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02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微专题02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5页。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2 热力环流【考点梳理】(一)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一个过程(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需要注意:(1)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产生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风)是其结果。(2)受重力作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热力环流中气压的高低,是同一水平面的比较。同一水平面由气压高低差异所形成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2.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遇冷下沉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3.三个关系(1)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②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好题精练】一、单选题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 ,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 )A.热力环流 B.峡管效应 C.焚风效应 D.温室效应2.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答案】1.A 2.D【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正确;峡管效应是地形影响,不是热力差异形成;焚风效应是地形影响形成;温室效应指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BCD错误。故选A。2.由所学知识可知,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气流上升,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风由屋后吹向屋前,形成“穿堂风”,D正确;房屋东西朝向,房前、屋后受热差异小;房前山林,屋后河流,受热产生的差异小,不易形成“穿堂风”,ABC错误。故选D。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热岛强度随郊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强。下图为2018年乌鲁木齐市城郊范围示意图,T1郊区面积等于城区面积;T2郊区面积是城区面积的1.5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夏季白天的地表温度由高到低的排序应为( )A.裸地、建设用地、植被、水体 B.植被、水体、建设用地、裸地C.水体、植被、建设用地、裸地 D.建设用地、裸地、植被、水体4.据材料可推测,乌鲁木齐市随着郊区范围的扩大,郊区( )A.裸地占比增大 B.植被覆盖率增大 C.水体面积减小 D.建设用地占比增大5.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冬季热岛强度大于夏季,其原因是冬季( )①城市建筑物密集、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②城区地表温度下降较快③城区人为热源排放更多的废热④郊区地表温度下降较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3.A 4.B 5.C【解析】3.裸地含水量最低,比热容最小,地表温度最高;建设用地硬化地占比大,但夹杂有绿化地,地表温度低于裸地;植被地含水量高,且植物蒸腾耗热,地表温度较低;水体比热容最高,气温最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4.由材料可知,乌鲁木齐市热岛强度随郊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强,说明城郊温差增大,选项中只有郊区植被覆盖率增大可以降低郊区温度,导致城郊温差增大,B选项正确;裸地占比增大、水体面积减小和建设用地占比增大,都会降低郊区与城区的温差,减少热岛效应增强,A、C、D错误。故选B。5.城市建筑物密集,阻力大,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城郊间热量交换不畅,增大了城郊间温差,热力强度增大,①正确;冬季城区地表温度下降较快,会导致气温较低,会减少城郊温度差异,不符合题意,②错误;乌鲁木齐市冬季严寒,城市居民取暖会使用更多的能源,同时排放出更多的废热,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③正确;冬季郊区降温慢,会减小城郊温差,④错误。故选C。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根据数据绘制的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是因为( )①城市夜晚排放热量少,降温快②城市夜晚保温作用较强,降温慢③郊区空旷热量散失较快,降温快④郊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降温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城区积雪清理及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幅较小B.城区积雪清理及时,太阳辐射增强,气温降幅较大C.郊区积雪覆盖更多,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幅较大D.郊区积雪覆盖更多,太阳辐射增强,气温降幅较小【答案】6.C 7.C(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解析】6.城市夜晚排放热量少,降温快,城市热岛强度应减小,①错误;城市夜晚保温作用较强,降温慢,城郊温差大,热岛强度增强,②正确;郊区空旷热量散失较快,降温快,城郊温差大,热岛强度增强,③正确;郊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降温慢,会使城郊温差小,热岛强度减小,④ 错误,故选C。7.读图可知,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主要原因是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积雪大部分反射回去,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量少,大气温度低,同时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C正确,D错误;城区积雪清扫较及时,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少,地面吸收热量多,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大气温度高,AB错误。故选C。德克塔火洞是由美洲原住民发明的一种燃烧效率高、热量集中、隐蔽性好的火灶,深受户外生存者和野外单兵的喜爱。下图是德克塔火洞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德克塔火洞燃烧效率高,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空气通过铁架处流入,燃烧充分 B.甲处气流受热上升,燃烧充分C.燃烧时空气快速补充,燃烧充分 D.底部气流乙流向甲,燃烧充分9.德克塔火洞不易被远处的人发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可快速灭火,避免森林火灾 B.多选在人烟稀少的森林,不易被发现C.燃烧时少烟,不易被发现 D.燃烧时火焰都位于地下,不易被发现【答案】8.C 9.C【解析】8.由图可知,乙处为燃烧室,空气遇热上升,乙处气压下降,内部甲处空气下沉,从甲处流向乙处,空气循环流动,新鲜空气补充及时,燃烧充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9.由上题可知德克塔火洞燃烧充分,燃烧时烟少,不易被发现,隐蔽性好,C正确。烧柴时容易被发现的原因是木柴燃烧不充分,出现浓烟,和其他要素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华山观赏性云海(如下图)属低云族。冬季出现日数最多,夏季最少。秋冬季节观赏性云海一天当中上午8时出现次数较多。观赏性云海出现的前一天或当天一般都有降水,可作为预报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华山观赏性云海冬季出现日数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A.云底凝结高度低 B.绝对湿度大 C.冬季风强盛 D.凝结核增多11.秋冬季节华山上午8时出现观赏性云海的形成过程是( )①近地面水汽凝结 ②近地面空气抬升③地面受热 ④地面冷却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12.华山云海的出现与降水表现出极大相关性的原因在于两者都需要( )A.锋面过程 B.热力对流 C.静稳的大气条件 D.充足的水汽【答案】10.A 11.D 12.D【解析】10.华山观赏性云海属低云族,冬季气温低,空气对流弱,云底凝结高度低,方能出现云海。A正确,冬季绝对湿度小,B错误;冬季风强盛难以形成云海,C错误,该区域人类活动较少,凝结核季节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A。11.在水汽充足的条件下,秋冬季节,夜间由于地表辐射冷却,地面温度下降,近地面水汽遇冷凝结成雾。太阳出来后,地表增温,近地面空气抬升形成云海。过程为④①③②,故选D。12.华山云海的出现与降水都需要充足的水汽,降水不需要静稳的大气条件,也不一定跟锋面过程和热力对流有关。故选D。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A.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B.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C.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D.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14.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A.对流运动强盛 B.等压面下凹 C.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D.易出现逆温层(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15.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A.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构 B.带来大雾影响视线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答案】13.C 14.D 15.A【解析】13.夏季的湖面比陆地气温低、气压高,底部密度高、上部密度低,会出现“上现蜃景”,A错误。夏季的沙漠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B错误。冬季的暖流经过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上空会出现“下现蜃景",C正确。夏季的柏油路面空气温高、气压低,底部密度低、上部密度高,会出现“下现蜃景”,D错误。故选C。14.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说明该地盛行下沉气流,A错;底部密度大、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上凸,B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是水平方向气压梯度大导致的,和垂直方向密度、气压变化无关,C错;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抑制对流,易出现逆温层,D对。故选D。15.大风加速了空气的扰动,使上下层空气的密度差异变小,导致蜃景消失,A对;大风不利于雾的形成,B错;“蜃景”的出现主要与垂直方向上的空气密度、气压变化有关,而与水平方向热量差异无关,C错;大风的确会扰乱原垂直对流运动,但对流活动强弱及厚度主要取决于近地面气温高低和气温垂直递减率,D错。故选A。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读到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时,对巴山多夜雨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下图为该小组绘制的当地夜晚热力环流示意图(n、p海拔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关于该小组绘制的示意图及气流运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画法正确n地气温较m地低,气流沿坡面下沉 B.画法正确n地气温较p处低,气流沿坡面下沉C.画法错误m地气温较n地低,气流应垂直下沉D.画法错误m地气温较p处低,气流应垂直下沉17.有关巴山多夜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谷底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 D.夜晚谷底冷空气聚集,水汽易凝结成雨18.同一山坡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后,一天中山谷风( )A.出现时间滞后,风速变小 B.出现时间提前,风速变大C.出现时间滞后,风速变大 D.出现时间提前,风速变小【答案】16.B 17.C 18.A【解析】16.据材料可知,该图为当地夜晚热力环流示意图,夜晚山坡降温较山谷快,冷空气收缩沿山坡下沉,将谷底温暖的空气往上顶,温暖的空气上升冷凝,形成巴山夜雨,图中画法正确,n地气温较p处低,气流沿坡面下沉,故B正确,ACD错。17.据上题分析,夜晚山谷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故C正确,D错,夜晚谷底地形封闭降温慢,故A错,逆温层抑制气流上升,不易成云致雨,故B错。故选C。18.同一山坡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后,山坡的增温和降温的速度变慢,山谷风出现时间滞后,植被增加会降低风速,故A正确,BCD错。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右图为天津市简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由图可知天津市( )A.热岛强度没有季节差异 B.冬季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微弱C.夏季热岛持续时间最长 D.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20.天津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9.D 20.B【解析】19.读图,天津市四条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代表不同的季节,有较明显的差异,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热岛强度日变化最明显,B错误;该图显示的是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并不能看出夏季热岛的持续时间,C错误;读图可知20点-6点时间段,即夜晚的热岛强度要强于白天,D正确。故选D。20.由于城市热岛产生的近地面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时会产生风力叠加,从而使海风势力增强。由于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城市上空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因此,近地面空气由郊区吹向城市。即由①、②、③、④四地吹向中心城区。海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即由东部的渤海吹向陆地,即海风风向为自西向东。图中四地,只有②地,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会导致海风势力显著增强。故选B。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的气温差异,导致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流动形成的风称为冰川风。珠峰北坡的绒布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南、西三面被高山环抱。实验人员沿河谷底部设置了甲、乙、丙3个站点,测得3个站点白天都会受到偏南风影响,其中甲站点测得的偏南风明显强于乙、丙两站点。该偏南风强弱是受冰川风、山谷风等共同影响。下图为绒布河谷南北剖面示意图。(1)简要说明三个站点白天测得的偏南风形成原理。(2)分析甲站点的偏南风强于乙、丙两点的主要原因。(3)简要分析白天谷地东西两侧的山谷风对偏南风起到的作用。【答案】(1)冰雪面反照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雪表面融化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北)流动,形成偏南风(冰川风)。(2)白天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谷地气压较高,产生向南运动的气流,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受到的阻挡更明显,距冰川最近的甲站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3)白天谷地盛行谷风,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吸引南侧冰川风北上,从而使得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加强了偏南风。(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解析】本题以“绒布河谷南北剖面示意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风形成原理以及影响因素、白天谷地东西两侧的山谷风对偏南风起到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由所学知识可知,冰雪面表面光滑,反照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雪表面融化还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下降,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所以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此时形成偏南的冰川风。(2)由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绒布河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收缩下沉,谷地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运动,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抵消,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距离冰川风距离较远,受到阻挡作用,风力较小;而甲站距冰川最近,所以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3)由第2题及所学知识可知,白天谷地盛行谷风,由“珠峰北坡的绒布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可知,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从而使南侧冰川风北上,这样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并且加强了偏南风。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材料二 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1)分析暖棚内温度高的原因。(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的。(3)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答案】(1)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2)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3)太阳辐射强的原因: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解析】本题以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的房屋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热力环流原理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运用所学知识及原理,联系材料和题目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太阳短波辐射能量强,能够透过玻璃到达暖棚内,而长波辐射则很少能够透过玻璃。暖棚内气温高,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两种不同波长的辐射透过玻璃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热量滞留。白天时,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过玻璃出去,使得热量可以留在暖棚内,从而对暖棚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暖棚内温度较高。(2)热力环流是冷热差异造成的空气运动,垂直方向,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在暖棚地面附近形成低压,暖棚顶部空气堆积形成高压,而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内室地面形成高压,内室顶部形成低压。因为地面及上层之间的气压差异,使得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上层(顶部)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地面)空气则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从而使得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3)本题需要注意,太阳辐射和气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及昼长等。而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气温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对流层气温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因此气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使得太阳辐射较强;根据材料信息,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强。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可知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香格里拉海拔高,大气稀薄,使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得热量容易散失,不利于热量储存,同时根据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使得香格里拉海拔高,气温低。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即小尺度区域内的大气运动,如热力环流形成的山谷风)与背景风(即大尺度范围的大气运动,如三圈环流、季风等)的共同影响。延庆盆地地处北京西北郊区,北部背依海坨山,南部与北京城区之间有军都山相隔,空气质量优,是首都的“后花园”。延庆盆地山谷风现象明显,尤其是3~5月山谷风日数最多。山谷风是导致延庆盆地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下图示意延庆盆地的地形。(1)从下垫面角度,简述延庆盆地山谷风现象较为明显的原因。(2)3~5月延庆盆地山谷风日数最多,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判断一日内山谷风显著加重延庆盆地山前地段空气污染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答案】(1)周边多山地,下垫面起伏大,环境较为封闭,背景风(或季风、盛行风)干扰较小;盆地有湖泊(水库),增大比热容,进一步降低盆地升温、降温幅度,扩大了盆地与山坡之间的温差,促进了山谷风的形成。(2)雨季尚未到来,晴天较多,山坡和(盆)谷地因太阳辐射温差更大;山坡植被刚返青,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小;冬、夏季风转换时期,背景风(或季风、盛行风)较弱。(3)时间段:午后(至下午)。理由:太阳辐射强,山坡升温快,山坡、谷(盆)地温差大,谷风强;盆地内气流下沉,污物聚积,谷风又将盆地的污染物堆积在山前,难以扩散。【解析】本大题以延庆盆地山谷风和延庆盆地的地形为背景材料,涉及延庆盆地山谷风现象较为明显的原因、延庆盆地山前地段空气污染的时间段及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延庆位于河谷地区,北部为海坨山,南部是军都山,周边多山地,下垫面起伏大,受山地影响大;地处延庆盆地,地形较为封闭,受冬夏季风影响小;盆地有水库,比热容大,盆地升温、降温幅度减小,盆地与山坡之间的温差变大,因此山谷风现象较为明显。(2)延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3~5月是春季,降水少,晴天较多,山坡和谷地之间因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差更大;春季山坡植被刚返青,枝叶并不茂密,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小;3~5月正值冬季风向夏季风的转换时期,季风影响较弱。(3)午后至下午太阳辐射强,山坡升温快,气温较高,气压低;延庆盆地升温慢,气温较低,气压高,山坡与盆地之间的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由盆地吹向山坡的谷风强;盆地内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污染物不易扩散,导致污染物聚积,由盆地吹向山坡的谷风又将盆地的污染物堆积在山前,难以扩散。因此山谷风显著加重延庆盆地山前地段空气污染的时间段是午后至下午的时段。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绿岛”绿地对气温产生的影响,专家称为“绿岛效应”。“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下降0.5℃以上。云山叠翠,珠水流光,广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建成了最美城市中央湿地。目前,广州基本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下图示意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市区比郊区气温高的原因。(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城郊之间大气运动特点,它和海陆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3)广州夏季漫长,说明广州市绿地建设对缓解大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答案】(1)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密集,车流量大,排放的废热多,使城市心区气温高于郊区。(2)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形成热力环流。海陆风风向存在着昼夜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风总是从郊区吹向城市。(3)绿化可以调节气温。炎热的夏季,绿地树木和草坪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接辐射;绿地附近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所以气温较低。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的温度,提高附近的空气湿度。【解析】本题通过“绿岛效应”和“热岛效应”的相关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1)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与郊区大面积绿地及水面相比,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再加上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密集,各种交通工具密集,排放的人为热量多,进一步使城市中心区气温高于郊区。(2)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气温高于周围郊区,导致城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形成热力环流。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而城市风热力环流的风向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由郊区吹向市区。(3)结合热岛效应的形成过程分析,城市绿地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使绿地附近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从而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较低;另外,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和水分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气温降低,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微专题02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共9页。
这是一份微专题05 锋面系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4页。
这是一份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