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0分)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铁杵磨针 C. 火上浇油 D. 刻舟求剑
2.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
A. 0.03% B. 0.94% C. 21% D. 78%
3. 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
A. Ca3(PO4)2 B. K2SO4 C. KNO3 D. CO(NH2)2
4. 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取一定量的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5. 锂离子电池材料之一是LiCoO2,其中Li为+1价,则Co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6.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花生油 B. 白糖 C. 小苏打 D. 食盐
7. 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幼儿及青少年缺乏后容易导致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的是( )
A. 硒 B. 钾 C. 钙 D. 碘
8. 合理饮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 苹果(2.9~3.3) B. 玉米粥(6.8~8.0) C. 橘子(3.0~4.0) D. 番茄汁(3.5~4.5)
9.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 废旧电池深埋处理 B. 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产生的废气
C. 垃圾分类回收 D. 实验室含酸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C.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D.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 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 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 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12. 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纯碱、烧碱——碱 B. 生石灰、铁锈——氧化物
C. 汞元素、铂元素——金属元素 D. 生理盐水、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13.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 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14.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1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操作
A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
C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充分溶于水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2.0分)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气 ______ 。
(2)硅元素 ______ 。
(3)3个铵根离子 ______ 。
(4)碘酒中的溶剂 ______ 。
17.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 ______ 。
(2)合理的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馒头
B.鸡蛋
C.黄瓜
D.豆油
(3)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减轻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______ 。
18. 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9.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______(填“甲”、“乙”或“丙”)。
(2)甲、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______℃。
(3)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填一种)。
(4)t3℃时,甲、乙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______(填“甲”或“乙”)的饱和溶液。
(5)t3℃时,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______。
20. 2025年部分汽车厂将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都是由 ______ 炼制而成的,燃烧时会产生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所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2)我国首个兆瓦级“绿电制绿氢”项目运用质子膜电解水制氢气,促进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元素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21.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骑自行车出行,是良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①如图标示的构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______ (填图中的字母);
②防止链条生锈的措施是 ______ ;
③自行车车圈的主要材料是铁合金。铁合金包括生铁和钢,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 。请写出工业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将一定量的铜粉放入盛有硝酸银和硝酸镁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请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有 ______ 种情况。
22. 香叶醛(化学式为C10H16O)存在于柠檬油中,具有柠檬、柑橘果香,广泛应用于肥皂、花露水的加香剂中。请计算。
(1)一个香叶醛分子中共有______个原子。
(2)15.2g香叶醛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3.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君君同学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B、C、F都是氧化物,A为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F为黑色固体。(“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F的化学式是 ______ 。
(2)B→C的转化属于 ______ (“吸热”或“放热”)反应。
(3)A与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4)D→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 (填字母)
(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4)F装置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中液体是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25.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B实验中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C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D实验中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26. 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小莹和小雨各取三支试管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性。
(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莹和小雨将各自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倒入①号、②号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请分析:
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号烧杯
溶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______ (填除指示剂外的全部溶质,下同)
②号烧杯
溶液呈无色,没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______ ,可能有HCl
为了确定②号烧杯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雨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
取②号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后,观察到______,说明溶质中含有HCl。
【讨论交流】
下列试剂中可以代替锌粒达到探究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Fe2 O3 B、CO2 C、Cu
【实验反思】
两位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两烧杯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物的用量不同。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7. 将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滴水成冰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杵磨针过程中只有物体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答案】B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0.94%。
故选:B。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3.【答案】A
【解析】解:在农业上施用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A、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A正确;
B、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
故选:A。
根据磷肥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肥的作用,结果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
4.【答案】C
【解析】解:A、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溶解时,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故B正确,
C、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C错误,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时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时的操作进行分析,
D、根据滤液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对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各步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考查,要加以识记。
5.【答案】C
【解析】解:Li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Co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答案】A
【解析】解:A、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故选:C。
根据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
A、苹果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玉米粥的pH为6.8~8.0,呈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C、橘子的pH为3.0~4.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番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深埋处理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做法错误;
B、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产生的废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环境的污染,做法错误;
C、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缓解环境污染,做法正确;
D、实验室含酸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做法错误。
故选:C。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倍受世人关注,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化学知识,已成为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0.【答案】B
【解析】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答案】C
【解析】解:A、吹灭蜡烛是使蜡烛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而灭火,错误;
B、油锅着火用水灭,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因此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错误;
C、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正确;
D、木材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
故选:C。
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进行判断即可。
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碱是指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汞元素、铂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
D.多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碱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类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3.【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一定条件 CH4+2H2O。
A、乙是氢气,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丁是甲烷,其中氢元素显+1价,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故B错误;
C、丁是水,水电解可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概念和化学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概念的识记及理解,以便灵活应用。
【解答】
A.原子核中不一定都有中子,氢原子核内无中子,故A错误;
B.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由化学反应提供,可以由风能、水能等提供,故B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硫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N2 Si 3NH4+ C2H5OH
【解析】解:(1)氮气是双原子分子,化学式为N2;
(2)元素符号书写时应该一大二小,所以硅元素表示为Si;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铵根离子表示为3NH4+;
(4)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1)N2;
(2)Si;
(3)3NH4+;
(4)C2H5OH。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C 白色污染 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解析】解:(1)我国古代一些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馒头富含糖类;鸡蛋富含蛋白质;黄瓜富含维生素;豆油富含油脂;
(3)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减轻白色污染问题;
(4)洗菜的水浇花,随手关水龙头,洗衣水用于冲洗厕所等都是常见的节约用水具体措施。
故答案为:(1)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C;
(3)白色污染;
(4)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1)根据碳的性质分析回答;
(2)据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进行分析;
(3)根据白色污染分析回答;
(4)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答案】(1)118.7
(2) 6;8
(3)小于;非金属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
故填:118.7。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2+4=6,若C表示氯离子,氯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则X=8。
故填:6;8。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是氩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填:小于;非金属。
19.【答案】丙 t1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乙 甲=乙=丙
【解析】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丙;故答案为:丙;
(2)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因此甲、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t1℃;故答案为:t1;
(3)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故答案为: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4)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因此甲、乙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乙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乙;
(5)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甲、乙的溶解度为30g,50g水中最多溶解15g,乙物质的溶解度为10g,50g水中最多溶解5g,因此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2℃,固体均完全溶解,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答案为:甲=乙=丙。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石油 2H2O=通电2H2↑+O2↑ B
【解析】解:(1)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产品,故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都是由石油炼制而成的。
(2)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和物质的总质量;一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而分子的数目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故选:B。
故答案为:(1)石油;
(2)2H2O=通电2H2↑+O2↑;B。
(1)根据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石油产品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石油加工的产物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1.【答案】ade 涂油 含碳量不同 Fe2O3+3CO=高温2Fe+3CO2 Cu+2AgNO3=Cu(NO3)2+2Ag 2
【解析】解:(1)①如图标示的构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de。
故答案为:ade。
②防止链条生锈的措施是涂油,以隔绝氧气和水。
故答案为:涂油。
③自行车车圈的主要材料是铁合金。铁合金包括生铁和钢,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工业用赤铁矿石炼铁,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高温2Fe+3CO2。
故答案为:含碳量不同;Fe2O3+3CO=高温2Fe+3CO2。
(2)将一定量的铜粉放入盛有硝酸银和硝酸镁混合溶液的烧杯中,烧杯中铜不能和硝酸镁反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有2种情况,即恰好完全反应或铜过量时时是硝酸镁和硝酸铜,铜不足时是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
故答案为:Cu+2AgNO3=Cu(NO3)2+2Ag;2。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1)27;
(2)1.6。
【解析】解:(1)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一个香叶醛分子中共有10+16+1=27个原子。
(2)15.2g香叶醛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2g×1612×10+1×16+16×100%=1.6g。
故答为:(1)27;(2)1.6。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计算;
(2)根据化合物的质量和香叶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式的计算,较为简单,理解化学式的意义是计算的基础。
23.【答案】CuO 吸热 复分解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F可以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
(2)B→C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转化属于吸热反应。
(3)A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符合双交换、价不变的特征,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4)D→A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
(1)CuO;
(2)吸热;
(3)复分解反应;
(4)Na2CO3+Ca(OH)2=CaCO3↓+2NaOH。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F都是氧化物。A为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则A是氢氧化钠;B是氧化物并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B是二氧化碳;C是氧化物并且能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则C是一氧化碳;F为黑色固体氧化物并且能和一氧化碳反应,则F可以是氧化铜;E能和氧化铜、氢氧化钠反应,还能转化成二氧化碳,则E可以是盐酸;D能和氢氧化钠相互转化并且能和盐酸反应,则D是碳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4.【答案】长颈漏斗 BC 2KClO3=MnO22KCl+3O2↑ a
【解析】解:(1)①的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均不需要加热,都可选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4)F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中液体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必须要和澄清石灰水接触才可以,气体应从a端通入。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BC;
(3)2KClO3=MnO22KCl+3O2↑;
(4)a。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装置F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1)加速热量散失;
(2)溶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溶剂的种类(或溶剂的性质)。
【解析】解:(1)浓硫酸遇水会产生大量的热,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热量散失;
(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氯化碳,故溶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或溶剂的性质)有关;
故答案为:(1)加速热量散失;(2)溶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溶剂的种类(或溶剂的性质)。
(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分析;
(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不稳定;
(3)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玻璃棒的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的性质等常见的知识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6.【答案】(1)碱;
(2)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
(3)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NaCl;NaCl、CaCl2;
【实验验证】有气泡产生;
【讨论交流】A。
【解析】解:(1)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试管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所以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2)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所以现象是: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
(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①溶液呈红色,说明呈碱性,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
②溶液中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没有沉淀,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可能含有HCl;
【实验验证】因为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取②号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后,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溶质中含有HCl;
【讨论交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下列试剂中可以代替锌粒达到探究目的的是氧化铁。
故答案为:
(1)碱;
(2)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
(3)Na2CO3+2HCl=2NaCl+H2O+CO2↑;
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号烧杯
Na2CO3、NaCl
②号烧杯
NaCl、CaCl2
【实验验证】有气泡产生;
【讨论交流】A。
(1)根据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现象、生成物和过量反应物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讨论交流】根据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答案】4.4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00g−108.1g=4.4g;
(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00gx 4.4g
7344=100gx44 解得:x=7.3%
故答为:(1)4.4.(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计算的基础。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一模化学试题,共7页。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