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秦汉史处于一个突出的地位。秦汉历史与先秦历史相比,已由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进入到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的发展阶段,虽然期间经历过反复,但是这一发展大势并未改变,并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之所以被称为“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主要是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的。与先秦历史相比,秦汉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国家通过二十等爵制实现了对个人的支配,以及编户齐民的形成,解构了先秦宗法集耕的社会形态。随着国家意识由法而道,最终独尊儒术。……从此制约、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走向。
材料一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偌,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吕氏春秋》材料二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史记》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危诸侯。——《战国策》
人心所向: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社会基础:局部统一、民族融合
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奠定基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励精图治:秦王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厚招游学,重用外来之士)。
策略得当: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主观原因:秦具有统一的实力
知识拓展1:秦统一的文化优势
思考:根据图片,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地域、民族、文化发展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礼崩乐坏+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唯有能解燃眉之急的法家才能受到秦王所重视,成为其一统天下的思想武器。 ——张少斌,许亚刚《秦统一中的文化因素》
从秦惠文王始设相到秦朝灭亡的百余年间,担任秦相要职的共24人,其中国籍可考者17人中,16人是以“客”的身份任相的。 ——陈怀健《秦用客与客奔秦述论》
功利主义(实用):用人开放;尚武精神;法家思想;商鞅变法奠基
思考:这反映了秦文化有什么特点?能否顺应统一大势?
特点:三公九卿都由皇帝任命,概不世袭(官僚政治);分工、制约,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 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分工严密、相互牵制;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家国同构”。
县令/长(地方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地方制度:郡县制的全面推广原因:①历史原因:分封制的弊端(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分裂割据) ②现实原因: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李斯建议) ③实施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主要内容: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作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知识拓展2: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百代皆行秦政制”,“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套官僚体制,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官僚体制,开创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基本模式, ----《中国通史》
专制主义(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地方管理方式,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绝对服从于中央。
知识拓展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两组矛盾: 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终在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被废。 ②是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直至宋代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这两组矛盾贯穿始终,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2)建立原因: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社会根源: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需要;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地理原因: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为主,领土广,需要统一管理
(3)影响: 积极性:政治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消极性:政治上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人们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的进步。
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家国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知识拓展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秦朝其他巩固统治的措施
4.秦朝统一的历史影响: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大一统国家的新局面,从此大一统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大一统国家”相当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升级版”,其具体表现为:疆域版图覆盖范围更大、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等。
①繁重赋役,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②秦法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③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
④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和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2)政权:“张楚”。(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楚汉战争(BC206年--BC202年)(1)性质:地主阶级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2)结果:刘邦击败项羽。(3)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知识拓展1:多元解读秦朝灭亡的原因
1、秦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2、未能及时调整统治策略,稳定统治;3、东方各国与秦在文化上尚未完全认同,未能完全消除文化对抗和割据的隐患。
1.儒家独尊地位确立:鉴于秦亡的教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学术文化思想的主流。 2.民本思想有限回归:秦朝迅速灭亡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使统治者重新认识了民众的力量,促使君主调整治民政策,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王朝的长治久安。 3.君主权力适度制约:秦朝灭亡后,后世君主和思想家深刻反思,在承认君权至上的前提下,如何对君主权力加以适度限制,防范君权走向极端而失控,保证君主政治的正常运行。 4.民族问题的羁縻政策。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反思秦朝民族政策上的教训,制定了羁縻政策。包含了对民族地区政治现状的宽容和默认,以及通过分化实现“以夷制夷”。
知识拓展2:秦朝的迅速灭亡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怎样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复习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秦的统一,统一的条件,统一的过程,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这是一份第三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溃的原因,远交近攻,三皇五帝,续表地方,分封制,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的影响,大泽乡,延续和传播,史料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