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有学者将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动植物、文化、疾病等的交流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下列选项中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是( )
A.马 B.牛
C.玉米 D.小麦
答案:C
解析: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农作物逐渐传入欧洲和亚洲。A、B、D三项是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的动植物,均排除。
2.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并且这里的族群构成变化巨大,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A.欧洲的殖民入侵 B.奴隶贸易的盛行
C.疾病的传播 D.南美洲战乱频繁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扩张的道路,殖民者在美洲对印第安人进行杀戮,加之传染疾病的流行,使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迁徙到美洲,还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造成这里族群构成变化巨大。综合上述信息,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的殖民入侵。
3.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这种转变反映出当时( )
A.世界贸易不断扩大
B.明清实行海禁政策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中英出现物种交换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中国的茶叶出口对英国社会生活造成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新航路开辟有关。伴随全球海路贸易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商品贸易规模扩大,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项说法错误;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4.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些现象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传统农业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D.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促进了各洲之间物种的交换,原产于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中国,引发中国粮食结构的变化,C项正确。
5.价格革命促使16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银贬值,物价下跌 B.封建领主获得暴利
C.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商业投机活动活跃
答案:D
解析:价格革命促使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商业投机活动活跃,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而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遭受沉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C项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
6.16世纪,有威尼斯人说“除了失去自由以外,这大概是威尼斯共和国所听到的最坏的消息”。“最坏的消息”应该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传统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商业中心的地位丧失,所以对威尼斯人来说“最坏的消息”是新航路的开辟。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96年到1598年,荷兰船长巴伦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在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摘编自苗叢《乘一艘慢船去远方:旅欧散记》
材料二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伦支为何要寻找“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16—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帝国的原因。
参考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
(2)原因:开拓新航路;重视商业信誉;创新商业机制;政府重视和扶持;殖民扩张;保护贸易自由;等等。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角贸易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发;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至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也因此兴盛起来。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
《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五卷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欧洲商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1)充当的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2)历史背景: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的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要求;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严重缺乏。历史影响: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17世纪以来,在欧洲的许多地区用马铃薯做的饭菜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这种转变说明( )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
B.全球联系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C.经济发展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D.欧洲民众的生活质量在全球最高
答案:B
解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出现,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作物流入欧洲,使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这表明全球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欧洲人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
2.据史料记载,16世纪初,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由此可知( )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传统商路
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答案:B
解析:葡萄牙人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争夺本质上是争夺商路控制权的斗争,红海仍然控制在奥斯曼帝国手中,阿拉伯海则控制在葡萄牙手中,说明葡萄牙开辟的新航路冲击了奥斯曼帝国控制的旧商路,B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了殖民战争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此时亚非拉地区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项错误;殖民战争是西方殖民侵略的主要方式,故D项错误。
4.“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开始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
A.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的矛盾
C.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新航路开辟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答案:C
解析:里斯本是新航路的标志性贸易中心,题干材料说明通过新航路贩运到欧洲的瓷器深刻影响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瓷器贸易数量和欧洲国家矛盾的信息,A、B两项错误。商业革命是指贸易范围、规模的发展,题干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
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是为了 ( )
A.保护商业贸易 B.拓展殖民地
C.传播基督教 D.掠夺工业原料
答案:A
解析:16世纪,欧洲人建立武装据点,主要是为了垄断商路,保护商站,维护其商业贸易,A项正确。
6.1493年,罗马教皇划定一条教皇子午线,规定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重新缔结条约,划分势力范围。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答案:A
7.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富。大量贵金属流入西班牙,造成金银贬值,物价猛涨。故选C项。
8.葡萄牙在16世纪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舰队。据此可知,葡萄牙( )
A.揭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
B.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权
C.垄断了与中国的丝茶贸易
D.建立了工业同市场的联系
答案:B
解析:15世纪末,西欧国家开始开辟新航路,与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葡萄牙在16世纪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舰队”,可知葡萄牙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权,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军事斗争而非与中国的商品贸易,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故D项错误。
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扩张活动,就其结果来看,这些活动( )
A.增强了各地区人民间的友谊
B.导致了亚非国家的普遍崛起
C.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和谐发展
答案:C
解析: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准备了条件。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0.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A.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欧洲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
答案:B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从此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人类历史。故选B项。
11.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成立于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发动战争的权力。这表明当时这些股份公司( )
A.由政府建立进行垄断经营
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明确表明这两个大的股份公司是由商人建立的,而不是政府,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两个公司是股份公司,这是资本主义性质公司的典型特征,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这两个公司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相反,通过它们的殖民掠夺,打开了落后地区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政府特许这两个公司可以为了利益发动战争,说明这些公司具有掠夺的性质,成为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观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1)根据材料,指出13—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地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地区:亚洲。
(2)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扩张的道路,掠夺了大量的贵金属;进行掠夺性贸易,获得丰厚利润。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是在欧洲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其他地区人民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的罪行。
——摘编自[美]斯塔尔《刚果真相》
材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摘编自艾周昌等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关于这个阶段的一般特征我们不准备在这里多谈。新发现的土地的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斗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广泛和更加残酷了。
——《马克思恩格斯论殖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殖民扩张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1)关系:殖民扩张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影响: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更加贫困落后。
(3)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人类交往范围扩大,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当时的市场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