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 8和9的认识和组成(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展开第6课时 8和9的认识和组成(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和9,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 在经历观察、操作、抽象、表达等活动中区分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学会8和9的组成,提升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善于表达和倾听的学习习惯。
3. 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8和9的组成和写法。
教学难点
区分8和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引导学生有序地推导出8和9的组成。
教学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课时导入
(一)铺垫孕伏
课件出示题目。
1. 读出卡片上的数。
2. 一共有几个数?
3. 从左数第5个数是几?
4. 右边的5个数都是几?
5. 请你帮它们按顺序排好队。
预设:学生读出这几个数,一共有8个数;从左数第5个数是3;右边的5个数分别是6、3、7、4、1;排序:7、6、5、4、3、2、1、0或0、1、2、3、4、5、6、7。
师:你知道7的后面是几吗?
预设:7的后面是8。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0~7各数,通过读数和给0~7各数排列顺序,体会数的认识和数的顺序,为这一节课的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0、1、2、3、4、5、6、7这些数。今天我们继续去数字王国看看吧!走进数字王国后,数字0来迎接我们啦!数字0告诉我,它觉得自己太胖了,为了少吃饭,它在腰上系了一根腰带。我发现系了腰带后,就不是“0”了,变成了“8”。数字6就笑起来了,你减肥就减肥吧,干嘛变成别人。要减肥需要做运动,我来个倒立,说着数字6就做起了倒立。这时候数字0发出了咯咯咯地笑声,还说我呢,你不也变成了“9”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8和9,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用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1 8和9的认识和写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美化校园的环境呢!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中都有什么呢?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数数。)
师:同学们都数完了吗?这幅图中有数量是8和9的事物。我们先说说数量是8的事物吧!
预设1:花坛里有8朵花,我是1个1个地数的。
预设2:我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2个2个地数的,数出有8个小朋友。
预设3:我是2个2个地数的,数出了8棵小树。
预设4:我是4个4个地数的,数出有8个汉字。
师:同学们掌握了数数的方法,数数的方法越来越灵活。数出了这么多数量是8的事物。你怎样表示它们的数量呢?
预设1:我用8个圆片表示了数量是8的事物。
预设2:我用数字8表示了数量是8的事物。
师:是啊,用数字8表示事物的数量,是最简洁的方法。请你拿出8个圆片,在桌子上摆一摆,看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学生动手摆圆片,教师巡视,展示学生摆出的图案。)
师:这些是同学们用8个圆片摆出的图案。有的用8个圆片,1对1对地摆,摆出了4对,有的用8个圆片摆出了中间是空心的,方方正正的图案。有的用8个圆片摆出了“工”字。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呀!现在找同学说一说哪些事物的数量是9。
预设1: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浇花,8个小朋友,再接着数1个老师,一共有9个人。
预设2:有9只蝴蝶。
预设3:刚才数汉字的时候我知道2个4是8,这里有2个4盆花,就是8盆,旁边还有1盆,就是9盆花。
师:你们真棒,数出了这么多数量是9的事物。你们怎样表示它们的数量呢?
预设1:我用9个表示了数量是9的事物。
预设2:我用数字9表示了数量是9的事物。
师:第一位同学用的“”图形是三角形,他用9个三角形表示了9。我们可以看出,用数字9表示事物的数量,是最简洁的方法。请你拿出9个三角形,在桌子上摆一摆,看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展示学生摆出的图案。)
师:这些是同学们用9个三角形摆出的图案。有的用9个三角形摆出了方方正正的图案,有的用9个三角形摆出了小鱼形状的图案,真棒啊!
师:我们认识了“8”和“9”,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这两个数字吧!
“8”和“9”都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我们先写数字“8”吧!8像什么?8像葫芦。写8的时候一定要饱满圆润。(教师板书。)
9像什么呢?9像勺子。写“9”时,从田字格的左上格的竖中线中间位置起笔,向上碰上边线中间,向左碰左边线中间,绕圈向上写到起笔处,然后折笔向下,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位置止笔。写“9”的时候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还要注意拐弯的位置。(教师板书)
大家一起来写一写吧!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核心点总结 8像葫芦,9像蝌蚪。
小试牛刀
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数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认识了8和9,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表示8和9,学习了8和9的书写。
探究点2 8、9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图。
师: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了7个添上1个是8个;8个添上1个是9个。
2.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直尺图。
师:你能根据对8、9的认识,在直尺上找出8、9的位置吗?
预设:8和9在7的后面,直尺上从0到7是1个大格1个大格数的,所以8在7后面的1个大格处,9在8后面的1个大格处。
师:大家在直尺上找出了8和9的位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吧!0、1、2、3、4、5、6、7、8、9,再倒着读一下,9、8、7、6、5、4、3、2、1、0。
(同学们齐读,顺着读,倒着读。)
师:观察直尺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8在7的后面,8在9的前面,与相邻8的数是7和9;7比8少1,8比7多1,8比9少1,9比8多1。
3.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点子图。
师:数一数点子,比一比7和8,8和9的大小。
预设1:观察点子图可知,比5大2的是7,比5大3的是8,比5大4的是9,它们相同的部分都是左边的5,另一部分大的就大,所以7<8,8<9,也可以说8>7,9>8。
预设2:我是这样想的,点子图上,7个点子添上1个点子,是8个点子;8个点子添上1个点子是9个点子,所以7<8,8<9,也可以说8>7,9>8。
师:同学们比较8和9的大小时,还可以根据直尺上数的前后位置比较。
核心点总结 1. 7添上1是8,8添上1是9。
2. 数的顺序:0、1、2、3、4、5、6、7、8、9。
3. 大小比较:7<8,8>7,8<9,9>8。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和点子图,使学生理解9以内数的顺序,掌握0~9各数的大小排列和相邻两数的关系。
探究点3 几和第几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图。
师: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这里有一些小动物剪纸,你能把左边的8个圈起来吗?
预设:我先找到左边,从左边数,数出8个,把这8个圈起来就行了。
师:鱼排第1,谁排第9呢?
预设1:我不知道怎么做这道题,因为没有说从哪边数起。
预设2:鱼在左边且排第1,就是从左边数起,刚才我们知道了从左数的第8个是小羊,再往后数1个,就是第9个了,是小兔子。
师:那么老鼠排第几呢?
预设:因为鱼排第1,所以我从鱼开始正着数,第1,第2,第3,第4,第5是老鼠。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课下和同桌或家人交流一下吧!
核心点总结 “几”指数量,表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第几”指次序,表示物体所在的顺序和位置。在确定“第几”时,一定要注意从哪边开始数,即从左边开始数还是从右边开始数。
设计意图 将8和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数、序数的理解。
探究点4 8和9的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
8个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
师:把8个圆片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呢?有的同学可能不用摆,可以直接写出,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就用8个圆片摆一摆,边摆边记录,我们开始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
预设:
师:同学们真聪明呀,我们现在写出9的分与合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
预设:
师:同学们,观察8和9的组成,你们发现了什么呢?(教师板书。)
预设:我发现,8的组成写到4和4就倒过来了,9的组成写到5和4也倒过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8和9的组成吧!
核心点总结 在找8和9的组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找到所有组成,也可以利用看到一组联想另一组的方法,找到所有的组成。有按顺序找和交换位置找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的活动,交流汇报,主动发现8和9的组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及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当堂练习
1. 课件出示
2. 课件出示教材“做一做”的题目。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数、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让学生稳固已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出示。)
1. 数量是8、9的事物,可以分别用数字“8”“9”来表示。
2. 7、8、9三个数由小到大排列为7、8、9。
3. 比较两数大小时,可以根据谁多谁少比较,也可以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
4. “几”表示物体一共有多少,指的是数量,如8、9;“第几”表示物体按顺序排列后所在的位置,指一个物体,如第8、第9。
5. 8、9的分与合,可以只记住前面4组,其余几组把前面的交换两数的位置就可以了。
五、课后作业
请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5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8和9的数概念。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理解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时,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普及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8和9的组成时,让同学们根据前面学过的数的组成自主探究,迁移了知识,培养了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不足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何等重要,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抓了一把铅笔争执不下,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大降低了小组活动的时效性,严重影响课堂的推进,目标的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