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澄城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 A和A、b和b、C和c都属于等位基因
D.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同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详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不属于同一生物,A错误;
B、由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正确;
C、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A和A、b和b属于相同基因,C错误;
D、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时,子代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亲代性状,D错误。
故选B。
2.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详解】A、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提出问题是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所以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A正确;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
C、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实验验证,C错误;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核基因的遗传现象,不能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现象,D错误。
故选A。
3. 某种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
杂交C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
A. 鼠的毛色遗传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 该种鼠的毛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 杂交B的子代黄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 D. 杂交C的子代中黄色个体均为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1、判断显隐性:杂交B中,黄色×黄色→后代出现灰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2、判断基因型:(1)杂交A,灰色×灰色→灰色,说明双亲的基因型是aa×aa;(2)杂交B,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都是杂合子,并且纯合子致死,即Aa×Aa→1AA(纯合致死)∶2Aa∶1aa;(3)杂交C,灰色×黄色→1/2黄色,1/2灰色,说明双亲的基因型是Aa×aa。
【详解】A、根据杂交B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黄色为显性性状,A正确;
B、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分析可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该种鼠的毛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AA纯合致死,所以杂交B的子代黄色个体中均为杂合子,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杂交C相当于测交实验,子代中黄色个体均为杂合子,D正确。
故选C。
4.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4和9 B. 8和8 C. 8和27 D. 32和8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于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可用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多对等位基因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单对等位基因的问题。
【详解】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小麦进行杂交,F1为AaBbCc,求配子的种类可以把AaBbCc基因型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1A:1a;Bb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1B:1b;Cc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1C:1c;AaBbC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种类是2×2×2=8种。
2、F1的基因型为AaBbCc,求F2代基因型的种类可以把F1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2Aa:1aa;Bb×Bb→1BB:2Bb:1bb;Cc×Cc→1CC:2Cc:1cc;F2中基因型的种类是3×3×3=27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C. 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①与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 图丙正在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甲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以为次级精母细胞和极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A错误;
B、乙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B正确;
C、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①与②是由一条染色体经着丝粒分裂而来,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6.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和EF段均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
B. AB段和EF段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不同
C. BC段和FG段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
D. EF段细胞核内的核DNA分子数是CD段的两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减数分裂中核DNA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n(减数第一次分裂)→2n(减数第二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图中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CDEFG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有N对同源染色体;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2N→4N;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2N,且两段的细胞质DNA分子数也不同,B正确;
C、BC段色体数目由2N→N,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FG段染色体数目由2N→N,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暂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
D、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2N;CD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2N,D错误。
故选B。
7. 基因型为AaBb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B的精子,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
A. aBB、Ab、Ab B. a 、Ab、Ab
C. aB、Ab、Ab D. aB、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即A和a、B和b分离。
【详解】(1)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产生2种4个精子,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B的精子,说明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2)基因型分别是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B、B没有分离,与基因a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BB的精子,同时形成的另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基因型为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基因型为Ab、Ab的2个精子,故与基因型为aBB精子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 、Ab、Ab,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
C. 受精卵中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A错误;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而受精作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只是发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错误;
C、受精卵中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
D、染色体属于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的载体,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各一半,D正确。
故选ABC。
9.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研究,使用了类比推理法的是( )
A.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C. 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错误;
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构建法,C错误;
D、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实验法,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
C. 同一夫妇所生的儿子间的X染色体相同
D. 伴Y染色体遗传病只在男性当中表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故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红绿色盲基因,B正确;
C、若母亲为杂合子,同一夫妇所生的儿子间的X染色体不相同,C错误;
D、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是家系中只有男性患病,D正确。
故选C。
11. 某伴性遗传病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II2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
B. II2 的致病基因来自I2号
C. II3生育过健康孩子,再次怀孕时仍需做产前诊断
D. II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儿患病概率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Ⅰ1、Ⅰ2正常,Ⅱ2男性患病,说明为隐性遗传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表示,II2 的基因型为XaY,双亲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则II3的基因型为1/2XAXA或1/2XAXa。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 的基因型为XaY,故II2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A正确;
B、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2 的基因型为XaY,则双亲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故II2 的致病基因来自I2号,B正确;
C、II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II3生育过健康孩子,II3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后代男孩会患病,故再次怀孕时仍需做产前诊断,C正确;
D、II3的基因型为1/2XAXA或1/2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所生女儿患病概率为0,D错误。
故选D
12.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现已知控制鸡的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分别是B和b,位于Z染色体上.为了尽早且准确地知道小鸡的性别,应选用( )
A. 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 B. 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C. 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D. 非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由于控制鸡的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分别是B和b,位于Z染色体上,所以母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公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据此答题。
【详解】母鸡基因型有ZBW,ZbW两种,表现型分别是芦花鸡和非芦花鸡;公鸡基因型有ZBZB、ZBZb、ZbZb三种,表现型分别是芦花鸡、芦花鸡和非芦花鸡。用芦花母鸡(ZBW)与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后代中凡属芦花羽毛(ZBZb)的都是公鸡,而非芦花羽毛(ZbW)的全为母鸡,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尽早鉴别出公母,从而选留所需的小鸡,A正确。
故选A。
13. 某研究小组分别提取了S型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多糖、蛋白质、DNA等物质,做了细菌转化实验。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培养基中添加物质
荚膜多糖
蛋白质
DNA
接种
活的R型细菌,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A. 第一、二组培养基中只有R型菌落
B. 只有第三组培养基上同时有R、S型菌落
C. 增加一组DNA+DNA酶的实验,证据更充分
D. 该实验不能说明荚膜性状是由DNA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艾弗里实验设计思路: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RNA、脂质等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通过实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应设置对照组,即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A、第一、二组加入荚膜多糖、蛋白质不会发生细菌的转化,培养基中只有R型菌落,A不符合题意;
B、第一、二组培养基中只有R型菌落,第三组加入S型细菌的DNA,发生细菌转化,培养基上同时有R、S型菌落,B不符合题意;
C、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应设置对照组,即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能说明荚膜性状是由DNA控制,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牛的遗传物质是DNA
B.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牛是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错误。
故选D。
15. 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B. 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以DNA分子的两条母链为模板进行复制
D. DNA复制为多起点复制,提高了复制效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条件。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图中有两个复制起点,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延伸子链。
【详解】A、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的催化,A错误;
B、DNA分子复制时,以DNA分子的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B正确;
C、DNA分子复制时,它的两条母链都可以作为模板,C正确;
D、图中DNA复制有两个起点,整个DNA是多起点复制,这样同时复制能够提高复制效率,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但无多样性
B.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果蝇细胞内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详解】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A错误;
B、非等位基因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果蝇细胞内的基因不都位于染色体上,在果蝇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上有质基因,D错误。
故选C。
17. 某基因控制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链,则此基因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氨基酸数,分别为( )
A. 33 和 11 B. 36 和 12 C. 66和 11 D. 72和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题意分析,一条多肽链含有11个肽键,是由12个氨基酸合成的。
【详解】据题意可知,该多肽的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11+1=12个;mRNA中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mRNA中至少含有的碱基数=氨基酸数×3=12×3=36个,mRNA是由DNA分子转录而来,故合成该mRNA需要的DNA分子中碱基数为36×2=72个。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一些扁平的稠环分子,如原黄素、溴化乙锭等染料,可插入到基因内部的碱基对之间,称为嵌入染料。嵌入染料插入基因某些位点后将碱基对间的距离撑大约一倍,正好占据一个碱基对的位置,导致两条链错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该变化 B. 该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C. 突变后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D. 变化后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
【详解】A、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
B、该变化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B正确;
C、该基因突变并未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只是嵌入的染料导致两条链错位,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D错误。
故选B。
19. 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下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
A. 缺失和易位 B. 易位和倒位 C. 缺失和增加 D. 倒位和易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据图可知,①少了基因a、b,多了基因J;②中基因c和基因de的位置发生了颠倒。
【详解】①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交换部分片段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中基因c和基因de的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睛】
20.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都是二倍体
C.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叫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叫多倍体。
3、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A、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叫二倍体,若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B错误;
C、二倍体生物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其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也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错误。
故选C。
21. 用纯种的高秆(DD)抗锈病(TT)小麦与矮秆(dd)易染锈病(t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高杆抗锈病小麦×矮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A. 过程①是杂交,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 过程③处理后的幼苗,其基因型有4种
C. 过程④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不育的纯合体
D. 该育种方法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①表示杂交,②表示减数分裂,③表示花药离体培养,④表示秋水仙素处理。
【详解】A、过程①是杂交,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Tt,减数分裂产生DT、Dt、dT、dt四种类型的配子,因此过程③形成的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有4种,B正确;
C、过程③形成的单倍体幼苗有DT、Dt、dT、dt四种基因型,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为DDTT、DDtt、ddTT、ddtt,是可育的纯合体,C错误;
D、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C。
22.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 遗传病患者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了改变
C.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D.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常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常在随机的人群中调查。
【详解】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
B、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疾病,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基因结构改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改变等,B正确;
C、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可能是受到后天环境影响而导致的非遗传病,C错误;
D、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23. 羊膜腔穿刺术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下列情形中,一般不需要进行检查的是( )
A. 孕妇妊娠初期因食物不洁而腹泻者
B. 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
C. 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
D. 40岁以上的高龄产妇
【答案】A
【解析】
【分析】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孕妇妊娠初期因食物不洁而腹泻,跟遗传无关,一般不需要进行羊膜腔穿刺术这种细胞检查,A正确;
B、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可能是由于遗传导致的,此时需要对胎儿进行羊膜腔穿刺术这种细胞检查,B错误;
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常者,可能是由于遗传导致的,此时需要对胎儿进行羊膜腔穿刺术这种细胞检查,C错误;
D、40岁以上的高龄产妇生出患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孩子的概率增加,需要进行羊膜腔穿刺术这种细胞检查,D错误。
故选A。
24. 青霉素等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不得滥用抗生素。对于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形成细菌耐药现象的原因是抗生素( )
A. 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 B. 对细菌进行抗性筛选
C. 诱发细菌形成染色体变异 D. 促进细菌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抗生素的滥用对细菌发挥了选择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
【详解】AB、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对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菌进行了选择,没有耐药基因的细菌死掉,而具有耐药基因的菌可以存活下来并不断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剩下的几乎全是具有耐药基因的菌,即抗药性增强,A错误,B正确;
C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一般也不发生基因重组,CD错误。
故选B。
25.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共同进化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目较多的生物,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空间,因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故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正确;
D、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 某种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红眼黄色个体和黑眼黑色个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假设控制眼球颜色与体表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已知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黑眼黑体)。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和B、b存在于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
(2)图中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F2之所以会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是由于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3)市场上黑眼黑体的鱼价格较高,养鱼专业户欲从F2中的黑眼黑体鱼中选择出纯合体,以繁殖出更多的黑眼黑体鱼。F2中的黑眼黑体鱼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约是______。为了分辨纯合体的基因型,将它与纯合的红眼黄体鱼杂交,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aabb;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则基因型为______。
【答案】(1) ①. 两对 ②. 黑眼、黄体
(2) ①. aaBB、AAbb ②. 两对等位基因分离后,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3) ①. 1/2 ②. 全部是红眼黄体 ③. 全部是黑眼黄体 ④. AAb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以红眼黄体和黑眼黑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F1为黑眼黄体,说明黑眼对红眼为显性,黄体对黑体为显性,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控制眼球颜色与体表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因此,黑眼、黄体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则F1为双杂合子AaBb,并可进一步推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F2之所以会出现“9∶3∶4”的性状分离比,是由于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即产生了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又因为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进而产生了上述的实验结果。
【小问3详解】
F2中的黑眼黑体鱼的 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其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约是1/2,这些纯合体又有两种类型;与纯合的红眼黄体鱼(aaBB)杂交可以分辨出每种类型,如果黑眼黑体鱼的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红眼黄体;如果黑眼黑体鱼的 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黑眼黄体。
27. 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中,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____________。
(2)要获得32P标记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若1个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含31P标记的细菌,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则含32P的噬菌体有______个。
【答案】(1)DNA (2)噬菌体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
(3) ①. 使细菌表面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②. 沉淀物
(4)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5)2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小问1详解】
T2噬菌体是DNA病毒,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由于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故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
【小问2详解】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活细胞中,因此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
【小问3详解】
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表面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沉淀物,原因是32P元素存在于噬菌体DNA中,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小问4详解】
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离心后进入上清液中。
【小问5详解】
若用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含31P标记的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在释放出来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只有2个。
28. 下图是人体内某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方框中所示的结构是______的一部分,它主要在____________中合成,参与合成的酶是______。
(2)图乙中,②过程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t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若过程乙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
(4)已知②过程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RNA ②. 细胞核 ③. RNA聚合酶
(2) ①. 从右到左 ②.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3)AGACTT (4)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解析】
【分析】图甲可表示转录过程,图乙中①为转录,②为翻译。
【小问1详解】
图甲方框中所示的结构含有碱基U,因此是RNA的一部分,它主要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参与合成的酶是RNA聚合酶。
【小问2详解】
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②过程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tRNA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小问3详解】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mRNA上的密码子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根据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可知mRNA上的碱基序列为UCUGAA,则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AGACTT。
【小问4详解】
由于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②过程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29. 南美洲大陆上的地雀被迁徙到甲、乙两个海岛,经过长期演化最终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五个不同的物种(A~E),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上的全部地雀称为一个______。南美洲大陆上的地雀分别迁往甲、乙两岛后,由于______而不能发生基因间的自由交流。
(2)迁到乙岛的B地雀没有进化为E地雀而进化成D地雀,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什么具体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D和E不是同一个物种?____________。
(4)地雀种群中存在控制羽毛颜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深色,a-浅色)。某一年B地雀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环境变化后,生活于其中的地雀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了原来的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一年后B地雀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为什么?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种群 ②. 地理隔离
(2)由于乙岛上环境条件与甲岛不同,自然选择所起的作用与甲岛不同,乙岛上B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进化成D地雀
(3)如果D和E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
(4) ①. 50% ②. 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解析】
【分析】1、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
2、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小问1详解】
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上的全部地雀称为一个种群;甲海岛和乙海岛之间有地理隔离,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小问2详解】
由于乙岛上环境条件与甲岛不同,自然选择所起的作用与甲岛不同,乙岛上B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进化成D地雀,故迁到乙岛的B地雀没有进化为E地雀而进化成D地雀。
【小问3详解】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若D和E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
【小问4详解】
假定原来的个体总共有100只,AA有20只,Aa有50只,aa有30只。生活于其中的地雀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了原来的20%,此时AA的个数为20×(1+20%)=24只,Aa的个数为50×(1+20%)=60只,aa的概率为30×(1-20%)=24只,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60+24×2)÷(24+60+24)×2×100%=50%,原来a的基因频率为aa+12Aa=30%+12×50%=5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据此可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生物进化了。
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