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语 文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材料二: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科学技术因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拜心理,并被许多人当作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B.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多帮助。C.科学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D.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内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B.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D.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必须研究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3.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B.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C.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为了引出后文人文与科学距离变近的观点。D.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为什么说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而且有害的?请结合材料合理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一块土地贾平凹这是他给我说的故事。他那块地并不大,总共十八亩二分五,他们习惯说成十八亩地。十八亩地很平整,西边有一条水渠,水渠一拐,朝别的地方去了,拐弯处长了棵梧桐树。他那时太小,只有两岁吧,关心着那棵梧桐树上会不会来凤凰。那时候,他的太爷还在,有一阵子太爷总是去十八亩地,从地北头走到地南头,再从地南头走到地北头。太爷在地里走着就背了手,腿好像没了膝盖,直戳戳往前迈一步,再迈一步。从渠沿上走过的人说:阿爷,你咋天天都量地哩?爷的爷刚刚来到沙白村时,那里还是一片狼牙刺滩,一家人起早贪黑硬是挖掉了狼牙刺,搬走了石头,才修出来了十八亩地。但在太爷三十岁的那一年,房子着了大火,把什么都烧成了灰,十八亩地就卖给了村里的马家,太爷还从此给人家吆马车。太爷在用步子丈量着十八亩地,村子里正叮叮咣咣地敲锣鼓。锣鼓敲到谁家,谁家就拿一条红被面来挂彩。太爷说:土地改革了呀!太爷在十八亩地里种了麦子。可是,麦子刚刚泛黄,太爷却死了。沙白村的坟地都是在村东那个堆料浆石的高岗子上的,只有太爷的坟埋在梧桐树下。爷对十八亩地更是上心,种麦,种包谷,也种豌豆和芝麻,地堰砌得又细又直,地里的土疙瘩都揸得碎碎的。他亲眼看过爷在吃土,那是一个秋后,麦苗还没有出来,爷领着他在地里走,爷一直鼻孔张大地吸。他说爷你吸啥呢?爷说你没有闻到土气香吗?他闻不出来,爷就从地上捏了一把土,捏着捏着,竟把一小撮塞在嘴里嚼起来了,吓了他一跳。他说:爷是蚯蚓。爷赫赫地笑了,说:蚯蚓?啊,蚯蚓,爷是蚯蚓。后来,爷就当了村长。当了村长,就走方字步,在村道里走,人人见了都问候。爷怎样经管着村子,他不甚清楚,但在爷当村长的几年里,沙白村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是过了两年吧,村里又是敲锣打鼓。婆问爷:咋又敲锣鼓哩?爷说:社会又变呀,要地呀。这就是成立了人民公社。村子里架起了高音喇叭,整天在说着人民公社好。但是爷不久就病了,汤米不进。侧睡了一个月,到了初秋,爷突然精神好些,要家里人搀着去十八亩地,家里人搀着他到梧桐下。爷说:哦,芝麻开花了。头一歪,咽了气。爷死后没有埋在十八亩地里,因为十八亩地已经不属于他家的地了。这期间发生了多少事啊,他娘死了,他爹摔断过腿,他又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又在一报社上班。他再一次回到沙白村,把辞退工作准备经商的想法说给爹。他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天他家的院子里涌了好多人。院子人说:征地啦,征地啦!那个晚上,沙白村人都在高兴,这地一征,他们终于不再是农民了,而且每家还领到了一大笔补贴费,就筹划着该怎么使用这些钱了,他爹却在屋里喝闷酒,喝了半瓶子,喝得一脸的汗都是油。爹问:你爹真的也不是农民了?他说:当然不是农民了。爹却说咱到十八亩地去。他能理解爹的心情,以前分了地,又收了地,地还在沙白村,天天都能看到,现在却要离开沙白村,十八亩地说不定做什么用场,就再也没有了呀。他陪爹去了十八亩地,从地南头走到地北头,走了七八个来回,爹的腿一软就跪在地上磕头。他不知道爹是给十八亩地磕头哩,还是给埋在十八亩地里的太爷磕头。爹离开了沙白村,搬住到了城西南角新建的小区。他不能陪爹呀,因为他的公司经营外贸生意,生意又非常好,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他也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城市发展确实很快,像潮水一样向四边漫延着,扩张着。原先20万一亩征去的土地,地价开始成了 400 万一亩,纷纷建造了别墅。还未开发的那些地方,都用围墙圈着,过一段时间,拍卖一块;再过一段时间,再拍卖一块。当然,每次拍卖会他都去参加的,每次参加了都铩羽而归。但当又一次召开拍卖会,拍卖的是沙白村那一片面积,他竭力竞争,他的实力不可能拿下整个沙白村,却终于得到了那十八亩地的开发权。他说十八亩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经过的,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这就是社会在变化。社会的每一次变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这土地永远还是十八亩呀,它改革着,去演绎了几代人的命运啊!他说完故事,我让他带我去十八亩地看看。十八亩地果然还被围墙围着,地很平,没有庄稼,长着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突然,地的南头嘎喇喇一声,飞起了一只鸟,我们即认出那是野鸡。怎么会有野鸡?野鸡是能飞的,但它飞不高也飞不远,围墙之外都是楼房它是从哪儿来的?我们都疑惑了。他却突然一愣,说:这是不是我太爷的魂?!他这话是把我吓了一跳,但我绝不会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我只是担心这十八亩地很快京要被铲草掘土,建起高楼了,那野鸡还能生存多少日子呢?又是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路过了那十八亩地,十八亩地的围墙换了,围墙里并不是建筑工地,梧桐树还在,蒿草还一人多高,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一块土地。(有删改)文本二:在《一块土地》中,贾平凹孤独地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深切地注视变化中的乡土中国面临的困境,有黍离麦秀之情怀。叙事简洁,行文朴拙,谦抑隐忍,个体与历史、现实间的精神纠葛得到了满怀敬意的表现。——2010 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一块土地》授奖词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对太爷背手量地的行为描写,虽寥寥数语却生动传神,饶有趣味,使其形象具有鲜明特点。B.文中“梧桐树”不止一次出现,使得行文前后照应,凸显了在土地上生存的农民顽强的生命力。C.爹跪在土地上磕头之举,既有对土地的难舍之情,也不乏失去土地的深深遗憾,可谓意味深长。D.文末聚焦在商品经济时代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经营使用变化给农民带来的深远影响,发人深思。7.对于“爷吃土”这一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全文看,“爷吃土”的行为虽有悖于生活常理,却符合人物的情感逻辑。B.“他”惊讶于爷的吃土行为,是基于儿童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浅层认知。C.“他”将爷比做蚯蚓,爷笑着承认,表现了爷对自己农民身份的深度认同。D.说明了爷对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8.文本一中同一土地,却有“十八亩地”“一块土地”两种称谓,其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6分)9.文本一是如何表现文本二所说的“个体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精神纠葛”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辨捷,辞义响起。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密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见抚养。……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密遣户曹赍钱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著《述理论》,论中和仁义、儒学道化之事,凡十篇。安东将军胡罴与皇甫士安深善之。寿良、李骧与陈承祚相长短,密公议其得失而切责之。常言:“吾独立于世,顾景为畴,而不惧者,心无彼此于人故也。”密同时蜀郡高玩,字伯珍,受学于太常杜琼,术艺微妙,博闻强识,清尚简素。少与密齐名,官位相比。大同后,察孝廉,除曲阳令。单车之县,移檄县纲纪,不使遣迎。征为太史令,送者亦不出界,朝廷称之。方论大用,会卒。(节选自《华阳国志》)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B.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C.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D.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机警辨捷,辞义响起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B.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 肇锡余以嘉名C.论中和仁义、儒学道化之事,凡十篇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D.独立于世,顾景为畴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闻名当时。祖母生病后,他就哭泣流泪,侍候时侧身呼吸,甚至不敢大口出气,内心忧惧不安。B.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后,因其无子,皇帝令其宗子为世子,临时赴丧。李密派遣部下带着钱财,然后推车送他离开。C.李密认为中山王过境时要求烦碎,所以希望他表达孝思要遵守先王法则,行为举止牢记先贤告诚,要学习效法高祖。D.高玩与李密年轻时齐名,官位相比更高。其被举荐为孝廉,任曲阳令,乘单车赴任,发文书要求县里不得派人迎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2)寿良、李骧与陈承祚相长短,密公议其得失而切责之。14.文中多处征引李密的相关语句,请据此概括他为人为官的准则。(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离骚》描写的事物虽然是寻常的,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3)“扁舟”作为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更是追求自由、隐居的媒介,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作为中国现代数学开拓者之一的苏步青身上所体现的科学报国、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等“步青精神”被传颂至今。但这样一位大数学家,还是一位①_______。在人们过去的印象中,数学家似乎是一群“怪人”,他们满脑子都是数字、公式、图形,②_______,苏步青打破了人们对数学家的认知。翻开苏步青的人生画卷,是满满的诗情画意。“极目东西无净土”“愁闻辇鼓动余哀”,这是他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凉风吹澈晴空暮,唤起相思万里情”,这是他离京前往苏联进行访问以及参加数学家大会时的绵绵乡愁;“黄冠翠袖足清闲,淡泊生涯水石间”,这是他借称颂水仙花表达自己愿一生从教、两袖清风、宁静致远的广阔情怀;“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这是他耄耋之岁雄心未灭、创新不止,仍不断求真求实的豪言……数学与诗词,③_______,苏步青却深谙二者相通之精髓。在他看来,数学和旧体诗都十分重视想象和推理,读写旧体诗能起到“窗外看雁阵”的作用,可避免头脑僵化,他还向有志于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呼吁;“搞点形象思维,读点诗词,对打开思路、活跃思想是很有好处的。”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19.文中画框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至22题。虽然酸菜以其特有的风味吸引了不少人,①________。从管养学角度,还是吃新鲜的、未加工的蔬菜为宜,因为烹饪会损失很多营养素。酸菜虽然具有别样风味,但在腌制过程中一样会损失营养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丢失。此外,酸菜为了保鲜,②________。目前已经明确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相关。“特别是我国北方人,盐摄入量每天可达到18到28克,因此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很高。”研究人员表示,对于健康人来说,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高血压、肾病等患者更是需要减量,因此这类人群要少吃酸菜。另外,一些特殊人群也建议少吃酸菜。( ),进入胎儿的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作用,③_________。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由于亚硝酸盐的渗透力极强,可以直接透过胎盘B.由于亚硝酸盐的渗透力极强,胎盘可以直接被透过C.之所以亚硝酸盐的渗透力极强,胎盘可以直接被透过D.之所以亚硝酸盐的渗透力极强,可以直接透过胎盘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谱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劝导人向上向善的思想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兼善天下”“利济苍生”等。向上向善的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思想向上、行动向前、心中向善的自觉与自省。向上向善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博大的情怀。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