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城区城东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地理试题(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城区城东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地理试题(二)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东省高三地理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当前国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我国2019年耕地等级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A. 扩大种植面积 B. 提高耕地质量 C. 提高机械化水平 D. 培育优良品种2. 针对各区域实际问题,实现“藏粮于地”做法合理的是( )A. 吉林一黑土退化—建设防护林 B. 苏南一土壤污染一轮作休耕C. 黄淮海一土地盐碱化一引淡淋盐 D. 井冈山一土质粘重一增施生石灰3. 为了更好的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还应该( )①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②大力开发土地资源,提高粮食总产量③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④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目前,我国耕地资源数量有限,且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故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要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单产,从而实现“藏粮于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吉林出现黑土退化,对应做法应是提高土壤肥力,A错误;苏南土壤污染对应做法是治理土壤污染,B错误;黄淮海地区多中低产田,土壤盐碱化严重,可通过引淡淋盐降低土壤盐分,C正确;井冈山土质黏重的对应措施应是增施有机肥,而增施生石灰是改良酸性土壤的措施,D错误;故选C。【3题详解】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有助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增加粮食产量,①正确;大力开发土地资源,不符合实际,且易造成生态破坏,影响粮食安全,②错误;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③正确;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④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点睛】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方面保证耕地数量,另一方面提高耕地质量,“藏粮于地”战略重在提高耕地质量。城市内一般分布有多种商业类型,社区内各类商业占比也有所不同。流动商贩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正规商业不相同。图示意我国某超大级城市基于流动商贩与正规商业空间分布关系的分区(社区)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流动商贩绝对主导型社区( )A. 外地人口较少 B. 收入水平较高C. 政府管制严格 D. 交通区位较好5. 由市区向城郊,商业活跃程度与需求强度呈同心圆模式依序递减的社区模式为( )①共同集聚型②正规商业绝对主导型③流动商贩相对主导型④流动商贩绝对导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答案】4. D 5. C【解析】【4题详解】流动商贩与正规商业不同,流动商贩占比较高的社区靠近城郊,外地人口较多,A错误;地租较低,收入水平较低,B错误;政府管控不如城市中心严格,C错误;流动商贩需选择布局在人口流动性较高的地区,交通区位较好,D正确。故选D。【5题详解】共同集聚型呈点状分布,看不出是否由市中心区向郊区随之递减,①错误;据材料可知,由市区向城郊商业活跃程度与需求强度呈同心圆模式递减的同时,正规商业绝对主导型与流动商贩相对主导型分布也随之递减,②③正确;流动商贩绝对主导型呈同心圆模式递减规律不明显,④错误。故选C。【点睛】绝大多数类型的流动商贩及其占地面积具有显著集聚的空间格局;其中,与居民需求较为密切的商贩类型,集聚程度相对转低。相较于正规商业,流动商贩在极小的空间尺度上更为强烈地集聚分布;但随着尺度扩大,集聚程度呈快速衰减态势。经营内容相近的流动商贩与正规商业之间表现出显著的互斥关系,而非共栖关系;且两者的互斥程度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尤为强烈。我国广西和云南一带与邻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通过媒人“牵线”和边贸、打工(如砍蔗)等活动,为国内外青年男女提供了很多交往机会,产生了众多的跨国婚姻。下图为位于边境地区的云南省德宏州跨国婚姻涉及的男女比例(截至2016年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每年的10月下旬,众多越南民众如候鸟般涌入广西,最有可能的动机是( )A. 跨境上学 B. 边境贸易 C. 外出务工 D. 回乡探亲7. 当前,在滇桂边境上形成这种独特跨国婚姻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 B. 临近的地缘关系 C. 相同的民族习俗 D. 亲缘纽带的牵引【答案】6. C 7. A【解析】【6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基地,每年10月下旬,大面积的甘蔗进入收割季节,人手短缺。每到此时,很多越南人就会跨境过来务农,打个“临时工”,C正确;10月下旬并不是开学的时间,因此众多越南民众如候鸟般涌入广西并不是为了跨境上学,A错误;边境贸易和回乡探亲都不会只集中在一个时间点进行,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读图可知,跨国婚姻以东盟女子嫁入中国的单向、单性别流动为主要特点,缅甸等一些东盟国家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缓慢,而中国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并且我国男女比例失衡,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A正确;地缘关系,民族习俗和亲缘关系都不会导致男女比例差异如此大且单方向流入的情况,BCD错误。故选A。【点睛】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广东省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发展海洋经济有很好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岸线生态保护压力和开发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巩固提升。下图为2008一2018年广东省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及占GDP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可知,广东省沿海经济带( )A.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B. 海洋生产总值快速增长C. 沿海生产总值增长缓慢 D. 海洋第二产业增值明显9. 制约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的是( )①海洋开发模式粗放转为集约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不高③沿海经济一体化进程滞缓④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答案】8. A 9. B【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不断增加,海洋第一、二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海洋第三产业占比呈上升趋势,说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A正确;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比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慢,B错误;读图可知,沿海生产总值增长迅速,C错误;海洋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产值增值较慢,D错误。所以选A。【9题详解】海洋开发模式粗放转为集约,会导致对海洋生态影响减小,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①错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不高,导致海洋资源开发以粗放式为主,对环境影响较大,制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②正确;沿海经济一体化进程滞缓,导致海洋空间管理混乱,制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③正确;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可以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④错误。所以选B。【点睛】所谓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幽深(如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推测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 通风 B. 防火 C. 遮阳 D. 防盗11. 窄巷的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主要原因是( )①窄巷走向与盛行风垂直②窄巷狭窄,狭管效应明显③窄巷长度较长,风向稳定④窄巷内外温差形成的环流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答案】10. C 11. D【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冷巷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高墙能够遮阳,减少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从而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C正确;与高墙的遮阳降温作用相比,冷巷的通风降温作用较小,且通风不一定要增加墙体的高度,A错误;防火、防盗不是高墙的主要影响,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窄巷利于通风,其走向应与盛行风向一致,①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巷口较窄,利于形成狭管效应,②对;巷子过长,不利于通风,③错;窄巷内散热慢,比巷外气温高,使巷内外形成热力环流,利于通风,④对。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点睛】露天冷巷的特点是高墙窄巷,主要分布在我国岭南、皖南、江浙等地,适应高温环境。冷巷窄截面面积较小,经过这里时因狭管效应风速增大,有一定通风作用,高墙能够减少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从而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华北地区的果农都要给果树涂上白色的涂白剂:而在夏日来临时却在果树的底部铺上白色的地膜。据此完成下列题。12. 果树的幼苗在栽种时要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弱了②的逃逸 B. 增强了①的反射C. 增强了③的强度 D. 增强了对④的吸收13. 将树木涂成白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效增加太阳辐射,使地面热量大量增加B. 增加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以躲过冻害C. 减小树干底部日温差,减少树皮冻裂D. 增加树皮厚度,减少虫害,利于抗寒14. 夏季果树底部覆盖白色地膜的目的是( )A. 减少内外空气的对流,从而降低膜内温度而制冷B. 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热量减少从而降温C. 减少土壤内部水分的蒸发,起到保湿效果D. 反射太阳辐射光照,增加底部叶片的光合作用【答案】12. A 13. C 14. D【解析】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覆盖地膜的地面减少了与膜外冷空气的对流,减少了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地膜覆盖和大气的保温作用效果一样,但原理不同,大气保温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热量的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树木涂成白色,白天反射太阳辐射,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温度不至过高,从而减少昼夜温差,使树木开裂的可能性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华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覆盖地膜显然不是保温和保湿,覆盖地膜也不能减小膜内温度,但白色的地膜可以反射太阳光照,从而增加底部叶片对于光照的需要,增加底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果树产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层就好象是一条毛毯,均匀地包住了整个地球,使整个地球就好象处在一个温室之中。白天灼热的太阳发出强烈的短波辐射,大气层能让这些短波光顺利地通过,而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晚上,没有了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热量。因为地表的温度不高,所以辐射是以长波辐射为主,而这些长波辐射又恰恰是大气层不允许通过的,故地表热量不会更丧失太多,地表温度也不会降的太低。这样,大气层就起到了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大气的保温作用。数字经济是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载体的经济活动,分为服务型和制造型。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企业分布中心整体靠东且不断西移,但制造型数字产业企业一直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企业分布中心西移的原因不包括( )A. 中上游政策支持力度大 B. 中上游市场需求潜力大C. 下游区位条件相对较差 D. 下游企业数量增长较慢16. 影响制造型数字产业企业一直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的关键因素是( )A. 国家政策 B. 产业基础 C. 市场规模 D. 海陆交通【答案】15. C 16. B【解析】【15题详解】中上游政策支持力度大,可吸引数字产业企业向中上游的西部地区转移,A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中上游的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上游数字产业的市场需求潜力大,吸引数字产业企业向中上游的西部地区转移,B正确,不符合题意;长江下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数字产业的区位条件优越,C错误,符合题意;长江下游的数字产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目前企业数量增长缓慢,竞争较为激烈,导致数字产业企业向中上游的西部地区转移,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6题详解】材料没有关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信息,A错误;制造型产业对基础设施、协作条件等要求较高,长三角地区制造型数字产业企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产业基础好,使得该类企业一直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地区,B正确;随着西部长江中上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中上游市场规模扩大、交通条件改善,故市场规模和海陆交通不是导致该类企业一直集中分布在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地区的关键因素,CD错误。故选B。【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政策法规、产业基础等。二、非选择题: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研团队以华北平原白洋淀流域高阳剖面为研究对象,该剖面位于现代白洋淀西南10km处。通过沉积物颗粒大小、颜色和孢粉分析,重建了距今13710年以来该剖面的沉积层序列。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质轻量多,散布极远,各沉积地层中均可保存、对恢复古地理环境极有价值。图示意白洋淀流域高阳剖面位置,下表示意该剖面及其不同深度的沉积相层和沉积物特征。深度(米)分层编号沉积相层沉积物特征0.0-0.61耕作层耕作土壤,壤土为主0.6-0.942河流相层粉砂和砂质粉砂0.94-1.263沼泽相层灰色粉砂和粉砂质黏土,沼生植物孢粉含量较高1.26-2.484河流相层砂质粉砂和粉砂,砂粒含量较高2.48-3.465
黑色粉砂和粉砂质黏土,黏土含量很高,亚热带植物水蕨孢粉含量高,占比43.6%3.46-4.466河流—入湖三角洲粉砂质砂,砂含量很高,分选较好,水蕨孢粉含量较高4.46-6.07湖泊相层黑色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为主 (1)推断第5层的沉积相层,并分析理由。(2)指出第5层孢粉的主要来源途径。(3)与现代相比,说明第5层形成时期白洋淀流域的气候特征的差异。【答案】(1)沉积相层:湖泊相层。理由:沉积物以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为主,颗粒小,说明水流速度慢;沉积层颜色为黑色,与第7层的湖泊相层颜色一致;水生植物水蕨孢粉含量高,说明是水域环境(湖泊环境)。 (2)陆上孢粉随河流流入;风力搬运沉积;湖泊内水生植物孢粉沉降。 (3)现代属于温带,第5层出现亚热带植物,故气温比现代高;第5层形成时期是湖泊环境,而现代距离白洋淀约10km,湖泊面积缩小(处于陆地),故降水量比现代多。【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华北平原白洋淀流域高阳剖面及其不同深度的沉积相层和沉积物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沉积地貌、外力作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气候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本小题可通过第5层剖面中的沉积物颗粒大小、颜色和孢粉,对比其他沉积相层的沉积物特征,分析该层的沉积相层。由图表数据可知,第5层剖面中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为主,黏土含量很高,即沉积物颗粒小,说明水流速度慢;且沉积物为黑色,与第7层的湖泊相层颜色一致;沉积物中的水生植物水蕨孢粉含量高,说明是水域环境。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第5层的沉积相层是湖泊相层。【小问2详解】由图表材料“亚热带植物水蕨孢粉含量高,占比43.6%”可知,该剖面中的孢粉主要以水生植物水蕨孢粉为主,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第5层的沉积相层是湖泊相层,故该孢粉的主要来源途径是湖泊内水生植物孢粉沉降。由图表材料“亚热带植物水蕨孢粉含量高,占比43.6%”可知,第5层剖面中还存在其他陆生蕨类的孢粉,结合材料“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质轻量多,散布极远”可知,陆上孢粉可随河流流入,或经风力搬运沉积至第5层剖面所在的湖泊中。【小问3详解】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可以影响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因此本小题可通过对比分析第5层剖面中的沉积物特征所反映的地理环境与现代地理环境的差异,进而分析该时期与现代的气候特征差异。华北平原白洋淀属于温带,由图表材料可知,该层剖面中出现了亚热带植物,说明该时期气温比现代高;由上图分析可知,第5层形成时期是湖泊环境,而该剖面距离现代的白洋淀约10km,位于陆地上,即与该时期相比,现代湖泊面积缩小,说明该时期降水量比现代多。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下左图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1)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的原因。(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答案】(1)南美洲南端纬度较高,与南极半岛距离较近;巴西暖流南下时,遇到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南极环流向北流时下沉,而巴西暖流则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使大西洋海域磷虾资源丰富。 (2)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资源减少,会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生存,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和人类活动会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3)磷虾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来源,减小我国的耕地压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改善我国国民饮食结构,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发展;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水平;维护我国在公海(南极海域)的海洋权益。【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南极磷虾为背景材料,涉及海洋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依材料可知,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有明显的作用。观察南极磷虾活动范围示意图,可知南美洲南端纬度较高,与南极半岛距离较近,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两股流向相反的洋流在这一狭窄水域相遇,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物质上泛;巴西暖流南下时,遇到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南极环流的海水温度低、密度大,向北流时下沉,而巴西暖流海水温度高、密度小,则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表层海水营养物质丰富,使得浮游生物丰富,为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大西洋海域磷虾资源丰富。【小问2详解】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三方面来谈。南极海域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属于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基石,磷虾资源减少,许多处于上层食物链的大型生物都会遭到饥饿威胁,一旦它的数量锐减,会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生存,将会引起大量物种灭绝的可怕灾难,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可能会有燃油泄漏,,人类活动会向海洋排放各种废弃物,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小问3详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可耕地有限,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磷虾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来源,减小我国的耕地压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它也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的生物,磷虾作为食品可以改善我国国民饮食结构,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捕捞压力不断加大,致使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方向演变,资源基础越来越不稳定。捕捞磷虾能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水平;海洋中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极地应是我国未来海洋权益的维护和拓展的重要空间。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能维护我国在公海(南极海域)的海洋权益。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2021年,我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72.05%。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和环境安全,我国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建设国家石油储备盖地。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多在大型炼化基地建设。图一示意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图二示意我国主要石油储备基地分布状况及其托管的炼化企业。(1)简述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2)论述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答案】(1)变化:石油、煤炭的消费比例下降;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上升。有利影响:控制碳排放的增长(或控制污染物排放),利于国家环境安全。 (2)必要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进口石油的稳定性容易受地缘政治(国际关系、运输安全)等因素影响;建设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合理性:主要布局在沿海(或靠近海港布局),发达的海运便于石油的输入;布局在炼化基地,便于专业托管(或公用基础设施或便于供给);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市场距离近。【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图为材料;涉及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等知识;考查学生对能源消费结构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由图可知,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煤炭的消费比例下降;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对国家安全的有利影响:控制碳排放的增长,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利于国家环境安全,利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小问2详解】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进口石油的稳定性容易受地缘政治、国际关系、运输安全等因素影响,能源安全性不够高;建设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保障充足的能源供应。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主要布局在沿海,发达的海运便于石油的输入,降低运输成本;布局在炼化基地,便于专业托管,基础设施完善;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市场距离近,便于运输,市场广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罗定市城东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城东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地理试题(三),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两部分,回答第Ⅱ卷时, 甲、乙、丙三种模式分别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城东学校高考模拟地理试题(一)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两部分,回答第Ⅱ卷时, “冰暴”发生时, 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