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课时作业
展开A.原子半径最小 B.原子序数为7
C.第一电离能最大 D.电负性最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都可以形成离子键
B.电负性大于2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元素间越容易形成离子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依次增大
3.某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二、三、四各级电离能依次为899 kJ·ml-1、1 757 kJ·ml-1、14 840 kJ·ml-1、18 025 kJ·ml-1,试分析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为( )
A.ⅠA族 B.ⅡA族
C.ⅢA族 D.ⅣA族
4.(双选)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Li、Be、B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PH3、H2S、HCl还原性依次增强
C.N、O、F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
D.NaOH、KOH、RbOH的碱性依次增强
5.下图是第3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离能
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
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
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
6.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
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
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
B.具有下列最外层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
①3s23p1、②3s23p2、③3s23p3、④3s23p4,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
C.①Na、K、Rb、②N、P、As、③O、S、Se、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递增的是④
D.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l-1)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3+
7.已知X和Y均为第3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X通常显+3价,Y通常显+1价
B.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第一电离能
C.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工业上制取X采用的是电解熔融X的氧化物的方法,制取Y采用的是电解熔融Y的氯化物的方法
8.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X>Y>Z B.Y>X>Z
C.Z>X>Y D.Z>Y>X
9.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1d和33d属于同种核素
B.第一电离能:d>e,电负性:d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10.C、Si和P元素的前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电负性:c>b>a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a>b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a>c
D.第五电离能:a>c>b
11.今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3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3周期中电负性最大。
(1)试推断A、B、C、D四种元素的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写出B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为________。
(3)比较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大小:
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开发新型储氢材料是开发利用氢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1)Ti(BH4)3是一种储氢材料,可由TiCl4和LiBH4反应制得。
①基态Cl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
②Li、B、H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
(2)金属氢化物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
①LiH中,离子半径:Li+________(填“>”“=”或“<”)H-。
②某储氢材料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M的氢化物。M的部分电离能如表所示:
则M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3.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表示,X值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化合物中为带负电荷的一方。
下表是某些元素的X值:
(1)通过分析X值的变化规律,确定N、Mg的X值范围________
(3)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S—N键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如果X值为电负性的数值,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
(5)预测元素周期表中X值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4.W、X、Y、Z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相关信息及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W与X形成的含有共价键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X、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Y的最高价氧化物与单质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的简单氢化物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下同)磷;第一电离能:Y________磷。
课时作业4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1.解析:该元素为氟元素,因F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所以电负性最大。
答案:D
2.解析:A项,金属和非金属电负性相差较大时可以形成离子键;B项,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D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但并不是依次增大。
答案:C
3.解析:根据该元素的第一、二、三、四各级电离能数据大小可知,第二和第三电离能相差最大,发生突跃现象,说明该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时较易,即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为ⅡA族元素。
答案:B
4.解析:Li、Be、B位于元素周期表相同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半径逐渐减小,故A正确;非金属性:P
5.解析:对于第3周期11~17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Mg、P特殊,故A项错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项错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依次为:Na为1,Mg为2,Al为3,Si不易形成离子,P为3,S为2,Cl为1,故D项错误。
答案:B
6.解析:①为Si,②为N,③为C,④为S,原子半径最大的为Si,故A正确;①为Al,②为Si,③为P,④为S,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P,故B正确;同一主族元素,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同一周期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C正确;根据电离能变化趋势,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所以与Cl2反应时生成的离子应呈+2价,故D错误。
答案:D
7.解析:X的第四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X最外层有3个电子,X是Al元素,Al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Y的第三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Y最外层有2个电子,Y是Mg元素,Mg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故B错误;Al(OH)3能与NaOH反应生成Na[Al(OH)4],故C错误;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Al2O3冶炼金属铝,电解熔融的MgCl2冶炼金属镁,故D正确。
答案:D
8.解析:X、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二者处于同一周期,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阳离子半径,由于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序数为Y>X,又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在同一周期,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则原子序数为Z>Y,所以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为Z>Y>X。
答案:D
9.解析:短周期元素中,a为-2价,e为+6价,均处于第ⅥA族,可推知a为O,e为S,b有+1价,原子序数大于O,则b为Na,由原子序数可知d处于第3周期,化合价为+5,则d为P。31P和33P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是P原子3p轨道电子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较大,则第一电离能:P>S,电负性:P
答案:B
10.解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P元素原子3p能级为半充满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三种元素中Si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由图中第一电离能可知,c为Si元素,P元素原子3s能级为全充满稳定状态,故其第四电离能与第三电离能相差较大,可知b为P元素,则a为C元素。一般来说,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Si的电负性最小,A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Si的非金属性最弱,故SiH4的热稳定性最差,B项错误。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故SiH4的沸点较CH4的高,C项错误。C、Si分别失去4个电子后,C的1s2、Si的2p6均为全充满的稳定状态,再失去1个电子时,其第五电离能与第四电离能相差较大,且第五电离能:C>Si;P失去的第四个与第五个电子均为3s能级上的电子,故其第四电离能与第五电离能相差不大,故第五电离能:C>Si>P,D项正确。
答案:D
11.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O;B元素N层已排布电子,故K、L层电子数之和为10,由此推知M层有8个电子,N层有2个电子,是Ca;第3周期电离能最小的是Na,电负性最大的是Cl,因此A是O,B是Ca,C是Na,D是Cl。
答案:
(1)O Ca Na Cl
(2)1s22s22p4 4s2
(3)Na
13.解析:(1)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X值依次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X值依次减小,可判断X(Na)
(2)原子半径越大,X值越小 (3)N (4)共价键 (5)Fr
14.解析: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质子数为8,W是O元素;X与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则X是F元素或Na元素,又因X原子的半径大于O的,所以X是Na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是Si元素;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且Z的原子序数大于Si,则Z是Cl元素。(1)W是O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O与Na形成的含有共价犍的化合物是Na2O2,Na2O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2)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Na、Cl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Cl->Na+。
(3)Si的最高价氧化物是SiO2,SiO2与单质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S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eq \(=====,\s\up7(高温)) Si+2CO↑;Z的简单氢化物是HCl,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酸性:H2SiO3小于H3PO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一电离能:Si小于P。
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ⅥA族
(2)Cl->Na+ (3)SiO2+2C eq \(=====,\s\up7(高温)) Si+2CO↑
H++OH-===H2O (4)小于 小于
电离能/(kJ·ml-1)
I1
I2
I3
I4
X
577
1 817
2 745
11 575
Y
738
1 451
7 733
10 540
I1/(kJ·ml-1)
I1/(kJ·ml-1)
I3/(kJ·ml-1)
I4/(kJ·ml-1)
I5/(kJ·ml-1)
738
1 451
7 733
10 540
13 630
元素符号
Li
Be
B
C
O
F
X值
0.98
1.57
2.04
2.55
3.44
3.98
元素符号
Na
Al
Si
P
S
Cl
X值
0.93
1.60
1.90
2.19
2.55
3.16
元素
相关信息
原子半径与
原子序数的关系
W
其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
X
其原子与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
Y
其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Z
其电负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
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Y为3,0-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共13页。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课时作业,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