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二)(福建卷)含解析
展开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2
福建地区专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朗伊尔城(78°13'N,15°33'E)位于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季节性冻土(冬季冻结厚度达2~3米)广布。1906年,该地发现了丰富的煤矿,吸引英德俄等国的煤业公司来此采煤。朗伊尔的煤矿开采在夏季处于半停产状态,冬半年反而加大生产。
近年来,朗伊尔城多数煤矿基地陆续关闭,仅剩挪威和俄罗斯的煤业公司在此采煤:同时,科学考察研究和旅游活动正在急速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 朗伊尔夏季煤炭开采处于半停产状态主要是因为( )
A. 融水渗漏,开采难度大 B. 正值极夜,作业时间短
C. 降水丰沛,排水成本高 D. 风力强劲,污染扩散快
2. 推测英德等国煤业公司放弃在朗伊尔城继续采煤主要是由于( )
A. 煤炭开采时间有限 B. 该城煤矿资源枯竭
C. 煤炭开采利润降低 D. 国内能源需求减少
3. 朗伊尔在科考和旅游业上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 )
A. 便利的对外交通 B. 独特的自然景观
C. 完善的服务设施 D. 悠久的发展历史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4~6题。
4.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 整体向北移动 B. 整体向南移动 C. 面积扩大 D. 面积缩小
5.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 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 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 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 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6. 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 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 目前基带气温高
C. 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 冰期基带气温高
某小集水区(海拔介于3565~3716米)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某科研小组通过样带调查发现,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下图示意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据此完成7~9题。
7. 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 )
A. 厚度大、含水量高 B. 厚度大、含水量低 C. 厚度小、含水量高 D. 厚度小、含水量低
8. 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①生物量②土壤湿度③成土母质④地表径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9. 三个样带中,丙样带的土壤( )
A. 黏粒比重小 B. 腐殖质分解快 C. 通气效果好 D. 保水性能强
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多年不同坡向的积雪日数及积雪面积占比。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南坡相比,北坡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偏多,是因为北坡( )
A.大风天气少 B.裸地面积广 C.降雪强度小 D.太阳辐射弱
11.西北坡多年平均积雪面积占比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低 B.坡度小 C.风力大 D.积雪日数少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右图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12~14题。
12. 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湖-①、乙湖-③、丙湖-② B. 甲湖-②、乙湖-③、丙湖-①
C. 甲湖-①、乙湖-②、丙湖-③ D. 甲湖-②、乙湖-①、丙湖-③
13. 关于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组前甲湖湖水汇入乙湖 B. 重组前乙湖湖水汇入丙湖
C. 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 D. 重组后乙湖湖盆容积缩小
14. 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区域湖泊盐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甲湖、丙湖 B. 甲湖、乙湖 C. 乙湖、丙湖 D. 甲湖、乙湖、丙湖
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这种具有显著规律性、高度集体性的社会行为的形成,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及独特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读2015年我国某两相邻省区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M、N曲线所表示的省区分别可能是( )
A.江苏、安徽 B.河南、北京 C.广西、广东 D.新疆、青海
16.影响N省区2月23日之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环境 C.文化 D.婚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军事特别行动。乌克兰素有“一带一路”上的“欧洲粮仓”之称,农业用地425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乌克兰拥有的黑土地占世界黑土地的总量的23%,对发展农业极为有利,主要生产小麦和甜菜。也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农业合作基地。目前乌克兰出口至中国的玉米占中国进口玉米总量的90%,同时中国进口葵花籽油的95%也来自于乌克兰。中国与乌克兰在农业领城的合作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M公司与乌克兰K农业公司签署协议,后者将向M公司提供10万公顷农田用以进行农业合作,这一投资将使乌克兰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农业中心。下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
(1)和欧洲西部国家相比,分析乌克兰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气候条件(6分)。
(2)指出乌克兰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主要优势条件(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南非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家,吸引大量的中国品牌企业合作投资。2016年,中国与南非最大的合作项目——某品牌汽车集团南非工厂在南非首个经济特区库哈开发区动工建设,着力打造成为立足南非、辐射非洲大陆的海外制造中心。该南非工厂是涵盖汽车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生产基地,计划实现60%的零部件本地化供应,周围汇聚了多家国际知名车企。H南非工业园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其中有南非40年来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下图南非区域示意图。
(1)简析H南非工业园选址的主要优势条件(6分)。
(2)分析该品牌汽车集团南非工厂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8分)。
(3)说明当地从中国汽车、家电等产业投资中获得的经济效益(4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流急坎陡。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换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8分)。
(2)该研究小组根据谷风猜测,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后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获取了足够证据。推测该研究小组获取的主要证据(8分)。
(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02
福建地区专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朗伊尔城(78°13'N,15°33'E)位于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季节性冻土(冬季冻结厚度达2~3米)广布。1906年,该地发现了丰富的煤矿,吸引英德俄等国的煤业公司来此采煤。朗伊尔的煤矿开采在夏季处于半停产状态,冬半年反而加大生产。
近年来,朗伊尔城多数煤矿基地陆续关闭,仅剩挪威和俄罗斯的煤业公司在此采煤:同时,科学考察研究和旅游活动正在急速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 朗伊尔夏季煤炭开采处于半停产状态主要是因为( )
A. 融水渗漏,开采难度大 B. 正值极夜,作业时间短
C. 降水丰沛,排水成本高 D. 风力强劲,污染扩散快
2. 推测英德等国煤业公司放弃在朗伊尔城继续采煤主要是由于( )
A. 煤炭开采时间有限 B. 该城煤矿资源枯竭
C. 煤炭开采利润降低 D. 国内能源需求减少
3. 朗伊尔在科考和旅游业上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 )
A. 便利的对外交通 B. 独特的自然景观
C. 完善的服务设施 D. 悠久的发展历史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朗伊尔的煤矿开采在夏季处于半停产状态,冬半年反而加大生产,说明该煤矿受季节影响较大,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有季节性冻土(冬季冻结厚度达2~3米),夏季气温高,季节性冻土会融化,融水渗漏,开采难度大,A正确;夏季当地不会出现极夜,B错误;当地为极地气候,夏季降水不丰沛,C错误;煤炭开采主要考虑地质状况,况且冬季时当地受极地东风影响更大,冬季风力更大,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吸引企业进行产业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效益,当初英德等国煤业公司在此地开采煤矿时是因为开采利润较高,而随着一个世纪以来的开采,煤矿深度逐渐增加,开采成本越来越大,开采利润越来越低,所以英德等国煤业公司放弃在朗伊尔继续采煤,C正确;夏季时,由于该地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可开采的时间并不短,A错误;近年来还有挪威和俄罗斯在此开采,且说明煤矿并没有枯蝎,B错误;英德两国经济未发生衰退,对能源的需求量不会减少,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挪威朗伊尔(78°N) 位于北极圈,会有极昼夜现象出现,另外也有极光的景观,季节性冻土和永久性冻土广布,使其形成独特的极地自然景观,具备科考和游览价值,B正确;当地地处极地高纬度地区,位置偏僻,对外交通不便,A错误;当地纬度极高,人口分布极少,服务设施不会很完善,C错误;近年来科考和旅游业才快速发展起来,故科考和旅游业发展历史短, D错误。故选B。
【点睛】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圈以内,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首府朗伊尔城位于该岛西岸。岛上多山地,多峡湾,气候寒冷,洁白动人的极地景色和多样的极地生物是游客到此的原因。斯瓦尔巴65%的地区都被作为自然公园保护,以维护其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4~6题。
4.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 整体向北移动 B. 整体向南移动 C. 面积扩大 D. 面积缩小
5.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 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 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 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 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6. 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 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 目前基带气温高
C. 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 冰期基带气温高
【答案】4. D 5. B 6.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4题详解】
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
【5题详解】
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
【6题详解】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
某小集水区(海拔介于3565~3716米)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某科研小组通过样带调查发现,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下图示意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据此完成7~9题。
7. 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 )
A. 厚度大、含水量高 B. 厚度大、含水量低 C. 厚度小、含水量高 D. 厚度小、含水量低
8. 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①生物量②土壤湿度③成土母质④地表径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9. 三个样带中,丙样带的土壤( )
A. 黏粒比重小 B. 腐殖质分解快 C. 通气效果好 D. 保水性能强
【答案】7. D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受坡向和坡位的影响较大。读图对比甲、乙样带坡位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更有利于发育深厚土壤,土壤厚度比乙样带大。因此,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厚度小、含水量低,D正确,排除A、B、C。故选D。
【8题详解】
腐殖质含量多少与枯枝落叶归还量以及分解量有关。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因此,生物量多于乙样带。因此,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为①生物量、②土壤湿度,A正确。排除B、C、D。故选A。
【9题详解】
丙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流速较慢,因此土壤黏粒比重较大,保水性能强,土质黏重,通气效果差,因此D正确,A、C错误。该集水区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温度较低,腐殖质分解慢,B错误。故选D。
【点睛】腐殖质是已死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生态系统中腐殖质含量多少和形成与枯枝落叶归还量和分解量相关。腐殖质分解速度与温度、湿度和通气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温度低、湿度小的地区,分解速度慢,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多年不同坡向的积雪日数及积雪面积占比。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南坡相比,北坡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偏多,是因为北坡( )
A.大风天气少 B.裸地面积广
C.降雪强度小 D.太阳辐射弱
11.西北坡多年平均积雪面积占比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低 B.坡度小 C.风力大 D.积雪日数少
【答案】10.D 11.C
【10题详解】
北坡更容易受北部冷空气影响,大风天气多,A错误;材料信息可知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等地面关联不大,B错误;降雪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雪量,对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的影响弱,C错误;整体而言,该区域北坡、西北坡和东北坡等坡向的多年积雪日数更多,主要原因在于偏北坡属于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地温和气温较低,积雪日数更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气温低更容易形成积雪,说明气温低不是其多年积雪面积小的原因,A错误;坡度小,积雪面积更广,B错误;风力大会有风力侵蚀,影响多年平均积雪的面积,C正确;材料说明西北坡积雪日数较多,有利于积雪的保留,因而积雪日数不能反映其积雪面积小的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三江源地区,区域降水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该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印度洋,南坡是西南风的迎风坡,偏北坡是冷气流的迎风坡,因而南坡、北坡积雪面积广;但北坡气温较低,积雪日数更长 。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右图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12~14题。
12. 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湖-①、乙湖-③、丙湖-② B. 甲湖-②、乙湖-③、丙湖-①
C. 甲湖-①、乙湖-②、丙湖-③ D. 甲湖-②、乙湖-①、丙湖-③
13. 关于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组前甲湖湖水汇入乙湖 B. 重组前乙湖湖水汇入丙湖
C. 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 D. 重组后乙湖湖盆容积缩小
14. 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区域湖泊盐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甲湖、丙湖 B. 甲湖、乙湖 C. 乙湖、丙湖 D. 甲湖、乙湖、丙湖
【答案】12. A 13. B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可知,湖泊水位上升,但是水位增加不同,形成水系重组,结合图中湖泊之间水流流向可知,甲湖湖水流向乙湖,甲湖湖泊水位增加较多,形成外溢,因此甲湖对应为①,乙湖湖水又流向丙湖,因此丙湖湖水水位上涨且与甲湖变化趋势类似,因此丙湖对应为②;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变化较小,因此乙湖对应为③。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水系重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暖湿化,重组后甲湖流向乙湖,主要原因在于甲湖海拔较高,气候暖湿化后,甲湖补给增多,湖泊水位上升,形成外溢,甲湖流域面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排除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湖水位变化较小,湖盆容积变化小,排除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变化趋势相近,因此重组后甲湖变化较大,影响丙湖水位,重组前后乙湖对丙湖影响相差不大,因此重组前乙湖流向丙湖,甲湖未流向乙湖,排除A,B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盐度降低,乙湖变化较小,几乎保持原状,盐度不会明显降低,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淹没沿海低地地区,同时带来病虫害等灾害加剧。
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这种具有显著规律性、高度集体性的社会行为的形成,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及独特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读2015年我国某两相邻省区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M、N曲线所表示的省区分别可能是( )
A.江苏、安徽 B.河南、北京 C.广西、广东 D.新疆、青海
16.影响N省区2月23日之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环境 C.文化 D.婚姻
【答案】15.C 16.C
【解析】15.由图知春节前M以净流入为主,春节后以净流出为主,说明M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经济水平较低,N地人口流动趋势相反,说明N地外来务工人员多,经济水平较高。江苏经济水平高于安徽,不符合MN两地人口流动特征,A错误;材料为我国某两相邻省区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统计图,河南和北京不相邻,广东和广西相邻,B错误,C正确;新疆、青海经济水平较低,均以外出务工为主,D错误。故选C。
16.春节之前的流动人口多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这与我国春节团聚的传统文化有关,C正确;经济、环境和婚姻都不会导致在2月23日之前人口流动有明显的巨量增幅,AB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军事特别行动。乌克兰素有“一带一路”上的“欧洲粮仓”之称,农业用地425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乌克兰拥有的黑土地占世界黑土地的总量的23%,对发展农业极为有利,主要生产小麦和甜菜。也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农业合作基地。目前乌克兰出口至中国的玉米占中国进口玉米总量的90%,同时中国进口葵花籽油的95%也来自于乌克兰。中国与乌克兰在农业领城的合作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M公司与乌克兰K农业公司签署协议,后者将向M公司提供10万公顷农田用以进行农业合作,这一投资将使乌克兰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农业中心。下图为乌克兰等高线及黑土分布示意图。
(1)和欧洲西部国家相比,分析乌克兰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气候条件(6分)。
(2)指出乌克兰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主要优势条件(6分)。
【答案】(1)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高温,热量充足(2分);晴天多,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2分);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2分)。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2分):黑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2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2分)。
【小问1详解】
乌克兰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和昼夜温差的角度来分析。从光照的角度来说,乌克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睛天多,所以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从昼夜温差的角度来说,乌克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乌克兰适宜发展种植业。
【小问2详解】
乌克兰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主要优势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从自然角度来说,乌克兰黑土面积广阔,所以土壤肥沃。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乌克兰地区,地广人稀,并且乌克兰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土地租金较低,由于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说明发展历史较久,产业基础较好,有利于开展农业合作。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南非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家,吸引大量的中国品牌企业合作投资。2016年,中国与南非最大的合作项目——某品牌汽车集团南非工厂在南非首个经济特区库哈开发区动工建设,着力打造成为立足南非、辐射非洲大陆的海外制造中心。该南非工厂是涵盖汽车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生产基地,计划实现60%的零部件本地化供应,周围汇聚了多家国际知名车企。H南非工业园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其中有南非40年来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下图南非区域示意图。
(1)简析H南非工业园选址的主要优势条件(6分)。
(2)分析该品牌汽车集团南非工厂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8分)。
(3)说明当地从中国汽车、家电等产业投资中获得的经济效益(4分)。
【答案】(1)位于海港城市开普敦附近,临近重要国际航线,海陆交通便捷(2分);大城市附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社会)协作条件好(2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家政策支持(或土地价格较低,投资成本较低)(2分)。
(2)通过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本土化研发有利于精准把握市场;加强各项服务有利于拓展营销;全产业链生产扎根本土,有利于培育市场,更易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并通过大型完整的汽车基地建设,为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每点2分,答到其中4点即可)
(3)有利于当地引进投资,创造就业(1分),增加出口(1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1分),提升经济增速,促进产业升级(1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汽车、家电等产业在南非投资设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H工业园位于海港城市开普敦附近,临近重要国际航线,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靠近大城市开普敦,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社会)协作条件好;H南非工业园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国家政策支持;该地地价格较低,投资成本较低。
【小问2详解】
从该产业链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分析。全产业链模式能够减少企业内部交易的费用,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全产业链能够使得产品更加契合本土需求,有利于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扎根当地,深耕当地,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民众支持;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供各类服务,有利于拓宽企业的市场,有利于促进企业营销;全产业链模式能够形成大型的汽车生产基地,能够为开拓国际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问3详解】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分析。能够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能够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区域资金吸引力,有利于招商引资;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流急坎陡。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换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8分)。
(2)该研究小组根据谷风猜测,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后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获取了足够证据。推测该研究小组获取的主要证据(8分)。
(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该地地形闭塞,河谷受冬季风干扰小(2分);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2分);冬春季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2分);植被稀少,对谷风削弱作用较弱(摩擦力较小)。(2分)
(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2分)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2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2分)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2分)
(3)可能减小(2分):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2分)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2分)
可能增大(2分):水电站蓄水后,谷底冬季温度较高,谷风势力增强(2分);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2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金沙江谷地沉积物等相关图文信息为背景,涉及山谷风环流、河流和风力沉积、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相关认识、地理原理的应用、情境的描述等相关能力。
【小问1详解】
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当地冬春季降水少,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小问2详解】
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不是模棱两可,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积物大量被淹没,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则黄土状物质的来源减少;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水面增加,蒸发加强,大气湿度增加,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抑制起沙,使得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热容量增加,白天升温更慢,谷地与两侧的温差更大,从而使得谷风势力增强,风力搬运能力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有可能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五)(福建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五)(福建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四)(福建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四)(福建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一)(福建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一)(福建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