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01
    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02
    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m/s,5 m 2人 2 m,2 s B.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1)运动特点: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基本规律:
    1.重的物体总是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 )
    2.同一地点,轻重不同的物体的g值一样大.( √ )
    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 )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1 s内速度增加约9.8 m/s.( √ )
    5.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恒定.( √ )
    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两点注意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
    ①从开始下落,连续相等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7∶….
    ②Δv=gΔt.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
    ③连续相等时间T内下落的高度之差Δh=gT2.
    (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等效于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此类问题.
    考向1 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1 如图所示,木杆长5 m,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的圆筒AB,圆筒AB长为5 m,取g=10 m/s2,求:
    (1)木杆通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
    (2)木杆通过圆筒AB所用的时间t2.
    答案 (1)(2-eq \r(3)) s (2)(eq \r(5)-eq \r(3)) s
    解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设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为t下A
    h下A=eq \f(1,2)gt下A2,h下A=20 m-5 m=15 m
    解得t下A=eq \r(3) s
    设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为t上A
    h上A=eq \f(1,2)gt上A2,解得t上A=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
    t1=t上A-t下A=(2-eq \r(3)) s
    (2)设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下端B所用的时间为t上B,则h上B=eq \f(1,2)gt上B2,h上B=20 m+5 m=25 m
    解得t上B=eq \r(5) s,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2=t上B-t下A=(eq \r(5)-eq \r(3)) s.
    考向2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比例关系”问题
    例2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
    B.在相邻两个1 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10 m
    C.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在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3∶5
    答案 B
    解析 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故A错误;在相邻两个1 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Δx=gT2=10 m,故B正确;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5,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3∶5,故C错误;在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D错误.
    考向3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两物体先后下落”问题
    例3 (多选)从高度为125 m的塔顶先后自由释放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 s,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下落高度为20 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 m/s
    B.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 m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速度差恒定
    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答案 BC
    解析 b球下落高度为20 m时,t1=eq \r(\f(2h,g))=eq \r(\f(2×20,10)) s=2 s,则a球下降了3 s,a球的速度大小为v=30 m/s,故A错误;a球下降的总时间为t2=eq \r(\f(2×125,10)) s=5 s,此时b球下降了4 s,b球的下降高度为h′=eq \f(1,2)×10×42 m=80 m,故b球离地面的高度为hB=(125-80) m=45 m,故B正确;由自由落体的规律可得,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两球离地的高度差变大,故C正确,D错误.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两个物体先后从同一高度下落,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故先下落物体相对后下落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的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大.
    考点二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
    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gt;
    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eq \f(1,2)gt2.
    1.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一定为负值.( × )
    2.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变化量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
    1.重要特性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如图),同理tAB=tBA.
    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2.研究方法
    考向1 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例4 气球以10 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 7 s 60 m/s
    解析 解法一:全程法
    取全过程进行研究,从重物自气球上掉落开始计时,经时间t落地,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如图所示.
    重物在时间t内的位移h=-175 m
    将h=-175 m,v0=10 m/s代入
    h=v0t-eq \f(1,2)gt2
    解得t=7 s或t=-5 s(舍去)
    所以重物落地时速度为
    v=v0-gt=10 m/s-10×7 m/s=-60 m/s
    其中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法二:分段法
    设重物离开气球后,经过t1时间上升到最高点,
    则t1=eq \f(v0,g)=eq \f(10,10) s=1 s
    上升的最大高度h1=eq \f(1,2)gt12=eq \f(1,2)×10×12 m=5 m
    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H=h1+h=5 m+175 m=180 m
    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t2=eq \r(\f(2H,g))=eq \r(\f(2×180,10))s=6 s
    v=gt2=10×6 m/s=60 m/s(方向竖直向下)
    所以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到落地的时间t=t1+t2=7 s.
    考向2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例5 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 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 s,则A、B之间的距离是(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
    A.80 m B.40 m
    C.20 m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时间的对称性得,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A点的时间为eq \f(tA,2),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B点的时间为eq \f(tB,2),A、B间距离为hAB=eq \f(1,2)g[(eq \f(tA,2))2-(eq \f(tB,2))2]=eq \f(1,2)×10×(2.52-1.52) m=20 m,故选C.
    考向3 竖直上抛运动的多解性
    例6 (多选)从高为20 m的位置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g取10 m/s2,当物体到抛出点距离为15 m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
    A.1 s B.2 s
    C.3 s D.(2+eq \r(7)) s
    答案 ACD
    解析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当物体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15 m时,位移为x=15 m,由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x=v0t-eq \f(1,2)gt2,解得t1=1 s,t2=3 s;当物体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15 m时,位移为x′=-15 m,由x′=v0t-eq \f(1,2)gt2,解得t3=(2+eq \r(7)) s或t4=(2-eq \r(7)) s(负值舍去),选项A、C、D正确,B错误.
    考点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多物体和多过程问题
    1.多物体问题
    研究多物体在空间上重复同样的运动时,可利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物体的运动,照片中的多个物体认为是一个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如水龙头滴水、直升机定点空降、小球在斜面上每隔一定时间间隔连续释放等,均可把多物体问题转化为单物体问题求解.
    2.多过程问题
    (1)一般的解题步骤
    ①准确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意画出物体在各阶段运动的示意图,直观呈现物体运动的全过程.
    ②明确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找出题目给定的已知量、待求未知量,设出中间量.
    ③合理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方程及物体各阶段间的关联方程.
    (2)解题关键
    多运动过程的连接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对连接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例7 如图甲所示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客排队滑冰滑梯的场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每间隔相同时间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一名游客,将某次拍到的滑梯上同时有多名游客的照片简化为如图乙所示,已知AB和BC间的距离分别为2.5 m和3.5 m,求:
    (1)CD间距离多远;
    (2)此刻A的上端滑道上还有几人;
    (3)此时A距滑道顶端多远.
    答案 (1)4.5 m (2)2人 (3)2 m
    解析 (1)游客在滑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即CD-BC=BC-AB,解得CD=4.5 m.
    (2)相邻两人间的距离差为1 m,所以此刻A的上端滑道上还有2人.
    (3)设相邻两名游客的时间间隔为T,下滑的加速度为a,则有Δs=CD-BC=aT2, 即aT2=1 m,A此时的速度为vA=eq \f(AB+AB-Δs,2T)=eq \f(2,T) m/s,联立两式解得vA=2aT,此时A距滑道顶端s=eq \f(vA2,2a)=2aT2=2 m.
    例8 (2023·河北省名校联盟联考)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大小变为2v,加速度大小为a,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与位移大小之比为5∶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段时间内质点运动方向不变
    B.这段时间为eq \f(v,a)
    C.这段时间该质点运动的路程为eq \f(5v2,2a)
    D.再经过相同的时间,质点速度大小为3v
    答案 C
    解析 由于质点通过的路程与位移不同,故质点先做减速运动,减速到零后再做反向的加速运动,A错误;速度变化量大小为Δv=v-(-2v)=3v,因此所用时间t=eq \f(Δv,a)=eq \f(3v,a),B错误;减速的过程中运动的路程s1=eq \f(v2,2a),反向加速运动的路程s2=eq \f(2v2,2a),因此总路程为s=s1+s2=eq \f(5v2,2a),C正确;再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再增加3v,质点速度大小变为v′=2v+3v=5v,D错误.
    例9 (2023·陕西榆林市调研)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因高铁的运行速度快,对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高铁列车上安装有多套制动装置——制动风翼、电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系统等.在一段直线轨道上,某高铁列车正以v0=28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列车长突然接到通知,前方x0=5 km处道路出现异常,需要减速停车.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t1=2.5 s将制动风翼打开,高铁列车获得a1=0.5 m/s2的平均制动加速度减速,减速t2=40 s后,列车长再将电磁制动系统打开,结果列车在距离异常处500 m的地方停下来.
    (1)求列车长打开电磁制动系统时,列车的速度大小;
    (2)求制动风翼和电磁制动系统都打开时,列车的平均制动加速度大小a2.
    答案 (1)60 m/s (2)1.2 m/s2
    解析 (1)设经过t2=40 s时,列车的速度大小为v1,又v0=288 km/h=80 m/s,
    则打开制动风翼后,减速过程有v1=v0-a1t2=60 m/s.
    (2)列车长接到通知后,经过t1=2.5 s,列车行驶的距离x1=v0t1=200 m,
    从打开制动风翼到打开电磁制动系统的过程中,列车行驶的距离x2=eq \f(v02-v12,2a1)=2 800 m,
    从打开电磁制动系统后,列车行驶的距离
    x3=x0-x1-x2-500 m=1 500 m,
    则a2=eq \f(v12,2x3)=1.2 m/s2.
    课时精练
    1.(2021·湖北卷·2)2019年,我国运动员陈芋汐获得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某轮比赛中,陈芋汐在跳台上倒立静止,然后下落,前5 m完成技术动作,随后5 m完成姿态调整.假设整个下落过程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则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 )
    A.0.2 s B.0.4 s C.1.0 s D.1.4 s
    答案 B
    解析 陈芋汐下落的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t=eq \r(\f(2H,g))=eq \r(\f(2×10,10)) s≈1.4 s
    下落前5 m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t1=eq \r(\f(2h,g))=eq \r(\f(2×5,10)) s=1 s
    则陈芋汐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t2=t-t1=0.4 s,故B正确.
    2.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4 s内的位移是42 m,球仍在空中运动,则( )
    A.小球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是16 m/s
    B.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12 m/s2
    C.小球在第4 s末的速度大小是42 m/s
    D.小球在0~4 s内的位移是80 m
    答案 B
    解析 设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为g星,第4 s内的位移是42 m,有eq \f(1,2)g星t42-eq \f(1,2)g星t32=42 m,t4=4 s,t3=3 s,解得g星=12 m/s2,所以小球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v2=g星t2=24 m/s,故A错误,B正确;小球在第4 s末的速度大小是v4=g星t4=48 m/s,故C错误;小球在0~4 s内的位移是x4=eq \f(1,2)g星t42=96 m,故D错误.
    3.(2019·全国卷Ⅰ·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eq \f(H,4)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eq \f(H,4)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eq \f(t2,t1)满足( )
    A.1C.3答案 C
    解析 由逆向思维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可知eq \f(t2,t1)=eq \f(1,2-\r(3))=2+eq \r(3),即34.(多选)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竖直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AB
    解析 解法一:分段法
    物体上升的时间t上=eq \f(v0,g)=eq \f(30,10) s=3 s,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1=eq \f(v02,2g)=eq \f(302,2×10) m=45 m,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2 s时,下落的高度h2=eq \f(1,2)gt下2=eq \f(1,2)×10×22 m=20 m,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则总路程为h1+h2=65 m,A正确.5 s末物体离抛出点的高度为h1-h2=25 m,即位移的大小为25 m,方向竖直向上,B正确.速度改变量的大小Δv=gt=50 m/s,C错误.平均速度的大小eq \x\t(v)=eq \f(h1-h2,t)=eq \f(25,5) m/s=5 m/s,方向竖直向上,D错误.
    解法二:全程法
    将物体运动的全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有v0=30 m/s,a=-g=-10 m/s2,故5 s内物体的位移h=v0t+eq \f(1,2)at2=25 m>0,说明物体5 s末在抛出点上方25 m处,由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经3 s到达最大高度h1=45 m处,故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为65 m,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竖直向上,A、B正确.速度的改变量的大小Δv=|at|=50 m/s,C错误.5 s末物体的速度v=v0+at=-20 m/s,所以平均速度eq \x\t(v)=eq \f(v0+v,2)=5 m/s>0,方向竖直向上,D错误.
    5.两物体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eq \f(t,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重力加速度为g)( )
    A.gt2 B.eq \f(3,8)gt2
    C.eq \f(3,4)gt2 D.eq \f(1,4)gt2
    答案 D
    解析 根据h=eq \f(1,2)gt2,知第一个物体和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总高度分别为eq \f(1,2)gt2和eq \f(gt2,8),两物体未下落时相距eq \f(3gt2,8),第二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下落eq \f(t,2)后开始下落,此时第一个物体下落的高度h1=eq \f(1,2)g(eq \f(t,2))2=eq \f(gt2,8),所以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Δh=eq \f(3,8)gt2-eq \f(1,8)gt2=eq \f(1,4)gt2,故D正确,A、B、C错误.
    6.(2023·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在利用频闪相机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时,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的同时频闪相机第一次曝光,再经连续三次曝光,得到了如图所示的频闪相片,已知曝光时间间隔为0.2 s,不考虑一切阻力.如果将小球从照片中的A点由静止释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由A到B以及由B到C的时间小于0.2 s
    B.小球通过B点和C点时的速度关系为vB∶vC=1∶2
    C.小球由A到B以及由B到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关系为eq \x\t(v)AB∶eq \x\t(v)BC=3∶5
    D.小球通过B点时的速度vB和由A到C的平均速度eq \x\t(v)AC的关系为vB>eq \x\t(v)AC
    答案 D
    解析 小球从O点由静止下落,经过各段的时间都是0.2 s,所以OA、AB、BC三段的高度之比为1∶3∶5,如果小球从A点开始由静止释放,由于AB间距离大于OA间距离,所以通过AB、BC段的时间均大于0.2 s,故A错误;设AB间距离为3h,则BC间的距离为5h,所以AC间的距离为8h,通过B点时的速度为vB=eq \r(6gh),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vC=eq \r(16gh),则vB∶vC=eq \r(6)∶4,故B错误;由于AB、BC段的高度之比为3∶5,但是通过两段的时间不相等,根据eq \x\t(v)=eq \f(x,t)可知,平均速度之比不是3∶5,故C错误;eq \x\t(v)AC=eq \f(1,2)vC=2eq \r(gh),所以vB>eq \x\t(v)AC,故D正确.
    7.(2023·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如图所示,地面上方离地面高度分别为h1=6L、h2=4L、h3=3L的三个金属小球a、b、c,若先后释放a、b、c,三球刚好同时落到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等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
    B.a、b、c三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eq \r(6)∶2∶1
    C.a比b早释放的时间为2(eq \r(3)-eq \r(2))eq \r(\f(L,g))
    D.三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之比是6∶4∶3
    答案 C
    解析 由h=eq \f(1,2)gt2得,ta=eq \r(\f(12L,g)),tb=eq \r(\f(8L,g)),tc=eq \r(\f(6L,g)),则(ta-tb)>(tb-tc),a、b、c三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eq \r(6)∶2∶eq \r(3),a比b早释放的时间为Δt=ta-tb=2(eq \r(3)-eq \r(2))eq \r(\f(L,g)),A、B错误,C正确;根据v2=2gh得,三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eq \r(6)∶2∶eq \r(3),D错误.
    8.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转变为测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上抛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记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到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记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值等于( )
    A.eq \f(8H,T22-T12) B.eq \f(4H,T22-T12)
    C.eq \f(8H,T2-T12) D.eq \f(4H,T2-T12)
    答案 A
    解析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有eq \f(1,2)g(eq \f(1,2)T2)2-eq \f(1,2)g(eq \f(1,2)T1)2=H,解得g=eq \f(8H,T22-T12),故选A.
    9.(2023·云南昆明市一中模拟)一种比飞机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p(超级高铁)”(如图).速度高达一千多公里每小时.如果乘坐Hyperlp从A地到B地,600公里的路程需要42分钟,Hyperlp先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1 200 km/h后匀速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下列关于Hyperl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与减速的时间不一定相等
    B.加速时间为10分钟
    C.加速过程中发生的位移为150公里
    D.加速时加速度大小约为0.46 m/s2
    答案 D
    解析 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t=eq \f(vm,a)可知,加速与减速的时间一定相等,故A错误;
    设加速和减速时间均为t,运动总时间为t0,
    则2×eq \f(vm,2)t+vm(t0-2t)=s,
    代入数据解得t=12 min,故B错误;
    加速位移为x加=eq \f(vm,2)t=120 km,故C错误;
    加速度大小a=eq \f(vm,t)≈0.46 m/s2,故D正确.
    10.在离水平地面高H处,以大小均为v0 的初速度同时竖直向上和向下抛出甲、乙两球,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球相对乙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落地前甲、乙两球间距离均匀增大
    C.两球落地的速度差与v0、H有关
    D.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与v0、H有关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两球加速度相同,故甲球相对于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落地前二者距离不断均匀增大,A错误,B正确;根据竖直上抛的对称性,甲球回到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为v0 ,方向竖直向下,两球落地的速度差为零,与v0、H均无关,C错误;由竖直上抛的对称性可知,两球落地的时间差Δt=eq \f(2v0,g),与v0 有关,与H无关,D错误.
    11.如图所示,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 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了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
    A.1.6 m B.2.4 m C.3.2 m D.4.0 m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所示的情形可以看出,四个球在空中的位置与一个球抛出后每隔0.4 s对应的位置是相同的,即可看作一个球的竖直上抛运动,由此可知球抛出后到达最高点和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的时间均为t=0.8 s,故有Hm=eq \f(1,2)gt2=3.2 m,C正确.
    12.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空坠物事件时有发生.假设某公路边的高楼距地面高H=47 m,往外凸起的阳台上的花盆因受到扰动而掉落,掉落过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阳台下方有一辆长L1=8 m、高h=2 m的货车,以v0=9 m/s的速度匀速直行,要经过阳台的正下方.花盆刚开始下落时货车车头距花盆的水平距离为L2=24 m(示意图如图所示,花盆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司机没有发现花盆掉落,货车保持速度v0匀速直行,请计算说明货车是否被花盆砸到;
    (2)若司机发现花盆掉落,采取制动(可视为匀变速,司机反应时间Δt=1 s)的方式来避险,使货车在花盆砸落点前停下,求货车的最小加速度;
    (3)若司机发现花盆掉落,采取加速(可视为匀变速,司机反应时间Δt=1 s)的方式来避险,则货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才能避免被花盆砸到?
    答案 (1)货车会被花盆砸到 (2)2.7 m/s2 (3)2.5 m/s2
    解析 (1)花盆落下到达车顶过程,
    位移为h0=(47-2) m=45 m
    花盆做自由落体运动,有h0=eq \f(1,2)gt2,解得t=3 s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位移大小为x=v0t=27 m
    由于L2(2)货车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为L2-v0Δt=15 m
    设制动过程中最小加速度为a0,
    由v02=2a0(L2-v0Δt),解得a0=2.7 m/s2
    (3)司机反应时间内货车的位移大小为x1=v0Δt=9 m
    此时车头离花盆的水平距离为d=L2-x1=15 m
    采取加速方式,要成功避险,
    则加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2=d+L1=23 m,加速时间为t′=t-Δt=2 s
    设货车加速度大小至少为a才能避免被花盆砸到,
    则有x2=v0·t′+eq \f(1,2)at′2
    代入数据解得a=2.5 m/s2,
    即货车至少以2.5 m/s2的加速度加速才能避免被花盆砸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v=v0+at
    v=gt
    x=v0t+eq \f(1,2)at2
    h=eq \f(1,2)gt2
    v2-v02=2ax
    v2=2gh
    分段法
    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全程法
    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v0-gt,h=v0t-eq \f(1,2)gt2(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
    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相关试卷

    备战2025届新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练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练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铯原子喷泉钟是定标“秒”的装置,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0 m/s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练透),文件包含第0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练透教师版docx、第0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练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讲通),文件包含第0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讲通教师版docx、第0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讲通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