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及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课时练(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355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及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课时练(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355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及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课时练(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355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题组一 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1.下列与种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
B.基因型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值
C.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中得以保留和发展
D.种群的基因频率是恒定不变的
2.(2021·广东,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15%、85% B.25%、75%
C.35%、65% D.45%、55%
题组二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及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3.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将是2×104×10-5×108=2×107(个)。这一数据所反映出的果蝇的突变现象是( )
A.每一个基因的突变率低
B.每一个基因的突变率高
C.每一代会产生大量变异
D.每一代只会产生极少的突变
4.桦尺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栖息的昆虫。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作相对性状
B.桦尺蛾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栖息,这是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C.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D.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在生物的生存斗争中,失败的个体会被淘汰,这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C.自然选择的方向和环境发展的方向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D.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6.(2021·广东,10)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题组三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7.(2022·福建福安高一月考)抗生素纸片扩散法是指将浸有抗生素的纸片贴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在纸片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过夜培养后形成一个抑菌圈。利用该方法观察某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可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生素使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这是细菌适应抗生素的结果
B.实验中可以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判定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C.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大
D.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对人类而言是有利变异
8.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使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9~10题为单选题,11~13题为多选题。
9.(2022·广东,14)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表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10.(2022·山东济南市济南一中高一期中)下列有关种群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体的迁入、迁出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基因频率是指某对等位基因占整个种群基因库的比率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对种群的基因库无影响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个体的表型,对种群的基因库无影响
11.镰状细胞贫血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基因的基因频率大约为30%
B.美洲黑人中a基因频率的下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非洲疟疾流行地区,镰状细胞贫血携带者的比例可能会减小
D.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有害的突变基因可转变为有利的基因
12.选择系数是表征某基因型在特定环境中不利于生存程度的指标,即某基因型的个体在某环境中适应性越差,选择系数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中选择系数不同
B.若某基因型的选择系数不变,相关基因频率不变
C.某基因型的选择系数越大,相关基因频率变化越快
D.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广使用,新冠病毒的选择系数降低
13.(2022·山东潍坊高一期末)在群体遗传学中,把由于群体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减少甚至丢失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例如,某基因库中有A、a两个等位基因,携带a基因的个体很少,若这些个体因偶然因素在幼年时期死亡而没有产生子代,则a基因在子代中便会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种群越小越容易发生遗传漂变
B.自然选择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
C.遗传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具有随机性
D.遗传漂变会使种群发生进化
14.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可遗传的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约是________个。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为AA(灰身)的个体35只,基因型为Aa(灰身)的个体60只,基因型为aa(黑身)的个体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4)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进行遗传学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及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D [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等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2.B [由题意可知,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F/(F+f)×100%=(500×2)/(2 000×2)×100%=25%,f的基因频率=1-25%=75%,B正确。]
3.C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虽然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低,但是最终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的突变数却很多,所以C项正确。]
4.A
5.A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项正确;在生存斗争中,失败的个体会被淘汰,有利于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生物的进化,B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个体是适应环境的,C项错误;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受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
6.C 7.B 8.B
9.D [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的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的基因频率更高,C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
10.A
11.AC [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计算出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基因的基因频率,A错误;非洲疟疾流行地区,镰状细胞贫血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更高,更适应环境,所以其所占比例可能会增加,C错误。]
12.AC [不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不同,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不同,则选择系数不同,A正确;若某基因型的选择系数不变,只能说明其在该环境中的适应性不变,不能说明相关基因频率不变,B错误;某基因型的选择系数越大,说明越容易被该环境淘汰,相关基因频率变化越快,C正确;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广使用,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适应性变差,选择系数增大,D错误。]
13.ACD
14.(1)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变异 原材料 (2)2×106 (3)65% 35% (4)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会使生物的基因型产生多样性。(2)由于每个个体含有约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而整个种群中含有的个体数约为107,所以基因突变数目约为2×104×10-5×107=2×106(个)。(3)A基因的基因频率=eq \f(2AA+Aa,2AA+Aa+aa)×100%=eq \f(2×35+60,2×100)×100%=65%,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家利用果蝇进行生物进化实验,某种田鼠的毛色褐色对灰色为显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课时练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