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4310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4310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4310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学情分析,教材解读,单元整体设计思考,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角的初步认识”属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内容,2022年版课标中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部分的内容要求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内容要求: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第二学段(3-4年级)内容要求: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和量感。第三学段(5-6年级)内容要求: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课标的要求从“初步形成——增强——进一步形成”,呈现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将认识角的空间观念具体化:对角的组成部分、大小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角,根据角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或图形。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比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关于“角的初步认识”的要求。从上表可知,它们所在的学段不同,要求也不一样,2022年版的要求更加具体,由于学段的变化,要求也更高。或许以后的教材会将角的初步认识调整到三年级或者四年级,那么这样的要求就跟学生的能力相匹配了。二、学情分析为了了解孩子们心目中角的样子,我们对42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目的:了解学生对角概念的认识,能否正确判断角,能否比较角的大小。第一题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画出跟角有关的图形,有21.4%的学生还能直接画出独立的一个角。学生心目中的角跟数学的是一样的吗?下图这位学生画的,他认为角就是尖角,他说五角形这五个角都是尖的,所以叫做角。可见学生对角的理解体现在“尖”这个字上。第二题有69%的孩子能够找到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角。孩子们对2号图形的判断是最纠结的,它有一条边是直的,有一条边是弯的,但是顶端还是尖的。所以从“尖”这个角度来判断是角,但是有点犹豫,因为它跟其他的三个角又有点不一样。我们再来看第三题:比一比哪个角更大?有50%的学生认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边越长,角就越大。只有14.3%的学生认为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从前测来看,孩子们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对角的认识处在非本质属性阶段,关注边的长短和图形整体面的大小。三、教材解读分析了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这三个版本的教材。发现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一部分教材都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来安排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都安排在二年段。认知的路径都是从实物到图像,再到表像最后到抽象,从实物到本质。关于素材的选择,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都有剪刀和桌面。虽然教材呈现的还是静态的角,但是试图让我们用动态的角度理解角。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安排了“折角、画角、做角、比角”这几个活动。从“认识角——知道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丰富的活动构建角的概念。但是角的概念跟角的大小有密不可分的一个关系,而教材中“比角”的活动只有一两个,还不足以积累活动经验。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比较角的大小,其本质是要理解角的概念,积累比较角的大小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单元整体设计思考我们要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1.到底什么是角?它不只是点,也不只是边,更不是面,而是张开的大小。在《几何原本》里面,它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倾斜度。2.由于角的特点没办法直观感知的,需要动态演示的过程,才能知道它在哪里,那么要开展哪些活动?3.比较角的大小要怎么比?用什么去比?基于以上分析, 对教材做了微调,将认识直角和认识锐角和钝角变成一节自主的探索课,聚焦比什么和怎么比。增加一节实践活动课,角的用处可真大,试图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到数学上的角之后,还能够回归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是“用活动搭建桥梁,助力空间观念的培养”。制定4个具体的观念,了解角的构成要素,知道角有大小,用小角累加可以得到大角。通过多种活动感受角的大小,还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先确定两个角相等,再比较角的大小。根据具体观念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角是什么样的?怎样分辨直角,锐角和钝角?如何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再细分成7个子问题,安排了10个活动,通过认识角等学习任务实现能力的进阶。让学生对角的认识从非本质属性到本质属性,从动态的直观感知到定性认识,再到非标准度量,为后期的标准度量做好准备。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知道数学中的角的组成,并且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意义理解目标:经历比较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了解它是研究图形的基本要素;在分类的过程中认识直角的重要性,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思维迁移目标:体会到角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当需要研究图形时,能从角的方面去思考的意识,并能进行合理猜想。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知道数学中的角的组成,并且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体会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描:实物抽象,静态展示角的特征1.指角学生认为角就是尖尖的一个点,师追问:“这个点能表示角吗?”引导学生思考角到底是怎样的。2.描角抽象出角的样子,找出角的共性,一个顶点,两条边。3.认角判断哪些图形是角,明确角的构成特点。在这个活动中对角形成初步的印象,呈现的是静态的角。(二)做:动手操作,动态感知角的大小1.做角角摆放的位置和方向不会改变角的大小。学生上来画一画哪里张开的大,引导学生用弧线表示角的大小。2.比角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这是第一次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从动态感知角的大小形成表象。(三)画:表象再现,主动刻画角的认识1.画角演示角的画法,学生尝试独立画角。2.比角有些可以直接看出来哪个角大,如果看不出来,怎么办?引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一比,进一步巩固叠合法的比较方法。3.数角将两个角合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角,体会角是可以累加的。通过3个活动全面而系统地认识角,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四)欣赏总结,了解角的应用只要你带着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数学就会变得有趣又有魅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实践,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提升,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导入,唤醒旧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动手操作,自主构建,全课总结,畅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