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时训练
展开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农业机械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下面属于美国机械使用情况的是( )
A.以大型为主 B.以中型为主
C.以小型为主 D.大、中、小型相结合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相同。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故A项正确。
2.实现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长远意义在于( )
A.解除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
B.为向现代化工业国过渡创造条件
C.有助于农民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
D.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实现农业机械化,从近期来看,可解除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有助于农民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但从长期来看,实现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农业人口,为我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过渡创造条件,故B项正确。
3.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的亩产可达600—650千克。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 000千克,创世界纪录。这说明20世纪以来( )
A.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
B.现代化农业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C.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
D.世界饥饿问题得以消除
答案:C
4.冷链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类等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下列选项中,对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粮食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B.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C.冷冻食品工业的突飞猛进
D.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推动
答案:C
解析: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故C项符合题意。
5.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给,但是全球仍有众多饥饿人口。下列属于造成人口饥饿问题原因的是( )
A.粮食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B.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C.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D.随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人们变得懒惰
答案:C
解析: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故选C项。
6.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每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前途。为确保食品安全,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
B.支持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
C.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D.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答案:D
解析: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各国政府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故选D项。
7.当今社会,即使是身处内地的人们也能吃上新鲜的海鲜,以及各地的新鲜水果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鲜等存活时间长
B.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C.农用机器人的研制成功
D.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美国在1910年最早开始推行农业机械化到现在,已有约80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农业机械化进入高度发展时期,农业的主要动力机械,如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在数量上趋于饱和,农业机械化在稻田插秧、蔬菜、特种作物的收获、保鲜和设施农业等方面继续发展,农业机械加大功率和幅宽,应用液压、电子技术和发展人体工程、可靠性技术,以提高功效、改善使用操作性能,减轻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从而稳定农业劳力。
——摘编自华国柱《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回顾和动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农业机械化出现的主要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表现及意义。
参考答案:(1)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推广与发展。
(2)主要表现:20世纪70年代,农业机械化进入高度发展时期;农业的主要动力机械在数量上趋于饱和;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农业机械化在稻田插秧等方面继续发展;农业机械的功效、操作性能不断提高和改善。意义:建立起规模庞大、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减轻了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1873年美国人帕尔文制成履带式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拖拉机,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拖拉机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据此,材料反映了( )
A.农业机械化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B.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C.农业机械化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D.工业发展推动了钢铁制造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题干材料“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拖拉机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其在农业机械中的使用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粮食产量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并未涉及钢铁制造业,故D项错误。
2.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的产生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是( )
A.铁犁牛耕
B.大型农场、养殖场
C.农户个体经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故B项正确。
3.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可知内燃机在农业方面的运用,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而不是推动了工业生产,故D项正确,排除C项;内燃机是德国人发明的,故A项不符合史实;题干材料不是强调机器的噪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而是反映内燃机的应用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B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效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精耕细作
C.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实现电气化
D.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广施化肥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不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故A项错误;日本因人多地少,使用的是小型农业机械,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5.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位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已经超越……西方各国。”这段话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该科学家在农业科学上的贡献,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中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6.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它( )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答案:C
7.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 )
A.产业化 B.智能化
C.无人化 D.工业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能根据实时采集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可知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当前温室种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农业生产方式,温室能够做到在寒冷的冬天透光保温,在炎热的夏季遮阳降温,温室种植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为人们提供更多种类的蔬果。温室种植的出现说明( )
A.追逐利润刺激人们的生产
B.科技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
C.温室种植是最健康的生产方式
D.温室种植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答案:B
9.民以食为天,中国历代统治者和学者都将粮食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下列属于古代食物储备技术的是( )
A.窖藏 B.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C.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D.低氧储藏
答案:A
10.中国古籍《周礼》中提到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冰鉴”具有的功能是( )
A.防鼠防盗 B.防潮防火
C.防腐保鲜 D.低氧储藏
答案:C
11.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国能够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
A.过度工业化 B.农业投入减少
C.农业科技进步 D.贸易保护主义
答案:C
解析:我国重视保障粮食安全,受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故C项正确。
1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安全对河南而言是政治任务、政治责任。近年来,河南不仅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千克左右,而且还为全国提供了1/3的方便面、7/10的速冻水饺、1/2的火腿肠和1/4的馒头,实现了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百姓餐桌的巨大跨越。这表明河南省( )
A.“三农”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
B.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立足自身实际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
D.承担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全部责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河南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省实现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说明河南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故B项正确。“已经”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乡村振兴无关,故C项错误;河南是农业大省,承担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故D项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曾提出了“在十年内消除饥饿、粮食危机和营养不良”的目标。然而许多年过去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和饥饿依然存在。目前,全世界仍有88个低收入的缺粮国,其中有31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约有8亿多人口仍然处于饥饿和长期营养不良的状态,其中有2亿5岁以下的儿童缺少足够的食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和饥饿现象还有增长的趋势,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南亚。
——摘编自李景生、崔建民、韩新生《浅谈农业新技术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饥饿问题的原因以及国际社会采取的应对策略。
参考答案:原因: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策: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中外农业科技史专家的研究结论,人类在渔猎、采集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然现代农业高速增长也是与化肥大量投入使用密切相关。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是在全球环境危机、粮食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解决本国人口的温饱和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贫困和饥荒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对那些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饥荒和贫困也已成为全球意义上贫困的符号,并且将会是人类永远挥之不去的符号。
——摘编自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以马铃薯对爱尔兰的历史影响为例(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能够解决吃饭问题的原因,并谈谈如何解决饥荒这一世界性难题。
参考答案:(1)特点:科技与资本密集型;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相伴而生;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原因: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加大对农业的科技研发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饥荒的必由之路;各国要把发展农业解决饥荒当作政治问题对待;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社会稳定是前提;善于吸收传统农业的优点,把提高农作物产量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后作业题,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