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测评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古代一只商队即将到达马里国古城的情景。该古城是( )
A.廷巴克图 B.君士坦丁堡
C.开罗 D.巴格达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廷巴克图是马里国古城,故选A项;B项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都城;C项开罗是埃及的都城;D项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
2.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下列农作物中由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的是( )
A.玉米 B.甜高粱
C.粟 D.马铃薯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故选B项。A项玉米原产于美洲;C项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起源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D项马铃薯原产于美洲地区。
3.10—15 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下列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推行抑商政策 B.主要经营手工业
C.广泛使用奴隶 D.城市发展比较落后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 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故选C项。
4.古代西非、东非、南非虽然较北非落后,但是,也曾经出现过许多文明国家,其中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是( )
A.津巴布韦国家 B.阿克苏姆王国
C.加纳王国 D.摩加迪沙王国
答案:A
解析:津巴布韦处于非洲南部,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都处于东非,加纳是西非古国,A项正确。
5.古代玛雅人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这一状况说明玛雅国家( )
A.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生产资料尚未实现私人占有
C.具有氏族部落的社会特征
D.完成了向集权国家的过渡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国家的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这说明玛雅国家具有氏族部落的特征,故选C项。
6.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农作物新品种,如玉米、花生、南瓜、马铃薯、辣椒、可可、香兰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他们”是指( )
A.印第安人 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 D.雅利安人
答案:A
解析: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花生等。
7.在美洲居民中,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水上“浮动园地”,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的是( )
A.阿兹特克人 B.班图人
C.玛雅人 D.印加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摘编自沈坚、金志霖
《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
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一度被人类的英雄主义所征服的执拗不驯的大自然挣脱了束缚,导致曾经是文明的家园……又恢复到了旧有的宇宙洪荒状态。……这些废墟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玛雅文明的创造者们当年成功地发起的那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是多么激烈。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三 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神权政治所能寻求的,不可能是科学的解决办法,而是更虔诚的神灵膜拜。于是,更多的神庙出现在玛雅的土地上,更多耗费民力的宗教仪式频繁举行。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玛雅的辉煌成为历史的遗迹。
——摘编自杭侃《玛雅文明:文明的另一种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汤因比分析玛雅文明衰落原因的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对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作出何种不同的解释?
参考答案:(1)成就: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发明了独特的文字;修建了壮观的金字塔庙宇。
(2)角度:自然因素(大自然的报复)。说明:环境变迁;气候干旱。解释:人口膨胀突破农业保障的极限;频繁的宗教活动严重耗费民力。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从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班图人开始向南迁徙,直到19世纪才停止,这一过程对非洲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班图人迁徙的过程中( )
A.造就了埃及文明的辉煌
B.培育出了玉米等农作物
C.传播了畜牧业和冶铁技术
D.建立了强大的阿克苏姆王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1世纪开始,班图人开始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迁徙。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故选C项。埃及人造就了埃及文明的辉煌,故A项错误;玉米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故B项错误;阿克苏姆王国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居民大都属于埃塞俄比亚人种,故D项错误。
2.公元前400年,在铁质农具对非洲大陆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人口仅有大约350万,此后千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 100万。非洲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表明( )
A.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了生产力
B.铁器使用是人口增长的前提
C.非洲是世界上最早冶铁的地区
D.掌握冶铁技术就能促进人口增长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质农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使非洲人口大规模增长,故选A项;B项说法错误;非洲并非是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的地区,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
3. 8—15世纪,在西非相继兴起了三个强大的王国。它们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这些国家兴替的先后顺序是( )
A.马里—加纳—桑海
B.加纳—桑海—马里
C.桑海—马里—加纳
D.加纳—马里—桑海
答案:D
4.10—15 世纪,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对外贸易十分兴盛。它们通过阿拉伯商人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主要出口( )
A.黄金、象牙和奴隶
B.甜高粱等农作物
C.茶叶、香料和珠宝
D.铁器等手工业品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它们对外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故选A项。
5.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它们的出现表明( )
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
B.中非间存在贸易往来
C.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
D.非洲制瓷业技术发达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在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说明中非之间存在贸易往来,故选B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青花瓷器不一定是郑和船队的物品,故A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遗址中出土的是中国的瓷器而不是非洲的瓷器,故D项错误。
6.加纳帝国将其权力范围向外扩展,向北控制食盐进口,向南控制黄金买卖。帝国收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材料说明加纳帝国( )
A.农业不发达
B.黄金是主要的商品
C.商业是加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自然资源丰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帝国收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可知商业是加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加纳农业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加纳商业十分重要,B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加纳自然资源是否丰富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7.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从中可以看出阿兹特克( )
A.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B.国王没有实权
C.民主传统遭到完全破坏
D.战争频繁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包括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阿兹特克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社会的民主色彩,另一方面阿兹特克已经出现了阶级不平等,由此可以看出阿兹特克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明确说明国王有强大的军队,是最高军事酋长,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无法看出战争是否频繁,故D项错误。
8.某美洲古代城市位于湖心岛上,城市中有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该城市应是( )
A.摩加迪沙
B.蒂亚瓦纳科
C.马丘比丘
D.特诺奇蒂特兰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故选D项。
9.据记载,阿兹特克人定期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水患灾害
B.扩大耕地面积
C.种植园艺花卉
D.发展渔业养殖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多次获取收成,故选B项。
10.1492年,哥伦布在他首次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到达了一个被他叫作“圣萨尔瓦多”的地方,今属于墨西哥地区。据此推知,哥伦布在美洲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 )
A.阿兹特克人
B.印加人
C.玛雅人
D.阿克苏姆人
答案:A
解析: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因此“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阿兹特克人,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玛雅文明曾是地球上最灿烂、也是最神秘的文明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今人们对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一些博物馆和调查机构对玛雅文明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玛雅的建筑、艺术史、考古研究、古文字破译等都是热门研究领域。目前为止,借助古文字破译的成果,我们已基本能理解玛雅历史文献中80%的内容,并能用玛雅语进行朗读。玛雅古文字学者的研究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释读文字,更多的是关注玛雅文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隐喻等。
——摘编自孙妙凝《玛雅文明为何“神秘”消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建筑和文字体现的玛雅文明的特点,并指出玛雅人创造的文化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玛雅文明研究借助的主要载体,说明当代对玛雅文明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向。
参考答案:(1)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方块图形。
文化成就: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20进制等。
(2)载体:玛雅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文字记录。新趋向:研究领域的扩大化;文字研究的深入化。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当他挖到4只用皂石雕刻的栖息在高大雕刻柱子上的大鸟时,他的观点开始改变。这样的艺术珍品,在他眼里,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这些雕刻)绝不是非洲的。
——摘编自何新《希腊伪史续考》
材料二 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三 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
——摘编自秀娥、张翅《发现与探索
世界遗产悬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本特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麦克维尔的考古结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津巴布韦的文明成果。
参考答案:(1)变化:起初认为津巴布韦文化是非洲的,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津巴布韦文化受到了地中海文明的影响。
(2)结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文明。
(3)文明成果:绘画、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梯田、水渠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时作业,共8页。
高中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个考古学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