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一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共10页,五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怒号( ) 枯______shòu yíng______光屏 耽 搁( ) ( )锲而不舍
石蕊( ) 肆______nüè ( )暂 时 吊______yàn suō______笠
【答案】 ①. háo ②. 瘦 ③. 荧 ④. gē ⑤. qiè ⑥. ruǐ ⑦. 虐 ⑧. zàn ⑨. 唁 ⑩. 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怒号(nù háo):指愤怒地大声号叫。多形容风很大或人十分愤怒。
枯瘦(kū shòu):干枯而消瘦。
荧光屏(yíng guāng píng):一种电子(阴极)射线管,是电视接收机监视器重现图像的关键器件。
耽搁(dān gē):迟延,停止没进行;停留;拖延。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石蕊(shí ruǐ):地衣类植物。
肆虐(sì nüè):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暂时(zàn shí):短时间之内;临时。
蓑笠(suō lì):指用草或麻编织成的斗篷以及帽子。
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觉得它的内容饶有趣味。
B. 李明和小宇说好了,对于昨晚跟人打架这件事,老师问起来坚决不能说,要风雨同舟。
C. 听着老师的讲解,我忽然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之前的思路是片面的。
D. 他欺压乡邻,杀人逼命,万恶不赦,被处以极刑,真是死得其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A.饶有趣味:一般是指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 使用正确;
B.风雨同舟:比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这里与前面“跟人打架这件事”相矛盾,褒义贬用;
C.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与“忽然”重复;
D.死得其所: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与“杀人逼命,万恶不赦”相矛盾,褒义贬用;
故选A。
3.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B.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光芒。
C. 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他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D.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句中冒号前后是两个并列分句,故应将冒号改为分号。
故选A。
4. 对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夸张)
B.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反语)
C.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拟人)
D.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反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句中将日子比作是“针尖上一滴水”,这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不朽”本指永远不可磨灭,这里是“反语”。讽刺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C.句中将钟表的下摆比作是“小尾巴”,这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句子句式是“……织入中……”,连用三次,这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B。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B. 有试验表明,开门8小时与关门8小时相比,污染物会减少几倍到几十倍。
C. 我国公布了《快递暂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快递业行业法规。
D. 只要在人生的岔道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表述。可把“几倍到几十倍”改为“十分之……到百分之……”:
C.成分残缺,可将“了”改为“的”;
D.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只要”改为“只有”;
故选A。
6.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颜书丰腴,柳书清瘦,故称“颜筋柳骨”。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倡议书格式要求严格,包含标题、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缺一不可
D.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
倡议书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署名及日期)五部分。
故选C。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其顺序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②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③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④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⑤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⑥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④⑥⑤①② C. ⑥⑤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⑥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结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可知,后面的句子应是句式相同,内容构成对比关系;阅读句子可知,①②内容相对,③④内容相对,⑤⑥内容相对;结合前句可知,应先说活着的状态,故⑥⑤在前;接着说死了的情形,故接③④;最后接①②,对上述情形进行小结;故句子可排序为⑥⑤③④①②。
故选C。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32分)
8. 默写填空。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处下手。(曾国藩《致吴竹书》)
(4)主父西游困不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致酒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6)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7)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8)《寒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后汉宦官得宠,享受特权的现实。
(9)《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要像石灰一样,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的心志。
(10)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请写出含有“酒”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 学而不思则罔 ③.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 ④. 家人折断门前柳 ⑤. 胜日寻芳泗水滨 ⑥. 乡音无改鬓毛衰 ⑦. 札札弄机杼 ⑧. 日暮汉宫传蜡烛 ⑨. 轻烟散入五侯家 ⑩.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⑪.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⑫. 开轩面场圃 ⑬. 把酒话桑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填空。
作答此题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根据情境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注意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弘毅、罔、泗、鬓毛衰、机杼”等字容易写错。最后两句只要写出含有“酒”的连续两句即可。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 阅读《马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 )
A. 前两句写景,描写出富有特色的边强景色,为后面抒发感慨作铺垫。
B. 以“何当”引起作设问,传达出无限期盼之意,“金络脑”象征马受到重用。
C. “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并冠以“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D. 这首诗借马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慨与愤懑。
(2)有学者认为本诗首句中“沙如雪”用语精妙,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包含了感官角度的描绘,请从感官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D (2)“沙如雪”不仅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的颜色,而且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的感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故“直抒胸臆”错误。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沙如雪”不仅从视觉上写出了颜色,而且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的感觉,形容沙漠中冰冷的沙子在月光下,如同是铺上层层白雪一般,突出了大漠空旷荒凉的特点。
10.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回:“日初出大如车盖,及目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及日中则如盘盂 ______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 《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列御寇和文中的孔子是同一时期的思想家。
C. “孰为汝多知乎”采用反问的句式,体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
D. 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令人敬佩。
(4)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答案】(1) ①. 及:到,到了 ②. 汤:热水、开水
(2)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 (3)B
(4)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为: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及:到,到了;
②句意为: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汤:热水、开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语:
以:认;始:刚刚;去:离。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同一时期”错误。列御寇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两人不是同一时期的思想家。
故选B。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文中通过两小儿对“太阳什么时候距离人近”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也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1. 阅读课外文言文故事,完成后面问题。
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又尝在蕺山①见一老姥②,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回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复见羲之,求其书之。羲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蕺(jí)山: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姥(mǔ):老妇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姥初有愠色______________ ②但言王右军书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3)以下句中“书”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 博览群书 B. 羲之书其扇
C. 但言王右军书 D. 求其书之
(4)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
A. 技艺高超 B. 乐于助人 C. 料事如神 D. 讲究原则
【答案】(1) ①. 恼怒,生气 ②. 只要
(2)于是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 (3)A (4)D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①句意: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愠:恼怒,生气;
②句意: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但:只要。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中注意重点字词“如(按照),其言(他的话),竞(竞相,争着)”要理解正确。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 书籍;
B.动词,书写;
C.动词,书写;
D.动词,书写;
故选A。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
结合“他日,姥复见羲之,求其书之。羲之笑而不答”可知,过了几天,老妇人再次见到王羲之,请求王羲之再写一次。王羲之笑着却没有答应;据此可知,王羲之做事讲究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他人而改变自己。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王羲之是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他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位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贩卖。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于是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凭此)就可以卖到几百钱了。”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
过了几天,老妇人再见到王羲之,请求王羲之再写一次。王羲之笑着却没有答应。
三、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11分)
阅读《只有一个地球》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2. 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地球》,强调“只有”,意义何在?
13. 品析语言:
(1)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结合加点的字,尝试分析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
14.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深有感触,恰巧今年由瑞典主办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也是“只有一个地球”,学校安排召开“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你被推荐做班会主持人,请结合本文内容,设计开场白。(80字以内)
【答案】12. 题目中的“只有”写出了地球是唯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再没有第二处,告诉人们,如果不爱惜地球,就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就是断送了子孙后代的活路。这样能够引发人们的警醒,从而付诸保护地球的实际行动。
13. (1)不能,“至少”是“最少”的意思,既说明了距离的遥远,又强调了目前的研究还只限于“40万亿千米”这个范围,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去掉之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本来”预示着后面“资源不可再生”的结果,同时传达出一种“遗憾”之感;“但是”呼应“本来”,解释本可再生的资源为何不能再生;“不但……还……”把人类随意毁坏自然,滥用化学品的后果分层体现出来,由“资源不能再生”到“生态灾难”,层层递进。
14. 示例:各位同学,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还在肆意破坏她。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吧!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
结合第⑨段“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可知,标题《只有一个地球》,强调“只有”,表示必需的条件,写出了地球是唯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再没有第二处地方可去,这是在告诉人们,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爱惜地球,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表达能够引发人们的警醒与重视,从而付诸保护地球的实际行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结合(1)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分析,加点词“至少”是“最少”的意思,表示了范围的限制,在句中既说明了距离的遥远,又强调了目前的研究还只限于“40万亿千米”这个范围,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如果去掉,就与实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删去;
结合(2)句“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分析,加点词语“本来”预示着资源原本是可以不断再生的,但后面“资源不可再生”的结果,同时传达出一种“遗憾”之感;加点词“但是”呼应“本来”,解释本可再生的资源后来为何不能再生;加点词“不但……还……”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把人类随意毁坏自然,滥用化学品的后果分层体现出来,由“资源不能再生”到“生态灾难”“严重威胁”的程度,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给“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拟写开场白,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众所周知,地球只有一个,科学家也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袋百家米
李星海
①春节长假,因修改一部长篇小说稿,我每天都要伏案五个多小时。累了便走出家门,放松放松。
②打开房门,一股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冷冽的空气强烈地刺激着我的鼻子,我紧了紧围巾,走进纷纷扬扬的大雪中。
③积雪给远近的房顶盖上了一层白白的棉絮,树枝在寒风中瑟瑟颤抖,枝上积雪与空中飞舞的雪花一起散落到地上,掩盖了地上的枯枝败叶,大地一片洁白。也许是春节,人们都团聚在家里的缘故吧,路上行人寥寥可数。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路旁门上各式各样的大红灯笼和春联,感受着这团圆的日子里欢乐的气氛。
④“同志,”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传了过来,吓我一大跳,“你拾到我丢的50多块钱了吗?”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个要饭的老头!腰弯成了虾米,头发花白,右手拄着一根木棍,左手拎着一个白色的破口袋——也真够“专业”的!无论外型如何包装,都与钱有关,脑海里迅速闪现出骗子、乞讨、微信行骗、QQ伎俩等一系列的名词,我不由得提高了戒备。
⑤他看着我,目不转睛,似乎在等待着我给他肯定的回答,眼中充满了期望。我说:“我没有看见,也没有拾到!”老头的目光顿时黯淡了下来。他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我一个年关就要了这些钱呀!”说完,老头又拄着棍,低着头,顺着路边寻找起来。
⑥我从后面观察起这位老人,他左腿有点瘸,右脚每向前迈出一步,左脚须离地寸远,往外一甩,才能着地。我心里一紧,如同看到了一片瑟缩在寒风中的枯叶,不由滋生出一股怜悯之情,悄悄从口袋里掏出60多元钱,往路边一扔,然后大声喊:“老人家,钱在这儿!钱在这儿!”没等老人转过身来,我已迅速将钱拾起来,送到老人手里,然后往家的方向走去。
⑦可怜的老头,难道不回去与家人团聚?我一边漫步一边思考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门口。不经意回头,看见老人还站在远处,打着眼罩往这儿看。
⑧年初八,雪搓棉扯絮般地下了一整天,地上积雪有半尺厚。吃晚饭的时候,我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那个要饭的老头,肩上扛着一袋什么,站在雪地里。
⑨老人一个踉跄将口袋从肩上放了下来,说:“好心人!那天的钱是你故意给我的,我丢的钱都是零票子。因为急着等钱给老伴治病,当时我就没有找你还钱!”我不禁一震,赶紧邀请老人进屋说话。老人不愿意,他怕鞋上的雪会弄湿了我家地面。
⑩老人把口袋打开,我低头一看,是白白的大米。“我没有什么报答你的,这是我几天来要的几十斤百家米,留给你家孩子吃。吃了百家米,你家的孩子会受到好多人保佑的!”看着老人头发上的白雪,看着老人送给我的白米,我不由鄙夷起自己来,觉得先前对老人滋生出的居高临下的怜悯,实在是亵渎了这位善良的老人!
⑪那天晚上,尽管我和妻子使出了各种各样留客的招数,老人怕添麻烦还是没有留下来吃饭。门前的雪地上,只留下他两行脚印,右边的深些,左边的浅些,不一会儿,又被纷纷扬扬的大雪掩盖得没有了踪迹。
【资料链接】
百家米是一种民俗讲究,古时老人在小孩满周岁时,都会抱着小孩到各家各户收集百家米,然后将收集的百家米带回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这样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护,能消灾祛病、保佑安康。
15. 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件
“我”对老人的态度
老人询问“我”是否看到他丢失的钱
A
B
怜悯
C
愧疚
“我”和妻子留老人吃饭,老人怕添麻烦执意离开
D
16. 本文以“一袋百家米”为题,有什么含义?
17. 结合语境,赏析句子。
(1)积雪给远近的房顶盖上了一层白白的棉絮,树枝在寒风中瑟瑟颤抖,枝上积雪与空中飞舞的雪花一起散落到地上,掩盖了地上的枯枝败叶,大地一片洁白。(从描写角度)
(2)老人一个踉跄将口袋从肩上放了下来。(从词语角度)
18. 第⑩段中,“我”认为自己“实在是亵渎了这位善良的老人”,请通读全文,找出老人的善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9. 文章最后说“门前的雪地上,只留下他两行脚印,右边的深些,左边的浅些,不一会儿,又被纷纷扬扬的大雪掩盖得没有了踪迹。”这一句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脚印可以被大雪掩盖,但是精神品质不会被埋没,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答案】15. A戒备;B“我”看到老人腿部残疾;C老人送来了一袋百家米酬谢“我”;D敬佩(或敬重、 感激)
16. “一袋百家米”指老人为表酬谢,雪天送来的几十斤百家米;也指老人希望恩人的孩子受到多人庇护的报恩之心、善良之心。
17. (1)环境描写,通过天寒、雪厚,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出老人乞讨的艰辛凄凉。
(2)“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意思,既写出口袋很重,也侧面写出了老人腿脚不灵便和踏雪而来的艰辛。
18. 为给妻子治病,寒冷的雪天在外面乞讨;为报答“我”的帮助,把要来的百家米送给“我”,保佑“我”家孩子;怕弄湿“我”家地面,不愿进屋;怕添麻烦,拒绝在“我”家吃晚饭。
19. 他左腿有点瘸,右脚每向前迈出一步,左脚须离地寸远,往外一甩,才能着地。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A.根据第④段“脑海里迅速闪现出骗子、乞讨、微信行骗、QQ伎俩等一系列的名词,我不由得提高了戒备”可知:此时我“戒备”;
B.根据第⑥段“我从后面观察起这位老人,他左腿有点瘸,右脚每向前迈出一步,左脚须离地寸远,往外一甩,才能着地。我心里一紧,如同看到了一片瑟缩在寒风中的枯叶,不由滋生出一股怜悯之情”可知,我看到老人腿部残疾不由滋生出一股怜悯之情,据此可填:我看到老人腿部残疾;
C.根据第⑩段“‘我没有什么报答你的,这是我几天来要的几十斤百家米,留给你家孩子吃。吃了百家米,你家的孩子会受到好多人保佑的!’看着老人头发上的白雪,看着老人送给我的白米,我不由鄙夷起自己来,觉得先前对老人滋生出的居高临下的怜悯,实在是亵渎了这位善良的老人!”可知,老人送来了一袋百家米酬谢“我”;
D.根据第⑪段“那天晚上,尽管我和妻子使出了各种各样留客的招数,老人怕添麻烦还是没有留下来吃饭”可知,因为老人怕添麻烦执意离开,此时的我心存感激,敬佩他。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含义。可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
根据第⑩段“老人把口袋打开,我低头一看,是白白的大米。‘我没有什么报答你的,这是我几天来要的几十斤百家米,留给你家孩子吃’”分析可知,“一袋百家米”表层含义指老人为表酬谢,雪天送来的几十斤百家米;
根据第⑩段“吃了百家米,你家的孩子会受到好多人保佑的!”可知,深层含义是指老人那一颗善良的心,他希望恩人的孩子能够得到多人庇护,表明他对“我”的感恩。
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1)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结合“积雪给远近的房顶盖上了一层白白的棉絮,树枝在寒风中瑟瑟颤抖,枝上积雪与空中飞舞的雪花一起散落到地上”等内容可知这属于环境描写,大雪压枝,可见当时环境非常的恶劣,在这种环境下,老人还要出门找钱,突出他生活的艰辛。但就是这样条件下的他,最后给“我”送来了百家米,可见他内心的善良,丰富人物形象,也为下文做铺垫。
(2)要求从词语角度赏析。“踉跄”指的是走路不稳,可见老人当时背的那袋米很重,而且这么大雪,路上一定不好走,再加上老人年纪也大了,行动十分不便,这才更显得他精神的可贵,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敬佩之情,也为我之前的行为感到惭愧。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特点。
根据第⑤段“‘我一个年关就要了这些钱呀!’说完,老头又拄着棍,低着头,顺着路边寻找起来”、第⑨段“因为急着等钱给老伴治病,当时我就没有找你还钱!”可知,老人为给妻子治病,年关时候,寒冷的雪天里仍然在外面乞讨;
根据第⑨段“我不禁一震,赶紧邀请老人进屋说话。老人不愿意,他怕鞋上的雪会弄湿了我家地面”可知,怕弄湿“我”家地面,不愿进屋,可见他非常识相;
根据第⑩段“我没有什么报答你的,这是我几天来要的几十斤百家米,留给你家孩子吃。吃了百家米,你家的孩子会受到好多人保佑的!”可知,他十分善良,为报答“我”的帮助,把自己辛辛苦苦要来的百家米不辞辛劳地送给“我”,希望它可以保佑“我”家孩子;
根据第⑪段“那天晚上,尽管我和妻子使出了各种各样留客的招数,老人怕添麻烦还是没有留下来吃饭”可知,怕给我们添麻烦,不愿意在“我”家吃晚饭。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启示。
结合“只留下他两行脚印,右边的深些,左边的浅些”可知老人是个腿受伤的人,走路十分不便,这与前文第⑥段“我从后面观察起这位老人,他左腿有点瘸,右脚每向前迈出一步,左脚须离地寸远,往外一甩,才能着地”相照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学会感恩,别人的帮助我们要一直铭记在心;同时也不能用有色眼光去看身边的人,我们要对弱小者施以援手,善良地、有爱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四、名著阅读(7分)
20. 在《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书中主要人物展开了讨论。请你也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请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鲁滨逊被困荒岛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守初心,并一步一步走出困境的?
(2)鲁滨逊在荒岛救下“星期五”后,就一直将“星期五”带在身边。请分析“星期五”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让他获得了鲁滨逊的信任?
【答案】(1)鲁滨逊在流落荒岛长达28年的时间里,历经没有住处、没有食物、身患疾病等各种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凭借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做斗争,猎取食物、建造房子,还拥有了牧场、种植园。他四次出海,最后得到机会离开荒岛,返回英国,得到了应有的财产,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忠诚,有责任心;知恩图报;聪明,适应能力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邀游四海的故事。遭遇船难而流落荒岛的英国流亡贵族鲁滨逊在极度与世隔绝的情况下,不忘初心,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运用水手时代训练而来的地理方位标示、天象人文观测、日移与潮汐变化登计法等与奥妙的自然搏斗,同时记录下自己的荒岛生涯,并随时等待时机逃离绝境,在荒岛上顽强地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星期五是一个朴素的人,忠诚的朋友和智慧的勇者,他知恩图报,忠诚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逊合作着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岛上度过了多年,星期五的到来让鲁滨逊圆了归家梦,自己则做了鲁滨逊的助手。星期五对鲁滨逊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帮助他完成了很多重要的任务,包括建造房屋、种植庄稼、饲养牲畜等。据此可作答。
五、写作(共60分)
21. 题目:再见了,_________
成长路上,你挥手告别的:可能是一双浑浊的眼睛,一个单薄的身影;可能是一个弹珠,一张拼图;也可能是天上的一朵云,四月的一丛花。
请以“再见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再见了,母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初中的生活即将离去。回想起这三年的时光,有喜有忧,有快乐也有烦恼,也不失为我心中的一块净土吧。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老师我感谢您,您像一把金钥匙,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宝库;老师,我感谢您,您像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老师,我感谢您,您像路灯,照我们勇往直前;老师,我感谢您,您像船夫,拉我们渡过险滩急流;老师,我感谢您,您像火光温暖人心,细雨般轻柔的语言,渗透我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灵。每当我遭遇了挫折而自暴自弃时,总是您一遍遍的告诉我“如果你因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就会错过群星”,每当这时我总会鼓起勇气继续努力。我有决心,总有一天会让您为我而自豪。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之间那一段浓厚的友谊。在这三年中,我们度过了多么美好的岁月,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地玩耍……我们同舟共济,一起走过了美好的时光,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克服;遇到了喜事我们一起分享;遇到了心事我们一起分担,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忘不了,可爱的校园。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在楼梯上、操场上、教室里,那里没有我们的足迹?母校,是您给了我游戏的天堂;母校,是您给我知识的海洋;母校,是您给了我自由翱翔的晴空!母校,您是我成长的摇篮,您让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长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少年,您是我的知识的启蒙者!
母校,我们带走的是知识和您的爱,留下的是我们对我们永远的怀念!再见了,母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再见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再见”,实际上绝大多数结局是“再也不见”,即“告别的意思。“再见的对象,非常广泛。“再见了,某个人”,例如与老师再见,与亲人再见,与朋友再见等等:“再见了,某个地方”,例如再见了,母校等等;“再见了,一段美好时光”,例如童年生活、暑假生活、初中生活等;“再见了,一种心情,例如自己的烦恼、忧伤、苦闷;“再见了,一种习惯”,例如自身的一些懒惰、马虎。
第二、选材构思。写作时,尽量打开写作思路。人的一生,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再见”。我们可以像方纪写的《挥手之间》那样,写一次难忘的“再见”场景;可以像魏巍写《依依惜别的深情》那样,聚焦几个典型的“再见”镜头,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发生的动人故事;我们还可以像徐志摩写《再别康桥》,史铁生写《故乡的胡同》那样,表达对一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的“再见”与缅怀。关于“再见”,可说的,可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选取那些激荡你心灵的、最有震撼力的材料,用诗意的文笔将其再现出来,你便会获得一次作文成功的体验。在叙述事件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写出真情实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2-2023学年度五年级下册语文答案docx、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2-2023学年度五年级下册语文PDF版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2-2023学年度三年级下册语文答案docx、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2-2023学年度三年级下册语文PDF版含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