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04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微专题04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1页。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
微专题04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
【考点梳理】
(一)等压面图的基本特征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面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图所示)。
(二)等压面判读的基本要领
1.判断气压高低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1)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2)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好题精练】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低于P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N地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当M地处于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澳大利亚北部降水多 B.南非开普敦温和多雨
C.贵阳多晴朗温暖天气 D.我国沿海易受台风影响
【答案】1.C 2.A
【解析】1.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由题意可知, N地气压低于P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南指向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风向右偏(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北纬40°附近,属于北半球),因而N地风向为西南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M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据此进行判断:澳大利亚北部位于南半球,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来自海洋西北风的影响,降水多,A正确;南非开普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高温干燥少雨,B错误;贵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此时为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此时多低温阴雨天气,C错误;我国沿海一般在夏秋季节容易受台风影响,D错误;故选A。
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从天气雷达图上看,飑线就像糖葫芦一样,穿起一串雷暴或积雨云。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飑线来临前,天气特征最可能是( )
A.炎热干燥 B.低温干燥 C.高温湿润 D.低温湿润
4."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摩擦力小 B.空气对流减弱
C.水汽得到补充 D.热量得到加强
【答案】3.C 4.B
【解析】3.飑线是由强对流发展而来的,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所以飑线来临前该区域温度高,对流作用强列,湿润空气上升遇冷,形成降水,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此时湖面温度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飑线”天气系统热量补充减少,势力逐渐减弱,B正确;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热量得到加强均会使”飑线”天气系统势力加强,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湿空气被迫抬升,形成类似锋面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时会出现湿度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下图是我国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郑州与呼和浩特两城市间的气压(单位:百帕)差值可能为( )
A.25 B.32 C.35 D.40
6.据图可知,此时( )
A.为夏季的气压场 B.呼和浩特多发沙尘暴
C.郑州吹偏西风 D.南昌昼夜温差较小
7.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出现“干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B 6.D 7.C
【解析】5.读图可知,呼和浩特的气压为1035~1040百帕,郑州的气压为995~1010百帕,两城市间的气压差值可能为25~35百帕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图中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高压控制,此时,是冬季气压场,A错误;呼和浩特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风力弱,不会发沙尘暴,B错误;郑州此时吹偏北风,C错误;南昌此时位于冷锋后,多阴雨天气,因此昼夜温差较小,D正确。故选D。
7.由材料“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湿空气被迫抬升,形成类似锋面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时会出现湿度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可知,甲处为冷空气,不会上升,A错误;乙处为暖湿空气主动爬升,形成暖锋,B错误;丙处是西侧的干空气向东侧湿空气移动,东西两侧气流气温相近,因此形成干线,C正确;丁处是冷空气将暖空气抬升,形成冷锋,两侧温差大,温度会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C。
下图为“30°N亚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和太平洋上空500hPa等压面上的气温年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海洋对大气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是大气夏季降温的主要原因 B.7月,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
C.冬季海洋是对流层大气的“热源” D.海洋通过水汽蒸发调节大气温度
9.据图推断,东亚季风的转变月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8.C 9.B
【解析】8.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读图可知,海洋与陆地均是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大气在夏季升温、冬季降温,A错误;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但对于南半球来说,7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B错误;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冬季热量散失慢,是对流层大气的“热源”,C正确;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水汽到高空凝结释放热量,调节全球的大气温度,海洋不只是通过水汽蒸发调节大气温度,D错误;故选C。
9.本题考查季风的有关知识,季风风向的转变是海陆高低压中心的变化导致的,读图可知,在500hPa等压面上,每年9月到次年4月都是海上气温比陆上高,陆地上形成热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5—8月海上气温比陆上要低,陆地上形成冷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4月和9月为转变月。故选B。
风寒效应是一种因风导致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2020年12月12日,受寒潮影响,华北地区迎来降温、雨雪天气。下图示意某时刻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此时小明出门发现大雪纷飞,风寒效应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小明所在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西安 B.郑州 C.北京 D.东京
11.此时,小明感觉风寒效应显著的原因是( )
①气压较低②高压控制③风速较大④降雪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0.C 11.D
【解析】10.由所学知识可知,冷锋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由材料可知,小明出门发现大雪纷飞,可判断为冷锋过境。由图可知,冷锋正在北京过境,C正确;西安、郑州、东京没有经历冷锋过境,不会出现降雪天气,ABD错误。所以选C。
11.由材料可知,风寒效应是因风导致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风速大、降雪均会导致体感温度较低,与气压关联度不大,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所以选D。
2021年11月22日8时至23日6时,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之后两天辽宁和吉林大部分地区天气转晴。右图是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1日8点预报的东北亚部分地区23日8点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预报图看,该区域23日8点的最低、最高气压值分别可能是( )
A.980、1028 B.980、1032 C.984、1028 D.984、1032
13.推测辽宁、吉林大部分地区24日、25日的天气状况是( )
A.普遍出现大雾天 B.空气湿度较小 C.日均温25日更低 D.风向转偏南风
【答案】12.C 13.B
【解析】12.读图可知,该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值距是4hpa。最低气压值位于黑龙江东北部区域,气压值介于982-986之间,最高气压值位于图示区域的西北、西部和西南等地,气压值介于1026-1030之间。故选C。
13.根据材料可知,此次降雪受锋面气旋影响,24、25日辽宁和吉林大部分地区天气转晴,湿度下降,空气偏干燥,B正确。降雪之后,天气晴朗,说明该区域为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影响,空气水汽含量小,出现大雾的概率低,A错误。大雪过后,一方面雪的反射把阳光的能量反射到空气中,导致地面的温度低。另一方面,雪融化时会吸收热量,所以气温会下降。因此日均温在暴雪之后的23、24日较低,25日气温会有所回升,C错误。24日、25日冷锋系统已经过境,该区域属于冷锋锋后,该位置风向多偏北风,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郑州市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周边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特大暴雨。下面左图示意2021年7月20日我国500百帕等压面的等位势线(单位:10米,如588线的位势高度就是500百帕等压面距海平面的高度为5880米,副热带高压的范围就是以588线为边界)分布状况,右图是河南省地形图。
(1)说出副热带高压对台风“烟花”的影响。
(2)解释郑州市本次暴雨形成的原因。
(3)说明台风“烟花”减弱为温带气旋的原因。
【答案】(1)①影响了“烟花”生成的位置,只能在副热带高压以南;②影响了“烟花”的移动路径,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引导“烟花”向偏西、偏北方向移动;③影响了“烟花”的强度,副热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抑制台风的上升气流,会削弱台风,甚至使台风消亡。
(2)①郑州市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侧边缘,高空受东南风控制;②受郑州附近的低压吸引,东南风势力加强;③台风从洋面吸收大量水汽,被东南风输送到郑州上空;④郑州市西侧是山地,湿润气流被山地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⑤天气形势稳定,高压(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和台风长时间滞留,水汽源源不断输入到郑州市上空,降水持续时间长,形成暴雨。
(3)烟花从舟山登陆后,失去水汽来源,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减少(能量供应不足),地面摩擦力大,对台风消能作用强,台风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与南部海域相比,渤海湾纬度偏高,海水温度偏低,热带低压无法得到足够的热量和水源,势力减弱,逐渐演变成温带气旋。
【解析】本题以河南暴雨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台风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本题主要从“烟花”的位置、移动路径、强度及气流运送状况等方面来分析。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烟花”生成的位置只能在副热带高压以南;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外围气流的引导,使“烟花”向偏西、偏北的方向移动;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中心气压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削弱台风的势力,甚至使台风消失。
(2)本题主要从充足的水汽、气流的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等方面来分析。由图示信息可知,郑州市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侧边缘地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高空风为东南风;郑州位于近地面低压中心附近,受其影响,东南风势力加强;台风形成于太平洋,从海洋获得充足的水汽补充,被东南风输送到郑州上空;由河南省地形图可知,郑州市西侧是山地,被东南风输送的湿润气流遇到山地阻挡后,抬升形成地形雨;由于副热带高压和台风长时间滞留,天气形势较为稳定,导致水汽源源不断输入到郑州市上空,使得降水时间长,出现持续性暴雨。
(3)由材料信息“台风“烟花”登陆舟山普陀区,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中心”可知,烟花从舟山普陀区登陆后,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失去了海洋水汽的补充,导致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减少;由于地表摩擦力的影响较大,对台风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台风逐渐减弱为热带低压;由“热带低压中心由7月30日运动到渤海湾海面上,继续向东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可知,由于渤海湾纬度较高,海水温度较低,热带低压中心势力减弱,无法在该海域获得足够的热量和水源的补充,导致热带低压中心逐渐演变成温带气旋。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伸入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半岛”,大陆海岸线长,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复杂的一个大陆,等压线的分布也明显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图示意欧洲大陆局部区域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
(1)推测欧洲大陆海岸线曲折复杂的主要自然原因。
(2)指出图示季节甲地气压中心形成的可能原因。
(3)指出乙地的气候类型并简析其成因。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第四纪冰川侵蚀强烈;地处西风带,风大浪高,海水侵蚀作用强;大陆轮廓破碎,海洋深入内陆,受海洋影响大等。
(2)北半球大陆与海洋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冬季,亚洲和北美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将位置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之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甲地的低气压中心和北太平洋的低气压中心。
(3)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阻挡西风气流,降水较少等。
【解析】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貌类型的形成,大气环流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大陆大部分处于40°N以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第四纪大冰期时冰川面积广大,在冰川消融过程中对大陆海岸线产生的冰川侵蚀强烈;地处西风带,位于大陆西岸西风的迎风岸,高低纬度间的气压差大,风力大,风大浪高,海水侵蚀作用强;大陆轮廓破碎,海洋深入内陆,受海洋影响大等。
(2)北半球大陆与海洋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洋比热容大吸热慢放热也慢,陆地比热容小,陆地吸热快,降温也快;冬季时,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带移到60°N以南地区。但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辐射量少,处于降温状态,而此时陆地降温快,在亚洲和北美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将位置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之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甲地的低气压中心和北太平洋的低气压中心。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地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是乙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位于半岛内陆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小;西侧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阻挡西风气流,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东侧多为平原地形,地势较低,冬季源于亚洲高压的冷空气对该地影响较大,加剧冬季低温,使该地冬夏气温年较差较大。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微专题04 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共7页。
这是一份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7页。
这是一份微专题09 水体补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