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夯实练49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展开基础夯实练49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秦汉时期,官员逢父母丧,往往停职守孝,称为“丁忧”,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制度化法律化,明清对“丁忧”制度执行也十分严格。这一现象表明( )
A.选官以孝廉为标准 B.宗法制度影响深远
C.儒家思想影响法制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2.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从家庭教育着手,着重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求父母应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以“务本之道”教育孩子博学技能。材料表明,该《家训》的出现( )
A.冲击了当时政府主导的教育
B.与封建社会的法治发生冲突
C.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
D.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
3.唐代《续曹大家女训》有云“士族传写,行于时”“妪媪孩提皆通晓”。宋代《袁氏世范》写道:“以夫妇之所与知能行者,语诸世俗,使田夫野老、幽闺妇女皆晓然于心目间。”这反映了唐宋年间( )
A.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士族家法学风的严明
C.家训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D.三纲五常规范言行礼仪
4.(2023·大同高三调研)《唐律疏议》规定:“谓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绞;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徒三年;供养有缺,徒二年;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徒三年;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流二千里;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
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
5.(2022·北京海淀区二模)《唐律疏议》将“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其与儒家典籍一致的情况大量存在。
《礼记》:“悼与耄(幼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 | 《唐律疏议》:“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
《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 《唐律疏议》:“闻父母丧,匿不举丧者,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 |
由此可以看出( )
A.唐朝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
B.唐朝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
C.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
D.《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
6.(2022·北京门头沟区高三月考)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下表中体现教化与法律关系的是( )
项目 | 宋 | 明 | 清 |
法律 |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 | 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 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
教化 | 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规范行为 | 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 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 |
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
B.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
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
D.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
7.(2023·北京门头沟区高三模考)宋代用于幼儿教育的蒙学教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如以识字教育为主的《三字经》《百家姓》;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小儿语》《续小儿语》;专门为女童编写的《女小儿语》《闺训千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主流地位
B.宋代活字印刷行业蓬勃发展
C.儒学发展趋向社会化世俗化
D.蒙学开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8.(2023·肇庆月考)清政府普遍推行乡约制度,各地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偏重教化和仪式,宣讲时常常引用《大清律例》。这反映出清代乡约( )
A.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B.使基层自治得到加强
C.开启了儒学世俗化进程
D.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9.(2022·大连模拟)清朝士大夫董国英的《传经堂家规》,开篇从“古人薄殓,以示内无可欲,厚葬以示外无可攻,意良善也”说起,丧葬方面要求子孙禁绝奢靡浪费,其他方面要求不应拘泥于古代礼法的范式,要随时根据时代调整。这可用于说明,清朝( )
A.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断变化
B.士人强调礼法的一脉相承
C.士大夫家风建设的进步性
D.厉行节约已成为社会共识
10.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年画。该作品( )
《劳动的收获》
A.源于人民公社化运动
B.旨在倡导社会新风尚
C.反映女性地位的提高
D.体现农业技术的变化
11.(2022·丹东二模)在邓小平推动下,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其中,1979年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环境保护正式被确立为基本国策,随后一大批法律法规陆续颁行。这说明我国( )
A.开始有效发挥政治手段作用
B.走法治化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C.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D.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思想
12.(2023·泰安高三月考)下表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章节顺序比较简表。两者章节顺序的变化说明我国( )
章节顺序 | 1954年宪法 | 1982年宪法 |
第一章 | 总纲 | 总纲 |
第二章 | 国家机构 |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第三章 |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国家机构 |
第四章 | 国旗、国徽、首都 | 国旗、国徽、首都 |
A.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徒一年。若于宽闲之处者,不坐。
诸在官侵夺私田者,一亩以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过杖一百,五亩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半。园圃加一等。——摘自《唐律疏议·户婚律》
材料二 《唐律疏议》被视为中国法制史上的经典之作。唐太宗总结汉代以来的统治经验,强调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唐太宗说“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避免执法者因缘舞弊;还特别强调保持法律的稳定。唐太宗严申“人有所犯,一一于法”,《唐律疏议》专门有“诸断罪皆须引律令格式正文”一条,强调依法断罪量刑。唐朝在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监察机构,监督法律的贯彻执行。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政府制定该法律条文的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立法对今天法治建设的启示。(10分)
参考答案
1.C [材料中的“丁忧”即行孝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说明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故选C项;据材料无法判断官员选拔的标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伦理对法律的影响,而不是宗法制的影响,排除B项;魏晋时期,理学尚未形成,排除D项。]
2.D [材料《颜氏家训》反映了从“立身”和“处世”两个方面对子女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规范,故选D项;材料强调家庭教育注重道德和博学技能,没有涉及政府教育,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内容,与“法治”无关,排除B项;私学教育开始于春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
3.C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宋时期家训流传于妇孺之口,且家训书写也世俗化,体现了家训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故选C项;材料强调唐宋时期家训的发展,与女性地位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家训不只适用于士族,排除B项;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不能等同于家训,排除D项。]
4.A 5.C
6.D [据材料可知,教化逐渐被法律所渗透,体现了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故选D项;律博士主要职责是教授法律知识,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教化逐渐被法律所渗透,两者同时存在,教化没有取代法律,排除B项;中国古代教化的基本素材主要为儒家思想,排除C项。]
7.C
8.D [结合所学可知,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并与法律合流,故选D项;题干未提及清代乡约的影响,排除A项;清代乡约属于基层教化,不属于“基层自治”,排除B项;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世俗、现实相关,排除C项。]
9.C [材料反映了清朝士大夫董国英的家族观念并不保守,而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故选C项;材料依然体现了传统社会节俭的内容,不能说明其变化性,排除A项;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家族并不墨守传统礼法,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厉行节约已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
10.B [图片展示了学生生活,展现了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心情,倡导劳动光荣的社会新风尚,故选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公有化程度,图片展示的是学生劳动收获带来的喜悦,排除A项;材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未体现女性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农业技术的变化,排除D项。]
11.B [题干材料充分说明我国沿着法治化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不断前进,故选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效地发挥了政治手段作用,“开始”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现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上,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思想提出于2003年,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12.D
13.(1)目的:限制土地兼并;维护均田制;保证赋税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或答缓和社会矛盾亦可)。
(2)启示:法律的制定要适应具体情况;要借鉴以往的法律经验;要注意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法律条文应该简约;要保持法律的稳定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答依法断罪量刑亦可);对法律的贯彻执行应进行监督;法治建设要与时俱进。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十六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3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十六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3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共5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十六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3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十六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3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共4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六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3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六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3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