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下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调研卷
分值:100分时间:80分钟 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历史由部族时代到封邦建国,从天下万国到方邦联盟不过是共同体核心的一次次转移。孔子说,夏商周三代之间是“相递损益”的关系。这说明( )
A.方邦联盟是当时华夏政治的共同体 B.中原文化是各部族聚合裂变的产物
C.西周的封邦建国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D.华夏文化体系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
2.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 )
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 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 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
3.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既是能够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礼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将青铜器视作国之重器,而金石收藏与研究自宋代以来就成为了文人社会的重要传统。这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B.注重礼乐文化传承
C.长期受到宗教信仰束缚 D.青铜铸造长期繁荣
4.下图为清初漳南书院的课程设置。据此可知,该课程设置( )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兵法,攻守、营阵、 陆水诸战法,并射、御、技击等科。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诸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帖括斋:课八股举 |
A.深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B.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体现经世致用的精神 D.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5.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
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
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 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7.利玛窦来华后着儒服行儒礼,他带来的奇器和科学知识吸引了一大批士绅,平均每日来访者多达20余人,他在写给西方教会的信中说“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应该具有才能,因为我们所要接触的都是智慧高强而学问渊博的人”。这反映了当时( )
A.西学传播遭到强烈抵制 B.西学东渐推动社会转型
C.东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D.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性
8.《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材料表明( )
A.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文化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阿拉伯文化的极度繁荣
9.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吉尔伽美什》 ④制定太阳历 ⑤人首飞牛石雕 ⑥计算圆周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11.在古巴比伦的浮雕中,受到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面前,庄严肃穆地接受沙马什授予他的象征权力的魔标和魔环。这表明,在古巴比伦( )
A.君权与原始宗教紧密结合 B.君权神授已成为社会共识
C.神权左右了居民生产生活 D.王权借助神权来巩固统治
12.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说“‘蛮族’也罢,希腊人也罢,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所生,构造全是一样”。智者阿尔西达马说“神使人人生而自由,而自然则从未使任何人成为奴隶”。这些思想( )
A.符合古希腊民主的发展趋势 B.表明人类自我意识觉醒
C.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D.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13.在古罗马城市建设中,水道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立法较多。就公共下水道的管理而言,裁判官告示规定:你让人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或堆放的物,由此使其使用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的,你要恢复原状。就不得进行这样的施工和这样地堆放物,我也要发布令状。”这说明( )
A.水道管理服从裁判官个人意愿 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
C.私法规则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 D.官员从政行为依法得到规范
14.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壮大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的衰落
15.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16.《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900年间,《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所写,分别成书于416年和646年。下表是四大种姓在《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对比。据此可知( )
| 《梨俱吠陀》 |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
婆罗门 | 祭司 | 净行(祭司) |
刹帝利 | 武士 | 王种 |
吠舍 | 农民 | 商贾 |
首陀罗 | 奴隶 | 农人 |
贱民 | —— | 恶人 |
A.社会经济变动影响种姓的划分 B.《梨俱吠陀》的记载更加准确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遭到破坏 D.种姓的变动推动了印度封建化
17.从迄今为止的发掘来看,阿兹特克雕刻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帝国用于祭祀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型雕刻,它们借助巨大的规模、繁缛的象征图案、骚动的生命力和狂热的宗教感情产生一种深沉的、震慑人心的感染力。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缘于( )
A.政教合一的体制环境 B.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C.对外扩张的好战心理 D.高超的艺术审美能力
18.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之相关的是( )
①波斯帝国的灭亡 ②中国北方形成民族大交融
③罗马帝国的建立 ④日耳曼人建立一系列王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谭其骧先生指出:“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顾多可寻……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淮域诸支流皆东南向,故河南人大都东南迁安徽,不由正南移湖北也。”材料说明( )
A.交通:影响人口迁徒的因素 B.集镇:古代交通发展的结果
C.战争:地域文化演变的推力 D.移民:江南地区开发的关键
20.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21.下面是从13世纪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其中高峰段人口数据的出现显示出( )
A.封建经济的持续繁荣 B.资源危机日益严峻
C.政治局势的相对安定 D.税制改革效果显著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为260万人左右,1900-1910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21-1932年,近5000万的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3.198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动了一场反对西化倾向并捍卫、保持和弘扬东方价值观的运动,在全国开展以“忠”、“孝”、“廉”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这场运动( )
A.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C.适应美苏在文化领域的争夺 D.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
24.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
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25.海外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其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Chinatown。“唐人街”曾居住着很多华工,这些华工( )
①最初因列强招募出国成为苦力 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③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1970-2000年,美国跨族婚姻从30万宗发展到310万宗,主要分布在移民集中地区,产生了700万“多种族人”。1990年的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理不清他们的族裔,干脆就填“美利坚族裔”。这表明人口迁移(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改变了移民结构
C.颠覆了婚姻观念 D.加速了族群融合
27.1965年,美国《移民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
A.体现了实用主义原则 B.促进战后世界经济恢复
C.消除了移民歧视观念 D.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对抗
28.1933年后,来自德国有犹太血统的知识难民在美国面临“失语性”问题:“德语母语作为他们过去表达信息、理解、思想、情感以及与人沟通的手段已经丧失了功能,“作家乌尔茨迪尔为了生存,甚至在美国成了一名皮革艺术手工匠,利用学到的英语技能和特殊手艺广泛接触美国各阶层,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德语深深的感情。这主要反映( )
A.难民在收留国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B.美国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特征
C.人口迁徙下的文化交融与认同问题
D.法西斯主义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29.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该项目申遗成功( )
A.反映了宋元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通
B.凸显了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居于世界中心地位
C.肯定了宋元中国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
D.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
30.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上描绘的日神、月神图像既有印度和中亚(粟特人)艺术的要素,又受到希腊、波斯艺术的影响。这说明( )
A.异域艺术成为石窟艺术的主流 B.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C.莫高窟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 D.中西审美趋于一致
31.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 )
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
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
32.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许多思想家都受到中国的影响,如:达·芬奇所画的《蒙娜丽莎》的背景被认为是中国的山水画;薄伽丘的《十日谈》里也有关于契丹的故事;近代欧洲实验科学的鼻祖一一培根也在书中多处描绘中国,是最早提出中国“三大发明”传入并推动欧洲发展的西方人。这可以用来佐证( )
A.古代中西方交流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B.中国“三大发明”奠定欧洲近代文明的基础
C.培根促进了东西方早期文明的对接
D.中国文化刺激西方探索东方的欲望
33.2021年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形纹饰青铜尊”,“鹗”是中国对猫头鹰一类鸟的总称,相隔1300多公里的殷墟也曾出土“妇好鹗尊”。此外三星堆玉璋的外形和河南二里头玉璋极其类似。以上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
A.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 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存在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 D.两地农业经济非常发达的史实
3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界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重新思考、审视并编写人类的历史。有学者明确指出新世界史的主题有5种,即跨文化贸易、物种传播与交流、文化交往与碰撞、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以及移民与离散族群。与这一编写方式有密切关系的是( )
A.文化多样化 B.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多极化
35.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化( )
A.标志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C.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较晚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毫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编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渐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
材料二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
材料三 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大量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也形成了冲击。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大量移民的存在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来自北非的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摘编自刘晓平《战后欧洲移民政策与地中海南北移民问题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移民人数增加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2分)
历史答案
1-10DCBCDDDBDB 11-20 DDBAD AADAA
21-30BBDAC DACAC 31-35 CACBC
36.(1)差异: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构建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中国启蒙思想家仍是儒学体系内的批评,未能促进社会转型,而西方启蒙思想则宣告近代社会(或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2)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
相同: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37.(1)原因: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西欧福利制度的建立。
(2)特点:高素质人才移民增加;欧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性增强。
积极影响:弥补了战后欧洲劳动力短缺,促进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消极影响:冲击了欧洲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欧洲公民的就业空间;造成了移民地国家的人才流失;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树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树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定稿黑色docx、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定稿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