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大庆市红岗区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大庆市红岗区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仔细填空,准确判断,谨慎选择,细想快算,能写会画,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大庆市红岗区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一、仔细填空。1.0.25====( )÷242.在14-x=8、7×5=35、x÷0.9=1.8、100x、79<83x、15y=75中方程有(________),等式有(________)。3.2分数单位是(______),它有(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加上(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是最小的合数。4.一本字典的体积大约是1(__________).5.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______)情况。6.把三块棱长都是4cm 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____).7.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底面边长是5cm,高是8cm,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cm2,体积是(____)cm1.8.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________个正方体,最多可摆________个正方体。9.一包小糖平均分给一年级小朋友,如果分给24人正好分完,分给32人也正好分完,这包小糖至少有________颗。10.张阿姨、王阿姨和冯阿姨合买了1个6千克的西瓜,平均每人分得一个西瓜的(______),平均每人分得(______)千克西瓜。二、准确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1.自然数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也可分为质数和合数两大类。(____)12.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____)13.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 (_____)14.大于 小于 的分数只有一个.(______)15.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______)16.两个分数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一定相等。(________)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17.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B.一瓶牛奶的净含量是250ml. C.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18.两个质数相乘的积的因数有( )个。A.2 B.4 C.6 D.无数19.王鹏用小棒摆了四幅树状图,以下是树状图变化的规律:……王鹏按照这个规律继续往下摆,第五幅树状图要摆( )根小棒。A.23 B.31 C.35 D.4520.如图,一张长方形纸片遮住了甲、乙两条线段的一部分。甲与乙相比,( )。A.甲长 B.乙长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21.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2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 ,这个分数( )A.大小不变B.扩大到原来的2倍C.扩大到原来的4倍D.缩小到原来的 倍四、细想快算。22.直接写出得数.0.25×4= 0.125+= = = 1= = 1+= = 23.脱式计算.(1) (2)(3) (4) 24.看图列式计算.五、能写会画。25.下面方格纸上的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请你以O点为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一个面积为3cm²的三角形,再把它绕点O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6.把下面的正方体展开图补充完整。27.如图是一长方体展开图的一部分,请你把这个不完整的长方体展开图补充完整.六、解决问题28.有两根铁丝,一根长36dm,一根长24dm,把它们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没有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一共可截成多少段?29.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dm,宽4dm,高6dm,水深4dm.如果放入一块棱长为2dm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会上升多少dm?30.下面是李强7~11岁每年体检时的体重与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的对照图。(1)( )岁时李强的体重与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相差最少。(2)9岁时李强的体重与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相差( )千克。(3)11岁时李强的体重是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的。31.一堂40分钟的体育课,做准备活动用了小时,老师示范用了小时,其余时间学生自由活动,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是多少小时?32.修一条千米长的路,两天一共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仔细填空。1、8 4 40 6【解析】略2、14-x=8、x÷0.9=1.8、15y=75 14-x=8、7×5=35、x÷0.9=1.8、15y=75 【分析】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叫方程,方程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含有等号;②含有未知数,由此判断得解。【详解】在14-x=8、7×5=35、x÷0.9=1.8、100x、79<83x、15y=75中,含等号的式子,即等式有:14-x=8、7×5=35、x÷0.9=1.8、15y=75,其中含有未知数的,即方程有:14-x=8、x÷0.9=1.8、15y=75。故答案为:14-x=8、x÷0.9=1.8、15y=75;14-x=8、7×5=35、x÷0.9=1.8、15y=75。 本题考查方程与等式的意义,熟知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是解题关键,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 11 5 【解析】略4、立方分米【解析】略5、数量的增减变化【分析】折线统计图: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通过用数据点的连线来表示一些连续型数据的变化趋势,它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故答案为:数量的增减变化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6、1【分析】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把三块棱长都是4cm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4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由此解答.【详解】4×4×4=1(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1平方厘米.故答案为1.7、210 200 【解析】略8、5 6 【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有两行,每行各2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有两层,下面一层2个正方体,上面一层1个正方体居左,最多的情况下,上面一层有2个正方体一列居左,据此解答。【详解】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5个正方体,最多可摆6个正方体。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9、96【分析】根据题意,求这包小糖至少有多少颗,也就是求24和32的最小公倍数,首先把24和32分解质因数,它们的公因数和各自单独的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详解】把24和32分解质因数:24=2×2×2×3,32=2×2×2×2×2,24和3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2=96;答:这包小糖至少有96颗。故答案为:96。 此题属于最小公倍数问题,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问题。10、 2 【分析】(1)把一个西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则每份就是;(2)求每人具体分多少千克西瓜时,就是把6千克的西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即可。【详解】(1)1÷3=(2)6÷3=2(千克) 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和除法的关系,重点要区别量和分率,当求具体的量时,要用具体的重量来进行计算;当求分率时,就要把具体的重量看成单位“1”来进行计算。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1、×【解析】略12、×【分析】0摄氏度以上称为零上几摄氏度,0摄氏度以下称为零下几摄氏度,所以0摄氏度不是没有温度,而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据此解答即可。【详解】0摄氏度不是没有温度,而是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故答案错误。 此题关键正确理解0摄氏度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的意义。13、√【详解】略14、错误【解析】【考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解答】解:大于小于的分数有无数个.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如果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扩大无数倍,那么介于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就会有无数个.15、√【详解】略16、×【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我们可以假设任意两个分数相等,再结合他们的分数单位去判断。【详解】假设两个分数分别为和,因为,则这两个分数相等。但的分数单位是,而的分数单位是,≠,可见如果两个分数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不一定相等。故答案为×。 分数的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不同的分数,就有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17、B【解析】略18、B【解析】略19、B【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第一幅树状图:1根;第二幅树状图:1+2=3(根),第三幅树状图:3+4=7(根),第四幅树状图:7+8=15(根),第五幅树状图:15+16=31(根)。【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王鹏按照这个规律继续往下摆,第五幅树状图要摆31根小棒。故答案为: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图形变化规律的能力,需要认真观察,逐项分析变化规律,即可解答。20、B【分析】通过观察线段图可知,甲被平均分成了3份,露出的是全长的2份,遮住了1份;乙被平均分成了5份,露出的是全长的2份,那么可知遮住的是3份,由图可知甲乙的一份长度都一样,故乙比甲长。【详解】由分析可知,这张长方形纸片遮住了甲、乙两条线段的一部分。一份的长度都相等,甲3份与乙5份相比,乙线段的长度长。故答案为:B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与应用解题,需要注意,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21、C【解析】【考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解答】解:设原来的分数为 , 分子扩大2倍,分母缩小2倍后为:= =4× 因此这个分数扩大了4倍.故选C.【分析】解决此题,可以设出这个分数,然后根据分子扩大2倍、分母缩小2倍,得到的新分数与原分数比较即可.此题主要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答问题,先观察分子或分母之间的变化,发现规律,再进一步通过计算解答问题. 四、细想快算。22、【详解】略 23、【解析】略 24、 × =【详解】略 五、能写会画。25、画法不唯一。【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是2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面积是3平方厘米,画出三角形,根据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1)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2)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3)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4)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详解】3×2=6,6=1×6=2×3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和作旋转后的图形,决定旋转后图形的位置的要素:一是旋转中心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三是旋转角度,本题没说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均可。26、【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在下行右边添上一个正方形,即成为正方体展开图的“2—2—2”结构,就是一个完整的正方体展开图。【详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 本题是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7、【解析】略【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六、解决问题28、12分米;5段【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把它们截成相同的最长小段,就是求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分别用铁丝的长度÷每段的长度=分的段数,再相加即可解答。【详解】因为36=2×2×3×3,24=2×2×2×3,所以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12,每段最长是12分米;36÷12+24÷12=3+2=5(段)答:每段最长是12分米,一共可以截5段。 本题主要考查最大公因数的应用,理解“每段最长的值等于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解题的关键。29、0.4分米【解析】(2×2×2)÷(5×4),=8÷20=0.4(dm).答:缸里的水上升0.4dm30、(1)7 (2)20 (3)【解析】略31、小时【解析】根据题意,40分钟=小时,可用小时减去准备活动用的时间,再减去老师示范用的时间就等于学生自由活动用的时间,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答: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是小时.32、【分析】把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两天修的分率和即为两天一共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详解】++=+=+ =答:两天一共修了全长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求出两天一共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大庆市红岗区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认真填一填,是非辨一辨,细心选一选,用心算一算,操作与思考,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大庆市红岗区数学四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心思考,我会选,认真辨析,我会判,仔细观察,我会填,认真细致,我会算,动手操作,我能行,生活问题,我会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大庆市红岗区2023届数学三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心思考,我会选,认真辨析,我会判,仔细观察,我会填,认真细致,我会算,动手操作,我能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