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9 整体性-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展开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
微专题19 整体性
【考点梳理】
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水 |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
大气 |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
土壤 | 坡陡,易水土流失;坡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
生物 |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
(3)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大气 | 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
生物 |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
水、地形 |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
岩石 | 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
(4)生物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2.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2大功能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自然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
功能 | 生产功能 | 稳定功能 |
概念 |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 |
性质 |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自然要素的功能 | 自然环境拥有的,各个自然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
形成 过程 |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及地貌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 ||
举例 |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
【好题精练】
一、单选题
北川河流域位于黄河上游祁连山生态保护区内,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人工造林。2019年,某研究小组在此区域间距3.7km、靠近坡顶且海拔基本一致但植被覆盖度不同的天然状态位置布置土壤水分监测点D1、D2,下图为D1、D2区域6—8月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D1、D2区域说法正确的( )
①D1区域植被覆盖率高②D1区域土壤含水率从上到下呈微弱增加趋势
③D2区域植被覆盖率高④D2区域土壤含水率从上到下呈微弱增加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造成D1区域土壤在120—350cm深度出现干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下渗量 C.植被耗水 D.降水量
黑土,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吉林省梨树县正处于世界“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的松辽平原腹地,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但在十几年前却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问题:高产的背后是黑土的退化,耕层变薄。为了保护黑土,梨树县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终于找到了用“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来保护黑土地的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梨树县种植玉米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夏季多雨,雨热同期
C.风调雨顺,旱涝较少 D.冬季温和,冻土浅薄
4.玉米秸秆全覆盖的方法,对黑土的保护作用有( )
A.扩大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B.防风蚀水蚀,增加黑土有机质
C.减少秸秆燃烧,防治雾霾天气 D.利于免耕休耕,恢复土壤肥力
卤泊滩位于陕西省中部,属古咸水湖干涸后形成的低洼盆地。在过去,该地以漫灌淋盐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治理,却因难以向外排盐始终未获成功。21世纪初,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旱季沟渠水可回补农田),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工程一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新增万亩高产耕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漫灌淋盐未能成功治理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
A.位于低洼盆地 B.夏季蒸发旺盛 C.灌溉水盐度高 D.土壤含盐量高
6.推断该地在蓄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蓄水沟渠水位 B.减少作物病虫害
C.降低沟渠水体盐度 D.提高生物多样性
7.除治理盐碱化外,该地采用"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还有利于( )
A.农业机械耕作 B.减轻水土流失 C.提高复种指数 D.改善局地气候
潴育化是一种主要的成土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润的土层中,由于地下水雨季升高,旱季下降,土层干湿交替,在土壤浸水时,铁锰被还原迁移,土体水位下降时,铁锰氧化淀积,形成一个有锈纹锈斑,黑色铁锰结核的土层。潜育化是指受地下水或渍水引起土壤处于水饱和状态,只要满足淹水、有机质存在、缺氧条件,厌氧微生物适时而生,潜育化就可能发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最容易发生潜育化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江西的鄱阳湖 B.长江三角洲的稻田
C.横断山区的林地 D.华北平原的旱田
9.与潴育化相比,潜育化( )
A.有机质更贫乏 B.土壤矿物化减弱
C.农作物产量更高 D.土壤生物活动较强
10.为应对土地潜育化,可以( )
①耕地开沟排水②水旱轮作③添加熟石灰④充分利用熟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横断山区积雪覆盖率受多种气象因子影响,其中部分因子在不同地形部位与积雪覆盖率的相关性差异显著甚至截然相反。例如,低海拔地区,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高海拔地区,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在南坡,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在北坡,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
11.在低海拔地区,降水量越大,积雪覆盖率越低,主要是因为( )
①雨水向积雪传热②雨水侵蚀积雪③雨水阻隔热量交换④积雪反射率增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夏季,横断山区北坡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流抬升水汽凝结放热 B.气流下沉增温
C.大风吹散坡面积雪 D.大风破坏稳定的大气层结构
13.与该地区积雪覆盖率始终呈正相关的气象因子是( )
A.气温 B.太阳辐射 C.相对湿度 D.气压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示意)年降水量约300mm,曾是西班牙经济落后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当地大力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逐渐成为”欧洲的蔬菜之都”。他们创新改良沙石土壤结构,使土壤剖面呈现出了下层黏土、中间层有机肥、表层沙土的“三明治”结构新土壤,并且夏季会给棚顶刷上白石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普及温室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光照的利用率 B.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减轻病虫害的威胁 D.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15.与改良前的沙石地相比,改良后的“三明治”结构新土壤的显著优点是( )
A.透水通气好 B.储存热量多 C.土壤温差小 D.保水保肥强
16.夏季,农民在温室棚顶刷上白石灰,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大棚内的水分散失 B.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保持棚内温度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D.增大温室的比热容,减慢增温的速度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南麓气候干旱,高山冰雪融水量有限。随山势的降低,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浅层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柽柳为该地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根系较深,耗水量较大,植株下土壤中的水肥状况均优于灌丛间的空旷地带。下图示意天山南麓局部区域地形区及植被分布。
(1)分析与扇缘带相比,山前洪积平原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原因。
(2)分析柽柳灌丛植株下土壤中的水肥状况均好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
(3)柽柳灌丛对防止沙漠扩张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提出该地区为保障柽柳灌丛生长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笋是石刁柏的幼苗,主要有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未出土呈白色的称为白笋,出土后呈绿色的称为绿笋。其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同时耐旱怕涝,适于种植在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中。芦笋营养价值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誉,而且一次种植成功后可连续收割15~20年,深受农民喜爱。据了解,为实现脱贫,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窖坑子村自2017年开始,依托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采取集约化种植、节水滴灌的方式在沙地上发展旱地芦笋种植产业。目前已建成基地约2000亩,每亩平均收益5000多元,并带动周边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1)夏季该地种植芦笋时,出现过白笋变绿现象,请分析其中原因。
(2)简析当地沙质土壤对芦笋种植的有利影响。
(3)简述当地选择芦笋种植作为脱贫产业的原因。
(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
微专题18 河流地貌-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这是一份微专题18 河流地貌-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共12页。
微专题11 洋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这是一份微专题11 洋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共9页。
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 这是一份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