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周 氮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19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2周 氮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19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2周 氮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19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2周 氮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191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2周 氮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191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2周 氮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191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 (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周测小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品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第02周氮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解析版docx、第02周氮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2周 氮及其化合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思维导图课标要点1.氮及其化合物(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3)结合化学实验,了解氨与水、酸或氧气的反应,知道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基础,知道铵盐是重要的氮肥。(4)通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知道铵盐的检验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理念。(5)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6)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知道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2.无机非金属材料(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传统硅酸盐材料的生产原料、性能和主要用途,知道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感受传统硅酸盐材料在城乡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通过学习,了解晶体硅、二氧化硅、新型陶瓷、碳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感受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奇特性能及其在高科技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结合身边的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建筑物等用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感受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材料作用巨大,提高学生努力学习化学、投身国家建设的社会责任感。(限时:60分钟 满分8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2021·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期末)酸雨被称为“天堂的眼泪”,会造成水土酸性化、建筑物加速腐蚀等危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不会对动植物产生任何影响B.使用新型能源不会对酸雨的防治产生效果C.酸雨指的是pH小于7的雨水D.NO2和SO2的过度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2.通常状况下,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的原因是( )A.氮分子中有三个共价键,键能很大B.氮元素非金属性很弱C.氮分子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 D.固态氮属于分子晶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3H22NH3属于自然固氮B.固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俗语“雷雨发庄稼”毫无科学道理D.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4.(2021·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2、NO和NO2B.合成氨反应属于高能固氮C.除去NO中的NO2气体可以使混合气体通过蒸馏水D.NO、NO2、N2O3、N2O5都属于酸性氧化物5.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钧窑以“人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颜色变化B.氧化铝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高品质的瓷器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D.陶瓷属于硅酸盐制品,耐酸碱腐蚀,但是不能用来盛装氢氟酸6.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玻璃中含有的SiO2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常用NaOH溶液雕刻玻璃纹饰C.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类似金刚石结构,是一种耐高温的半导体材料D.陶瓷、水泥、石英玻璃都属于硅酸盐材料7.以下有关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碳纳米材料C.它们都是碳单质 D.它们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相同8.工业上以氮气为主要原料制备硝酸,其转化过程如下所示,其中氮元素只被还原的一步是 N2NH3NONO2HNO3A.① B.② C.③ D.④9.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 B.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 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10.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C.可能是NO气体 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如图装置可制取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图中a处,可观察到试纸变蓝C.图中收集完后,取下试管,在导管口b处堵上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可防止污染空气D.进行图所示实验时,可观察到液体迅速充满试管并变为红色,说明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12.关于铵盐的叙述:①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②铵盐中氮元素均为-3价;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⑤铵态氮肥不宜跟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13.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别,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Ba(OH)2溶液 D.BaCl2溶液14.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B.与铜反应放出一氧化氮气体,生成硝酸铜C.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硝酸钠D.与单质硫混合共热时生成硫酸和二氧化氮15.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K+、Na+、Cl-、SO B.Ca2+、Fe3+、NO、Cl-C.Ba2+、Na+、I-、NO D.NH、Fe2+、Cl-、NO16.利用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以设计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路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固氮的常用方法是由N2和H2合成NH3B.可利用Cu与硝酸的反应,将N元素转化为NO或NO2C.由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反应中,必须提供氧化剂D.实验室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17.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含硝酸的浓度为,现向其中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29分。18.(9分)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1)已知NH3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该小组成员设计实验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及产物,提供实验装置如图:①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提供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各接口序号表示)。③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你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全部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请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u2O+2H+=Cu+Cu2+ +H2O)(4)按下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①先打开旋塞1,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分)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操作现象I.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II.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 III.将A装置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E装置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IV.用F装置向E装置中鼓入空气E装置中气体颜色逐渐加深V.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白色沉淀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操作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装置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操作II中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III中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装置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操作V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分)高纯硅是现代信息、半导体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1)工业上用石英砂和过量焦炭在电弧炉中高温加热生成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当有 1molC参与反应时,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___。(2)有关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如下表,提纯SiHCl3的主要工艺操作依次是沉降、冷凝和_______________。物质SiSiCl4SiHCl3SiH2Cl2SiH3ClHClSiH4熔点/℃1410-70.4-126.5-122-118-114.2-185沸点/℃235557.631.88.2-30.4-84.9-111.9(3)还原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工艺生产中循环使用的物质除Si、SiHCl3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5)关于硅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A.自然界中存在天然游离的硅单质B.已知C与Si属于主族元素,由于CO2+H2O=H2CO3,用类比法得知,SiO2+H2O=H2SiO3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粘性和耐高温,可以作为木材的粘合剂和防火材料D.硅元素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因此具有弱的导电性,一般可用于作为半导体材料E.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F.玻璃、水泥、陶瓷都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精品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6周化学品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解析版docx、第16周化学品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优秀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2周基本营养物质解析版docx、第12周基本营养物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优秀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第11周乙醇与乙酸解析版docx、第11周乙醇与乙酸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