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周周测7(全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周周测7(全章)01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周周测7(全章)02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周周测7(全章)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生活中的轴对称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生活中的轴对称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周周测7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1.如图,OP 为∠AOB 的角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是 C、D,则下列结论 错误的是( )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A.PC=PD B.∠CPD=∠DOP C.∠CPO=∠DPO D.OC=OD
    2.如图,在△ABC 中,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C、BC 于 E,D 两点,EC=4,△ABC
    的周长为 23,则△ABD 的周长为( )
    A.13 B.15 C.17 D.19
    3.如图,在△ABC 中,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ABC 的周长为 19cm,△ABD 的周长 为 13cm,则 AE 的长为( )
    A.3cm B.6cm C.12cm D.16cm

    4.如图所示,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 AB 于点 D,∠A=50°,则∠BDC=( )

    A.50° B.100° C.120° D.130°







    第 4 题图
    第 5 题图

    5.如图,在△ABC 中,AB=AC,∠A=30°,E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ABC 与∠ACE 的平 分线相交于点 D,则∠D 的度数为( )
    A.15° B.17.5° C.20° D.22.5°

    6.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 4cm,另一边长为 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3cm B.14cm C.13cm 或 14cm D.以上都不对
    7.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8.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 ABCD 沿 EF 折叠后,点 A 落在 CD 边上的点 A′处,点 B 落在点

    B′处,若∠2=40°,则图中∠1 的度数为( )

    A.115° B.120° C.130° D.140°











    第 8 题图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9.如图,D 是直角△ABC 斜边 BC 上一点,AB=AD,记∠CAD=α,∠ABC=β.若α=10°, 则β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不能确定

    10.如图,∠B=∠C,∠1=∠3,则∠1 与∠2 之间的关系是( )

    A.∠1=2∠2 B.3∠1﹣∠2=180° C.∠1+3∠2=180° D.2∠1+∠2=180°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11.如图,OP 为∠AOB 的平分线,PC⊥OB 于点 C,且 PC=3,点 P 到 OA 的距离为 .








    第 11 题图 第 12 题图 第 13 题图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 .

    13.如图,在△ABC 中,AB=AC=6,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E,交 BC 于点 D,连接
    AD,若 AD=4,则 DC= .
    14.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AB 于点 E,S△ABC=7,DE=2,AB=4, 则 AC 的长是 .
    15.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周长是 20,OB、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OD⊥BC 于
    D,且 OD=3,则△ABC 的面积是 .












    第 14 题图
    第 15 题图 第 16 题图


    16.如图,△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D.已知 BD:CD=3:2,点

    D 到 AB 的距离是 6,则 BC 的长是 .

    17.如图,△ABC 中,∠A=80°,∠B=40°,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连结 DC,如 果 AD=3,BD=8,那么△ADC 的周长为 .
    18.如图,∠AOB 是一角度为 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

    EF、FG、GH…,且 OE=EF=FG=GH…,在 OA、OB 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 钢管的根数为 .







    第 17 题图 第 18 题图
    第 19 题图


    19.已知:如图,△ABC 中,BO,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过 O 点的直线 分别交 AB、AC 于点 D、E,且 DE∥BC.若 AB=6cm,AC=8cm,则△ADE 的周长为 .

    20.如图,四边形 ABCD 中,∠BAD=130°,∠B=∠D=90°,在 BC、CD 上分别找一点 M、

    N,使△AMN 周长最小时,则∠AMN+∠ANM 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共 10 小题)
    21.如图,在△ABC 中,∠ACB=90 ゜,BE 平分∠ABC,交 AC 于 E,DE 垂直平分 AB 于
    D,求证:BE+DE=AC.







    22.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 是 BC 边上的中点,DE、DF 分别垂直 AB、AC 于 点 E 和 F.求证:DE=DF.


    23.如图,在△ABC 中,AB=AC,∠A=40°,BD 是∠ABC 的平分线,求∠BDC 的度数.











    24.如图,在△ABC 中,AB=AC,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AE⊥BE 于点 E,且 BE=. 求证:AB 平分∠EAD.








    2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延长 BC 到 E,使得 CE=CD. 求证:BD=DE.


    26.如图,在△ABC 中,DM、EN 分别垂直平分 AC 和 BC,交 AB 于 M、N 两点,DM 与
    EN 相交于点 F.
    (1)若△CMN 的周长为 15cm,求 AB 的长;

    (2)若∠MFN=70°,求∠MCN 的度数.
















    27.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B 于点 D,交 AC 于点 E,且 AC=15cm,
    △BCE 的周长等于 25cm.

    (1)求 BC 的长;(2)若∠A=36°,并且 AB=AC.求证:BC=BE










    28.已知点 D、E 在△ABC 的 BC 边上,AD=AE,BD=CE,为了判断∠B 与∠C 的大小关 系,请你填空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并在空白括号内,注明推理的根据.
    解:作 AM⊥BC,垂足为 M
    ∵AD=AE,
    ∴△ADE 是 三角形,
    ∴DM=EM ( ) 又∵BD=CE,
    ∴BD+DM= ,即 BM= ; 又∵ (自己所作),
    ∴AM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AB=AC ( )
    ∴ .

    29.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 P,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 P 到两城镇 A、B 的距 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 m 和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请在图中作出发射塔 P 的位置.(尺 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0.以点 A 为顶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DE),如图 1 所示放置,使得一直 角边重合,连接 BD,CE.
    (1)说明 BD=CE;
    (2)延长 BD,交 CE 于点 F,求∠BFC 的度数;
    (3)若如图 2 放置,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周周测7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1.(2016•怀化)如图,OP 为∠AOB 的角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是 C、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PC=PD B.∠CPD=∠DOP C.∠CPO=∠DPO D.OC=OD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PC=PD,再利用 HL 证明△OCP≌△ODP,根据全等 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PO=∠DPO,OC=OD.
    【解答】解:∵OP 为∠AOB 的角平分线,PC⊥OA,PD⊥OB,垂足分别是 C、D,
    ∴PC=PD,故 A 正确;
    在 Rt△OCP 与 Rt△ODP 中,



    ∴△OCP≌△ODP,
    ∴∠CPO=∠DPO,OC=OD,故 C、D 正确. 不能得出∠CPD=∠DOP,故 B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 PC=PD 是解题的关键.


    2.(2016•天门)如图,在△ABC 中,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C、BC 于 E,D 两点,EC=4,

    △ABC 的周长为 23,则△ABD 的周长为( )


    A.13 B.15 C.17 D.19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 AD=DC,AE=CE=4,求出 AC=8,AB+BC=15,求 出△ABD 的周长为 AB+BC,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C、BC 于 E,D 两点,

    ∴AD=DC,AE=CE=4, 即 AC=8,
    ∵△ABC 的周长为 23,
    ∴AB+BC+AC=23,
    ∴AB+BC=23﹣8=15,
    ∴△ABD 的周长为 AB+BD+AD=AB+BD+CD=AB+BC=15,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能熟记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内容是 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2016•恩施州)如图,在△ABC 中,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ABC 的周长为 19cm,

    △ABD 的周长为 13cm,则 AE 的长为( )


    A.3cm B.6cm C.12cm D.16cm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 AD=DC,AE=CE=AC,求出 AB+BC+AC=19cm,
    AB+BD+AD=AB+BC=13cm,即可求出 AC,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
    ∴AD=DC,AE=CE=AC,
    ∵△ABC 的周长为 19cm,△ABD 的周长为 13cm,
    ∴AB+BC+AC=19cm,AB+BD+AD=AB+BD+DC=AB+BC=13cm,
    ∴AC=6cm,
    ∴AE=3cm,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能熟记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内容是 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2016•黄石)如图所示,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 AB 于点 D,∠A=50°,则∠BDC=

    ( )



    A.50° B.100° C.120° D.130°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D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A=∠A,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答】解:∵DE 是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
    ∴DA=DC,

    ∴∠DCA=∠A=50°,

    ∴∠BDC=∠DCA+∠A=10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5.(2016•枣庄)如图,在△ABC 中,AB=AC,∠A=30°,E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ABC

    与∠A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D,则∠D 的度数为( )


    A.15° B.17.5° C.20° D.22.5°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3=∠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1+∠
    2=∠3+∠4+∠A,∠1=∠3+∠D,则 2∠1=2∠3+∠A,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D=∠A,然 后把∠A 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ABC 的平分线与∠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 D,









    ∴∠1=∠2,∠3=∠4,
    ∵∠ACE=∠A+∠ABC, 即∠1+∠2=∠3+∠4+∠A,
    ∴2∠1=2∠3+∠A,
    ∵∠1=∠3+∠D,
    ∴∠D=∠A=×30°=15°.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和三角形外角性质 进行分析.


    6.(2016•湘西州)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 4cm,另一边长为 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是( )
    A.13cmB.14cm C.13cm 或 14cm D.以上都不对
    【分析】分 4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 5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先判断符合不符合三边关系, 再求出周长.
    【解答】解:当 4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 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 4cm,4cm,5cm 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周长为 13cm;
    当 5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 三边分别是,5cm,5cm,4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周长为 14cm, 故选 C
    【点评】此题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分类考虑是解本题的关键.


    7.(2016•泸州)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A,B,D 是轴对称图形,C 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 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8.(2016•聊城)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 ABCD 沿 EF 折叠后,点 A 落在 CD 边上的点 A′

    处,点 B 落在点 B′处,若∠2=40°,则图中∠1 的度数为( )



    A.115° B.120° C.130° D.140°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得出∠BFE=∠EFB',∠B'=∠B=90°,根据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求出∠CFB'=50°,进而解答即可.
    【解答】解:∵把一张矩形纸片 ABCD 沿 EF 折叠后,点 A 落在 CD 边上的点 A′处,点 B

    落在点 B′处,

    ∴∠BFE=∠EFB',∠B'=∠B=90°,

    ∵∠2=40°,

    ∴∠CFB'=50°,

    ∴∠1+∠EFB'﹣∠CFB'=180°, 即∠1+∠1﹣50°=180°, 解得:∠1=115°,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性 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折叠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9.(2016•庄河市自主招生)如图,D 是直角△ABC 斜边 BC 上一点,AB=AD,记∠CAD=α,

    ∠ABC=β.若α=10°,则β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 AB=AD,可得出∠B=∠ADB,再由∠ADB=α+∠C,可得出∠C=β﹣10°,再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β即可.
    【解答】解:∵AB=AD,
    ∴∠B=∠ADB,

    ∵α=10°,∠ADB=α+∠C,

    ∴∠C=β﹣10°,

    ∵∠BAC=90°,

    ∴∠B+∠C=90°, 即β+β﹣10°=90°, 解得β=50°,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基 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10.(2016•孝感模拟)如图,∠B=∠C,∠1=∠3,则∠1 与∠2 之间的关系是( )



    A.∠1=2∠2 B.3∠1﹣∠2=180° C.∠1+3∠2=180° D.2∠1+∠2=180°

    【分析】由已知条件∠B=∠C,∠1=∠3,在△ABD 中,由∠1+∠B+∠3=180°,可推出结论.

    【解答】解:∵∠1=∠3,∠B=∠C,∠1+∠B+∠3=180°,

    ∴2∠1+∠C=180°,

    ∴2∠1+∠1﹣∠2=180°,

    ∴3∠1﹣∠2=180°.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11.(2016•常德)如图,OP 为∠AOB 的平分线,PC⊥OB 于点 C,且 PC=3,点 P 到 OA

    的距离为 3 .


    【分析】过 P 作 PD⊥OA 于 D,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 PD=PC, 从而得解.
    【解答】解:如图,过 P 作 PD⊥OA 于 D,
    ∵OP 为∠AOB 的平分线,PC⊥OB,
    ∴PD=PC,
    ∵PC=3,
    ∴PD=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2.(2016•通辽)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 度数为 69°或 21° .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A<90°;②若∠A>90°;先求出顶角∠BAC,再利用三角 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底角的度数.
    【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A<90°,如图 1 所示:

    ∵BD⊥AC,

    ∴∠A+∠ABD=90°,

    ∵∠ABD=48°,

    ∴∠A=90°﹣48°=42°,

    ∵AB=AC,
    ∴∠ABC=∠C=(180°﹣42°)=69°;

    ②若∠A>90°,如图 2 所示: 同①可得:∠DAB=90°﹣48°=42°,
    ∴∠BAC=180°﹣42°=138°,

    ∵AB=AC,

    ∴∠ABC=∠C= (180°﹣138°)=21°;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 69°或 21°. 故答案为:69°或 21°.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余角和邻补角的定义;注意分类讨论方法的运用, 避免漏解.


    13.(2016•牡丹江)如图,在△ABC 中,AB=AC=6,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E,交

    BC 于点 D,连接 AD,若 AD=4,则 DC= 5 .









    【分析】过 A 作 AF⊥BC 于 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F=CF=BC,由 AB 的垂直 平分线交 AB 于点 E,得到 BD=AD=4,设 DF=x,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过 A 作 AF⊥BC 于 F,
    ∵AB=AC,
    ∴BF=CF=B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E,
    ∴BD=AD=4, 设 DF=x,
    ∴BF=4+x,
    ∵AF2=AB2﹣BF2=AD2﹣DF2, 即 16﹣x2=36﹣(4+x)2,
    ∴x=0.5,
    ∴DF=0.5,
    ∴CD=CF+DF=BF+DF=BD+2DF=4+0.5×2=5,

    故答案为:5.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 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4.(2016•营口模拟)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AB 于点 E,S△ABC=7,
    DE=2,AB=4,则 AC 的长是 3 .


    【分析】过点 D 作 DF⊥AC 于 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 DE=DF, 再根据 S△ABC=S△ABD+S△ACD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 D 作 DF⊥AC 于 F,
    ∵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DE⊥AB,
    ∴DE=DF,
    由图可知,S△ABC=S△ABD+S△ACD,
    ×4×2+×AC×2=7, 解得 AC=3.
    故答案为 3.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2016•邯郸二模)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周长是 20,OB、OC 分别平分∠ABC 和∠

    ACB,OD⊥BC 于 D,且 OD=3,则△ABC 的面积是 30 .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 O 到 AB、AC、BC 的距离都相 等(即 OE=OD=OF),从而可得到△ABC 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 3,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如图,连接 OA,过 O 作 OE⊥AB 于 E,OF⊥AC 于 F,
    ∵OB、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E=OF=OD=3,
    ∵△ABC 的周长是 22,OD⊥BC 于 D,且 OD=3,
    ∴S△ABC=×AB×OE+×BC×OD+×AC×OF=×(AB+BC+AC)×3
    =20×3=30, 故答案为:30.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判断出三角形的面积与
    周长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2016•白云区校级二模)如图,△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D.已 知 BD:CD=3:2,点 D 到 AB 的距离是 6,则 BC 的长是 15 .








    【分析】作 DE⊥AB 于 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CD=DE,根据题意求出 BD 的长,计 算即可.
    【解答】解:作 DE⊥AB 于 E,

    ∵AD 平分∠BAC,∠C=90°,DE⊥AB,

    ∴CD=DE=6,又 BD:CD=3:2,
    ∴BD=9,
    ∴BC=BD+DC=15,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 题的关键.


    17.(2016•句容市一模)如图,△ABC 中,∠A=80°,∠B=40°,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 点 D,连结 DC,如果 AD=3,BD=8,那么△ADC 的周长为 19 .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DB=D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证明 CA=CD=DB=8,根据三角形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
    ∴DB=DC,

    ∴∠DCB=∠B=40°,

    ∵∠A=80°,∠B=40°,

    ∴∠ACB=60°,

    ∴∠ACD=20°,

    ∴∠ADC=80°,

    ∴CA=CD=DB=8,
    ∴△ADC 的周长=AD+AC+CD=19, 故答案为:19.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8.(2016•河北模拟)如图,∠AOB 是一角度为 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 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且 OE=EF=FG=GH…,在 OA、OB 足够长的情况下,
    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 8 .





    【分析】根据已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出图中存在的规律,根据 规律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不难求解.

    【解答】解:∵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 OE 相等,∠AOB=10°,

    ∴∠GEF=∠FGE=20°,…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个等腰三角形,即第一个等腰三角形的 底角是 10°,第二个是 20°,第三个是 30°,四个是 40°,五个是 50°,六个是 60°,七个是 70°, 八个是 80°,九个是 90°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共有 8 个.
    故答案为 8.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 质;发现并利用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016•淮安一模)已知:如图,△ABC 中,BO,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 线,过 O 点的直线分别交 AB、AC 于点 D、E,且 DE∥BC.若 AB=6cm,AC=8cm,则△
    ADE 的周长为 14cm .

    【分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OBD、△EOC 均为等 腰三角形,由此把△AEF 的周长转化为 AC+AB.
    【解答】解:∵DE∥BC
    ∴∠DOB=∠OBC,
    又∵BO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BO=∠OBC,
    ∴∠DBO=∠DOB,
    ∴BD=OD, 同理:OE=EC,
    ∴△ADE 的周长=AD+OD+OE+EC=AD+BD+AE+EC=AB+AC=14cm. 故答案是:14cm.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正确证明△OBD、△EOC
    均为等腰三角形是关键.


    20.(2016•广东校级一模)如图,四边形 ABCD 中,∠BAD=130°,∠B=∠D=90°,在 BC、

    CD 上分别找一点 M、N,使△AMN 周长最小时,则∠AMN+∠ANM 的度数为 100° .



    【分析】作点 A 关于 BC 的对称点 A′,关于 CD 的对称点 A″,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

    题,连接 A′A″与 BC、CD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M、N,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

    ∠A′+∠A″,再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

    ∠AMN+∠ANM=2(∠A′+∠A″),然后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如图,作点 A 关于 BC 的对称点 A′,关于 CD 的对称点 A″, 连接 A′A″与 BC、CD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M、N,
    ∵∠BAD=130°,∠B=∠D=90°,

    ∴∠A′+∠A″=180°﹣∠130°=50°, 由轴对称的性质得:∠A′=∠A′AM,∠A″=∠A″AN,
    ∴∠AMN+∠ANM=2(∠A′+∠A″)=2×50°=100°. 故答案为:100°.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 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确定出点 M、N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 键,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

    三.解答题(共 10 小题)

    21.(2016•历下区一模)如图,在△ABC 中,∠ACB=90 ゜,BE 平分∠ABC,交 AC 于 E,

    DE 垂直平分 AB 于 D, 求证:BE+DE=AC.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 CE=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 AE=BE,代入
    AC=AE+CE 求出即可.

    【解答】证明:∵∠ACB=90°,

    ∴AC⊥BC,
    ∵ED⊥AB,BE 平分∠ABC,
    ∴CE=DE,
    ∵DE 垂直平分 AB,
    ∴AE=BE,
    ∵AC=AE+CE,
    ∴BE+DE=A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2.(2016•历下区一模)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 是 BC 边上的中点,DE、DF

    分别垂直 AB、AC 于点 E 和 F. 求证:DE=DF.

    【分析】D 是 BC 的中点,那么 AD 就是等腰三角形 ABC 底边上的中线,根据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的特性,可知道 AD 也是∠BAC 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相等,那么 DE=DF.
    【解答】证明: 证法一:连接 AD.
    ∵AB=AC,点 D 是 BC 边上的中点
    ∴AD 平分∠BAC(三线合一性质),
    ∵DE、DF 分别垂直 AB、AC 于点 E 和 F.
    ∴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证法二:在△ABC 中,

    ∵AB=AC

    ∴∠B=∠C(等边对等角) …(1 分)

    ∵点 D 是 BC 边上的中点

    ∴BD=DC …(2 分)

    ∵DE、DF 分别垂直 AB、AC 于点 E 和 F

    ∴∠BED=∠CFD=90°…(3 分) 在△BED 和△CFD 中
    ∵,
    ∴△BED≌△CFD(AAS),
    ∴DE=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 一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2016•长春二模)如图,在△ABC 中,AB=AC,∠A=40°,BD 是∠ABC 的平分线, 求∠BDC 的度数.









    【分析】首先由 AB=AC,利用等边对等角和∠A 的度数求出∠ABC 和∠C 的度数,然后由 BD 是∠ABC 的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C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即可求出∠BDC 的度数.

    【解答】解:∵AB=AC,∠A=40°,

    ∴∠ABC=∠C==70°,
    ∵BD 是∠ABC 的平分线,

    ∴∠DBC= ∠ABC=35°,

    ∴∠BDC=180°﹣∠DBC﹣∠C=75°.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答 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求出∠ABC 与∠C 的度数.


    24.(2016•西城区一模)如图,在△ABC 中,AB=AC,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AE⊥BE

    于点 E,且 BE=. 求证:AB 平分∠EAD.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D=BC,AD⊥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 到结论..
    【解答】证明:∵AB=AC,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BD=BC,AD⊥BC,
    ∵BE=BC,
    ∴BD=BE,
    ∵AE⊥BE,
    ∴AB 平分∠EA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 题的关键.


    25.(2016•门头沟区一模)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延长 BC 到 E, 使得 CE=CD.
    求证:BD=DE.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ACB=60°,∠DBC=30°,再根据角之间的关 系求得∠DBC=∠CED,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到 DB=DE.

    【解答】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中线,

    ∴∠ABC=∠ACB=60°.

    ∠DBC=3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又∵CE=CD,
    ∴∠CDE=∠CED.
    又∵∠BCD=∠CDE+∠CED,
    ∴∠CDE=∠CED=∠BCD=30°.
    ∴∠DBC=∠DEC.
    ∴DB=DE(等角对等边).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利用三

    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CDE=3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2016 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在△ABC 中,DM、EN 分别垂直平分 AC 和 BC,交 AB

    于 M、N 两点,DM 与 EN 相交于点 F.
    (1)若△CMN 的周长为 15cm,求 AB 的长;

    (2)若∠MFN=70°,求∠MCN 的度数.


    【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 AM=CM,BN=CN, 然后求出△CMN 的周长=AB;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MNF+∠NMF,再求出∠A+∠B,根据等边对等 角可得∠A=∠ACM,∠B=∠BCN,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DM、EN 分别垂直平分 AC 和 BC,
    ∴AM=CM,BN=CN,
    ∴△CMN 的周长=CM+MN+CN=AM+MN+BN=AB,
    ∵△CMN 的周长为 15cm,
    ∴AB=15cm;


    (2)∵∠MFN=70°,

    ∴∠MNF+∠NMF=180°﹣70°=110°,

    ∵∠AMD=∠NMF,∠BNE=∠MNF,

    ∴∠AMD+∠BNE=∠MNF+∠NMF=110°,

    ∴∠A+∠B=90°﹣∠AMD+90°﹣∠BNE=180°﹣110°=70°,

    ∵AM=CM,BN=CN,
    ∴∠A=∠ACM,∠B=∠BCN,

    ∴∠MCN=180°﹣2(∠A+∠B)=180°﹣2×70°=40°.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 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27.(2016 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B 于点 D,交

    AC 于点 E,且 AC=15cm,△BCE 的周长等于 25cm.
    (1)求 BC 的长;

    (2)若∠A=36°,并且 AB=AC.求证:BC=BE.


    【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 AE=BE,然后求出
    △BCE 的周长=AC+BC,再求解即可;

    (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C=7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 距离相等可得 AE=B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E=∠A,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 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BEC=72°,从而得到∠BEC=∠C,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解.
    【解答】(1)解:∵AB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B 于点 D,
    ∴AE=BE,
    ∴△BCE 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
    ∵AC=15cm,
    ∴BC=25﹣15=10cm;


    (2)证明:∵∠A=36°,AB=AC,

    ∴∠C=(180°﹣∠A)=(180°﹣36°)=72°,
    ∵AB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 AB 于点 D,
    ∴AE=BE,

    ∴∠ABE=∠A,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BEC=∠A+∠ABE=36°+36°=72°,

    ∴∠BEC=∠C,
    ∴BC=BE.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 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综合题难度不大,熟记各 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8.(2016 春•衡阳县校级期末)已知点 D、E 在△ABC 的 BC 边上,AD=AE,BD=CE,为 了判断∠B 与∠C 的大小关系,请你填空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并在空白括号内,注明推理
    的根据.
    解:作 AM⊥BC,垂足为 M
    ∵AD=AE,
    ∴△ADE 是 等腰 三角形,
    ∴DM=EM (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 又∵BD=CE,
    ∴BD+DM= CE+EM ,即 BM= CM ; 又∵ AM⊥BC (自己所作),
    ∴AM 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
    ∴AB=AC (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 ∠B=∠C .


    【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 DM=EM,结合已知条件,根据等式的性质,得 BM=CM,从而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 AB=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 明.
    【解答】解:作 AM⊥BC,垂足为 M
    ∵AD=AE,
    ∴△ADE 是等腰三角形,
    ∴DM=EM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又∵BD=CE,
    ∴BD+DM=CE+EM,即 BM=CM; 又∵AM⊥BC(自己所作),
    ∴AM 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
    ∴AB=AC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B=∠C.

    故答案为:等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CE+EM,CM,AM⊥BC,BC,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B=∠C.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9.(2016 秋•西市区校级期中)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 P,按照设计要求, 发射塔 P 到两城镇 A、B 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 m 和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请
    在图中作出发射塔 P 的位置.(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题意,P 点既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又在两条公路所夹角的平分线上.故 两线交点即为发射塔 P 的位置.
    【解答】解:设两条公路相交于 O 点.P 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MON 的平分线交点

    或是与∠QON 的平分线交点即为发射塔的位置.如图,满足条件的点有两个,即 P、P′.













    【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属基本作图题.

    30.(2016 春•长清区期末)以点 A 为顶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DE),如 图 1 所示放置,使得一直角边重合,连接 BD,CE.














    (1)说明 BD=CE;
    (2)延长 BD,交 CE 于点 F,求∠BFC 的度数;
    (3)若如图 2 放置,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B=AC,∠BAD=∠EAC=90°,AD=AE,利 用“SAS”可证明△ADB≌△AEC,则 BD=CE;
    (2)由△ADB≌△AEC 得到∠ACE=∠DBA,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到∠BFC=180°

    ﹣∠ACE﹣∠CDF=180°﹣∠DBA﹣∠BDA=∠DAB=90°;

    (3)与(1)一样可证明△ADB≌△AEC,得到 BD=CE,∠ACE=∠DBA,利用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得到∠BFC=∠CAB=90°.
    【解答】解:(1)∵△ABC、△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BAD=∠EAC=90°,AD=AE,

    ∵在△ADB 和△AEC 中,




    ∴△ADB≌△AEC(SAS),
    ∴BD=CE;

    (2)∵△ADB≌△AEC,
    ∴∠ACE=∠ABD,

    而在△CDF 中,∠BFC=180°﹣∠ACE﹣∠CDF

    又∵∠CDF=∠BDA

    ∴∠BFC=180°﹣∠DBA﹣∠BDA

    =∠DAB

    =90°;

    (3)BD=CE 成立,且两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垂直,即∠BFC=90°.理由如下:


    ∵△ABC、△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D=AE,∠BAC=∠EAD=90°,

    ∵∠BAC+∠CAD=∠EAD+∠CAD
    ∴∠BAD=∠CAE,
    ∵在△ADB 和△AEC 中,




    ∴△ADB≌△AEC(SAS)
    ∴BD=CE,∠ACE=∠DBA,

    ∴∠BFC=∠CAB=90°.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

    “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相关试卷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1 轴对称1 生活中的轴对称精练: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1 轴对称1 生活中的轴对称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基础知识运用,解答——知识提高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1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1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分两种性情况, 证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1 轴对称1 生活中的轴对称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1 轴对称1 生活中的轴对称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