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含答案
展开题组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 15分钟 总分: 17分 得分: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1~4题。
书法是精神与生活的同构
董水荣
①书法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书法对于现实的意义。从这一点出发,反思当代书法创作,无论是坚守书法传统也好,还是书法创新也好,实际上我们都只关注到书法本身和自己的圈子,使得当代书法的受众也越来越小。看似书法的延续,结果却是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远离大众的视野。
②那么,书法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表达要求。书法是独特的艺术形式,如果不从书法的视角梳理和辨析书法与人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还是落入空洞的言说当中。不要说书法家在春节期间送出了多少对联,为老百姓写了多少“福”字,那只是书法服务人民的形式。没有伟大的时代,就没有书法艺术的繁荣,其他艺术也同样可以套用。
③如果书法不与现实中的日常生活相关联,书法就断绝了创作的源泉。文化与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众。现在回过头来看传统书法经典都诞生于日常生活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妹至帖》《衰祸帖》《平安帖》《何如帖》……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内容,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自然,流淌着书写的轻松。书法一直就在生活里,所以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具体的书法家,都跟自己的“今天”有着关联。当今天的书法与实用剥离,书法家为之欢呼,似乎解放了书法艺术的表达限制,可以更为自由地表达自我。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书法似乎越来越专业,使之具有更为纯粹的笔墨技术、形式、空间,产生更为强烈、更为集中的视觉效果,但是书法却渐渐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大众。
④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所谓纯艺术的书法前途却布满了陷阱。书法作品好似以工业化的方式批量生产出来的,没有真实的个性,千人一面,依赖技术惯性,没有艺术对生活的独特表达,更为重要的是,书画创作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对于市场的重视无形地巩固了作品的商品关系。当作品被当成了商品交易,它的第一属性是利润,而不是艺术本身,所以当代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少艺术水准不高的书画作品,却被炒作得非常火热。书画进入市场虽然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但是不是书画对于今天的意义,抑或是艺术精神上的意义?颇值得深思。
⑤中国文学艺术无一不具有民间大众文化的渊源。面向大众、面向生活汲取养分,构成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循环。书法进入到当下,进入到大众,必然面临关于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差异。书法是不是应该跨越专业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如果我们无视当下人民的精神需求,只在自己的圈子里玩形式、练技术,认为书法本身就是形式的、技术的,再简化便是线条的。最终,书法家的作品便与当下生活无关了,大众也被指责对书法一窍不通。但是民众还是关注书法的,这才有了关于“丑书”的争论,关于书法艺术与文化属性之争,关于写字与书法界线之争。比如碑学审美的天真、率性、拙朴与帖学的“流美”,代表了“雅”“俗”之争在现实背景之下重新启动。人民的表述欲望和文化话语之间各种形式的联合必将在书法家之中寻找相宜的代言人。很显然这里的专业书法家,未必是代表精英文化,高雅与通俗,常常被我们视为审美上的一组矛盾。而传统的书法经典里都有一种特质:高雅的情怀,通俗的表现。《兰亭序》也好,《祭侄文稿》也好,“十大行书”都是一种通俗的表现力量,使之成为经典。由于我们对书法与当下、书法与生活、书法与大众种种关系的误解,使得当代书法失去了传统与现实关联的精神。
⑥人民是一个大生命,个体是一个小生命,小生命寄存于大生命之中。在这个过程当中,生命不断变化也不断积存,书写的就是这个动态的生命史。书为心画,书写是通向人心的,让书法隐藏一个幽深的生命世界。只是我们在当下的书法作品里很难找到与今天相关联的生活信息,让人怀疑书法对今天的意义。书写的内容都是古人的生活,当代书法对于今天的“失语”,使得当代书法无法给后人留下“今天”鲜活的、动态的影子,也无法在书法中找到“今天”确证的理由。书法在艺术的语言中和文字记录中双重书写,这是书法的高贵之处,也是其他艺术门类都不具备的地方。因为今天不可重复,生命的个体形态也全然不同,这就决定了书法创作一直处于创造之中。而今天某些书法家,却止步于无病呻吟模仿格律诗的创作,天天写“宁静致远”“厚德载物”和古代书论的内容。重复技术、重复内容,与人民没多大关系,于今天没多少意义。
⑦我们对于书法创作的人民性和当代现实意义的追问,意在让书法重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法创作回到人民、回到生活,书法才有真正的活力与艺术的尊严。书法是关于精神的书写,也是生活的见证,精神与生活的同构,是真正的艺术之道。借由书法,当下、此时可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也能成为永恒的历史景观。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书法是精神与生活的同构。(意近即可)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举例论证。列举某些书法家,天天写“宁静致远”“厚德载物”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当代书法对于今天的“失语”,使得当代书法无法给后人留下“今天”鲜活的、动态的影子,也无法在书法中找到“今天”确证的理由这一观点。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选文第①段“从这一点出发”中“这一点”指代的内容是“书法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书法对于现实的意义”。
B.选文第⑦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C.书法创作回到人民、回到生活,书法才有真正的活力与艺术的尊严。
D.书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关注伟大的时代,关注日常生活,还要关注当下人民的精神需求。
【解析】B.第⑦段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并非委婉含蓄。
4.作者在第③段说“书法一直就在生活里,所以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具体的书法家,都跟自己的‘今天’有着关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你了解的书法家,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我同意这种说法。书法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与“今天”密切相关。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盛游之事,抒乐山乐水之情,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有。《兰亭序》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所以说书法与“今天”密切相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元 日①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
千门万户曈曈③日,总把新桃④换旧符。
【注释】 ①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之时。②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③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④桃:桃符,古代的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3分)
A.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题目“元日”,又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B.第二句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描写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
C.第三句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D.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期间点燃爆竹、饮雄黄酒、更换桃符的习俗。
【解析】D.饮雄黄酒是端午习俗。
6.“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3分)
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蕴含辞旧迎新的意思,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万象更新的景象。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七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五)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七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五)练习含答案,共7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共7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五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三)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五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三)练习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