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80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80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180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化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Br 80 Ag l08 I 127 Ba l37 Pb 20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含有非极性共价键且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H2O2结构式为H-O-O-H,属于分子晶体,含有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故A符合题意;
B.Na2S属于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CO2属于分子晶体,其结构式为O=C=O,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属于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2. 氢氧化钠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钠元素位于周期表s区 B. 属于强电解质
C. 工业上常用制备小苏打 D. 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是1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3周期第IA族,故钠元素位于周期表s区,A正确;
B.所有的酸、碱、盐均属于电解质,强碱NaOH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B正确;
C.工业上常用侯氏制碱法来制备小苏打NaHCO3,反应原理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故是用NaCl而不是NaOH制备小苏打,C错误;
D.强酸、强碱和强氧化性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强碱NaOH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3.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 1-丁醇的键线式:
C. 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D. 某激发态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表示为:,A错误;
B.是1-丙醇的键线式,1-丁醇的键线式为:,B错误;
C.中心原子C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其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C错误;
D.已知C为6号元素,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表示某激发态碳原子,D正确;
故答案为:D。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食品中添加适量的可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
B.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
C. 钛的合金与人体“相容性”好,可用于制造人造骨骼
D. 分子间存在较多的氢键,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食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漂白、防腐和抗氧化等作用,选项A正确;
B.明矾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吸附水溶液中悬浮颗粒等,具有净水作用,但不能杀菌消毒,选项B不正确;
C.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且性质稳定,抗腐蚀性强,所以可用来制造人造骨骼,选项C正确;
D.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易液化;同时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气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用作制冷剂,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 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浓硝酸常因溶有少量而略显黄色
B. 工业上常用软锰矿(主要成分)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C. 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冶炼铝,需要添加冰晶石以提高导电能力
D. 水泥、玻璃、碳化硅陶瓷、石墨烯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NO2为红棕色气体,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成NO2、O2,因此工业硝酸常因溶有少量的NO2而略显黄色,故A正确;
B.工业上制备氯气,常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故B错误;
C.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常电解熔融的氧化铝,需要添加冰晶石作助熔剂,故C错误;
D.水泥、玻璃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答案为A。
6. 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是还原剂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
C. 若设计成原电池,在负极上反应 D. 每转移,可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KNO3中N元素反应后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NaN3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升高为0,是还原剂,故A错误;
B.根据方程式知,叠氮化钠是还原剂、硝酸钾是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5:1,一个叠氮化钠中含有3个N原子,所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即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故B正确;
C.由选项A分子可知,在该反应中为氧化剂,则若设计成原电池,在正极上反应,故C错误;
D.由反应可知转移10mol电子生成16mol氮气,则每转移1mol电子,可生成N2为1.6mol,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35.84L,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溶液的水解:
B.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C.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
D.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水解方程式为:,A错误;
B.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硫化氢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并且三价铁可以把硫离子氧化为单质硫,则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次氯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中+4价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并且二氧化硫少量,最终应该同时生成次氯酸,则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豆腐的制作中,可加入石膏作为凝固剂
B. 天然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难溶于乙醚
C. 脱氧核糖核酸充分水解后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5种碱基
D. 植物油中含碳碳不饱和键,硬化后可用于生产人造奶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豆浆一般属于胶体,加入石膏,使胶体聚沉,因此在豆腐的制作中,可加入石膏作为凝固剂,故A说法正确;
B.天然氨基酸均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一般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故B说法正确;
C.脱氧核糖核酸(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磷酸、脱氧核糖、碱基(A、T、G、C),故C说法错误;
D.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通过催化剂加氢可提高饱和度,转变成半固态的脂肪,这个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也称为油脂的硬化,该油脂叫人造脂肪,又称为硬化油,硬化油可作为制造肥皂和人造奶油的原料,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9. 一定条件下,有机物X和Y反应可生成Z,反应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物X的一氯代物有4种
B. 有机物Y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 有机物X与二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D. 有机物Z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的有机物中含有7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机物X中,1号碳一种位置关系,2和3号碳对称,其他四个双键碳位置是对称等效的,所以其一氯代物有3种,故A错误;
B.有机物Y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
C.有机物X的分子式是C7H8而二甲苯的分子式是C8H10,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有机物Z与足量氢气加成后的有机物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如图所示,故D错误;
故选B。
10. 前四周期的元素X、Y、Z、Q、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的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Y与X可形成室温下X2Y、X2Y2两种无色液体,基态Z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Y、Q同主族,W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负性:
B. 简单离子半径:
C. 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比Q大的元素有1种
D. 三种元素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存在于某些使用后的碱性电池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五种前四周期的元素X、Y、Z、Q、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基态X原子的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则X为H元素;Y与X可形成室温下X2Y、X2Y2两种无色液体,则Y为O,基态Z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3,故Z为P元素;W原子的特征电子构型为3d54s2,则W为Mn元素;Y、Q同主族,由Y为O元素,故Q为S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Y、Z、Q分别为O、P、S,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往下电负性依次减小,故电负性O>S>P即,A正确;
B.由分析可知,X、Y、Z、Q分别为H、O、P、S,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可知,简单离子半径P3->S2->O2->H+即,B正确;
C.由分析可知,Q为S,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ⅡA与ⅢA、ⅤA与ⅥA反常,故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比Q大的元素有P、Cl、Ar等3种,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分别为H、O、Mn三种元素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如MnOOH可存在于某些使用后的碱性电池中,D正确;
故答案为:C。
11. 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和优异电化学属性,其充放电过程是Na+在正负极同时镶嵌与脱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时A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充电时内电路电流方向从A极到B极
C. 放电时电路中转移。理论上负极质量增加23g
D. 若正极材料为,则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A为负极,B为正极,充电时,A为阴极,B为阳极,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充电时A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故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充电时A为阴极,B为阳极,故充电时内电路电流方向从阳极B极到阴极A极,B错误;
C.放电时,Na+由负极区移向正极区,故电路中转移,理论上负极将脱嵌1molNa+,即质量减少23g,C错误;
D.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若正极材料为,则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D正确;
故答案为:D。
12. 可与等配体形成使溶液呈浅紫色的、红色的、无色的配离子。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已知:向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生成蓝色的配离子:不能与形成配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I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水解产物的颜色造成
B. 溶液Ⅱ、Ⅲ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无色,说明其中不存在
C. 可用和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D. 中的键角大于分子中的键角
【答案】B
【解析】
【详解】A.I中溶于水后,发生部分水解生成等,使溶液呈黄色,A项正确;
B.与的反应存在平衡:,溶液Ⅱ,Ⅲ分别存在平衡:, ,因此溶液Ⅱ,Ⅲ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无色,不能说明其中不存在,只能说明的量少,B项错误;
C.先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F溶液,再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表明含有,否则不含,C项正确;
D.中分子内O原子最外层只存在一对孤对电子,对H-O-H中O-H的排斥作用减小,所以键角比分子中H-O-H的键角大,D项正确;
答案选B。
13. 常温下,现有溶液,。已知含氮(或含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各微粒浓度占总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常温下
C. 溶液中:
D. 当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A.pH=10.3时,c()=c(),H2CO3的电离平衡常Ka2== c(H+)=10-10.3,A错误;
B.常温下0.1mol/L的0.1mol•L-1 NH4HCO3溶液pH=7.8,说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则下Kb(NH3•H2O)>Ka1(H2CO3),B错误;
C.根据物料守恒,①c()+c()=c(H2CO3)+c()+c(),根据电荷守恒,②c()+c()=c()+c()+2c(),①-②得c(NH3·H2O) + c() =c(H2CO3)+ c()-c(),又因0.1mol·L-1NH4HCO3溶液,pH=7.8,所以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化学第三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Z20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无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