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展开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香水挥发 B. 光合作用
C. 铜器锈蚀 D. 烟花燃放
2.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望。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环境保护这理念的是( )
A.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B.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C. 使用可降解型塑料 D.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 化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变质食品中含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B.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胆上的水垢
C. 夜间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 工业上可用铁桶盛装储运烧碱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 进行蒸发实验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B. 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D. 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5. 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 该粒子呈电中性
C. 在化学反应中该粒子易得电子
D. 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
B.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氢氧化钠
C. 稀盐酸能除去铁锈,是因为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D. 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 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8. 物质世界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 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D. 某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NaCl
9.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0. 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20mL0.4%的NaOH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7
B. 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显红色
D. 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数目不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1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 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12.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KOH溶液和K2CO3两者之一,已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硫酸钾、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依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 )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 溶液X一定是KOH溶液 B. 溶液X一定是K2CO3溶液
C. 乙一定是Ba(OH)2溶液 D. 丙一定是HNO3溶液
13.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案
A
H2
HCl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B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B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
D
Mg(OH)2固体
MgCl2固体
加入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4. 实验室中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现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通过分析图中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Mg2+、Ag+ B. 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C. 滤渣的质量一定小于ag D. 现象X为有大量气泡冒出
15. 现有某氧化铜和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共10g,将其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内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硫酸196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B. 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40%
C. 该实验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1.8g
D. 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质量为6.8g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6. (1)“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舱带回了月球样品(月壤),“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这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经检测知,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混合物”之一)。
②在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氮了(He−3)。一个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稀有气体氦3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______ 。
③火星表面呈黄褐色,是由于火星表面土壤中含有三氧化二铁(Fe2O3)等物质引起的。5g三氧化二铁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g(结果精确至0.1g)。
(2)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NaCl和KCl。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NaCl的溶解度是 ______ g。
②在t2℃时,将30g K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③在t1℃时,各取NaCl和KCl固体wg,分别加水至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升温至t2℃,此时所得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 ______ 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填“小于”“等于”“大于”之一)。
④海水“晒盐”是从海水中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请从溶解度的角度说明,常用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钠晶体的原因 ______ 。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 (1)按要求从氢氧化钡、氯化锌、一氧化碳、氢气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 ______ ;
②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 ;
③一种可溶性的碱 ______ ;
④一种可溶性的盐 ______ 。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成为国家的意志,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试回答:
①济南市已全面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将全面得到无害化处理。现有下列四种生活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玻璃啤酒瓶
B.金属易拉罐
C.废弃水果皮
D.塑料饮料瓶
②保护水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自来水厂通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为净水剂和消毒剂来处理天然水。在高铁酸钾中,铁、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③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影响生态环境。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二氧化硫(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现在的汽车排气管上都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如图2),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生成的N2属于单质
B.生成的N2和CO2都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生成的CO2属于氧化物
D.生成的N2和CO2都不能燃烧
④“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碳达峰”是指整体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有研究表明,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20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亿吨(结果精确至0.1亿吨)。“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和碳中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大力植树造林,控制CO2在空气中的含量
B.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适当控制温室效应
D.每个人都是碳循环的参与者,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0分)
1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根据要求回答: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要求设计实验、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②写出该实验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③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
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
B.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二氧化碳通入大量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的质量增大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生长
(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试样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该塑料试样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C→A1→E→A2→B→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A1、A2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9g该塑料试样碎屑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仪器C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洗气瓶A2的作用是 ______ 。
③充分反应后测得仪器A2的质量增加5.4g,仪器B的质量增加13.2g,则该塑料试样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④上述实验中,在其他操作正常的条件下,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A1,依然依据仪器A2的质量变化数据计算,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质量比实际值 ______ (填“偏低”“偏高”“基本一致”之一)。
19. (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无明显反应现象,佳佳和小光同学欲用化学方法证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回答:
①佳佳从下列所提供的试剂中选择,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酚酞试液
B.铁钉
C.稀盐酸
D.石蕊试液
②小光同学取少量待测试液于洁净的试管,然后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他观察到有 ______ 的现象,也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已知某固体样品A中可能含有NH4Cl、FeCl3、NaNO3、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如图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①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 ______ 。
②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是(写化学式) ______ 。
③写出步骤Ⅱ中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④在滤液G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共有 ______ 种。
⑤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是(写化学式) ______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______ 。
20. 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常见的金属铝、铁和铜进行系列研究。
(1)合金的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在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中,最早被人们广泛应用的是 ______ (填“铁合金”“铝合金”或“铜合金”之一)。
(2)为探究铁、铜和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需要一种试剂直接与其中两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稀硫酸
(3)该小组的同学还利用单质铜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取氢氧化铜。设计方案如图1:
铜在加热转化为氧化铜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个明显现象是 ______ 。
(4)取一定量的氧化铜放入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不饱和溶液。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
①当滴入NaOH溶液60g时(即图2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当滴入NaOH溶液40g时(即图2中A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
0.1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香水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如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铜器锈蚀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铜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烟花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A。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直接排放生活污水,污染水体,该选项符合题意。
C、使用可降解型塑料,有利于保护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使用可降解型塑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直接排放生活污水,污染水体。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3.【答案】C
【解析】解:A、变质食品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不可食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能与酸反应,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胆上的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不能与烧碱反应,工业上可用铁桶盛装储运烧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变质食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黄曲霉毒素有毒、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进行蒸发实验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说法正确;
B、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的气味,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说法错误;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该粒子是原子,呈电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内质子数是12,属于镁元素,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说法正确;
B、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纯碱,即碳酸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说法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一种金属氧化物,稀盐酸能除去铁锈,是因为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说法正确;
D、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会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因此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硫酸铜的用途来分析;
B、根据侯氏制碱法制得“碱”是纯碱来分析;
C、根据除锈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俗称、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墙内开花墙外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除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某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但还能再溶解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水的天然循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饱和溶液的特征、化学变化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B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C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7,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时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溶液的pH<7,显酸性,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显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a点时溶液的pH,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b点时溶液的pH=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c点时溶液的pH<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D
【解析】解:A、反应前氧气中O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水与二氧化碳中的O化合价均为−2价,O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丙(CO2)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4:2=2:1,故B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CO2、H2O都是氧化物,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甲(C2H2)与乙(O2)质量比为[2×(12×2+1×2)]:[5×(16×2)]=13:40,故D错误;
故选:AD。
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2H2+5O2=一定条件4CO2+2H2O。
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在解答此类题时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BC
【解析】解:KOH溶液与硫酸钾、氢氧化钡溶液均不反应,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但无明显现象,X不可能是氢氧化钾溶液;X应为K2CO3溶液,K2CO3溶液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硫酸钾溶液不反应,则甲是稀硝酸,乙是氢氧化钡溶液,丙是硫酸钾溶液。
A、溶液X一定不是KOH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X一定是K2CO3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一定是Ba(OH)2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一定是硫酸钾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KOH溶液和K2CO3两者之一,已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硫酸钾、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与甲反应有气泡产生,与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丙无明显现象,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CD
【解析】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气体,不能吸收氢气,干燥得到氢气,该选项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原物质氧化钙,该选项不正确。
C、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过滤得到氯化钡溶液,该选项正确。
D、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氯化镁易溶于水,加入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氢氧化镁,该选项正确。
故选:ACD。
A、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气体。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氯化镁易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CD
【解析】解:A、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镁弱,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铁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说明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渣中只含有银,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镁、硝酸亚铁,则滤液一定含有Ag+、Mg2+、Fe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滤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镁、硝酸亚铁,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滤渣中只含有银,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镁弱,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铁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ABD
【解析】解:A、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故A正确;
B、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氧化镁的质量为10g−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x 98x80
MgO+H2SO4=MgSO4+H2O
40 98
10g−x 9840(10g−x)
9880x+9840(10g−x)=196g×10%
x=4g
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4g10g×100%=40%,故B正确;
C、该实验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10%×196g×298×100%218×100%=3.6g,故C错误;
D、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质量为10g−3.6g×1618×100%=6.8g,故D正确。
故选:ABD。
根据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混合物 氦原子结构稳定 3.5 36.2 2:7 等于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解析】解:(1)①经检测知,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混合物;
②在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氦3(He−3)。一个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核外有2个电子,所以稀有气体氦3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氦原子结构稳定;
③5g三氧化二铁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5g×2×56160×100%=3.5g;
(2)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Cl的溶解度是36.2g;
②在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K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20g的固体,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0g:70g=2:7;
③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各取NaCl和KCl固体ag,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氯化钠需要水的质量等于氯化钾需要水的质量,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升温至t2℃,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此时所得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等于KCl饱和溶液的质量;
④海水“晒盐”是从海水中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请从溶解度的角度说明,常用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钠晶体的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1)①混合物;
②氦原子结构稳定;
③3.5g;
(2)①36.2;
②2:7;
③等于;
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1)①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③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
(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H2 CO Ba(OH)2 ZnCl2 C 1:4 1:1 B 114.5 D
【解析】解:(1)①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可燃性,其中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单质,化学式为H2;
②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非金属氧化物为一氧化碳,化学式CO;
③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因此一种可溶性的碱为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
④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盐,因此一种可溶性的盐为氯化锌,化学式为ZnCl2;
(2)①A.玻璃啤酒瓶,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可回收垃圾;
B.金属易拉罐,一般是铝制的,属于可回收垃圾;
C.废弃水果皮,生活垃圾,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D.塑料饮料瓶,塑料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C;
②高铁酸钾(K2FeO4)中,铁、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4;
③二氧化硫(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2:(16×2)=1:1;现在的汽车排气管上都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如图2),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T)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生成的N2和CO2都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B;
④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20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20亿吨×1244×100%≈114.5亿吨;
A.大力植树造林,控制CO2在空气中含量,有利于实现碳的“零排放”,该选项正确;
B.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碳“零排放”,该选项正确。
C.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该选项正确;
D.每个人都是碳循环的参与者,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
(1)①H2;②CO;③Ba(OH)2;④ZnCl2;
(2)①C;②1:4;③1:1;B;④114.5;D。
(1)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进行回答;
(2)①根据垃圾的分类进行分析;
②根据高铁酸钾的化学式计算铁、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
③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之比;根据空气污染物包含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④物质的总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质量;根据碳中和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C−D−A−F CaCO3+2HCl=CaCl2+H2O+CO2↑ 减小 C 2H2O2=MnO22H2O+O2↑ 吸收反应生成的水 3:4 偏高
【解析】解:(1)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C(制取二氧化碳)−D(吸收氯化氢气体)−A(吸收水蒸气)−F(收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D−A−F。
②该实验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随着氢氧化钙的减少,溶液碱性减弱,石灰水的pH将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该选项正确。
B.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该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大量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的质量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生长,是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故选:C。
(2)①仪器C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故答案为:2H2O2=MnO22H2O+O2↑。
②洗气瓶A2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
故答案为:吸收反应生成的水。
③充分反应后测得仪器A2的质量增加5.4g,说明生成水的质量是5.4g,样品中氢元素质量是5.4g×218=0.6g,仪器B的质量增加13.2g,说明反应生成13.2g二氧化碳,样品中碳元素质量是13.2g×1244=3.6g,样品中氧元素质量是9g−0.6g−3.6g=4.8g,则该塑料试样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g:4.8g=3:4。
故答案为:3:4。
④上述实验中,在其他操作正常的条件下,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A1,依然依据仪器A2的质量变化数据计算,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质量比实际值偏高,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故答案为:偏高。
(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C 沉淀产生 NH3 NH4Cl、BaCl2 BaCl2+H2SO4=BaSO4↓+2HCl 4 FeCl3 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向固体样品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没有氯化铁
【解析】解:(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和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①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都变红,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铁钉和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不反应,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就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都变蓝,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②氯化钙不能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反应,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取少量待测试液于洁净的试管,然后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的现象,也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①由分析可知,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NH3。
②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是氯化铵和氯化钡,化学式为:NH4Cl、BaCl2。
③步骤Ⅱ中生成白色沉淀D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④滤液G中一定含有硝酸钠、硝酸钡、硝酸、硝酸铵四种溶质,则在滤液G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共有4种。
⑤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是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向固体样品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没有氯化铁。
故答案为:
(1)①C;②沉淀产生;
(2)①NH3;②NH4Cl、BaCl2;③BaCl2+H2SO4=BaSO4↓+2HCl;④4;⑤FeCl3;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向固体样品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没有氯化铁。
(1)①A、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都变红来分析;
B、根据铁钉和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不反应来分析;
C、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都变蓝来分析;
②根据氯化钙不能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反应,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来分析;
(2)某固体样品A中可能含有NH4Cl、FeCl3、NaNO3、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向固体样品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无色气体B和滤液C,没有沉淀生成,则固体样品A中一定有氯化铵,一定没有氯化铁;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向固体样品A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得到滤液E和白色沉淀D,则固体样品A中一定有氯化钡;结合步骤Ⅰ、Ⅱ可知,滤液C中一定有氯化钠和氯化钡,滤液E中一定有盐酸和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钡、盐酸、氯化铵都能和硝酸银反应,分别生成硝酸钠、硝酸钡、硝酸、硝酸铵和氯化银沉淀,将滤液C、E混合并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得到沉淀F和滤液G,则沉淀F是氯化银,滤液G中一定含有硝酸钠、硝酸钡、硝酸、硝酸铵四种溶质;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推断,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铜合金 B 红色固体变黑色 OH−、SO42−
【解析】解:(1)合金的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在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中,最早被人们广泛应用的是铜合金,是因为在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铜最不活泼,最容易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故答案为:铜合金。
(2)为探究铁、铜和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需要一种试剂直接与其中两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硫酸亚铁溶液,例如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铝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铝比铁活泼。
故选:B。
(3)铜在加热转化为氧化铜的过程中,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观察到的一个明显现象是红色固体变黑色。
故答案为:红色固体变黑色。
(4)①当滴入NaOH溶液60g时(即图2中B点),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过量的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的SO42−。
故答案为:OH−、SO42−。
②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质量是x。
CuSO4+2NaOH=Cu(OH)2↓+Na2SO4
80 98
40g×20% x
8098=40g×20%x
x=9.8g
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00g+40g−9.8g=130.2g
答: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30.2g。
(1)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2)硫酸亚铁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
(3)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4)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应用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应用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济南市槐荫区初三化学三模: 这是一份2023年济南市槐荫区初三化学三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