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综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主要食物是竹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的成熟红细胞含有大量线粒体,有利于运输氧气
B.大熊猫神经细胞间具有许多胞间连丝,有利于信息交流
C.竹子的所有细胞均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
D.竹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有利于进行能量转换
2.生命系统是由物质组成的高度有序结构。下列有关探究生命物质的科学实验中,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艾弗里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培养得到了S型菌 | DNA是遗传物质 |
B | 欧文顿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 细胞膜是由磷脂组成的 |
C | 毕希纳用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发酵产生了酒精 | 引起发酵的酿酶是蛋白质 |
D | 温特用放置过燕麦尖端的琼脂块使胚芽鞘弯曲生长 | 燕麦尖端含有吲哚乙酸 |
A.A B.B C.C D.D
3.血液中的CO2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水结合生成碳酸后解离出H+,H+刺激位于延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会导致H+浓度升高从而使内环境变为酸性
B.H+刺激化学感受器后会引起膜外K+内流并产生兴奋
C.CO2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的过程需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D.给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输送O2时气体中不能含有CO2
4.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结构①能将H+运回线粒体基质,同时催化ATP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通过质子泵和结构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B.结构①具有物质转运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功能
C.抑制结构①的活性也会抑制无氧呼吸中ATP的产生
D.叶绿体内膜上也含有大量能促进ATP合成的结构①
5.人体造血干细胞中9号染色体上原癌基因ABL所在的片段,易位至22号染色体上BCR基因所在的区域,形成一个新的BCR-ABL融合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使造血干细胞出现增殖失控而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ABL的表达导致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
B.造血干细胞中发生基因重组引发ABL与BCR融合
C.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可精确传给子代细胞
D.BCR-ABL融合基因在转录时会有两条不同的模板链
6.苯硫脲(PTC)味道较苦且涩,只能感知PTC浓度大于1/24000的人称为PTC味盲者,感知PTC浓度小于1/48000的人称为PTC尝味者。研究表明,人类对PTC的尝味能力由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t控制。科研工作者调查了525名成年女性PTC尝味能力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基因型 | 感知PTC溶液浓度范围 | 人数 |
tt | 1/750~1/24000 | 51 |
Tt | 1/48000~1/192000 | 225 |
TT | 1/384000~1/6144000 | 249 |
A.所调查的人群中T基因的频率大于t基因的频率
B.PTC尝味者的男女结婚后所生孩子可能是味盲者
C.男性中PTC尝味者的比例和女性中尝味者比例接近
D.调查结果说明T/t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综合题
7.油菜素内酯(BR)是一类植物激素。为探究外源BR对酸雨环境下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注:Rubisco为固定CO2的关键酶;MDA含量越高生物膜的损伤程度越大)。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叶肉细胞中,Rubisco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_____;在温度和水分适宜时,影响甲组番茄叶片CO2固定速率的环境条件有_____(答出两点)。
(2)据图推测,丙组番茄的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乙组,原因是_____(答出两点)。
(3)油菜素内酯不仅能影响酸雨对番茄的危害,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油菜素内酯等植物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机理是_____。
8.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冬峰西南侧,唐古拉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填“低”或“高”),原因是_____。
(2)在长江流域分布有许多不同的群落,研究群落结构时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_____(答出两种)等。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经测算,白鳍豚摄取食物的总能量远大于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原因是_____。
(3)若需要通过引入某些生物来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注意的两个方面是___和_____。
9.应激反应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应激原(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下图是机体应激反应中的部分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可知,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糖皮质激素能发挥作用的靶器官有_______(答出3种),人体调节血糖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
(2)为探究“应激反应时机体能否通过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进而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思路:给生理状况一致的多只成年健康小鼠以相同的惊吓刺激(应激原),一段时间后测量小鼠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并求平均值。请指出该同学实验设计思路中的错误:_______(答1点即可)。
10.果蝇的灰体(A)对黑体(a)为显性,长刚毛和短刚毛由B/b基因控制,A/a、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用甲(灰体)、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亲代 | F1代表现型及比例 |
① | 甲×乙 | 灰体长刚毛∶灰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1∶1∶1∶1 |
② | 乙×丙 | 灰体长刚毛∶灰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1∶3∶1∶3 |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的长刚毛对短刚毛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乙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丙果蝇的表现型是_____。
(2)根据表中第_____(答“①”或“②”)组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进行分析,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_____。
(3)若要从F1代个体中选择果蝇,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一步验证A/a、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思路是:_____;预期结果是:_____。
11.成都大邑的蓝莓博览园占地2000多亩,种植蓝莓达二十余种,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制作蓝莓果醋的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榨取蓝莓果汁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可以在图中①处加入_____酶。在酒精发酵前调整果汁成分时,可向果汁中添加适量的蔗糖,主要目的是_____;但该过程又不能加入过多的蔗糖,主要原因是_____。
(2)蓝莓果实上含有野生型酵母菌,但在制作果酒时仍需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种,目的是_____。若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来进行酒精发酵,与直接使用酵母菌进行发酵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_____。
(3)利用蓝莓果酒进行醋酸发酵时,发酵条件与酒精发酵时相比,主要的区别是_____(答出两点)。若要检测蓝莓果醋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你的实验思路是:_____。
12.2021年11月29日,世卫组织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的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研发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单克隆抗体,是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抗体的制备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从动物的____中分离所需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较,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
(2)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运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是指_____。将小鼠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随机融合后,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目的是_____。若要继续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还需进行_____。
(3)单克隆抗体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用途,如:_____(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
1.D
【分析】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2、成熟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大液泡,有利于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
【详解】A、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A错误;
B、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大熊猫神经细胞间无胞间连丝,B错误;
C、中央大液泡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C错误;
D、竹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有利于进行能量转换,D正确。
故选D。
2.A
【分析】1、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2、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A、艾弗里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培养得到了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B、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B错误;
C、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萨姆纳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C错误;
D、温特实验不能证明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其中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2、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会导致内环境的pH有所降低,但不会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A错误;
B、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导致的,B错误;
C、CO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过程依赖完整的反射弧,C正确;
D、给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输送O2时气体中应含有一定的CO2,以刺激呼吸,D错误。
故选C。
4.B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产生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图中结构①能够驱动ATP的合成,说明结构①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结构①可以协助H+运输,说明结构①具有转运功能。
【详解】A、H+通过结构①运回线粒体基质时合成ATP,并没有消耗ATP,故该跨膜运输方式不是主动运输,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结构①可催化ATP合成以及运输H+,故其具有物质转运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功能,B正确;
C、无氧呼吸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合成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结构①在线粒体内膜上,所以抑制结构①的活性不会抑制无氧呼吸中ATP的产生,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产生ATP,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故叶绿体内膜上没有大量能促进ATP合成的结构①,D错误。
故选B。
5.C
【分析】1、易位: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换染色体片段,叫做相互易位。相互易位的两个染色体片段可以是等长的,也可以是不等长的。
2、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3、易位与交叉互换的比较: ①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并未改变染色体形态、大小及基因数目,所以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看不到,它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②交叉互换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互换;相互易位是一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交换的是非等位基因。③易位能发生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④从定义可以看出,易位与交叉互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染色体的断裂与重接。
【详解】A、由题可知,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会使造血干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原癌基因ABL的表达不会导致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A错误;
B、由题可知,造血干细胞中9号染色体上原癌基因ABL所在片段易位至22号染色体上BCR基因所在区域,使得ABL与BCR融合,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
C、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复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可精确传给子代细胞,C正确;
D、转录时只能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故BCR-ABL融合基因在转录时只有一条模板链,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感知PTC浓度大于1/24000的人称为PTC味盲者,感知PTC浓度小于1/48000的人称为PTC尝味者。分析表格可知基因型tt是味盲者,基因型TT和Tt是尝味者。
【详解】A、PT=(249×2+225)/525×2=0.69,所以Pt=0.31,所以人群中T基因的频率大于t基因的频率,A正确;
B、PTC尝味者的男女可能是杂合子Tt,所以他们结婚后所生孩子可能是味盲者tt,B正确;
C、人类对PTC的尝味能力由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t控制,并不是伴性遗传,所以男性中PTC尝味者的比例和女性中尝味者比例接近,C正确;
D、人类对PTC的尝味能力由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t控制,说明T/t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D。
7.(1) 基质 CO2浓度、光照强度
(2) 大于 BR能增加Rubisco含量使暗反应速率加快;BR能降低酸雨对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损伤程度,保证光反应正常进行
(3)给植物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进而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
【详解】(1)Rubisco为固定CO2的关键酶,所Rubisco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基质,在温度和水分适宜时,影响甲组番茄叶片CO2固定速率的环境条件有CO2浓度、光照强度。
(2)由于BR能增加Rubisco含量使暗反应速率加快;BR能降低酸雨对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损伤程度,保证光反应正常进行,所以丙组番茄的光合速率大于乙组。
(3)油菜素内酯等植物激素给植物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进而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
【点睛】本题是探究外源BR对酸雨环境下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1) 低 环境条件恶劣,遭到破坏后不易恢复原状
(2) 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白豚所摄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粪便流入了分解者,一部分通过呼吸散失了
(3) 引入生物对长江流域环境的适应能力 引入生物对本土生物的影响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特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信息传递一般为双向,发生在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
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1)由于唐古拉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环境条件恶劣,遭到破坏后不易恢复原状,所以唐古拉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
(2)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白豚所摄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粪便流入了分解者,一部分通过呼吸散失了,所以白鳍豚摄取食物的总能量远大于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3)若要引物外来生物提高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注意引入生物是否能够适应长江流域的环境,以及防止引入生物对本土生物造成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的复杂程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1) 神经调节 肝脏、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2)缺乏空白对照组(或没有前后自身对照:未测定初始激素浓度);未设置不受惊吓但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实验组;不能排除肾上腺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影响;不能排除惊吓刺激能否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应激反应的过程为:应激原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下丘脑还可以通过垂体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从而促进蛋白质分解转化成血糖,促进肝脏对脂肪的分解,同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1)如图,由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然后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所以此过程为神经调节。糖皮质激素能发挥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对脂肪的分解、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所以糖皮质激素能发挥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下丘脑、垂体。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如图升高血糖的还有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它们之间是控制血糖属于协同作用。
(2)设计实验时应该有对照实验以减少误差,所以该同学实验设计思路中的错误有缺乏空白对照组(或没有前后自身对照);未设置不受惊吓但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实验组;不能排除肾上腺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影响;不能排除惊吓刺激能否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10.(1) 隐性 aaBb 灰体短刚毛
(2) ② 丙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能够产生四种比例均等的配子
(3) 方案1:选择第①组F1代中的灰体短刚毛果蝇与黑体长刚毛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案2:选择第①组F1代中的灰体短刚毛雄、雄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子代灰体长刚毛∶灰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1∶1∶1∶1。子代灰体短刚毛∶灰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9∶3∶3∶1
【分析】第①组:甲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1:1:1:1,相当于2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由于甲为灰体,故甲、乙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
第②组:乙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3:1:3,子代灰体:黑体=1:1,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子代刚毛:短刚毛=1:3,短刚毛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结合第①组可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故甲的基因为Aabb。
【详解】(1)由分析可知,第②组杂交后代中刚毛:短刚毛=1:3,因此短刚毛是显性性状,果蝇的长刚毛对短刚毛为隐性,;乙果蝇的基因型是;乙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丙果蝇的表现型是AaBb,故表现型为灰体短刚毛。
(2)由于丙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第②组的实验结果灰体长刚毛(1Aabb)∶灰体短刚毛(AaBB+2AaBb)∶黑体长刚毛(1aabb)∶黑体短刚毛(1aaBB+2aaBb)=1∶3∶1∶3,由于乙只能产生aB和ab配子,说明丙(AaBb)能产生四种比例均等的配子(AB、Ab、aB、ab),因此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为丙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能够产生四种比例均等的配子。
(3)若A/a、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甲的基因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第①组F1中的灰体短刚毛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黑体长刚毛的基因型为aabb,第②组F1中的灰体短刚毛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AaBB、AaBb。要验证A/a、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以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或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因此实验思路为:方案1:选择第①组F1代中的灰体短刚毛果蝇(AaBb)与黑体长刚毛果蝇(aabb)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案2:选择第①组F1代中的灰体短刚毛(AaBb)雄、雄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是:若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预期方案1的结果为:子代灰体长刚毛∶灰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1∶1∶1∶1。可预期方案2为子代灰体短刚毛∶灰体长刚毛∶黑体短刚毛∶黑体长刚毛=9∶3∶3∶1。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并应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
11.(1) 果胶(纤维素) 提高发酵后的酒精含量 )加入过多蔗糖会使酵母菌失水死亡
(2) 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的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可重复利用酵母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酒品质
(3) 发酵温度更高;需要通入无菌空气 将果醋样液接种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出现黑色菌落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在榨取蓝莓果汁时,可利用果胶酶或纤维素酶处理蓝莓,以提高出汁率。为了提高发酵后的酒精含量,可向果汁中添加适量的蔗糖。同时为了防止加入过多蔗糖会使酵母菌失水死亡,则不能加入过多的蔗糖。
(2)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的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在制作果酒时需加入人工培养的纯净的酵母菌种。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来进行酒精发酵,可重复利用酵母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酒品质。
(3)酒精发酵的温度一般为18℃~25℃,果醋的发酵温度一般为30℃~35℃,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环境,果醋发酵需要有氧环境。所以果酒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提高发酵温度,同时需要通入无菌空气。将果醋样液接种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出现黑色菌落来判断是否有大肠杆菌,如果有黑色菌落则有大肠杆菌,否则没有。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答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 血清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2) 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胸的过程 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3)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新冠病毒;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1)传统抗体的制备方法: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的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2)动物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将小鼠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随机融合后,需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在该类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融合的细胞都不能生存,从而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若要继续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该步骤通常在多孔培养板上进行。
(3)单克隆抗体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可能应用方向为:用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患者的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也可将治疗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实现精准治疗。
【点睛】本题以新冠肺炎为背景,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2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