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第六次联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第六次联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劳动实践促成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六校第六次联考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广东省的各类馆藏文物是向世界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的重要素材。下列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文物
选项
A.东汉陶船模型
B.西周兽面纹青铜盉
C.端石千金猴王砚
D.广彩开光外国风景图大碗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东汉陶船模型主要是由陶瓷制成,不含合金,故A错误;
B.西周兽面纹青铜盉是由青铜制成,青铜是最早的合金材料,故B正确;
C.端石千金猴王砚主要是石雕,不含合金,故C错误;
D.广彩开光外国风景图大碗主要是由陶瓷制成,不含合金,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 2022年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温和压力条件下合成的乙二醇可以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
C. 分离获得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它里面含有的碱基有胸腺嘧啶(T)等四种
D. “祝融号”上所用的铝基碳化硅材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
B.乙二醇可以用作溶剂、汽车防冻液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B正确;
C.RNA含有的四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胞嘧啶(C)、尿嘧啶(U)、鸟嘌呤(G),胸腺嘧啶(T)是属于DNA含有的碱基,C错误;
D.铝基碳化硅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氯气的共价键电子云轮廓图
B. 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C. 的结构示意图:
D. 空间充填模型可以表示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气的电子云轮廓图为该图,A正确;
B.Fe的原子序数为26,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因此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所以其价电子排布图为:,B错误;
C.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应该为8,C错误;
D.中S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所以该图不能表示的空间填充模型,D错误;
故选A。
4. 氨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关于氨气制备、收集、性质实验及尾气处理的实验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得到氨气,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故A符合题意;
B.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棉花主要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氯化氢密度比空气大,抽出玻璃片,两者冒白烟,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气极易溶于水,采用此装置可以防倒吸,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 甘氨酸是人体必须氨基酸,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中碳原子有两种杂化形式
B. 能与氢氧化钠、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C. 各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N>O>C>H
D. 由结构推测,固态的甘氨酸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分子中碳原子有sp2、sp3两种杂化形式,A正确;
B.甘氨酸分子中有羧基,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相盐,有氨基,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盐,B正确;
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电负大小顺序为:O>N>C>H,C错误;
D.甘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羧基,均可以与水形成氢键,故固态的甘氨酸易溶于水,D正确;
故选C。
6. 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避免金属腐蚀,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探究铁片的腐蚀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中的铁片附近会出现蓝色
B. 甲中形成了原电池,锌片作正极
C. 乙中铜片附近会出现红色
D. 乙中的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中锌为负极,其失去电子变为锌离子,而铁片是正极,其被保护而不会被腐蚀,没有亚铁离子生成,而铁氰化钾与亚铁离子反应会生成蓝色物质,实验室常用此法来检验亚铁离子,因此铁片附近不会出现蓝色,故A错误;
B.甲中形成了原电池,锌为负极,锌失去电子变为锌离子,铁为正极,铁不反应,故B错误;
C.乙中铁作负极,铜作正极,铜附近氧气得到电子变为氢氧根而使溶液呈碱性,因此,酚酞变为红色,故铜片附近出现红色,故C正确;
D.乙中铁作为负极,其失去电子变为亚铁离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为正极,其表面上有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7. 劳动实践促成长。下列劳动实践项目均正确,且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厨师在制作豆腐时加入盐卤
盐卤可以使豆腐抗氧化
B
工程师用聚合氯化铝处理污水
细小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后沉淀
C
工程师将港珠澳大桥的钢管桩与高硅铸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两极
钢管桩连接电源正极
D
考古工作者利用测定文物年代
的化学性质稳定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优质的豆浆含有胶体的成分,向豆浆中加入盐卤或石膏来制作豆腐是利用胶体的聚沉的性质,故A错误;
B.氯化铝中的铝离子在水中可以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是一种可使废水中细小颗粒絮凝的絮凝剂,可用于污水处理,故B正确;
C.将钢管桩连通电源负极,钢管桩为阴极,可起到保护作用,故C错误;
D.考古工作者利用衰变的原理对文物进行年代测定,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8. 制备乙酸乙酯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试管A中先加入乙醇,再边振荡试管边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B. 浓硫酸起到催化和除水的作用
C. 在试管B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以除去乙酸和乙醇
D. 反应结束后,可在试管B中观察到分层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试剂加入顺序是醇酸酸即在试管A中先加入乙醇,再边振荡试管边加入浓硫酸,再加入乙酸,故A正确;
B.浓硫酸在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生成水,浓硫酸吸收水,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故B正确;
C.在试管B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反应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故C错误;
D.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反应结束后,可在试管B中观察到分层现象,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 如图是某元素常见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其中d为红棕色气体,f和g均为正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
B. 工业上通过a→c→d→e来制备
C. g只能做氧化剂
D. f可用于制化肥和火药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d为红棕色气体,则d为NO2,说明该图为N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则可知:a为NH3、b为N2、c为NO、d为NO2,e为HNO3,f和g均为正盐,则f为硝酸盐、g为亚硝酸盐。
【详解】A.由分析可知,b为N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NH3和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g为亚硝酸盐,其中氮元素的价态为+3价,根据价态分析即可作为氧化剂也可以作为还原剂,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f为硝酸盐,是火药中最常用的氧化剂之一,且属于氮肥可作为化肥,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 下图为铝的生产原理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冰晶石做助熔剂
B. 氧化铝属于过渡晶体
C. 金属铁、铜的冶炼方法与铝类似
D. 铝在工业上是一种很好的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晶石在电解铝工业中常用作助熔剂,正确;
B.氧化铝的晶体结构具有某些过渡金属的特征,因此被称为过渡晶体,正确;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金属铝和氧气,而工业上用热还原法来冶炼金属铁、铜,错误;
D.Al为活泼金属,冶金工业中常作还原剂,正确;
故选C。
11.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W元素的价电子数等于其周期数,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们形成的一种化合物M结构式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M中,W、Z、Y的均为杂化
B. X和Z的单质都属于非极性分子
C. 氢化物的沸点:YHClO
B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溶液,加热,冷却后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有剩余
C
向体积为100mL、浓度均为的NaCl和混合液中滴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砖红色沉淀
相同温度下,
D
相同温度下,用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与NaClO溶液的pH,前者pH更大
水解程度:>NaClO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具有强氧化性,往溶液中通入气体生成CaSO4沉淀,因此无法根据此实验比较亚硫酸和次氯酸的酸性强弱,故A错误;
B.碘遇淀粉变蓝;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有淀粉剩余,故B正确;
C.先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银的溶解度更小;为A2B型化合物,AgCl为AB型化合物,二者物质类型不同,Ksp的大小无法判断,故C错误;
D.NaClO具有漂白性,能漂白pH试纸,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4. 制备二甲醚,可充分利用碳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工艺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a:
反应b:
在不同的压强下,按照投料比合成甲醇,实验测定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应选择高温、低压的反应条件
B 压强:
C. 当温度高于550℃时,主要发生反应②
D.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甲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α(CO2)先下降后升高,且低温时,转化率更高;又由反应a可知,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而反应b中,该反应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压强越大,α(CO2)越大;则为了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应选择低温、高压的反应条件,故A错误;
B.由分析A可知,压强越大,α(CO2)越大,所以,故B错误;
C.当温度高于550℃时,压强对α(CO2)无影响,所以主要发生反应②,故C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化学平衡,所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不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15. 下图装置工作时,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两极区溶液的浓度趋于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极质量增大,发生电极反应:
B. 电流表两端电势:a>b
C. 当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阴极区溶液质量减少64g
D. 随增大,的氧化性增强,Cu的还原性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该装置为浓差电池,浓硝酸铜溶液中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稀溶液迁移,最终两极区溶液的浓度趋于一致,由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为负极,为正极;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为正极,放电时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电极反应式为:,则电极质量增大,A错误;
B.为负极,为正极,由正极的电势大于负极,则电势:b>a,B错误;
C.阴极区即负极区,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电极反应式为,当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生成1mol铜离子,同时有2mol硝酸根离子进入,溶液质量增加(64+144)g,C错误;
D.由图可知,铜离子浓度大的一极做正极,表现氧化性,铜离子浓度小的一极做负极,Cu表现还原性,因此增大而的氧化性随之增强,Cu的还原性减弱,D正确;
故选:D。
16. 已知,初始温度25℃时,向氨水中滴加的稀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T、pOH随加入稀盐酸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的电离程度: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深圳二高等两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第六次联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