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7 兼爱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认识作者】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了解背景】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道,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子的主张既不同于孔子,也不同于老子。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危机是由于人们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人的国家,只爱自己的家庭而不爱他人的家庭,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危机,只能实行“兼爱”。一旦实现了人人“兼相爱,交相利”,不仅能结束社会的混乱状态,而且能实现天下太平、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
【相关链接】 墨家学派: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该派创始人为墨翟,故名。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家学派薪火相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通假字
3.特殊句式(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判断句 )(2)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判断句 )(3)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判断句 )4.记诵有关名句(1)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2)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任务一】 把握墨子的“兼爱”思想1.如何理解墨子所说的“兼爱”?参考答案:所谓“兼爱”,就是普遍平等地相爱互助。墨子认为一切社会混乱都起源于“不相爱”。墨子的理想是让全社会的人都相爱,不分君臣、父子、兄弟,统治者还要把“兼爱”的道德原则引申为治理国家的方针,并把“兼爱”作为医治社会机体疾病的良方。2.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的根源是什么?参考答案:在于人们“不相爱”,在于损人害人的自爱自利。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
3.“兼爱”思想可谓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对当时的社会有效吗?试分析。参考答案:墨子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兼爱”学说在当时社会难以施行,且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4.今天我们重读《兼爱》,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指导意义?参考答案: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与父母之间、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就应该相亲相爱。大家都希望别人爱自己,但往往第一步是最难的,就是我们要先爱别人。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首先就得怎么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每个人都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一起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任务二】 分析墨子的论证说理艺术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总领下文。第1段指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段末见意,以“医之攻人之疾者”作比,阐明“知乱之所自起”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纲举目张,领起下文。
2.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作者从圣人治天下说起,认为圣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而后指出乱起“不相爱”,接着以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利己与亏人为例予以证明;再以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爱其身不爱人,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的事实加强论证;又以假设继续推理得出结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最后强调“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不可以不劝爱人”,使文章中心得以突出,作者的意图得以充分体现。
3.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运用比喻论证。“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提出要治理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以此说明治理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的重要性,并引出下文。
运用举例论证。文章在论述乱起于“不相爱”的观点时用了大量的例证。墨子认为造成国家混乱的根源主要是人与人“不相爱”:臣、子不孝,君、父不慈;盗贼之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而如果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之间“兼爱”,就不会有“不孝不慈”的现象产生;如果人与人之间“兼爱”,就不会有盗窃的事发生;如果大夫与大夫、诸侯与诸侯之间“兼爱”,就不会爆发战争。这样便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提倡的“兼爱”思想和“自爱”矛盾吗?它和孔孟所提倡的“仁爱”一致吗?(请选择其中一问作答)
【审美鉴赏】 清晰的逻辑,质朴的语言《兼爱》一文,思路清晰。文章开篇,墨子用治病和治国道理一致来相比,认为治病首先要找病因,治国也要先找乱因,都要“对症下药”。于是他找出乱因是起于“不相爱”。臣子不孝君父,人人自爱而不爱他人,都由于“不相爱”。盗贼是爱己之室,不爱人之室;掠夺财物杀人,是爱己之身,不爱人之身。然后推理说明大夫兼并是爱己之家不爱人之家;诸侯攻国是爱己之国不爱人之国。这几段文字,逻辑清晰,说理性很强。
《墨子》的语言明白如话。这些语句虽然历经千年,带有较重的文言色彩,可是本身并没有因讲求文采、辞藻而艰深晦涩。文中虽然有对比,也有排比,有些语句也较为整齐,如“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但这些内容完全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浅显易懂。从内容上讲,丝毫不见庄子想象的汪洋恣肆;从形式上讲,和孟子、荀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式、充满华彩的文章也不同。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解析:“国”,诸侯的封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B解析:A项,与动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短语/介词,表被动。B项,都是连词,所以。C项,反身代词,指自己的/第三人称代词,它。D项,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B.故贼人以利其身C.当察乱何自起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答案:C解析:“当”同“尝”,尝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D解析:例句与D项都是使动用法。其他项无活用。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参考答案:(1)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2)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二、思考与探究6.下面两则材料都针对“言行一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墨子与荀子二人观点明显各有侧重,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防子之身乱之矣!”(《墨子·公孟》)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七课兼爱,课前预习,当同“尝”尝试,亡同“无”没有,动词专心从事某事,动词治疗,动词攻打,动词抨击指责,动词制造加工,动词研究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学演示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一词多义,动词作名词小偷,名词作动词伤害,古今异义,给人治疗攻击别人,古代官职名医生,儿子徒弟,成语积累,视人国若其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7 兼爱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7 兼爱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文本知识解读,走近作者,探究背景,拓展知识,你搜集的内容,课文梳理兼爱,连词于是,兼词相当于“于此”,代词哪里,语气词表示停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