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北师版下册教案 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 05 课题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展开课题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学习目标】
1.会证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且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2.会证明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3.了解逆命题及逆命题的概念,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学习重点】
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学习难点】
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熟练应用其解决问题.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反映了三角形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几何计算或证明的重要依据. 在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线段长度计算时,一定要出现直角三角形,若没有直角三角形,可以通过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
答: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
古埃及人曾经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画直角:将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桩钉钉成一个三角形,他们认为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答: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14-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各有哪些?
答: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性质2: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判定1: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范例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 D )
A.AB2+AC2=BC2 B.∠B∶∠C∶∠A=1∶2∶3
C.∠B+∠C=∠A D.AB∶BC∶CA=1∶2∶3
仿例: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为( C )
A.100° B.120° C.135° D.140°
范例2:如图,正方形ABCD中,AE垂直于BE,且AE=3,BE=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 )
A.16 B.18 C.19 D.21
仿例: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5或.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其中任意两边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第三边长,勾股定理适用范围只能是直角三角形.
学习笔记: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
学习笔记:
检测可当堂完成
|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15-16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逆命题?什么是逆定理?
答: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归纳: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任何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只有当它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它才有逆定理.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展示提升】
知识模块一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知识模块二 逆命题与逆定理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