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绍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绍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绍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绍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技术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绍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2绍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绍兴市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调测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教育是语言艺术的教育。苏东坡曾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就格外重视诵读玩味和感知领悟。现今的文学教育在重视文学作品阅读的传统上,关注对文学作品的细读,以一种带有可学习性、可操作性的文学鉴赏和批评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编排与主题思想呈现等,进而考察其中所蕴含的深层生活现实、社会文化及审美层面的意义。
茅盾先生认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第一步”,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应通过文学阅读促进语言修养提升,同时在熟稔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侧重对意义的探寻。文学教育应加强对作品的感知和赏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提升语言素养,加深对作品中符号意义的解读和对文学美的深度理解,体味和把握作品的审美意蕴,最终通过学习主体的文学审美鉴赏,实现从语言接受能力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深度转换。
文学教育在对人的道德培养方面的功用,要经由审美层面上升至道德完善的层面,而这一提升的基础是生动的文学作品、鲜活的文学人物。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演绎反映美德的主题,从而开掘出对阅读主体而言巨大的美德感召力量,即这种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是通过让学生在接受文学教育的过程中,移情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继而由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德对其加以引导而得以实现的。
文学教育的终极目的与意义指向人的精神领域。文学教育对人的心灵世界的关怀,从其实践过程来看是内隐性的,要实现这一心灵关怀,需要借助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来达成。人文素养涵盖了情感道德、语言能力、精神领悟等方面。这些元素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对人的审美及共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文学教育恰巧可以完成对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培育。人自出生以来就有喜怒哀乐,更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性渴求。这种渴求一旦在文学中找到对应的触动,人心中的柔软之处、温暖之处、神伤之处等都能得到情感的慰藉与安抚。恰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胸中恍惚不可捉摸之意境,借由文学艺术得以发挥,进而收获难以比拟的心灵满足。这种心灵满足想要在文学教育中实现,就应如朱自清先生所主张的,进入文学的世界,想文学人物之所想,感他们之所感,要把自己摆进去,“烧”进去,不能“隔岸观火”。如此,才能经由文学世界中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走向主体审美与情感共鸣。
(摘编自《文学教育重在培养健康人格》)
材料二:
关于“文学教育的危机”,有学者认为,今天的文学教育正受到大众文化、文学世俗化和庸俗化,以及阅读图像化的外部冲击。就文学教育内部而言,审美特性异化为科学认知、价值理性异化为工具理性等问题直接导致了文学教育的危机。
所谓“危机”,一般频发于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集中表现在审美文化向消费文化、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都对文学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便是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的转型,因为这是传播媒介的变革,一种由语言媒介向图像媒介的转变。
以语言文字媒介为中心的文化,特征是“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而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则以娱乐为核心,“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营造的是形象而不是抽象和复杂,“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因此,从“语言文字”媒介向“图像屏幕”媒介的转变,“纸上”向“屏上”转变,不仅是一种传播形式的变革,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传统的文学教育带来冲击。
当图像代替文字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逐步演变成一种思维方式时,以视觉的浅层愉悦和感官的直接刺激为特征的图像阅读取代语言文字阅读也就无法避免。语言文字建构的美学世界需要我们深入体验、感知与追寻,而图像呈现在我们面前,直接带来轻松、扁平的感受,不需要思维的深度介入。读图取代读文,图像的平面性、感官性、瞬间性与拼贴性,可能就取代了文字的圆整性、思考性、人文性、想象性与审美性,导致深层情感互动消失殆尽,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思想世界的多元性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说,图像曾经作为必要的补充丰富着文学教育,那么当图像以其巨大的力量挤压以语言为重点的文学教育之时,大力倡导回归语言文字的阅读,尤其是回归文学经典的阅读也就更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文学经典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当然,倡导传统文学经典阅读回归的同时,也要直面时代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信去面对图像时代,深入思考如何使“读图时代”的文学教育焕发出新生机。
(摘编自《传统与新兴文学教育如何携手并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重视诵读玩味和感知领悟,这一传统至今仍保留在当下的文学教育之中。
B. 要实现文学教育对人道德培养方面的功用,须以生动的文学作品、鲜活的文学人物为基础。
C. “文学教育的危机”有外部冲击的因素,而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学教育内部审美特性的异化。
D. 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或图像文化的转型相较其它层面的文化转型,对文学教育的影响最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教育中写作实践的基础是深厚的鉴赏能力,而鉴赏能力的培养只需依靠提升语言修养。
B. 要在文学教育中实现心灵满足,就要沉浸到文学的世界中去,尽可能与文学人物进行互动。
C. 比较以语言文字媒介为中心的文化与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这两者,前者更具有思维优势。
D. 语言文字建构的美学世界需要我们深入地体验、感知与追寻,而图像则不需要思维的介入。
3. 下列选项中不能论证“回归文学经典阅读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是( )
A. 读者通过文学世界里的各种审美元素走进一个个独特的情感和审美空间,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人生启迪,实现情感净化与升华。
B. 人们在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打开自身,与作品、作者、世界对话,获得精神慰藉与心灵关怀,实现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
C. 如图像代替文字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则可能妨害深层情感互动,破坏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思想世界的多元性。
D. 图片化、音响化、戏说、搞笑化等文学娱乐化的做法严重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处境,消解了人们对于文学经典阅读的热情与耐心。
4.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写林黛玉听梨园唱《牡丹亭·惊梦》的曲词而伤心落泪。请联系材料一,根据示例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完善表格。
“阅读”现象(体验) | 对文学教育的启示 |
黛玉素习不大喜看……“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 要提供优秀作品,触发阅读主体的关注与渴求。 |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 ① |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 ② |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 ③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乌洼河
原上秋
一觉醒来,眼前已是一片泽国。
黑狗站在一片木片上,惊异地朝这边张望。
距我们不远的下面,就是瓦乌洼河。瓦乌洼河没有了踪影。但根据地貌判断,那就是瓦乌洼河,它像一条蛇被重物压在下面,连抽搐一下都很费力。
羊各庄就在瓦乌洼河的边上。
黑狗不是我养的。它的主人是一个瘸腿老头,我们是邻居。就因为我喂过它两回吃剩的骨头,它就认定了我。这一刻,我成为它眼里最能指望的人。或者反过来说,目前处境里,黑狗是唯一给我恐惧的心灵带来慰藉的活物。
黑狗拼命朝我游来,再往前,是一棵银杏老树。这是一棵标志性大树。它屹立在村头,浑身拴满的红布条证明了它在羊各庄人心中的地位。事实是,它辜负了村民的这份虔诚。大水一来,这里的一切都稀里哗啦,几百口人一夕间不知所踪。
往日里,瘸腿老人就坐在银杏树下的阴影里,打发着生命的最后时光。黑狗围在四周,和老人一起,看日出日落,看人进人出。
大水盖住了瓦乌洼河,瓦乌洼河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风吹水面,随着起些波澜。大水没有方向,瓦乌洼河也没有了方向。
我从来没想过瓦乌洼河会成今天这副样子。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爷爷牵着我的手走在瓦乌洼河的堤岸上。
我指着流动的水问,那是什么?
爷爷说,是河。
我继续问,它有名字吗?
爷爷说,它叫瓦乌洼河。
我瞪大眼睛,嘴里重复一遍,“瓦……河”。
爷爷仰天大笑,对,记住挖河就行了。
不清楚瓦乌洼河出现在羊各庄边上是哪一年代,但我断定它一定比爷爷还古老。我一直好奇它的名字很古怪。从爷爷的嘴里,我才读出它的真意。它确实是人工挖出来的。直到我长到十五六岁,能拿动铁锹,也加入到挖河的大军里。
七八月份是雨季,湿漉漉的季节里谁也不会想起一条河的存在。除去这个季节,羊各庄壮劳力们的腿一般都插在淤泥里,过年的时候,才拔出来简单洗洗,休息几天。年一过,还要挖。
瓦乌洼河从一开始就没规划大水来访。它和这里的村民一样,早已习惯了过漫不经心的日子。河里的水没有波澜,它一直保持着瘦身状态,远远望去,像一条弯弯曲曲的草绳。河里有鱼,都不大。只吸引一些光屁股的孩童。
银杏老树下面布满了瘸腿老人和黑狗的活动痕迹。
大水来的时刻,一个瘸腿老人是怎样仓皇逃离的。他有没有喝到漂满污物的浑水。他的拐杖指点过江山,大水一来,很快证明一切不由他说了算。
此刻,我和狗相拥在一起,狗湿乎乎的舌头舔到我的脸颊。大水像喝多酒的醉汉,一直摇晃着,没有方向。我们被它牵制,也自然不能选择方向。
几天之后,我们漂在一处高岗上。这里聚集很多逃难的人,我听见他们在嘲笑瓦乌洼河。他们说,瓦乌洼河连当江河的儿子都不够格,大水一来,它就无影无踪了。
我和他们争吵起来。瓦乌洼河滋润过多少焦渴的土地,这些人不懂得感恩。
我说过,瓦乌洼河从一开始就不习惯有大水来访。洪水来了,它只能束手无策。我到处打听瘸腿老人的下落。有人告诉我,瘸腿老人根本没有跑出来。如果跑出来,会有人见到他。
也就是说,瘸腿老人可能一直坚守在银杏老树的下面。
黑狗跟在我的后面,朝银杏老树游了回去。这里的大水已经退了,远远望去,一个人影,孤零零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黑狗箭一样冲过去,拉拽他的裤腿。
他死了。
经过大水浸泡,他的样子更慈祥了。我想起了爷爷,白白胖胖,很有福气的模样。
我一直等着他指挥我,走,去看看瓦乌洼河。
羊各庄已经没有了生气,大水刚走,银杏老树的黄叶飘落一地。站在银杏老树下面,能看到裸露的瓦乌洼河。
我朝着瓦乌洼河的方向猛跑,黑狗紧跟我跑了几步,停下了。我叫它几声,它竖耳在听。我相信我一直跑,黑狗会跟上来。等我跑出很远,再回头看时,黑狗没跟,它不声不响地回去了。它找它真正的主人去了。
瓦乌洼河重现出生机。
河水有了方向,它一直向北。
我小的时候,它就朝北,几十年没有变。
(选自《2021中国年度作品小小说》)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瘸腿老人”面容慈祥,内心坚定,他参与家乡建设,也淡薄世俗悲喜,至死坚守在银杏树下,他代表着追求与期待理想生活的祖辈。
B. 黑狗的形象在文中多次出现,洪水中“我”与它相拥,彼此互为心灵的慰藉,后来狗回去找真正的主人,因为此时“我”已战胜恐惧。
C. 羊各庄古老、贫穷而又落后,村民们敬畏自然,有着通过双手改变艰难生存状态的朴素愿望,但言行中又流露出愚昧与落后的思想。
D. 文末“它一直向北”回应前文洪水到来时瓦乌洼河“没有了方向”,表现出“我”对瓦乌洼河的深切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坚定追求。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大水来袭的景象,以“被重物压在下面”的“一条蛇”为喻,与后文“像一条弯弯曲曲的草绳”呼应,突出瓦乌洼河的窄小。
B. 小说插叙修河情节,“插”“拔”二字形象地表现出羊各庄自然条件之恶劣和壮劳力们挖河之艰辛、时间之长久,强调村民质朴与坚韧。
C. 小说以“水”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人物间彼此联系,水涨、水退之间呈现羊各庄各色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命运,情节跌宕起伏,构思巧妙。
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以不同年龄段的“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将现实、回忆与联想穿插,便于全方位交代人物心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8. 文中多次出现的“银杏老树”,在不同时期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 有学者认为原上秋的作品“整体呈灰色基调,但这种灰色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袒露展示和警示”,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亮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简文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率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
B.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
C.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
D.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弟,古代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时则同祖不同父。
B. 司马,殷商始置,位次三公,掌军政和军赋,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等并称五官。
C. 帝崩,中国古代常以山塌比喻天子之死,从周代开始,只有帝王和诸侯死才称“崩”
D.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时称“弈”,传为帝尧所作,属“琴棋书画”文人四艺之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安出身于世家,儿童时代就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擅长行书。王蒙认为他勤勉不倦,日后定能够大有作为。
B. 谢安曾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后应大将军桓温之请做了司马。桓温见到谢安后非常高兴,两人畅谈生平经历,欢笑终日。
C. 桓温计划在会见时谋害谢安及王坦之。与王坦之惊慌得汗流浃背相比,谢安从容就座并指斥桓温壁后藏人,显得胆略过人。
D. 当时,前秦苻坚强大,边境多战事,东晋众将接连败退。谢安派谢石、谢玄等出兵伺机征讨,难得告捷,东晋京师上下震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
(2)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14. 文章结尾处叙述谢安“屐齿之折”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从中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①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③。不用燃犀下照④,未必佽飞强射⑤,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⑥,挝鼓过银山。
[注]①三门津:黄河最险要地段之一,河面分人门、鬼门与神门。②一峰:指三门峡中屹立于中流的砥柱山。③秘神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此处“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④燃犀下照:晋人温峤至牛渚矶,点燃犀角照见江水中奇形异状的水族怪物。⑤佽飞强射:春秋时楚国勇士佽飞曾仗剑飞入江中刺杀两蛟。⑥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的前七句,词人笔力雄放,想象丰富,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三门峡雄伟险峻、波澜壮阔的自然奇观。
B. 上阕最后两句写景,一动一静,对比鲜明,衬托出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后一句笔锋骤敛,顿然收住,显得闲和平稳。
C. 下阕紧承上文,由“峰”而及“危巢”“双鹄”,转接自然;从“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句起,全词由写景转为抒发感慨。
D. 下阕连用燃犀下照、佽飞刺蛟等典故,基调更加激荡,描绘出藏龙卧虎、光怪陆离的神奇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16. 下阕作者就眼前景抒写了哪些心志感怀?结合全词分条简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诗人刚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描写一片曙色,又以“______,______”两句写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给人以时空变幻之感。
(2)《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内的无数珍宝,原是六国“剽掠其人”的长期积累,后六国灭亡,则珍宝“输来其间”,但可惜秦人“______,______”,将珍宝“弃掷逦迤”,根本不知道珍惜。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表面看是表现诗人写书品茗的闲适恬静生活,实则暗示着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郁闷和惆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时下的网络平台上,从节气讲到人生,以周易纵论世界,以天人合一讲保健养生,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讲解并不在少数。其中或有精辟之论,也不乏流俗之见、穿凿之说;或有文史世界的______,也不乏未经证实的轶事传闻、______的鸡汤哲学。在历史烟云中,奔腾向前的时间之河分出无数枝叉,很难简单概括。但恰恰是那些脱离语境的名言、简单独断的结论、无所不能的解释,最容易给非专业受众造成迷惑。
的确,深厚的历史文化不只呈现为一种形态,不仅有正史经文,也有______、民间传奇、俗讲变文,演义与戏说更是古已有之。在它们传抄刻印、相沿成习、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了人们的历史想象。诸如杨门女将、皇帝微服私访的虚构故事,令一代代人为之痴迷,至今仍有受众。时下一些网络知识产品,就不乏有民间传说、评话戏文的影子。另一方面,历史是客观的,无论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还是记载较少的古代社会生活、民众思想,尽管透过历史遗留物认识古代文明,得其全貌殊为不易,但相比学术前沿的争论,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有很多常识为各界公认,形成很多______供人学习,成为科普传播的宝贵资源,不容任意涂抹。
历史无言,传播有意。从这个意义上说,( ① ),而轻松有趣的戏说也能予人以消遣。如何在适应分众需求的同时避免误导受众,关键在于明确传播的定位。如果致力科普,( ② );如果是一家之言、道听途说,( ③ )。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零光片羽 似是而非 稗官野史 扛鼎之作
B. 吉光片羽 似是而非 鸿篇巨制 得意之作
C. 零光片羽 独具匠心 鸿篇巨制 扛鼎之作
D 吉光片羽 独具匠心 稗官野史 得意之作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们在传抄刻印、口耳相传、相沿成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了人们的历史想象。
B. 它们在传抄刻印、口耳相传、相沿成习的过程中,共同构成了人们的历史想象。
C. 在它们传抄刻印、口耳相传、相沿成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了人们的历史想象。
D. 它们在传抄刻印、相沿成习、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共同构成了人们的历史想象。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有关“抄检大观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甲】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2)入画跪着哭道:“我不敢扯谎。奶奶只管明日问我们奶奶和大爷去,若说不是赏的,就拿我和我哥哥一同打死无怨。”凤姐道:“这个自然要问的,只是真赏的也有不是。谁许你私自传送东西的!你且说是谁作接应,我便饶你。下次万万不可。”【乙】道:“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
(3)【丙】已经睡着了,丫鬟们也才要睡,众人叩门半日才开。凤姐吩咐:“不必惊动小姐。”遂往丫鬟们房里来。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先从别人箱子搜起,皆无别物。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王善保家的说:“也没有什么东西。”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道:“且住,这是什么?”
21. 根据语段,甲、乙、丙三处的人物分别是( )
A. 晴雯 迎春 探春 B. 探春 迎春 惜春
C. 探春 惜春 迎春 D. 晴雯 春迎 迎春
22. 文中画线的句子引用了古语。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该比喻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中国青年报》对1690名应届生的求职意向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较多同学中意稳定性强的工作,也有不少同学青睐灵活就业、新兴领域。事实上,不仅求职,生活中人们也常面临“求稳”还是“图变”的思考与选择。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绍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绍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绍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绍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