO42−,其中“2”的意义是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故答案为:SO3;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①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仍然是饱和溶液,乙变成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在t2℃时的溶解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故答案为:>。
②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B(t1℃时甲的溶解度是65g,50g水中最多溶解32.5g)D(t2℃时甲的溶解度是90g,50g水中最多溶解45g)。
故答案为:BD。
③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甲溶于水放热,导致溶解度增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析出固体。
故答案为:甲溶于水放热。
(1)硫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属于非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3.【答案】大 单质 A 镁 Na2CO3、BaCl2 NH4Cl、CuSO4 Na2CO3+BaCl2=BaCO3↓+2NaCl
【解析】解:(1)①一般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大,因此青铜与纯铜相比,其硬度更大,青铜中的铜以单质形式存在;故答案为:大;单质;
②人类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而人类利用铝的历史仅100多年,这个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故答案为:A;
(2)若天平平衡,说明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气体是从稀硫酸中置换出来的,故稀硫酸应该没有剩余;根据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放出氢气质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质量,可知因为镁原子的相对质量镁的质量.故一定有剩余的是镁;故答案为:镁;
(3)铵根离子和碱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白色沉淀。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没有闻到氨味,说明样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铵;
②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出现白色浑浊,静置后,上层清液无色,说明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③小心倒掉上层清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钠,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故答案为:Na2CO3、BaCl2;NH4Cl、CuSO4;Na2CO3+BaCl2=BaCO3↓+2NaCl。
(1)根据合金的性质、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金属的利用来分析;
(2)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来分析;
(3)根据铵根离子和碱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4.【答案】不可再生 酸雨 2SO2+O2+H2O=2H2SO4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FeCl3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解析】解:(1)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燃煤烟气中含有SO2,直接排放会引起酸雨;SO2和O2混合连续通入吸收池中,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H2O=2H2SO4;
(2)①钛冶炼厂氯化车间将钛铁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在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反应中,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6个,碳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为FeCl3。
③通电时,氯化钠、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①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FeCl3;
③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1)根据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燃煤烟气中含有SO2,SO2和O2混合连续通入吸收池中,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进行分析;
(2)①钛冶炼厂氯化车间将钛铁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③通电时,氯化钠、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长颈漏斗 B Zn+H2SO4=ZnSO4+H2↑ b 检验混合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BC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氢气如需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氢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若用F收集氢气,瓶中装满水,气体从b口通入;
(3)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实验装置A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同学乙认为,若装置C中CuO变红,则除了甲烷与CuO可能发生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③同学丙认为,欲通过D装置中浓硫酸因吸收水分而增重,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H4的思路不严密,需要在B、C间再增加一个D装置,吸收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带出的水蒸气,才能证明含有CH4。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B;Zn+H2SO4=ZnSO4+H2↑;b;
(3)①检验混合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②一氧化碳;
③B、C。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3)①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②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③根据浓硫酸能够吸附水蒸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6.【答案】盐酸过量时,溶液也显无色 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不含水 ③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放热 NaOH+HCl=NaCl+H2O Na+、H+
【解析】解:【实验一】不正确,是因为盐酸过量时,溶液也显无色。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不含水。
(2)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③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3)由图4分析,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酸和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5)在图5的实验中,当实验进行到60秒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Na+、H+;
溶液中含有盐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能和硫酸铜反应,能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故答案为:
【实验一】盐酸过量时,溶液也显无色。
(1)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不含水;
(2)③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3)放热;
(4)NaOH+HCl=NaCl+H2O;
(5)Na+、H+。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放热,显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不含水;
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③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红色;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盐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能和硫酸铜反应,能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答案】3.3
【解析】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第一次加入50g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第二次加入50g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所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50g+50g+10g−106.7g=3.3g。
(2)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x 3.3g
10044=10gx3.3g
x=75%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故答案为:
(1)3.3;
(2)75%。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昆明五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昆明十中白塔中学六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