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0 水文特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展开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
微专题10 水文特征
【考点梳理】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水文特 征要素 | 描述特征 | 影响因素 |
水位 | 高或低,季节变化大或小,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 | 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主要的补给季节为汛期,此时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低与高 |
流量 | 大或小 | 河流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
含沙量 | 大或小 |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
结冰期 | 有或无 |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 |
凌汛 | 有或无 |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 ②由低纬流向高纬 |
水能 | 大或小 | ①河流水量大小;②河流落差大小 |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
人类活动 |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
破坏植被 | 地表径流量增大;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大 |
植树种草 | 地表径流量减小;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小 |
硬化城市路面 |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城市内涝加重 |
铺设渗水砖 |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变化平缓 |
【好题精练】
一、单选题
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称为凌汛。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春季不同日期13时流量。甲乙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结冰期有凌汛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乙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 )
A.纬度低,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高 C.纬度低,海拔低 D.纬度高,海拔低
2.造成乙水文站4月下旬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 )
A.降水减少 B.下渗增加 C.融雪减少 D.植被增加
3.甲乙水文站之间河段凌汛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3月中旬 B.4月上旬 C.4月下旬 D.5月上旬
【答案】1.D 2.C 3.B
【解析】1.根据材料“甲乙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结冰期有凌汛现象”结合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春季不同日期13时流量图可知:甲、乙之间河段在春季出现凌汛期,说明位于下游的地点纬度高、海拔低,位于上游的地点纬度低、海拔高。东北平原地区春季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易造成流量增大。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21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说明气温明显开始上升;而甲站流量在4月5日以后流量才开始增加,说明甲站周边冰雪融化较晚,则纬度较高,位于乙站下游。因此与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高,海拔低,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21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地区气温明显开始上升,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面积快要融化完了,积雪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C符合题意。东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河流主要依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因此降水、植被和下渗影响小,排除A、B、D。故选C。
3.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的水位上涨,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应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图中显示,3月5日、3月21日、4月21日,5月5日,甲的流量大于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现凌汛,排除A、C、D。图中显示4月5日,甲的流量小于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的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4月5日,B正确。故选B。
读塔里木河流域渭干河、库车河水系及聚落分布图,完成问题。
4.下列关于图中渭干河河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含沙量较小 B.越往下游流量越大
C.整体流向自北向南 D.越往下游河道越深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地下水位埋藏最深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克孜尔水库对渭干河中下游的主要作用是( )
A.削减洪峰,减轻洪涝灾害 B.蓄积雨水,增加地下水分
C.蓄水冲沙,减少泥沙淤积 D.调节水量,改善灌溉条件
【答案】4.C 5.B 6.D
【解析】4.渭干河位于塔里木河北部的洪积扇上,是塔里木河的支流,河流自北向南流,C正确。渭干河流域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A项错误;由于河流主要依靠上游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水系呈发散状,所以越往下游流量越小,B错误;河流上游流速快,侵蚀强,河道深,下游泥沙淤积,河道较浅,D错误。故选C。
5.甲聚落靠近水库,地下水埋藏浅;乙聚落位于洪积扇的中上部,且远离河流,地下水埋藏深;丙聚落靠近河流,地下水埋藏浅;丁聚落位于洪积扇边缘,地下水埋藏浅。故选B。
6.克孜尔水库能够调节渭干河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改善灌溉条件,D正确。渭干河地处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洪涝灾害并不严重,A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错误;蓄水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冲沙,而是灌溉,C错误。故选D。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南部,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深度最深的淡水湖,共有336条大小河流汇入贝加尔湖,其中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大的入湖支流。安加拉河是从贝加尔湖流出的唯一一条河流,经过汇入叶尼塞河后,最终流入北冰洋。下图为贝加尔湖1900-2020年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1960年后贝加尔湖水位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在色楞格河上修建了多条入湖运河 B.在安加拉河上修建了拦河发电大坝
C.湖区流城内年大气降水量明显增加 D.气候变暖导致地表积雪消融量增多
8.1990年后贝加尔湖水位开始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 )
A.夏秋季节降水明显减少 B.冬春季节积雪面积缩小
C.农田引水灌溉用水增多 D.湖底断裂渗漏水量较大
9.与色楞格河相比,安加拉河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湖水含沙量 B.缩短湖水结冰期
C.增加湖水蓄水水量 D.降低湖水警戒水位
【答案】7.B 8.A 9.D
【解析】7.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作为安加拉河的发源地,同时又是安加拉河上游的天然大水库。1958年在安加拉河上修建了拦河发电大坝,建成蓄水后,安加拉河径流的顶托作用,贝加尔湖水位会上涨,B正确;贝加尔湖水位明显增加与在色楞格河上修建了多条入湖运河关系不大,A错误;材料中无湖区流城内年大气降水量及地表积雪消融量的信息,不能判断,CD错误。故选B。
8.由所学知识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的影响,贝加尔湖水位出现明显低值。因此,1990年后贝加尔湖水位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夏秋季降水减少,流入贝加尔湖的水量较往年大幅下降,A正确。冬春季节积雪、农田引水灌溉和湖底断裂渗漏都能使贝加尔湖水位下降,但不是主要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
9.根据材料可知,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大的入湖支流,安加拉河是贝加尔湖外泄河流,因此,安加拉河可以有效降低春夏季节湖水的警戒水位,保障湖岸城镇和居民的生产生活,D正确;色楞格河与提高湖水含沙量,缩短湖水结冰期有关,但不符合题意,AB错误;增加湖水蓄水水量是湖泊自身的条件,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
马埃岛是塞舌尔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长26千米,宽6千米,属花岗岩岛,一年分为热、凉两季,凉季降水较少。岛上人口密集,有国际机场联系各大洲,岛上海滩众多。下图示意马埃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制约马埃岛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淡水资源 B.地理位置 C.地形起伏 D.自然灾害
11.马埃岛上河流的枯水期为( )
A.1~3月 B.5~9月 C.10~12月 D.12月~次年3月
【答案】10.A 11.B
【解析】10.马埃岛岛屿面积小,河流流程短,人口和城市分布密集,淡水资源不足,所以淡水资源是制约该岛屿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A正确,该岛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说明地形起伏不是主要制约因素,自然灾害不常发生,不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A。
11.马埃岛位于南印度洋低纬度地区,5~9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为凉季,降水量少,河流补给水源少,河流水位低,处于枯水期,因此B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B。
海水在自然冻结过程中产生盐、水分离现象,海冰溶化后的盐度降低到3‰~8‰,可以达到国家农田二类灌溉水质标准。我国渤海每年冬季能形成大面积的海冰,为环渤海地区农田灌溉用水提供新的来源。下图为1988~2018年渤海年平均海冰面积和海冰厚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渤海海冰面积和厚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盐度 B.潮汐强度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13.与海水淡化相比,海冰淡化的优势是( )
A.海冰储量大 B.适用范围广 C.海冰可再生 D.脱盐难度小
14.环渤海地区运用海冰融水灌溉农田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2.C 13.D 14.A
【解析】12.海冰面积和厚度出现年际变化主要是因为影响结冰的因素不稳定。渤海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较少,入海河流的水量有限,径流量变化对海水盐度波动影响较小,海水盐度年际变化较小,故A错;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在较小时间尺度下,基本稳定,故B错;渤海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冷空气强度影响较大,由于季风强度不稳定,导致不同年份冬季气温波动较大,进而影响海冰面积和厚度的变化,故C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增强,与图中曲线波动变化不符,故D错。故选C。
13.从两种方式的原料来看,海水储量和分布范围远大于海冰,故A、B错;海水也具有可再生性,故C错;世界海水平均盐度为35%,海冰融水的盐度为3‰~8‰,要达到相同盐度的淡水标准,脱盐难度较小,故D对。故选D。
14.环渤海地区春旱严重,需水量大;春季气温回升,海冰可以自然融化,节约人工融冰成本,夏秋季节降水较多,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冬季东北地区农田无农作物,华北地区农作物需水少,且海冰不易融化,故春季为最佳季节,A符合题意。故选A。
瑙鲁位于赤道以南约60千米处的太平洋上,由一独立的岛屿构成。岛上石灰岩(由某种海洋生物遗体的石灰质外骨骼长期堆积形成)广布,最高海拔61m。该岛屿降水丰富,但没有河流发育。位于瑙鲁西南部的布阿达湖是该国唯一的湖泊,为咸水湖,面积从未变大,也未变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瑙鲁岛地表难以发育河流,主要是由于( )
A.降水季节变化大 B.地表蒸发旺盛 C.石灰岩透水性强 D.多褶皱断裂构造
16.布阿达湖面积从未变大,也未变小,可能是因为( )
A.湖泊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湖泊水量收支持平
C.大量雨水下渗为地下水 D.湖泊终年蒸发旺盛
【答案】15.C 16.B
【解析】15.根据“岛上石灰岩广布”可知,石灰岩渗水和透水性强,大量雨水被渗漏地下,难以形成地表径流,C正确;位于赤道地区,该岛屿降水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小,A错误;地表难以发育河流与蒸发旺盛无关,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地质构造因素,D错误。故选C。
16.由材料可知,布阿达湖没有汇入海洋的水道,属于内流湖,湖泊补给主要靠降水,湖泊为咸水湖,难以利用,支出主要是蒸发。由此判断布阿达湖面积从未变大,也未变小的原因可能是湖泊的雨水补给量与湖泊蒸发量基本持平,B正确;岛上降水丰富,是以雨水补给为主,A错误;大量雨水下渗为地下水,难以形成地表径流,地表难以发育湖泊,C错误;湖泊终年蒸发旺盛是湖泊水量支出,单纯蒸发因素不能说明湖泊水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B。
宜昌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河床上(沙)洲(边)滩广布。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上游的大型水利枢纽(位置见下图),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大坝建成运营后,不仅导致宜昌段同流量洪水水位的变化(见下表),还导致宜昌河道的高滩淹没时间减少、植被大量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段(年) | 1991~2003 | 2003~2009 | 2009~2016 |
水位(米) | 51.48 | 51.24 | 51.66 |
17.2003~2009年,宜昌段( )
A.河水含沙量增加 B.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C.河床的深度增大 D.河道洲滩数量增加
18.与三峡工程蓄水前相比,全部完工后的宜昌段同流量洪水水位反而上升,主要原因是该河段( )
A.洲滩植被增加 B.河谷宽度变窄 C.大量裁弯取直 D.河水流量加大
【答案】17.C 18.A
【解析】17.由材料信息可知,2003~2009年,宜昌段同流量洪水水位较开始蓄水时低,说明蓄水导致泥沙在库区淤积,其下游的宜昌段含沙量降低,下切侵蚀明显,河床变深,A错误,C正确。三峡工程的修建,对下游的河流流量起到调蓄作用,使位于其下游的宜昌段河道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B错误。含沙量降低,下切侵蚀明显,沉积作用减弱,河道洲滩数量减少,D错误。故选C。
18.由材料可知,大坝建成运营后,下游河道高滩淹没时间减少,导致滩面上植被增加,洪水期河床的阻力增大,泄洪能力降低,抬高了水位,A正确。材料中无河谷宽度变窄、大量裁弯取直的相关信息,BC错误。表中数据是同流量洪水水位的变化,河水流量没有加大,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落基山脉西坡,该河主要依靠河源区的冰雪融水与流域降雨补给,上游水量较丰富,中、下游水量渐少。至20世纪80年代建设44座大坝和无数的水利工程,标志着该河开发的完成,河水被水渠和管道输送至流域内的众多城市,荒漠内一个个灌区使该地成为美国西南的大粮仓。电力供应支撑了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流域内七个州通过协议分配水权。总人口从1900年的275万增加至近6000万。目前该河的水资源利用率超过100%,自1998年起,该河几乎没有成功入海,缺水程度名列世界第6位。
(1)简述科罗拉多河下游水量较少的自然原因。
(2)说明科罗拉多河治理后所带来的效益。
(3)说明对科罗拉多河的过度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哪些问题。
【答案】(1)融水补给有限,上游水系补给不足;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区域广,盛行下沉气流,且受(地形)高大山脉阻挡,水汽少,降水少;流经干旱区和荒漠地区,蒸发下渗严重。
(2)为周围的城市提供水源;为农业提供灌溉用水;为美国西南部各州提供丰富电力。
(3)水资源使用殆尽,出海口断流,河口三角洲生态受到严重威胁;鱼类洄游线路被切断,生物多样性减少;峡谷独特的环境平衡被改变;流经干旱地区,过度利用水资源引发严重的盐碱化问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污水与工矿企业的污染事件难以杜绝。
【解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河流数量变化因素、河流治理及其影响、河流过度开发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阅读图文图文材料可知,科罗拉多河主要靠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纬度较低,且上游海拔不是很高,冰雪融水有限,上游补给不足,下游位于3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且控制时间较长,降水较少,来自海洋的水汽,受到地形影响,阻挡了大部分水汽,降水量少;流经干旱和荒漠地区,蒸发量旺盛,且下渗严重,因此下游水量较少。
(2)阅读材料,科罗拉多河被水渠和管道输送至流域内的众多城市,治理后,水资源清洁,可为沿河周围城市提供水源;荒漠内一个个灌区使该地成为美国西南的大粮仓,体现了该河流可以为农业提供灌溉用水;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电力供应支撑了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因此为西部各州提供丰富的电力。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河的水资源利用率超过100%,自1998年起,该河几乎没有成功入海,缺水程度名列世界第6位。体现了科罗拉多河水资源使用殆尽,出海口出现断流,河口三角洲区域内生态遭到破坏,洄游鱼类难以通过河水洄游,无法到中上游产卵,导致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链破坏,环境随之遭到破坏;河流流经干旱和荒漠地区,蒸发量较大,过度利用河水,将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总人口从1900年的275万增加至近6000万,城市规模逐渐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逐渐增加,生活污水和企业污水增多,难以杜绝。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东普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全域冰川极为发育、冻融风化强烈。沟城内支沟发育,中下游主沟道狭窄。自2014年以来,色东普沟流域发生过8次碎屑流,其中4次出现大规模堵江事件。2018年10月17日,色东普沟再次发生崩塌滑坡—碎屑流,大量松散物质冲入雅鲁藏布江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下左图示意色东谱沟地理位置,下右图示意色东普沟2018年10月12—17日降水量变化。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该地碎屑流多发的物质来源和水动力条件。
(2)分析色东普沟10月12—17日的降水对崩塌滑坡—碎屑流形成的影响。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地带,降水较丰富;上游冰川广布,高山冰雪融水丰富;位于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汇流速度快。
(2)前期几次降水冲刷侵蚀,在沟谷积累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同时导致松散物质和土壤的含水量大增,发生崩塌滑坡—碎屑流的可能性增大;17日小降水诱发崩塌滑坡—碎屑流形成。
【解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东南部色东普沟流域为背景材料,考查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以及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1)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震多发,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地带,降水较丰富;该地地区山地海拔高,上游冰川广布,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汇水面积大,水量丰富;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青藏高原边缘,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汇流速度快,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携带泥沙能力强,因此碎屑流多发。
(2)由材料“沟城内支沟发育,中下游主沟道狭窄。自2014年以来,色东普沟流域发生过8次碎屑流,其中4次出现大规模堵江事件。”可知,流域内松散碎屑物质丰富。2018年10月13到10月14日出现了3次规模较大的强降水,几次降水冲刷侵蚀,同时导致松散物质和土壤的含水量大增,发生崩塌滑坡—碎屑流的可能性增大;2018年17日再次小降水诱发崩塌滑坡—碎屑流形成。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旱扇"(下图)是短暂暴雨或冰雷融化带来的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冲积扇,出现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发现,随着天山持续抬升,短期内天山北麓“旱扇”面积不断变大。下表是天山北麓某沟谷出口气候资料。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日最高气温(℃) | 28 | 39 | 26 | -9 |
日最低气温(℃) | -16 | 11 | 6 | -26 |
降水总量(毫米) | 59 | 48 | 33 | 63 |
(1)说明随着天山持续抬升,天山北麓先后形成的“旱扇”距离天山山麓的远近关系。
(2)指出该沟谷河流冬春季流量的差异及原因。
(3)分析说明随着天山持续抬升,短期内天山北麓“旱扇”面积不断变大的原因。
【答案】(1)先形成的距离天山近,后形成的距离天山更远。
(2)春季大,冬季小;春季气温高,积雪融化量大;春季降水降雨的比例较大,直接汇入河流。冬季气温低,积雪不融化且降水以降雪为主,河流水量小。
(3)天山持续抬升,产生的地形雨增多;海拔升高,冰雪面积变大,加之全球变暖,最终汇入河流的水量变大;天山抬升,河流流经区域面积变大,带来的泥沙更多;相对高差变大,流速更快,堆积物到达地区更远,沉积空间更广。
【解析】本大题以旱扇为背景材料,涉及流水的侵蚀、沉积以及河流流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天山抬升初期,山体高度小,河流流量小,流速低,搬运能力弱,形成的“旱扇”规模小,距离天山近。随着天山持续抬升,形成高大山脉,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山洪暴发,水流量会增大,山体高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携带的碎屑物质多,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旱扇”规模大,距离天山更远。
(2)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气温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在零度以下,降水以降雪为主且积雪不融化,河流水量小;春季气温升高,日最高气温28℃积雪大量融化,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春季降水降雨的比例较大,直接汇入河流,河流春季流量大。
(3)天山持续抬升,天山北坡是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产生的地形雨增多;海拔升高,降雪量增加,冰雪面积变大,加之全球变暖,冰雪融水会增加,最终汇入河流的水量变大;天山抬升,山体变得更高大,河流流经区域面积变大,河流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搬运能力更强,带来的泥沙更多;相对高差变大,流速更快,大量水流从山口的扇顶部位倾泻下来,堆积物到达地区更远,沉积空间更广。
微专题02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这是一份微专题02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5页。
微专题05 锋面系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这是一份微专题05 锋面系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4页。
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这是一份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