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每一种生物个体都只能对应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B.玉米和兔子都可以拥有生命系统中的所有结构层次
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因此病毒不属于生物
D.生命系统中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
2、下图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的遗传物质为RNA,水稻叶肉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
B.蓝细菌和水稻叶肉细胞均含有叶绿体,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图中两种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D.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但其存在的位置是不同的
3、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煮熟后不会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若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则蛋白质一定会变性失活
C.若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含有C、H、O、N等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D.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密切关系
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按甲、乙、丙、丁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脂质、糖类、蛋白质 B.蛋白质、脂质、糖类、水
C.蛋白质、糖类、水、核酸 D.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冬入春时期,植物体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会升高
B.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十分重要
C.Fe2+参与合成的血红蛋白是内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物质
D.生物体内的一些离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或梨的实验效果要好一些
B.图中加入的X可以是石英砂,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释放
C.斐林试剂的组成成分经蒸馏水处理后可用于检测蛋白质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时要先加入NaOH溶液,后加入CuSO4溶液
7、某化合物由9个单体构成,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化合物为多肽,则其彻底水解时一定需要消耗8个H2O
B.若该化合物为淀粉的部分结构,则其初步水解的产物一定是还原糖
C.若该化合物为D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初步水解产物可能有4种
D.若该化合物为R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彻底水解产物可能有6种
8、下图是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示意图。下列对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表现的生理功能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物质①是叶绿素,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B.物质①②的合成可能会受到物质③的控制
C.物质③是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物质②是血红蛋白,只可以结合并运输氧气
9、人体细胞中溶酶体内部的pH为5左右,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图表示溶酶体的作用机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原体被吞噬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
B.由上图可知,细胞器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
C.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可以将衰老的细胞器水解
D.脑原体被消化后的部分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利用
10、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部分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②是染色质,在人体神经元中最多可达到92条
C.③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是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11、植物的根部细胞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又能将不需要的无机盐等物质阻挡在细胞外面,这是由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细胞的原生质层控制着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2、钙果又名欧李,果实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其钙元素的含量比一般的水果都高。钙果用途广泛,叶可做茶,花、仁、根能制作中药,果实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醋等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钙果果酒、果醋时,应将原料钙果果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 利用酵母菌进行钙果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18~25℃
C. 果醋发酵液中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酵母菌发酵产生CO2
D. 钙果果酒的颜色是钙果果皮和果肉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
13、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被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再转化成铵盐、硝酸盐等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A.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该在灭菌之前进行
B.KH2PO4、和Na2HPO4可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稳定
C.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的根本原因是其能合成脲酶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少
14、已知固体培养基会因碳酸钙存在而呈乳白色,且乳酸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碳酸钙。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材料进行了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碳酸钙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且碳酸钙作为唯一碳源
B.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需要用蒸馏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
D.分离纯化乳酸菌时,应挑选出不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15、实验小鼠皮肤细胞进行贴壁生长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丙过程为原代培养,丁过程为传代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是取样过程,取样时需要对小鼠的取样部位进行灭菌处理
B.乙过程可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
C.丙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增殖,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D.丁过程是将无限增殖的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离心法收集,制成细胞悬液,再分瓶培养
16、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流程图中的“融合细胞”即杂交瘤细胞
B.“处理一”可用胃蛋白酶处理小鼠组织块制备单细胞悬液
C.经过“筛选1”可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相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二、多选题
17、下图表示3H-亮氨酸(R基为—C4H9)参与分泌蛋3H-X合成的过程,图中a、b、c、d为不同种类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H-X合成、分泌的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均由c提供
B.细胞器a、b、c、d可能都含有C、H、O、N、P
C.在3H-X合成、分泌的过程中,b膜的表面积基本不变
D.可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去研究分泌蛋白X的合成,转运路径
18、下图表示运用植物细胞工程培育“白菜—甘蓝”的过程,其中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该过程受温度影响
B.②过程可采用物理法,如电融合法、离心法、高Ca2+、高pH融合法
C.④⑤过程中加入的植物激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比例不同
D.经培育获得的“白菜—甘蓝”植株会体现出两种生物的特性,打破了生殖隔离
19、胚胎工程中各种胚胎操作技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早期囊胚a、b、c的基因型可能不相同
B.切割桑葚胚和囊胚时的具体操作是完全相同的
C.图中“小牛”的性别可能为雄性或雌性
D.从良种公牛精巢内获得的精子可直接与获能的卵细胞结合受精
20、限制酶BamHⅠ和BglⅠ是两种常见的工具酶,它们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依次为G↓GATCC和A↓GATCT。研究中用BamHⅠ切割DNA获得目的基因,用BglⅠ切割质粒,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经BamH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GATC
B.经两种酶处理得到的重组质粒不能再被这两种酶所识别
C.酶切过程中,需控制好酶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
D.分别用这两种限制酶切割,保证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质粒
三、读图填空题
21、下图是有关组成细胞主要化合物的概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①为____________,在细胞中大多数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输入____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
(2)化合物②为______,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种)等。
(3)脂质中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有____________。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结构______(填序号)中,该结构的存在状态等特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该细胞中,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是______,该细胞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图2中,表示细胞膜外侧的是______(填“上侧”或“下侧”),糖类分子可形成图中的物质甲,物质甲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课题组实现了酵母细胞工厂个合成草酸(中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解决甘草及其他稀缺天然产物获取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短缺等问题提供新思路。为了快速检测到甘草酸,科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甘草酸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其所需的营养条件,如培养基中需要含有______(答出2种)、血清等物质。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2)图中给小鼠注射甘草酸—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抗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过程②是诱导细胞甲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进行过程③的筛选后,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的丙细胞是______;过程④代表______,经过多次筛选获得细胞丁;过程⑤可用____________两种培养方法获得大量抗草酸磷的单克隆抗体。
24、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并用于构建转基因工程菌,其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的温度约为______℃,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
(2)PCR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酶是______,和人体内同种功能的酶相比,该酶的显著特点是______。
(3)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和引物2),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若将一个目的基因通过PCR过程共进行5轮循环,则有______条DNA单链含引物1(或引物2)。
(4)PCR扩增时,复性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复性温度过高会破坏______的碱基配对。复性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_碱基含量高的引物需要设定相对更高的复性温度。
四、填空题
25、土壤中的细菌众多,其中解磷细菌分泌的磷酸酶或者有机酸将磷酸钙溶解后,被植物吸收利用。问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为了筛选出解磷细菌的菌落,可利用土壤提取液,在以磷酸钙为唯一含磷源物质的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得到解磷细菌的纯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2)若土壤中含有的解磷细菌比较少,则可以通过含有该菌的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增加解磷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加培养基中____________的数量,方便计数。
(3)利用菌落进行活菌计数时,可用____________法;实验中,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直到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对解磷细菌计数时,选用104、105、106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各取0.2mL涂布三个平板。稀释度为10-4时,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280个、290个、300个,稀释度为10-5时,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38个、36个、40个;稀释度为10-6时,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5个、4个、8个。最好选取稀释度为______的菌液进行计数,此时统计的活菌数为______个/mL。不选择另外两个稀释度的菌液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有些生物个体可能对应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如:单细胞生物,A错误; B、玉米是植物,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错误;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病毒可以生在繁殖,属于生物,C错误; D、生命系统中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A、蓝细菌和水稻叶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 C、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水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C正确;D、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不一定会失活,比如,细胞膜上的某些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时,就需要改变空间结构,B错误; C、具有催化功能的还可能是RNA,同样有C、 H、O、N,C错误; D、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多肽的空间结构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解析:鲜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为水,之后依次为蛋白质、脂质、糖类,对应排列顺序甲乙丙丁,为水、脂质、糖类、蛋白质,A正确。
故选:A。
5、答案:C
解析:A、由冬入春时期,天气变暖,细胞代谢不断增强,植物体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会升高,A正确;
B、自由水参与了多种生化反应,如蛋白质的水解,ATP的水解,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十分重要,B正确;
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生物体内的一些离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如一些缓冲对离子,NHCO3/H2CO3,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含还原糖丰富的苹果、梨等作实验材料,实验效果会好一些,A正确;研磨时可以加入石英砂,以促进还原糖的释放,B正确;常用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的组成成分经蒸馏水处理后,可用于检测蛋白质,C正确;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为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匀后加入,D错误。
7、答案:A
解析:A、若该化合物为多肽,由9个单体构成九肽,链状九肽含有8个肽键,环状九肽含有9个肽键,其中环状九肽彻底水解需消耗9个H2O,A错误; B、若该化合物为淀粉的部分结构,则其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麦芽糖为还原糖,B正确;C、若该化合物为D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C正确; D、若该化合物为R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彻底水解产物有磷酸、核糖、4种碱基(A、 C、G、U),共6种物质,D正确。
故选:A。
8、答案:B
解析:A、①组成元素是C、H、O、N,Mg,可能是叶绿素,叶绿素可以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内,也可以存在于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内,A错误; B、①组成元素是C、H、O、N,Mg,可能是叶绿素;②组成元素是C、H、O、N、Fe,可能是血红蛋白;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DNA或RNA,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合成可能要受到③DNA的控制,B正确; C、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DNA或RNA,蛋白质一般不含P,C错误; D、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病原体被吞噬是通过胞吞作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正确;
B、由图可知,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起源于高尔基体,所以细胞器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 B正确;
C、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不是溶酶体,C错误;
D、病原体被消化后的部分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利用。如大分子物质的水解产物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可以再被利用,D正确。故选C。
10、答案:B
解析:①是核膜,由双层膜组成,把核内物质与核外物质分开;②是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是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A.①是核膜,由双层膜组成,把核内物质与核外物质(细胞质)分开,A正确;B、②是染色质,在人体神经元中最多可达到46条,神经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分裂,不能发生染色体复制,B错误;C、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④是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正确。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植物的根部细胞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又能将不需要的无机盐等物质阻挡在细胞外面,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制作钙果果酒、果醋时,利用的是钙果附带的野生酵母菌,若将原料钙果果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则会杀死这些野生酵母菌,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B、制作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在利用醋酸菌进行钙果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30-35℃,B错误;C、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发酵不能产生CO2,C错误;D、钙果果酒的颜色是钙果果皮和果肉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D正确。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配制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该在灭菌之前进行,以防止调pH带来的杂菌污染风险,A正确; B、KH2PO和Na2HPO4能够作为无机盐,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稳定,B正确; C、某些细菌能分解尿素的是因为其能合成并分泌脲酶,根本原因是有控制脲酶合成的基因,C错误;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观察计数只能计为一个菌落,D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加入碳酸钙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乳酸菌的同化作用为异养型不能利用碳酸钙作为唯一碳源。A错误;
B、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B正确;
C、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稀释。C错误;
D、分离纯化乳酸菌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将碳酸钙分解,应挑选出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A、甲过程是取样过程,取样时需要对小鼠的取样部位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 B、乙过程可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B正确; C、丙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C错误; D、丁过程是将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离心法收集,制成细胞悬液,再分瓶培养,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流程图中的“融合细胞”可能有多种,需要经过筛选才能获得杂交瘤细胞,A错误;
B、制备单细胞悬液需要将小鼠甲脾脏剪碎并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胃蛋白酶会在细胞培养的中性条件下失活,B错误;
C、经过“筛选1”可获得杂交瘤细胞,但不一定产生单一抗体,C错误;
D、相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含有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D。
17、答案:ACD
解析:A、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物质是ATP,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能产生ATP,因此该过程的能量可以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A错误;B、a是核糖体含有RNA、b是内质网,d是高尔基体,c是线粒体,有膜,故都含有C、H、 O、N、P,B正确; C、b为内质网,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表面积减少,C错误; D、氨基酸的羧基在脱水缩合过程会失去H和O,不宜标记,D错误。故选:ACD。
18、答案:ACD
19、答案:AC
解析:A、据图可知,三种早期囊胚由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来,故a、b、c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正确; B、胚胎分割技术要注意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桑葚胚中没有形成内细胞团,所以切割桑葚胚和囊胚时的具体操作是不完全相同的,B错误; C、由于不知道受精形成的早期囊胚c的性别,因此不能确定图中“小牛”的性别,图中“小牛”的性别可能为雄性或雌性,C正确; D、从良种公牛体内获得的精子在体外获能后才可以与培养到MⅡ中期的卵细胞结合受精,D错误。
故选:AC。
20、答案:ABC
解析:A、目的基因经BamHⅠ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GATC或CTAG-,A正确; B、经两种酶处理得到的重组质粒的相应部位的序列不能再被这两种酶识别,因此重组序列不能再被两种酶切割,B正确; C、酶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酶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因此,酶切过程中,需控制好酶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C正确; D、这两种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分别用两种限制酶切割不能保证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质粒,D错误。
故选:ABC。
21、答案:(1)无机盐;离子;葡萄糖生理盐水
(2)糖类;糖原、葡萄糖、乳糖、脱氧核糖核糖
(3)胆固醇和磷脂;④(DNA或基因)的多样性
解析:(1)化合物①为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患急性肠炎的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其中葡萄糖提供能量,生理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和无机盐。
(2)化合物②为糖类,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有糖原、葡萄糖、乳糖等。
(3)脂质中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有胆固醇和磷脂。在细胞中,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控制着生物遗传和蛋白质的合成,DNA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2、答案:(1)9;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存在状态不同
(2)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3)上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
解析:(1)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结构染色质(染色体),即图中的9中,染色质(染色体)是细胞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并因此而得名,其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存在状态不同。
(2)溶酶体中含有很多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溶酶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3)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图2中上侧表示细胞膜的外侧,糖类参与形成图中的物质甲,即糖蛋白,糖蛋白的功能表现为: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
23、答案:(1)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维持培养液的pH
(2)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3)杂交瘤细胞;对上述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体外细胞培养、将细胞丁注射到小鼠腹腔中培养
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除了需要满足其所需的营养条件,如培养基中需要含有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血清等外,还需要气体环境,即95%的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
(2)图中给小鼠注射甘草酸—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抗原的目的是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3)图中进行过程③第一次的筛选后,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的丙细胞是杂交瘤细胞。过程④对上述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在进行行克隆化培育和抗体检测,得到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卵细胞。过程⑤是将得到的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和体外培养,然后提取大量抗草酸磷的单克隆抗体。
24、答案:(1)50;使模板DNA的双链解聚
(2)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可以在高温条件下正常发挥酶的催化作用
(3)氢键;31
(4)引物与模板;G、C
解析:(1)图中“?”代表的是PCR技术的过程2,为中温复性步骤,此时的温度约为50℃左右,步骤1为高温变性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模板DNA的双链解聚,便于后续过程中引物与模板链的结合。
(2)PCR过程中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人体内同种功能的酶相比,该酶的显著特点是耐高温,即可以在高温条件下正常发挥酶的催化作用。
(3)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和引物2),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氢键,这样可以保证引物与模板链顺利配对,避免造成引物自连。若将一个目的基因通过PCR过程共进行5轮循环,复制过程中引物1和引物2的消耗量是相等的,则有含引物1(或引物2)的单链有(25×2-2)÷2=31条。
(4)PCR扩增时,复性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复性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与模板之间的碱基配对,从而影响后续子链的延伸过程。复性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一般来讲,长度相同但G、C碱基含量高的引物需要设定相对更高的复性温度,这是因为G-C之间有三个氢键。
25、答案:(1)固体;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2)解磷细菌单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菌落数目稳定;10-5;1.9×107;①菌液稀释度为10-4时,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到一起,最终观察到的菌落数偏少,计数不准确;②菌液稀释度为10-6时,菌落数过少,计数不准确
解析:(1)菌落要在固体培养基中才能观察到,为了筛选出解磷细菌的菌落,在以磷酸钙为唯一含磷源物质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得到解磷细菌的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2)若土壤中含有的解磷细菌比较少,要通过富集培养来增加解磷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加培养基中解磷细菌单菌落的数量,方便计数,通过菌落数来反映解磷细菌的数量。
(3)利用菌落进行活菌计数时,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中,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直到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当稀释度为10-4时,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到一起,最终观察到的菌落数偏少,计数不准确,当稀释度为10-6时,菌落数过少,计数不准确,故最好选取稀释度为10-5的菌液进行计数,此时平均菌落数=(38+36+40)/3=38,故统计的活菌数=38×105/0.2=1.9×107个/mL。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1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答案,共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 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 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