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复习题
展开[2022·湖南邵阳期末]2019年9月我国浩吉铁路正式开通,北起浩勒报吉,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南至江西中部的吉安,设计时速为120 km/h。下图是浩吉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浩吉铁路南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沙尘肆虐 B.河湖众多
C.溶洞广布 D.人迹罕至
2.浩吉铁路的建设( )
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促进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
C.加强江西中部的资源开发
D.方便安徽省与邻省的联系
[2022·河南驻马店期末]2021年9月28日,位于新疆的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和(田)若(羌)铁路全线铺轨贯通,其桥墩建设使用了在工厂内统一预制、现场统一吊装的预制装配式方式,这在全国铁路桥梁建设中尚属首次。据此完成3~4题。
3.该铁路的桥墩建设采用工厂内统一预制,现场统一吊装的预制装配式的意义主要是( )
A.降低建筑材料运输成本
B.减轻当地生态环境破坏
C.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D.保证桥墩造型整齐美观
4.关于和若铁路贯通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速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②成为连通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的便捷运输通道 ③有力推进了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 ④为西部省份开辟一条面向中亚和非洲的陆路通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22·山西朔州期末]丹洲古镇位于广西融江下游的丹洲岛上(下图),丹洲岛面积约1.6 km2,现有居住人口约1 000人。丹洲古镇曾经是明清两朝时期的县城和贸易集散地,遗留下许多城楼、书院、商会会馆等古迹,是中国唯一的水上古城。2016年,丹洲古镇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推荐名单。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明清时期丹洲古镇成为县城和贸易集散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四面环水,利于防守 ②水路交通较为便利
③环境优美,耕地充足 ④临近河流,取水方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当地居民认为“一旦有桥再无丹洲”,丹洲古镇至今无桥连通对岸,可以( )
A.保护古城风貌 B.节约建设成本
C.保留水运特色 D.增加码头收入
正太铁路(太原—石家庄)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穿越多条河流,与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交会于石家庄。正太铁路建设时的窄轨(1米宽)与采用国际标准轨(1.435米宽)的卢汉铁路不一致。下图为1907年中国北方部分铁路分布图。读图,完成第7题。
7.早期正太铁路与卢汉铁路轨道宽度不一致对石家庄发展的影响最可能是( )
A.加速发展 B.阻碍发展
C.没有影响 D.无法推测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京杭运河德州段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下图为德州市位置图。据此回答8~9题。
8.运河德州段前期景象繁荣,后来却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9.下列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唯一发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参见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影响本区域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2·福建泉州期末]千年古镇吴城镇自汉晋以来,就是江西省的商埠。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浔铁路建成后,吴城镇日渐萧条。为了方便吴城镇对外联系,2013年永吴公路建成通车,该公路途经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大湖池段的公路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会淹没于水下,被誉为“最美水上公路”。图1示意吴城镇及周边区域。图2示意水上公路景观。据此完成11~13题。
11.20世纪20年代后,吴城镇日渐萧条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运地位下降 B.洪涝灾害频发
C.生态破坏严重 D.河流淤塞严重
12.永吴公路没有修建高等级公路,主要考虑的是( )
①地质条件 ②建设成本 ③客货流量 ④工程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淹没于水下”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旅游收益 B.减轻生态影响
C.方便施工建设 D.减少维护成本
[2022·黑龙江大庆期末]德国城市等级体系合理有序,小城镇依托协作的产业集群、便捷的区域,交通宜居的空间品质,在促进区域就业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小城镇可以被划分为依附型、网络型、独立型三类。依附型小城镇位于大城市边缘;网络型小城镇之间交通联系密切,与大城市距离适中;独立型小城镇深入乡村腹地,远离大城市。据此完成14~15题。
14.与其他两种小城镇相比,独立型小城镇( )
A.就业机会更多 B.腹地范围更大
C.人口流动性更强 D.经济实力更强
15.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三类小城镇最有可能的演变方向是( )
A.依附型转化为网络型
B.依附型转化为独立型
C.独立型转化为依附型
D.独立型转化为网络型
[2022·天津市部分区期末]适应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国家在北京大兴建设了新机场。下图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位置与北京市内主要交通枢纽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 )
A.土地面积 B.居民出行
C.人均收入 D.地价高低
17.对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功能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 ②极大地缓解北京市内交通拥堵状况 ③有利于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的格局 ④承接京津冀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提高运输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四川成都期末]沿江高铁(新建的沪渝蓉高速铁路)全长约2 100公里,总投资约5 500亿元,双线、电力牵引、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30年建成。建成后,将串联起长江沿岸多个城市群,直接惠及6亿人口,从上海到成都最快仅需7小时。下图为沿江高铁线主要走向的部分分布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沿江高铁的“南京—上海”段除了已经修建完成的“沪宁高铁”外,还新建成本更高的北沿江高铁线(上图),对其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河流 B.资源
C.地形 D.城市
19.下列关于沿江高铁的修建将会对成渝地区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解决了成渝地区交通运输的压力
B.促进成渝地区经济的发展
C.不利于成渝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D.不利于成渝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20.[2022·福建三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8日兴泉铁路全线铺轨贯通,西起江西兴国,经赣南丘陵进入福建山区,穿越武夷山脉、戴云山脉,终点抵达泉州,正线全长464.16千米,设计时速160 km/h,全线桥隧比高达87.05%,是客货共线的电气化铁路。该线建成通车后,结束了沿线多个革命老区县不通铁路的历史。下表为兴泉铁路沿线部分站点规模统计表。下图为兴泉铁路示意图。
兴泉铁路沿线部分站点规模统计表
兴泉铁路示意图
(1)分析兴泉铁路沿线革命老区历史上不通铁路的原因。
(2)说明上表中宁化、清流县站点设计最高聚集旅客数高的原因。
(3)简述兴泉铁路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浩吉铁路南段主要经过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带,降水丰富,河湖密布,人口稠密,故选B。第2题,铁路线的开通,能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A正确;浩吉铁路都位于我国中西部,能够促进我国南北方地区联系,没有经过东部省份,B错误;加强内蒙古中部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江西中部的资源开发影响较小,C错误;不经过安徽省省级行政区,D错误。故选A。
3~4.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注意材料“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当地受风沙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缺乏,不利于现场浇筑桥墩,现场浇筑受风沙影响也大,同时,恶劣环境下的现场浇筑,其桥墩的质量难以保证,且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桥墩建设使用了在工厂内统一预制、现场统一吊装的预制装配式方式,可以减少恶劣的风沙天气的影响,提高桥墩的质量,同时可以缩短工期,故选C。第4题,和若铁路贯通,区域交通通达度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加速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①正确;同时,有力推进了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对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③正确;和若铁路是南疆连通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便捷运输通道,而非东北地区,②错误;为西部省份开辟一条面向中亚的通道,而非非洲地区,④错误。故选A。
5~6.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并读图分析,明清时期社会治安较差,丹洲古镇四面环水,有利于军事防御,①正确;四面环水,水运便利,有利于发展商业贸易,②正确;丹洲岛面积较小,耕地资源有限,③错误;临近河流,取水方便并不是丹洲岛独特的优势,④错误。故选A。第6题,由材料可知,丹洲古镇是我国唯一的水上古城,遗留下许多城楼、书院、商会会馆等古迹,也因此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推荐名单,一旦建桥,就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因此丹洲古镇至今无桥连通对岸,有利于保护古城风貌。故选A。
7.答案:A
解析:石家庄地处正太铁路、卢汉铁路交会处,正太铁路的窄轨与卢汉铁路的国际标准轨不一致,进出山西的所有物资必须在此重新装卸和转运,石家庄成为晋冀间物资转运枢纽,工商业迅速发展。
8~9.答案:8.C 9.D
解析:第8题,由于大运河的淤塞和水源枯竭,再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设,德州商业贸易逐渐衰落,发展速度明显变慢。故选C。第9题,交通运输条件对德州空间形态影响很大,德州的发展轴是由运河、铁路、公路、河流共同构成的;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德州的发展,故德州不能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和京杭运河的变化对德州城市空间形态起着重要作用。故选D。
10.答案:(1)该区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会点附近,交通便利,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衰退。
解析:(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会点附近,水运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市场广阔;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3)19世纪中期以后,铁路和近代海运日渐兴起,且运价低廉,运量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市场竞争力大,导致经济衰退。
关键能力综合练
11~13.答案:11.A 12.C 13.B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千年古镇吴城镇自汉晋以来,就是江西省的商埠。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浔铁路建成后,吴城镇日渐萧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发生变化,沿线水运逐渐被铁路运输取代,吴城镇的交通优势丧失,城镇走向衰败,故选A。第12题,由材料可知,永吴公路的修建是为了方便吴城镇的对外联系,永吴公路沿线人口分布相对较少,客货流量小,运输需求少,建成高等级公路的必要性不大;当地经济发展较慢,修路的建设成本是主要的考虑因素,②③正确。我国修建公路的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不是是否修建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考虑因素,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13题,由材料可知,该公路途经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大湖池段“淹没于水下”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生态影响,B正确。由材料可知,大湖池段的公路每年都有一段时间会淹没于水下,被誉为“最美水上公路”,成为当地的一项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收益是该路段“淹没于水下”的结果,不是原因,A不符合题意。该路段“淹没于水下”会增加维护成本,D错误。该路段“淹没于水下”,说明在建设该路段时该段路基可能要低于其它路段,这为施工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并没有方便施工建设,C错误。故选B。
14~15.答案:14.B 15.D
解析:第14题,由图可知,独立型小城镇离中心大城市较远,处于乡村腹地,与其他两种小城镇相比腹地范围更大,故选B。第15题,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地处偏僻乡村的独立型小城镇逐渐融入交通线网的产业分工系统中,成为网络型小城镇,故选D。
16~17.答案:16.B 17.B
解析:第16题,社会经济的需求决定交通布局,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问题,因此居民出行是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故选B。第17题,北京新机场的建成,提高了航空运输能力,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的格局,将形成北京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①、③正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不能减少北京市城市内部交通运输的运量,也不会增加北京市内部交通的运力,因此不会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②错误;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运输需求一般不依靠航空运输,不能承接京津冀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提高运输效率,④错误。故选B。
18~19.答案:18.D 19.B
解析:第18题,据图可知,北沿江高铁线经过启东、南通、泰州和扬州等城市,尽管成本较高,但为了带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而修建了北沿江高铁线,对其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城市,D正确。和自然因素河流、资源、地形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第19题,沿江高铁的修建,主要是客运专线,不能完全解决成渝地区交通运输的压力,故A错;完善铁路网,可促进成渝地区经济的发展,B正确;有利于成渝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完善成渝地区基础设施建设,C、D错误。故选B。
20.答案:(1)地势崎岖,修建铁路难度大;经济落后,修建铁路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对技术要求高,较长时间无法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
(2)宁化、清流两县是兴泉铁路和浦梅铁路的两个交汇点,是连接两条铁路的枢纽,担负着两条铁路旅客的中转任务,设计最高聚集的旅客人数高于其他非枢纽站。
(3)结束了沿线多个革命老区县不通铁路的历史,有利于带动沿途地区脱贫致富;方便沿途地区人员货物往来,带动经济发展;缩短了江西山区到沿海发达地区的时间距离,增加内陆地区出海新通道;有利于完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网;有利于福建向江西进行产业转移;有利于江西旅游资源的开发。
解析:(1)从材料中“穿越武夷山脉、戴云山脉……全线桥隧比高达87.05%”可知,沿线地区地势崎岖,修建铁路难度大;沿途地区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落后,修建铁路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全线桥隧比高,对技术要求高,之前较长时间无法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2)从图可知,宁化、清流两县是兴泉铁路和浦梅铁路的两个交汇点,宁化到清流段是两条铁路共有路段,两站是连接两条铁路的枢纽,担负着两条铁路四个方向旅客的中转任务,设计最高聚集的旅客人数高于其他非枢纽站。(3)从社会效益看,结束了沿线多个革命老区县不通铁路的历史,有利于带动沿途地区脱贫致富;从经济效益看,方便沿途地区人员货物往来,带动经济发展;缩短了江西山区到沿海发达地区的时间距离,增加内陆地区出海新通道,利于江西省资源产品对外贸易;有利于完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网,增加地区可达度;江西在土地、劳动力方面有优势,铁路修建有利于发达的福建地区向外进行产业转移;江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交通条件改善缩短市场和景区的时间距离,有利于江西旅游资源的开发。
站点名称
设计最高聚集旅客数(人)
站点名称
设计最高聚集旅客数(人)
兴国站
400
石城东站
600
于都北站
400
宁化站
1 000
宁都站
600
清流站
8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课后练习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浩吉铁路的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地区交通线路形态多为,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特点有,影响广济桥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