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语文3上 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 PPT课件+教案+练习
展开7*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3.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与秋天有关的音频,秋叶飘零的视频,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的配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Ⅰ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赋予大地美景,(出示图片)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声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注意:题目中有个逗号,我们怎样才能把题目读出韵味呢?(注意停顿)
3.引导回顾:上个单元学的哪篇文章也是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想一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4.交流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助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是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自主发现、总结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加以运用,提高阅读能力。
5.过渡:本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现代诗,借助提示我们知道了学习方法——朗读和想象,今天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Ⅱ 初读“秋声”,整体感知
1.读通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查朗读情况。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指名朗读。
(4)随机指导读音:“掠”读四声;“振、吟”是前鼻音。
2.读出节奏,把握美感。
(1)诗歌都有独特的节奏与韵律。读出节奏韵律,才能感受到诗歌音乐式的美感。
(2)课件出示有划分节奏的诗句。
(3)学生再次练读,读出节奏。
3.感受诗歌写到的秋的声音。
(1)小组讨论:读完诗歌,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大树“唰唰”、蟋蟀“㘗㘗”、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
(板书:听到 大树“唰唰” 蟋蟀“㘗㘗” 大雁的叮咛 秋风的歌吟)
(2)引导:读到这些秋的声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自己试着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并说一说。
(3)启发:除了这些,你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秋的声音?
(4)引导学生通过“秋天的声音,在……”的句式推测出第五小节写的也是秋的声音,只是这些声音不是听到的,而是感受到的。(板书:感受到)
4.有些声音是能真正听到的,有些声音是要用心感受才能“听”到的。请你再回到诗中去倾听,看看还能听到什么?
秋的声音在叶子里,在小花上,在农民伯伯的汗水里,在饱满的谷粒里……
(板书: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
5.引导学生齐读诗歌,整体感知秋的声音。
【设计意图】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课文描绘出的秋天里的各种声音,从而感受秋天的特点。在学生提取了明显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取相对隐性的信息,使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6.小结:学习诗歌时,应以读来促进感悟,想象画面。
Ⅲ 再读“秋声”,想象画面
1.诗中有这么多种声音,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多读几遍,想象画面,然后把画面内容分享给大家。
2.自由朗读、想象。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1)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①引导学生通过“抖抖手臂”“道别”这两个词语,结合生活经验,想象一阵阵秋风吹过,黄叶离开大树飘落下来的情景,还可以想象一下黄叶会对大树说些什么。
②播放秋叶飘零的视频,帮助学生把画面说清楚。
③如果你是一片和大树告别的黄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朗读时把“道别的话音”读得稍慢些,感受其表现出的情感。
(2)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①引导学生抓住“振动翅膀”“告别”这两个词语,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向阳台告别时会说些什么。
②本小节要读出怎样的情感?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①在学生交流画面的基础上,随机提问:这里的“叮咛”指什么?回忆本单元已学过的方法: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等,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如:上学前,妈妈会叮咛我要好好听课;生病时,妈妈会叮咛我要多喝水。从而理解“叮咛”就是反复地嘱咐。
②想象:秋天到了,大雁可能会向谁叮咛些什么呢?
③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叮咛带给人的温暖之感。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①交流分享: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歌吟”的意思,即歌咏。
②想象:秋风掠过田野,看到稻谷丰收了,它的歌里会唱些什么呢?
③朗读时,语气可以强烈些,语调可以高昂些,读出看到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
(5)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①交流引导:想象秋天里树叶飘落、花儿绽放、农民辛勤劳作时流下汗水、稻谷成熟等画面,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及其蕴含的生机与活力。(板书:秋天的生机与活力)
②指导朗读。
3.在小组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秋声,想象画面”为框架,以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为学习形式,层层推进。开放的问题和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适时进行点拨,或提供辅助的学习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把想象的画面说清楚。
4.小结:在朗读中感悟“秋声”,感悟美感,不仅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了词语,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析、欣赏能力。
Ⅳ 课堂小结及作业
1.课堂小结:秋去秋来,何等匆匆,落叶回归大地妈妈的怀抱,蟋蟀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南飞,稻海翻滚,秋菊吐芳……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事物中,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聆听。这一切的美好都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读出秋天的美好。
2.当堂检测:建议使用《点拨》小册子的“随堂练”。
3.课后作业:
(1)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并想象画面。
(2)建议完成《典中点》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阅读。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读第一小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
不足之处:由于前面朗读感悟的时间较多,学生在想象环节并没有放飞思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