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概况
(1)西班牙: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2.完成: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3.统治
(1)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二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16世纪扩张的主角——西班牙和葡萄牙
葡萄牙 | 方式 |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
殖民 范围 | 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 |
西班牙 | 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
2.17世纪后扩张的主角——英、荷、法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
①方式
a.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b.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
c.直接进行武力侵略。
②结果: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2)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
荷兰 |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
英国 | 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
法国 | 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
美国 | 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
(3)列强在西亚的殖民扩张
①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②对伊朗的侵略: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4)列强在东亚的殖民扩张
①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侵略朝鲜半岛: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15世纪—19世纪中叶的殖民侵略:欧洲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2.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侵略
(1)英法在北非的殖民侵略
①英法争夺埃及: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它们还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英国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②法国的殖民侵略: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柏林会议(1884年)
原因 |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
内容 | ①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 ②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
影响 | 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2.原因: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影响
(1)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3)世界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4)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5)斗争高涨: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1.15世纪末,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欧国家,开始进行海盗式的侵略活动和殖民扩张,充当急先锋的两个国家是( )
A.葡萄牙、西班牙 B.西班牙、法国
C.意大利、荷兰 D.葡萄牙、英国
2.下图是北美洲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恶化水灾泛滥 B.大批当地居民被卖为奴
C.殖民者掠夺和屠杀 D.工业污染损害健康
3.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拉美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西班牙这样做的目的( )
A.为工业革命积累原料资金 B.保护殖民地的利益
C.保障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D.加大资本原始积累
4.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是( )
A.荷兰 B.德国 C.法国 D.西班牙
5.1907年,一纸帝国主义瓜分协定将某国城市人口稠密、商业比较发达的北部,划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将“保卫印度具有战略价值的南部”,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其余的领土为中间地带。上述协定中被分割的国家是( )
A.菲律宾 B.伊朗 C.阿富汗 D.奥斯曼帝国
6.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客观上反映了( )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7.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 )
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8.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 )
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 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9.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开展 D.世界市场形成
10.有学者认为,美洲及东印度航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件。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
A.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11.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这些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理论和制度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了( )
A.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的转移
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的扩展
C.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形成
12.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13.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历史背景相同 B.地理环境相同
C.世代友好交往 D.殖民扩张的结果
14.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B 6.B 7.B 8.B 9.A 10.D 11.C 12.A 13. D 14.A
15. (1)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走向衰落。
(2)变化: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积极: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极: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精品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优质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优质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