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银川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中语文5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理中国的古书,如考证真伪,作有系统的研究,加新式标点,作群书索隐,都是必要的事。但是此外我觉得古文今译一事也不可忽略。这在不远的将来是必然盛行的一种方法。整理国故的最大目标,是在使有用的古书普及,使多数的人得以接近。古书所用文字与文法与现代已相悬殊,将来通用字数限定或则汉字彻底革命时,则古书虽经考证、研究、标点、索隐,仍只能用于少数博识的学者,而一般人终难接近。于此今译一法实足以济诸法之穷,而使有用古书永葆不朽。
    我们中国对于古代文书尊视如上天符箓,惟恐其不神秘,惟恐其被一般人接近了会泄漏天机。凡古人的一句一字都不敢更易,稍有更易便是离经叛道,在从前下科场的时候定会名落孙山,或者犯打手心数十。我们中国人的古董癖,我怕是全世界人所难比肩的了。
    小时候读四书五经,读得一个倒背如流,但一句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我们的脑筋,在古文字的暗诵里消费好几年。白话文运动的成功,要算是我国文化史上很可以特书的一项事迹,最近小学教科书都采用白话,纵令尚不完备,我相信读者的受益,总比我们读四书五经时多得万倍。四书五经我们读它们时浑感困难,并不是它们的内容艰深,实在是它们的外观古涩。如《国风》中许多的抒情诗,我觉得十二三岁的人并不是不能领会,假如我们给它们换上一套容易看懂的文字。只要我们把那针刺层剥掉了,无论什么人都是可以享用良乡甘栗。
    《国风》中四十首诗我把它们今译了出来,辑成了一本《卷耳集》。我相信青年朋友们读我的译诗必比读《国风》原诗容易领略。最近北京《晨报副刊》上的梁绳炜君和南京《东南评论》上的周世创君各有一篇《评卷耳集》的文字,他们都以为我的翻译是失败了,因而断定古书今译是走不通的路,古诗是不能译和不必译的东西。
    古书今译的必要,我在上面已经略略说过了;我现在要来说古诗的能译与否。诗的翻译,假使只是如像对翻电报号码一样,定要一字一句的逐译,这原是不可能的事。随你如何说,诗的翻译,绝不是那么一回事!诗的翻译应得是译者在原诗中所感得的情绪的复现,也就是说翻译诗要意译。这个问题我不只说过一次了,然而一般人的先入见总不容易打破,最捷近的办法是:请读货兹吉拉德英译的《鲁拜集》(Rubaiyat)吧!我们且看他的译文究竟是否针对,而他的译诗究竟是否成功。我们的译家定要主张直译,而又强人以必须直译,所得的结论当然是诗不能译了。诗不能译的话,当得是诗不能直译呀!
    由一国的文字译成别国的文字可能,由本国的古文译成今言,当然更见容易。因为同是由原诗情绪的第二次表现,原诗如属本国古文,于再感原作者的情绪上当得比较外国言文亲切。由古诗译成今言、并不是我的创举。先我而尝试者已有人存。我们即向外国文学史探求,譬如英国最古的Anglo-Saxon文学便经过多少人的翻译,即最有名的叙事诗Beowulf,一首古诗在它本国中已经经过了十道的翻译了!
    把古诗今译了的办法在外国文学史中实在举不胜举。并不是说外人如是,我们也可以照样模仿。但是这明明是一条大众所走的路,别人要想证明这条路走不通,只把我一个人的步法来断定,那是不合逻辑的。我的步法可以有错,或者是跋行,或者是瞎走,或者只在路上打回旋,那我就在一条通路上走也是把路走不通的。因一人的行事而断定一事的是非,这不仅是武断,而且是狂断了!
    古代书籍的普及须待今译一途,这是自然的趋势,并不是一个人的成败所能左右,也并不是一二人的狂断所能左右。这条坦坦的大路,待一切善走路的人来走,我不过只是在路上跳了两跳的虾蟆。走通了路的人说我不曾走通,我只可以向着他哇哇的赞美。但是未曾上路的人,千切不要看见我这虾蟆乱跳而畏途。已在路上走的人,也千切不要因别人畏途而中辍或返步。
    (摘编自郭沫若《古书今译的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古籍考证真伪,加新式标点等是必要的,但要让古籍走近大众,还要做更多工作。
    B.古今中国人都认为古书中的一字一句不能稍作更易,这种观点不利于古书的普及。
    C.四书五经等部分古书,其内容未必艰深难懂,只是古书所使用的文言文让人难以理解。
    D.无论用另一种语言翻译诗歌,还是将古诗今译,都应该复现译者在原诗中所感得的情绪。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全面论证各种整理古书方法的不足,断言古书今译会盛行,为后文的论述张本。
    B.文章有立有驳,在论述古书今译的必要性后,批驳了梁绳炜等人古诗不能今译的观点。
    C.文章将翻译区分为意译和直译,意在辨正批谬,论证古诗是不能直译,而不是不能翻译。
    D.第七段举外国文学史中的古诗今译为例,证明了古诗今译是一条已被成功实践的道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话文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教育发展,小学教科书采用白话文,让小学生免于死背古书。
    B.作者用白话文翻译《国风》中的四十首诗歌,辑成《卷耳集》,受到了当时学者广泛反对。
    C.作者积极倡导古诗今译,他认为虽然自己翻译《国风》失败,但是古诗今译的道路是正确的。
    D.梁绳炜等通过批评《卷耳集》来彻底否定古诗今译,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外国文学史的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问圣·奥古斯丁:“时间究竟是什么?”他回答说:“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世间许多习见周知的东西都是如此,最显著的就是“美”。我们天天都应用这个字,本来不觉得它有什么难解,但是哲学家们和艺术家们摸索了两三千年,到现在还没有寻到一个定论。听他们的争辩,我们不免越弄越糊涂。我们现在研究这个似乎易懂的字何以实在那么难懂。
    我们说花红、胭脂红、人面红、血红、火红、衣服红、珊瑚红等等,红是这些东西所共有的性质。这个共同性可以用光学分析出来,说它是光波的一定长度和速度刺激视官所生的色觉。同样地,我们说花美、人美、风景美、声音美、颜色美、图画美、文章美等等,美也应该是所形容的东西所共有的属性。这个共同性究竟是什么呢?美学却没有像光学分析红色那样,把它很清楚地分析出来。
    美学何以没有做到光学所做到的呢?美和红有一个重要的分别。红可以说是物的属性,而美很难说完全是物的属性。比如一朵花本来是红的,除开色盲,人人都觉得它是红的。至如说这朵花美,各人的意见就难得一致。尤其是比较新比较难的艺术作品不容易得一致的赞美。假如你说它美,我说它不美,你用什么精确的客观的标准可以说服我呢?美与红不同,红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或者说,一种自然的现象,美却不是自然的,多少是人凭着主观所定的价值。“主观”是最纷歧、最渺茫的标准,所以向来对于美的审别,和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都非常纷歧。如果人们对于美的见解完全是纷歧的,美的审别完全是主观的,个别的,我们也就不把美的性质当作一个科学上的问题。因为科学的目的是于杂多现象中寻求普遍原理。普遍原理都必定有客观性,美既然完全是主观的,没有普遍原理可以统辖它,它自然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了。但是事实又并不如此。关于美感,纷歧之中又有几分一致,一个东西如果是美的,虽然不能使一切人都觉得美,却能使多数人觉得美。所以美的审别终究还有几分客观性。
    研究任何问题,都须先明白它的难点所在,忽略难点或是回避难点,总难得到中肯的答案。美的问题难点就在它一方面是主观的价值,一方面也有几分是客观的事实。历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学者大半只顾到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所以寻来寻去,终于寻不出美的真面目。
    大多数人以为美纯粹是物的一种属性,正犹如红是物的另一种属性。换句话说,美是物所固有的,犹如红是物所固有的,无论有人观赏或没有人观赏,它永远存在那里。凡美都是自然美。
    从这个观点研究美学者往往从物的本身寻求产生美感的条件。比如就简单的线形说,柏拉图以为最美的线形是圆和直线,画家霍加斯以为它是波动的曲线,据德国关学家斐西洛的实验,它是一般画家所说的“黄金分割”即宽与长成一与一点六一八之比的长方形。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以为关的线形和一切其他美的形象都必显得“对称”,至于对称则起于数学的关系,所以关是一种数学的特质。近代数学家莱布尼兹也是这样想,比如我们在听音乐时都在潜意识中比较音调的数量的关系,和谐与不和谐的分别即起于数量的配合匀称与不匀称。画家达·芬奇以为最美的人颜面与身材的长度应成一与十之比。每种艺术都有无数的传统的秘诀和信条,我们只略翻阅讨论各种艺术技巧的书籍,就可以看出在物的本身寻求美的条件的实例不胜枚举。这些条件也有为某种艺术所特有的,如上述线形美诸例;也有为一切艺术所共有的,如“寓整齐于变化”“全体一贯”“入情入理”诸原则。他们都以为一件事物如果使人觉得美时,它本身一定具有上述种种美的条件。
    美的条件未尝与美无关,但是它本身不就是美,犹如空气含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就是雨。其次,就上述线形美实验看,美的条件也言人人殊;就论各种艺术技巧的书籍看,美的条件是数不清的。把美的本质问题改为美的条件问题,不但是离开本题,而且愈难从纷乱的议论中寻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具有美的条件的事物仍然不能使一切人都觉得美。知道了什么是美的条件,创作家不就因而能使他的作品美,欣赏家也不就因而能,领略一切作品的美。从此可知美不能完全当作一种客观的事实,主观的价值也是美的一个重要的成因。这就是说,艺术美不就是自然美,研究美不能象研究红色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见到的价值。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
    (摘编自朱光潜《什么叫做“美”》)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什么是美”的问题上,两三千年来哲学家和艺术家争论不休,形成了两派观点。
    B.人们可以通过分析光波的长度和速度,找到一些不同事物在色觉上所具有的共同性。
    C.科学研究的问题一定蕴含客观性,完全缺乏客观性的事物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D.“美”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学者只有全面地把握这一点,才能真正揭开美的面目。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同一事物,有人认为它美,有人不认为它美,所以“美”是没有标准的价值判断。
    B.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轻易获得一致的赞美,那么它的年代一定较为久远且结构简单。
    C.如果事物是美的,那么它一定具有美的条件,这种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D.对创作者根据美的条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欣赏者会根据同样的美的条件来欣赏。
    6.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充实之谓美”,个人把善的本性扩展贯注于全人格之中,并表现出来,就成为美的人。
    B.黑格尔认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显出意蕴或特性的东西。
    C.罗丹认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D.老庄认为,道为天地之大美,道之所以美,就在于自然无为。
    7.文章第三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8.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主张,意即每个人都有美的点,要欣赏各自的美,也要发现、欣赏别人的美,请结合本文从美学角度谈谈这一主张的合理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仕楚为三闾大夫,楚襄王无德,侫臣靳尚有宠,楚国不治。屈原忧之,谏襄王,请斥靳尚,王不听,原极谏,其徒宋玉止之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己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今王方眩于侫口,酣於乱政,楚国之人,皆贪靳尚之贵而响随之。大夫乃孑孑然挈其忠信,而叫譟其中,言不从、国不治,徒彰乎彼非我是,此贾仇而钓祸也。”原曰:“吾闻君子处必孝悌、仕必忠信,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谏不止。靳尚怨之,谗於王而逐之。
    原彷徨湘滨,歌吟悲伤。宋玉复喻之曰:“始大夫孑孑然挈忠信,而叫噪于群侫之中,玉为大夫危之,而言之旧矣。大夫不能从,今胡悲耶?岂爵禄是思、国坏是念耶?”原曰:“非也,悲夫忠信不用、楚国不治也。”玉曰:“始大夫以为死孝悌忠信也,又何悲乎?且大夫貌容形骸,非大夫之有也,美不能丑之,丑不能美之,长不能短,短不能长,强壮不能尪弱之,尪弱不乱强壮之。病不能排,死不能留,形骸似乎我者也,而我非可专一一身。尚若此乃欲使楚人之国由我理,大夫之惑亦甚矣!夫君子寄形以处世,虚心以应物,无邪无正、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功无罪,虚乎心,虽桀纣蹻跖非罪也;孝乎心,虽尧舜夔契非功也。则大夫之忠信、靳尚之邪侫,孰分其是非耶?无所分别,则忠信邪侫一也。有所分则分者,自妄也。而大夫离真以袭妄、恃己以黜人,不待王之弃逐,而大夫自弃矣。今求乎忠信而得乎忠信,而又悲之,而不能自止,所谓兼失其妄心者也。玉闻上达节、中守节、下失节,夫虚其心而远於有为者,达节也;存其心而分是非者,守节也;得其所分又悲而挠之者,失节也。”原不达,竟沈汨罗而死。
    (《无能子·卷中·宋玉说第七》)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国不治治理得好、安定
    B.此贾仇而钓祸也            招致
    C.大夫之惑亦甚矣            糊涂
    D.得其所分又悲而挠之者      阻止
    10.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被发行吟泽畔 B.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C.徒彰乎彼非我是 D.竟沈汨罗而死
    11.下列选项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何故怀瑾握瑜 B.修乎己不病乎人
    C.皆贪靳尚之贵而响随之 D.宋玉复喻之曰
    12.下列选项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屈原至于江滨 B.颜色憔悴
    C.形容枯槁 D.存其心而分是非者
    13.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以见放 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今王方眩于侫口 D.悲夫忠信不用、楚国不治也
    14.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谗於王而逐之
    B.乃作《怀沙》之赋        尚若此乃欲使楚人之国由我理
    C.而自令见放为            何以汝为见
    D.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始大夫以为死孝悌忠信也
    15.下列句子存在几种特殊句式类型(如有倒装句式需进一步细分)?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始大夫孑孑然挈忠信,而叫噪于群侫之中,玉为大夫危之,而言之旧矣。大夫不能从,今胡悲耶?岂爵禄是思、国坏是念耶?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16.乙文第二段中关于宋玉劝谏屈原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宋玉用人对自己身体的美丑强弱都不能任自己控制安排类比说理,论述屈原欲在治理楚国上一践己愿的困难。
    B.文中列举桀、纣、蹻、跖、尧、舜、夔、契等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论述“虚心应物”的重要性。
    C.第二段宋玉对屈原的劝谏层层深入,思路清晰,明确分析了屈原的错误:“欲使楚人之国由我”“有所分”“失节”。
    D.从宋玉对屈原的劝谏内容中可以看出宋玉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对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是持反对态度的。
    17.甲文中的“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可以看作是对乙文第一段画横线句内容的概括。
    18.甲文中的渔父与乙文第一段中的宋玉对屈原处境的建议有何不同?屈原对此的回答其着重点分别是什么?


    三、情景默写
    19.(1)在《沁园春·长沙》里,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秦晋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预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古诗
    范云①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注释】①范云,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②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大兴安岭;后句的“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③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此二句所言战事,为汉代名将李广、霍去病与匈奴展开的激战。④前军,指前将军李广;后句的“嫖姚”,指嫖姚校尉霍去病。⑤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此二句是说李广、张骞因意外的失误与挫折而受到军法惩处。⑥今天子,指汉武帝。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前句动中见静,后句则静中寓动。
    B.“风断”“雾失”两句,通过空间的转换,凸显塞外瀚漠的辽阔,衬托将士们征战的壮色。
    C.中间四句描述出塞健儿接战强虏,“朝驱”“夜薄”突出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令人神往。
    D.结尾两句,诗人热烈地赞叹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追古思今,感慨良多,寓不尽之意于言外。
    21.“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
    张承志
    在东乌珠穆沁的一个小山坡上,住着一个驼背的矮小老人,他曾经放过三十五年马,曾经是个名震全旗的套马手。
    这一天,他看到新绿的大地尽头升起热腾腾的白色蛰气时,自语道:“它来啦,要下大雪啦。”
    乔玛是被奶奶从睡梦里揪起来的。他满心不痛快地穿着袍子和马靴,脑袋里还全是梦里见到的那个奇妙的姑娘的面影。但当马倌既然是件威风又舒服的事,当然在夜里寻找马群也就算不了什么。他从墙上摘下鞭子,拿起倚在毡包上的套马杆,跨进了黑茫茫的雪夜。
    好凶的白毛风呐,马群一定顺风跑啦。
    乔玛追上马群时,已经是下半夜了。乔玛握紧套马杆,吆喊出第一声——但他绝望地发现,平日里还显得蛮威风的喊声一出口就消失在漫天的风吼里。现在只有冲到马群前面,才能截住这些吓疯了的畜生。
    在马群最前头,他终于看见了领头逃窜的那匹马。安巴·乌兰!在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上,安巴·乌兰的名字像雷一样响亮。在强悍的套马手的圈子里,安巴·乌兰被描绘成一匹神马,它能拉翻一个个大汉,没有人套得翻它。瞧它那惨白色的身子,简直不像儿马,就像是一匹巨大的白色恶狼。乔玛从来不敢加入那种危险的游戏,他怕被白色儿马子拖得嘴啃泥。
    安巴·乌兰斜瞟着他。他看见那马猛地把满颈拖着地的长鬃甩过头顶,那白鬃毛像白色的旗子。“嗬依!嘿!滚回去!”他怒骂道。但白鬃儿马愤怒地嘶吼着,闪电般地冲进了黑暗的雪夜。
    乔玛左驰右突地拦截着马群,不知不觉地,天亮了。他已经可以看清近处的马,能数数那些马了。“我全身都湿透了”,他麻木地想,从脖子到胸口和后背,还有腿和膝盖,全身都湿透了,连靴子里都泡着水。他冻得僵硬地跨在鞍上,听着袍子外层的冰壳在“咔咔”作响地相撞。
    前面就是乌拉盖河。他看见第一批到达的马群正“扑通扑通”地冲进河水,随即不动了,凝固了,静静地堆在灰蒙蒙的水面上。他决心截住马群,奶奶说过,春天里脱了长毛的马群一冲进河水,就会冻死。“我也一样,也会死在那泥泞的冰水里的。”他哑声吼着,怪声尖叫着,拼命地抡圆马杆子,把马群赶向河边的芦苇地,这时他一眼瞥见了安巴·乌兰。
    白鬃儿马正伫立在死马堆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突然跃了起来,长长的白鬃像一幅长旗飘在身后,高高地飞了起来,然后轻悄地落到了河对岸。
    “我要换匹马。”
    乔玛套住他最快的杆子马,那匹新六岁的铁青马。
    天色昏暗下来,可能又接近了黄昏。“喂,你不累么!”乔玛嘲笑着老天,“我看你好像累了。你好像已经不再那么憋足劲‘嗷嗷’地叫啦,你只是耐着心在抖着空气,像‘呼呼’地抖着一块布。我已经能看得清山上的树林啦。”
    啊,风真的变小啦,乔玛想,应该截住马群。
    乔玛横马堵在安巴·乌兰前面,他高声喊着:“停住!嗬依!”安巴·乌兰慢慢低下了头,笔直地对着他撞过来。铁青马闪在一边,那白鬃烈马像恶狗一样低着头冲了过去。乔玛明白了这匹身躯高大的儿马子在这种凶恶姿势里向他传达的意思。他从牙缝里吹出一声难听的咆哨,他听见心中在响着震耳的号角。铁青马嘶叫着,箭一般超过了安巴·乌兰,远远地冲上了山坡。
    乔玛在山坡上扯转了马头。他沉重地跨下马背,冻结在鞍上的袍襟“嗤”地撕掉了一块。他看见,铁青马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上,白毛风正卷过它披满冰霜的躯体。他笨重地跑了几步,使自己和冻僵的铁青马形成了一个门户。乔玛拖着套马杆,看着安巴·乌兰率领着马群追上来。“来吧,我知道你最喜欢闯这种套马手的大门。你从来都是穿门而过,威风凛凛地拖着好几根套马杆。你拉倒了牧人,掳走了马杆,然后低着头撒着野飞跑。”他握紧了套马杆的底端,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冷静、清醒和充满力量。
    柔软的柳木长杆在空中划了一个好看的、简直是优雅的弧。牛筋绳圈分厘不差地切过空气和雪雾,朝他意念中的那个位置飞去。
    他吃惊地看见,一个身躯巨大的白兽像车轮一样在他眼前旋转着滚翻。巨兽颈上的“白旗”栽进雪地里,缠着亮铮铮的铁蹄。他幸福地笑了。
    乔玛静静地斜卧在雪地上。乔玛慢慢地扯开了领口,他感到那种暖融融的春风拂着胸脯。“多好呵,我不单保住了马群,还摔倒了大名鼎鼎的安巴·乌兰。从此安巴·乌兰不再是摔不倒的儿马了,整个乌珠穆沁草原都会知道我乔玛的名字。”
    乔玛想得兴奋起来了,他觉得春天的明媚正在煽动着自己的血液。他脱下了两只袖子,轻轻地舒展着裸露的臂膀。春天里,小马驹和牛犊子就是这样的,裸着光滑的脖颈在暖风中嬉戏。最勇猛的摔跤力士和套马手也是这样,裸着胸膛走上摔跤圆场、站成玩儿马的大门。他完全陶醉了,他感到心儿透明般纯净,仿佛梦里的姑娘正和春风一起抚摸着他。
    ……
    天放晴了。
    牧人们从千里之外找回了乔玛马群。在乌珠穆沁旗遇灾的上百个马群中,乔玛马群损失最小。
    半个月后,在老奶奶的毡包前,人们为牺牲的牧马人乔玛召开了一个追悼会。一大群人围着老奶奶,有些人低声地哭了。
    驼背老人独自眺望着草原。大地一片新绿,暖和的风挟带着青草的苦味儿。
    “它来啦,”老人自语着“春天来啦。”
    (有删改)
    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驼背老人与乔玛在故事中没有发生直接的关联,但是老人前后的两处独语却包含着深远的意旨。
    B.“他感到那种暖融融的春风拂着胸脯”,以春风来临的环境变化,衬托乔玛战胜安巴·乌兰后的兴奋心情。
    C.灾情过去后,“乔玛马群损失最小”,这里隐含着对乔玛的敬佩、赞叹和逝去的惋惜,令读者回味无穷。
    D.驼背老人最后的自语“春天来啦”,意蕴丰富,这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让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希冀。
    23.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玛将当马倌看成是一件“威风又舒服的事”,这与他在暴风雪中拦截并保护马群的境遇形成了对比。
    B.铁青马庄严屹立在风雪中,它超凡的意志力与战斗力激励着乔玛,它是乔玛战胜安巴·乌兰的见证者。
    C.作者将叙事与景物描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氛围。
    D.乔玛胜利后,仿佛感到有来自梦中姑娘的抚慰,表现了乔玛青春的萌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24.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暴风雪夜,乔玛的心理在与白马安巴·乌兰的较量中逐渐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5.“马”是张承志一系列草原小说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是主人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具有灵魂的独特个体,作者往往会赋予它多重象征意义。本文中的白马安巴·乌兰具有哪些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五、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历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度的时候,冬天的①____________——大雪,如期而来。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小雪、大雪之小大,并非形容降雪之多寡,而是形容积雪之有无。小雪时,雪随下随融,而到了大雪时,②______________。“风后暖,雪后寒”,伴随大雪而来的是气温的持续下降,此时,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大雪时节,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零下10摄氏度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零摄氏度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已是大雪纷飞的景象。③__________,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华南地区更是草木葱茏。
    26.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横线的诗句不是描写同一节气的一项是(   )
    A.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唐·戴叔伦)
    B.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
    C.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
    D.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宋·陆游)
    2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六、命题作文
    28.根据要求写作。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展现了孔子成长的境界;“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表现了读书人成长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它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体现了追求大事业、大学问者成长的境界;从没有自觉的自然境界,到为了小我的功利境界,到服务社会的道德境界,再到大公无私的天地境界,显现了个人成长的不同境界……
    请以“成长的境界”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1.B 2.A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古今中国人都认为古书中的一字一句不能稍作更易”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我们中国对于古代文书尊视如上天符箓,惟恐其不神秘,惟恐其被一般人接近了会泄漏天机。凡古人的一句一字都不敢更易,稍有更易便是离经叛道,在从前下科场的时候定会名落孙山,或者犯打手心数十”,强调是我们中国整体上对待古代文书的态度,并不是古今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第一段全面论证各种整理古书方法的不足”说法错误,第一段只提到考证等方法仍不能推动古书普及,没有“全面论证各种整理古书方法的不足”。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受到了当时学者广泛反对”曲解原意,由“最近北京《晨报副刊》上的梁绳炜君和南京《东南评论》上的周世创君各有一篇《评卷耳集》的文字,他们都以为我的翻译是失败了”可知,文章只提到两个人的反对意见,不能据此说“受到了当时学者广泛反对”。
    C.“他认为虽然自己翻译《国风》失败”张冠李戴,文章中梁绳炜等人认为作者翻译失败,但作者并不认为自己失败。
    D.“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外国文学史的知识”说法错误,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可知,该论断于文无据。
    故选A。
    4.A 5.C 6.C 7.①运用比较论证(或“对比论证”),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红”与“美”相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论证“美”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②运用假设论证,通过假设美是完全客观的,及美是完全主观的,进行推论,进而论证“美”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8.①“美”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根据各自的主观价值去判断“美”,“美”的标准不统一,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各自有各自欣赏的“美”,即“各美其美”。
    ②“美”具有一定客观性,“美”蕴含着“美”的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美”的条件能使人欣赏到“美”,不同个体或群体所欣赏的“美”,在“美”的条件上存在着一致的可能性,那么“美人之美”即有其合理性。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形成了两派观点”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哲学家们和艺术家们摸索了两三千年,到现在还没有寻到一个定论”。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 “‘美’是没有标准的价值判断”错,对于同一事物,有人认为它美,有人则反对,表明美具有主观性,但美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B. 原文说“比较新比较难的艺术作品不容易得一致的赞美”,不能据此推断出“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轻易获得一致的赞美,那么它的年代一定较为久远且结构简单”。
    D. “欣赏者会根据同样的美的条件来欣赏”错,根据原文“知道了什么是美的条件,创作家不就因而能使他的作品美,欣赏家也不就因而能领略一切作品的美”可知。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的观点:美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
    A. 把道德视为美。
    B. 认为美时事物的属性。
    C.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提到了美的客观性,“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个体不一定觉得美,提到了主观性,与材料观点最为接近。
    D. 认为“道”,即自然规律是美。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原文“美和红有一个重要的分别。红可以说是物的属性,而美很难说完全是物的属性。……美与红不同,红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或者说,一种自然的现象,美却不是自然的,多少是人凭着主观所定的价值。‘主观’是最纷歧、最渺茫的标准,所以向来对于美的审别,和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都非常纷歧”运用对比论证,将“美”和“红”进行比较,分析了“美”和“红”的区别,从而论证“美”是具有主观性的,即是凭人的主观所定的价值。
    原文“如果人们对于美的见解完全是纷歧的,美的审别完全是主观的,个别的,我们也就不把美的性质当作一个科学上的问题。……但是事实又并不如此。……所以美的审别终究还有几分客观性”运用的是假设论证,先假设“美”是完全主观的、个别的,然后得出“事实并不如此”的结论,从而论证了“美”的审别具有客观性。
    8.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观点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题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每个人都有美的点,要欣赏各自的美,也要发现、欣赏别人的美”的观点分为两部分,一是“各美其美”,即每个人都有美的点,要欣赏各自的美,从原文“美却不是自然的,多少是人凭着主观所定的价值。‘主观’是最纷歧、最渺茫的标准,所以向来对于美的审别,和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都非常纷歧”,各美其美,展现的是美的主观性的特点,正因为美具有人的主观性,不同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故而人所认为的美也是不同的;
    “美人之美”,是指要发现、欣赏别人的美,这和文中“关于美感,纷歧之中又有几分一致,一个东西如果是美的,虽然不能使一切人都觉得美,却能使多数人觉得美。所以美的审别终究还有几分客观性”的观点是一致的,即一个东西可能是多数人觉得美的东西,说明美业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果对于美,群体性感觉是一致的,就不能仅仅凭借主观感受否定别人的美,要“美人之美”。

    9.D 10.C 11.A 12.D 13.B 14.C 15.C 16.D 17.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8.甲文中渔父建议屈原随波逐流,屈原的回应是宁愿以死保全自己的清白,也不能跟世人同流合污。乙文第一段中宋玉的建议体现了道家思想,认为才华无法实现时就做一个隐士,对此屈原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入世实现志向反驳他。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D.“挠”在句中意为悲伤烦恼。句意:得到所念想的结果又感到悲伤烦恼。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通假字的能力。
    A.“被”通“披”,披散。句意: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
    B.“常”通“长”,长长的。句意: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
    D.“沈”通“沉”,投江。句意:结果投汨罗江而自杀了。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的能力。
    B.“病”,名词作动词,针对;句意:应当是修炼自己的品性而不去针对别人。
    C.“贵”形容词作名词,权势、权贵。句意:都贪图靳尚的权贵而追随于他。
    D.“喻”,动词的使用用法,使……明白、了解。句意:宋玉又劝他说。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的能力。
    A.“至于”,古义为走到、到达,今义为表示程度、范围或表示另提一件事。句意:屈原走到江边。
    B.“颜色”,古义指脸色,今义指色彩、颜料。句意:神色憔悴。
    C.“形容”,古义指身体样貌,今义指传达一种观念、印象或对某些无形事物之性质及特色的了解,或描述。句意: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D.“是非”,古今义都指是非对错。句意:存有为心思而明辨是非。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
    A.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因此被流放。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句意: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C.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现在楚王正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D.被动句,“不用”表示“不见用”。句意:我的悲伤源自忠诚美德的不见用,来自楚国的混乱不治。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承接。句意:世上众人都醉了,可是只有我醒着/向楚王说了坏话,屈原因此遭受了流放。
    B.第一个“乃”,表顺承,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反而。句意:于是写出了《怀沙》这首赋词/又怎么能反而去实现治理楚国混乱的宏愿。
    C.第一个“为”,表疑问,呢;第二个“为”,表疑问,呢。句意:却使自己被放逐呢/我为什么要见你呢。
    D. 第一个“以”,用;第二个“以”,把、拿。句意:又哪能用自己高洁的品质/当初大夫您可以为捍卫孝悌、忠信的品德而抱赴死之心。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
    句意:当初大夫你独自怀着满腔忠诚,在奸邪的群臣中大声疾呼,我十分为大夫担心,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当初您既不肯听从我的劝告,那为什么现在会觉得伤心呢?难道是为了失去的爵位俸禄或者是留恋故乡旧土?
    “而叫噪于群侫之中”是状语后置句,应为“而于群侫之中叫噪”。句意为:在奸邪的群臣中大声疾呼。
    “大夫不能从”为省略句,省略了“从”的宾语“吾言”。句意为:当初您既不肯听从我的劝告。
    “岂爵禄是思、国坏是念耶”是宾语前置句,应为“岂思爵禄、念国坏耶”。句意为:难道是为了失去的爵位俸禄或者是留恋故乡旧土。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对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是持反对态度的”说法有误。文中并没有宋玉对于积极入世这一做法的反对态度,他批判的是屈原不能达到心灵的虚静状态,前期对于无法实现的事知其不可而为之,后期失败后又不能超脱于心,跟耿于怀的心理。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乙文画线句句意为:楚国的人,都贪图靳尚的权贵而追随于他。大夫您却独自凭借满腔的忠信而唱着反调,结果是你的话得不到听从,国家仍旧混乱不治。这句话是对屈原不随波逐流状态最终不被统治者认可的描写。
    甲文中体现屈原思想的语句主要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其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意思是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这句话同样体现了屈原不随波逐流的心态。
    故填: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8.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甲文中,渔父对屈原的建议是“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意思是让屈原随波逐流,做多数人而不做那个少数人。对此,屈原的回应是“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重点是“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也不能让自己“受物之汶汶者”“蒙世之温蠖”,也就是宁愿以死保全自己的清白,也不能跟世人同流合污。
    乙文第一段中,宋玉的建议是“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己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此贾仇而钓祸也”,意思是:君子所想的,应当是修炼自己的品性而不去针对别人,隐藏自己的才能而不炫耀于众人,当时机合适时就去顺应,当变化发生时便尽力去促成。这种对时机的顺应不是为自己打算,促成事物的成功也不是贪图功劳。所以君子处世得不到什么好处,也不招别人的怨恨。现在楚王正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甘心陷于混乱的政局之中。楚国的人,都贪图靳尚的权贵而追随于他。大夫您却独自凭借满腔的忠信而唱着反调,结果是你的话得不到听从,国家仍旧混乱不治,白白地去挑明彼此间的是是非非,这分明是在拉仇恨而找祸害呀。宋玉的建议遵循了道家思想,认为自己的治世思想不被认可时,就修炼自己、隐藏自己,也就是保持隐士的态度。对此,屈原的回应是“吾闻君子处必孝悌、仕必忠信,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意思是:我听说君子在家定要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到朝廷做官定要忠诚于君王。能够实现此志向,则人虽死去仍活在人们心里;不能实现志向,则虽然活着却像死去一样无声无息。屈原的回应充分体现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入世”的态度,强调“忠诚于君王”“实现志向”。
    参考译文: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在楚国做官,担任三闾大夫之职。当时的楚襄王昏庸无道,宠幸奸臣靳尚,楚国国政混乱。屈原为此担忧,劝谏楚襄王罢免靳尚官职。楚王不听,屈原再三进谏。屈原的学生宋玉劝他说:“君子所想的,应当是修炼自己的品性而不去针对别人,隐藏自己的才能而不炫耀于众人,当时机合适时就去顺应,当变化发生时便尽力去促成。这种对时机的顺应不是为自己打算,促成事物的成功也不是贪图功劳。所以君子处世得不到什么好处,也不招别人的怨恨。现在楚王正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甘心陷于混乱的政局之中。楚国的人,都贪图靳尚的权贵而追随于他。大夫您却独自凭借满腔的忠信而唱着反调,结果是你的话得不到听从,国家仍旧混乱不治,白白地去挑明彼此间的是是非非,这分明是在拉仇恨而找祸害呀。”屈原说:“我听说君子在家定要做到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到朝廷做官定要忠诚于君王。能够实现此志向,则人虽死去仍活在人们心里;不能实现志向,则虽然活着却像死去一样无声无息。”于是,他还是照样地劝谏楚王而无休无止。靳尚被惹恼,向楚王说了坏话,屈原因此遭受了流放。
    屈原徘徊于湘江边上,吟唱着悲伤的诗歌。宋玉又劝他说:“当初大夫你独自怀着满腔忠诚,在奸邪的群臣中大声疾呼,我十分为大夫担心,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当初您既不肯听从我的劝告,那为什么现在会觉得伤心呢?难道是为了失去的爵位俸禄或者是留恋故乡旧土?”屈原说:“不是的。我的悲伤源自忠诚美德的不见用,来自楚国的混乱不治。”宋玉说:“当初大夫您可以为捍卫孝悌、忠信的品德而抱赴死之心,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况且即使大夫您自己的貌容形体,也不属个人私有。天底下美好的东西不会因受到诋毁而变成丑陋,同样道理丑陋的也变不成美好;长不能变成为短,短也不会变成为长;强壮者不能硬说成瘦弱,瘦弱的也成不了强壮;得了病不能凭空消除,面临死亡也无法挽留生命。人的形骸好像是属于我的,其实不是我可以完全把控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尚且难以控制,又怎么能实现治理楚国混乱的宏愿?大夫您是太过糊涂的了!其实君子寄形于天地之间,应当以虚静之心去顺应万物,不存有邪正、是非、善恶、功罪等执念。当心灵处于虚静时,虽然像夏桀、殷纣、庄骄、盗跖这样的坏人也不必获罪;存有执念,则虽然像尧、舜、夔、契那样的创建业绩,也没有功劳可言。那么如大夫您这样的忠诚、靳尚之辈的邪恶,怎么能分得出是非对错呢?不存分别之心,那么忠信、邪恶就无从区别了。存有分别之心,则只是有分别之心者自己的糊涂罢了。现在大夫您背离真实的天性去沿袭谬误,自恃有德而指责别人,等不到楚王的驱逐,已经自我放弃了。如今您追求忠信而得到了实现,却又不能走出悲伤的情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连什么是糊涂都搞不清楚的人呀!我听说最高的境界在于理解节操,中等的境界在于遵守节操,下等的状态是失却节操。虚静心灵远离有为执念,属于达节的境界;存有为心思而明辨是非,属于执守节操的境界;得到所念想的结果又感到悲伤烦恼,属失节的状态呀。”屈原不能接受他的劝解,结果投汨罗江而自杀了。
    19.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不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携、峥嵘、稠、荇、萧、贰、爆。
    【点睛】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20.A 21.①运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诗人置身事中,描写塞外风光、叙写出征健儿在名将带领下杀敌报国、缅怀英雄、歌颂汉武帝,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似为亲历,格外真切、动人;②倒转时空,化古为今。如诗歌中“今逐”“今天子”等词句,作者仿佛把自身带入了数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表达效果。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前句动中见静,后句静中寓动”错,表述与诗歌的实际表达正好相反,“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飞雪千里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
    故选A。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特色的能力。
    从叙述人称上看,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诗人使用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借助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从表达方式上看,跨越古今,让读者产生穿越的错觉,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22.B 23.C 24.①胆怯与恐惧。乔玛最初在暴风雪中看到安巴·乌兰时,它“那惨白色的身子,简直不像儿马,就像是一匹巨大的白色恶狼”,令从来不敢加入套马游戏的乔玛感到胆怯与恐惧。
    ②勇敢与坚定。乔玛不想让马群冻死在河里,当他拼命地将马群赶往安全的芦苇地时,他看到安巴·乌兰突然“高高地飞了起来,然后轻悄地落到了河对岸”,乔玛知道这是对他的蔑视,他决心要驯服安巴·乌兰,勇气倍增,意志更加坚定。
    ③兴奋与陶醉。乔玛拖着套马杆,与安巴·乌兰正面对抗并将之驯服之后,他兴奋不已,陶醉在整个乌珠穆沁草原都会知道自己名字的幸福之中,陶醉在对春天的美好憧憬之中。 25.①象征着大自然。作品将主人公乔玛抗击暴风雪、保护马群的壮举浓缩为他与安巴·乌兰之间的一场较量,安巴·乌兰身上显示着大自然的威严与力量,它让乔玛感到惊恐和畏惧,又吸引着乔玛去感受、认识和征服。
    ②象征着青年。在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没有人套得翻安巴·乌兰,它的勇猛健壮、无所畏惧,恰如活力四射的青春少年,它的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血和力量。
    ③象征着民族精神。白马安巴·乌兰雄悍无比,耐力出众,能适应高寒的气候,它的身上饱蘸着亘古不变的蒙古民族特性,是埋藏在草原牧民灵魂中的精神和理想的象征。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以春风来临的环境变化,衬托……”错。这里是乔玛战胜安巴·乌兰后的一种心理感受,并非真实的客观环境描写。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氛围”错。本文的艺术表现非常独特,具有整体的象征意蕴和散文诗的特征,作者淡化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使作品具有历史的涵盖力。文中的景物描写只是自然环境,无关时代氛围。
    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人物心理的能力。
    ①胆怯与恐惧。由原文“在马群最前头,他终于看见了领头逃窜的那匹马。安巴·乌兰!在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上,安巴·乌兰的名字像雷一样响亮。在强悍的套马手的圈子里,安巴·乌兰被描绘成一匹神马,它能拉翻一个个大汉,没有人套得翻它。瞧它那惨白色的身子,简直不像儿马,就像是一匹巨大的白色恶狼。乔玛从来不敢加入那种危险的游戏,他怕被白色儿马子拖得嘴啃泥”可知,乔玛最初在暴风雪中看到安巴·乌兰时,它“那惨白色的身子,简直不像儿马,就像是一匹巨大的白色恶狼”,令从来不敢加入套马游戏的乔玛感到胆怯与恐惧。
    ②勇敢与坚定。由原文“前面就是乌拉盖河。他看见第一批到达的马群正‘扑通扑通’地冲进河水,随即不动了,凝固了,静静地堆在灰蒙蒙的水面上。他决心截住马群”“白鬃儿马正伫立在死马堆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突然跃了起来,长长的白鬃像一幅长旗飘在身后,高高地飞了起来,然后轻悄地落到了河对岸”“‘我要换匹马。’乔玛套住他最快的杆子马,那匹新六岁的铁青马”可知,乔玛不想让马群冻死在河里,当他拼命地将马群赶往安全的芦苇地时,他看到安巴·乌兰突然“高高地飞了起来,然后轻悄地落到了河对岸”,乔玛知道这是对他的蔑视,他决心要驯服安巴·乌兰,勇气倍增,意志更加坚定。
    ③兴奋与陶醉。由原文“乔玛拖着套马杆,看着安巴·乌兰率领着马群追上来。‘来吧,我知道你最喜欢闯这种套马手的大门。你从来都是穿门而过,威风凛凛地拖着好几根套马杆。你拉倒了牧人,掳走了马杆,然后低着头撒着野飞跑。’他握紧了套马杆的底端,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冷静、清醒和充满力量”“乔玛静静地斜卧在雪地上。乔玛慢慢地扯开了领口,他感到那种暖融融的春风拂着胸脯。‘多好呵,我不单保住了马群,还摔倒了大名鼎鼎的安巴·乌兰,从此安巴·乌兰不再是摔不倒的儿马了,整个乌珠穆沁草原都会知道我乔玛的名字。’”可知,乔玛拖着套马杆,与安巴·乌兰正面对抗并将之驯服之后,他兴奋不已,陶醉在整个乌珠穆沁草原都会知道自己名字的幸福之中,陶醉在对春天的美好憧憬之中。
    2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马”是张承志一系列草原小说中不可或缺重要元素,张承志笔下的多个主人公与马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这与在草原上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但张承志小说中的马不仅作为主人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通过神化、拟人化的手法,使其笔下的马成为了文本中同样发声,具有灵魂的独特个体。
    ①象征着大自然。作品将主人公乔玛抗击暴风雪、保护马群的壮举浓缩为他与安巴·乌兰之间的一场较量,安巴·乌兰身上显示着大自然的威严与力量,它让乔玛感到惊恐和畏惧,又吸引着乔玛去感受、认识和征服。作品围绕着“怕马——换马——套马”的线索,在这场特殊地战役中,成长为一名指挥若定骁勇善战的草原雄鹰,他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更征服了自然!
    ②象征着青年。在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没有人套得翻安巴·乌兰,它的勇猛健壮、无所畏惧,恰如活力四射的青春少年,它的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血和力量。《春天》谱写了一曲草原上的悲情诗歌,在主人公与灾难的战斗中,白马安巴·乌兰更是主人公需要战胜的关键对手,这匹草原上人人不曾征服的烈马展现了自己鲜活的生存状态以及其拟人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
    ③象征着民族精神。张承志小说中经常使用多种意象来构造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以及将意象事物神化以展现草原人民独特的精神世界,而这些意象自然也具有自身意识并借以主人公或其他人物来发声。白马安巴·乌兰雄悍无比,耐力出众,能适应高寒的气候,它的身上饱蘸着亘古不变的蒙古民族特性,是埋藏在草原牧民灵魂中的精神和理想的象征。
    26.A 27.①第三个节气;②雪随下随积;③而在南方地区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诗句的能力。
    “花雪随风”“肯失林峦”是描写“小雪”节气的诗句。根据材料中“小雪时,雪随下随融”可知,此时的雪更多是消逝在山头林间,属于小雪。而其余三项都从侧面表现了积雪之厚,属于大雪。
    故选A。
    2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破折号后面的“大雪”提示可知,此处应填写形容“大雪”这一节气的相关内容,再结合前文“冬天的”限制,应填写“第三个节气”之意的句子。
    第二空,根据前文“雪随下随融”可知,本空填写的应是与“雪随下随融”相反的句子,再根据“积雪之有无”的标准,此处应填“雪随下随积”之意的句子。
    第三空,前文描述的是北方的大雪景致,结合后文“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华南地区更是草葱茏”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过渡句,且前后语意要形成转折,所以此处应填“而在南方地区”之意的句子。
    28.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别从孔子成长、读书人成长、事业追求等角度,阐述了成长中境界的变化。其中,第一类中孔子所说的话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成长境界,经历了从孜孜以求、目的性强的有我境界,到乐天知命的无我境界。第二类中,“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这三境界,展现的则是成就事业、实现梦想的三个状态和要素:起始阶段,眼界不高,茫无头绪,但此时我们更应该明白局限,积极进取;奋斗阶段,努力奋斗,上下求索,积极突破自己当下狭隘的眼界,向上生长,初步有所进展,但不要沾沾自喜,裹足不前,更高的境界需要我们去登临;收获阶段,我们终能顿悟,人生至高境界别有洞天。第三类所化用王国维的这三境界中,第一境界:以西风劲吹,黄叶凋零,表示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虑与痛苦,只有头脑冷静,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方能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排除干扰,勇往直前。这一境界是立志、下决心,为实现第二、第三境界奠定基础。第二境界:体现了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艰辛与执着,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仍然无怨无悔。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不懈进取。既敢于创新,又善于等待。为了心中的理想,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这一境界也是前进路上最困难、最漫长、最不易坚持的阶段,这一境界的实质是执着追求,忘我奋斗。第三境界:则是功夫到处,灵犀闪现,参透真理,豁然开朗的顿悟与喜悦。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逐渐成熟,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心智成熟,功到事成。成功的鲜花、会心的微笑自然而然地呈现于眼前。由此可见,不论是哪一种境界,其中的第三境界都是人生态度、做事做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些第三境界里,我们摆脱了初始的狭隘、功利,学会更加游刃有余地看待人、事以及世界,也学会了适当放弃“小我”,为了更多的“大我”而进入“无我”状态。
    试题要求以“成长的境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对此,可任选材料中的一类三境界来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者将之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材料最后一句去展开。写作时,可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我们的人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努力过程,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境界。然后从材料中挖掘不同境界的含义,结合自身的追求进行论述。论述时,这三种境界分三个分论点论述,以此来组织行文:如树立目标——不懈追求——收获成功,或者追求“小我”——关照他人——进入“无我”。也可以抓住其中一个阶段来重点论述,突出把握人生的关键和核心。
    立意:
    1.成长的境界在于明确目标,步步为营。
    2.成长的境界在于从“为我”到“无我”。
    3.成长的境界在于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4.领悟三境界,踏实走好人生路。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