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语文02卷-(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语文02卷-(考试版),共6页。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城市,陌生人相聚之地柳延延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人心动,它要求我们直面大城市带给我们的种种问题,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让美好的理念变成现实。按一个法国学者的定义,“大城市就是陌生人可能在此相遇的居民聚集地”。如果让我描述对大城市的感觉,则“个人孤独地行走于人群中”可能是贴切的。这里,城市的规模显得异常重要,它提供的人际互动的规模对人的精神生活、心理感受和个性气质都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确实,大城市生活的人面对的是一个外在景象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生存环境。与陌生人的相遇是不可避免的事,而人们往往努力避免和陌生人的交往,比如尽量只是被看见而不要对视,无论陌生人说什么,都要尽力不去搭理他。陌生人成了人们在生活中拒绝和他说话与交往的人。这种逃避使人的都市生活呈现出片断的、短促的、易逝的“万花筒景象”,结果引起了现代人心理的紧张感,这不是在某时某地的紧张,身处大城市,心理和精神的紧张就如影相随。我们真的能避免和陌生人交往吗?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生活在大城市,我们实在是离不开、躲不掉陌生人,可我们总在回避与陌生人打交道。我们的问题和困惑部分源于我们对陌生人的这种矛盾态度。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的中国人来说,如何与陌生人交往是需要学习的。纵观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可以发现,若要陌生人社会健康地运作,就需要全社会确立起尊重契约的理念,愿意通过法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亲缘、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在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往往“知根知底”,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关系像蜘蛛网一样把他们联接起来,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一员,这使得大多数人能较好地履行自己对他人的义务,少有欺骗行为发生。随着社会的开放与社会分工的细化,中国人陆续进入陌生人社会,这需要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观念变化。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契约精神”“法律意识”还比较陌生。结果是:一方面,传统道德共同体的约束效力明显在减弱,如离婚率上升,遗弃行为增加;另一方面,熟人社会的某些力量仍在隐秘地支配社会的运行,送红包、找后台等等,有时让法律显得有气无力。观察今日之中国,熟人社会的道德运作逻辑与陌生人社会的法律运作逻辑既冲突又共存,时时都在呼唤我们改革的深入。上述这一切,给中国的陌生人社会——城市生活——打上了特有的印记。我以为,今天中国人普遍存在着的某种焦虑,大多与此有关。现在我们自由抉择的余地大了,却近乎宿命地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拱手交给了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我们有时可能不知道罐头、火腿和奶制品有没有毒,不知道动车和飞机是否被正常检修,不知道自己得的病是不是真的需要开刀……这让人感觉自己活在侥幸之中,今天中国的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时常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你将来走上社会会怎样。在这样的观念里,“走上社会”就是到一个完全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公共空间里去,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危险,你处处都要防范并且需要学会很多的求生技能,这表明,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观念中,“社会”还是一个比较冷漠的概念,它遵从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的确会产生彼此间的冷漠状态。因此,怎么理解社会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样理解在家庭、血缘或地缘关系,或是比较自然的朋友关系之外的公共领域——陌生人领域的问题。在我看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要义,不光是高楼林立、汽车奔驰,它还能够培育出严格遵守规则的人群,以使陌生人之间能够建立起信任、责任和同情。如果有一天,我们谈到“社会”这个词时,将它看作一个好词,一个正面的词,比如说,它代表着一种正义,代表着一种集体的力量,代表着安全和帮助,它就回归到比较健康的理念了。(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中“这种矛盾态度”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对离不开躲不掉的陌生人拒绝的态度B.因陌生想回避却又不得不依赖的态度C.对陌生人既努力回避又极力排斥的态度D.不敢与陌生人打交道又迫不得已的态度2.依据《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的相关概念,下列对文中“‘身份到契约’的观念变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身份”是“差序格局”社会中个人对他人与自己关系亲疏远近的评判标准。B.“契约”是“团体格局”社会中人们行事与评判是非对错所依据的法律或条约。C.熟人社会的行事依据是与“己”关系的亲疏,其所持的道德标准不具伸缩性。D.陌生人社会的行事依据是法律和契约,团体界限分明,个人权利和义务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花筒景象”是指大城市生活带给我们的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感受。B.“从身份到契约”指从熟人社会道德运作向陌生人社会法律运作的改变。C.家长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表现出他们对现代社会不信任。D.文章旨在让城市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心理感受和个性气质产生深远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温儒敏: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中华读书报:作为部编本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您为教师和学生编选、推荐书目,关于读书的著作也出版了很多。您怎么看待阅读?温儒敏: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去决定的。真正的爱书者,他们把读书作为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有功利性的阅读,但更乐于自由的阅读,或者说私密的阅读。周作人说,书房是不可示人的,因为一看你读些什么,就知道斤两了。这有点幽默,但读书的确是“很个人”甚至私密的事情。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开个书单,推荐一些经典,有些引导,也有必要,只是不宜强制。孩子也有他们的“私密”,应容许有阅读的自由。中小学语文课会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凡是书单指定的,孩子不一定喜欢。因为经典与学生有隔膜,本来就不容易读,若又当作任务,甚至处处指向考试,那就煞风景了。既然“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即使指定阅读范围,也还是要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容许读一些“闲书”。人各有各的爱好,并非所有人都爱读书的。但爱读书的人,能帮助自己独立人格的养成。真正的爱书人,不会随波逐流,不是哪些书走红就读哪些,他们选书总是有自己的喜好,有独立的眼光,阅读对他们是一种观望世界、涵养性情的方式。中华读书报:问题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书。您上中学后还能有那么多自由的阅读吗?温儒敏:作业太多的确是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双减”。不过可以设想,即使不布置作业,孩子就有时间读书吗?不见得。孩子嘛,精力无限,兴趣就是动力。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拖延症。现在的孩子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大,但他们还是比父辈幸福多了。若要比较,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那么多机会和诱惑,比较单纯,读书也就有较多的时间和自由。中华读书报:您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温儒敏:大约上初中时,我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歌,像普希金、莱蒙托夫、拜伦、雪莱、聂鲁达、惠特曼等等,都找来读。我自己也模仿着写诗,给《少年时代》《红领巾》等少儿杂志投稿。正是阅读充实了我的灵魂,伴随我挺过了艰难的饥饿年代。高中我就离开小镇上的家,到县城上学了。那时高中生不多,上大学的更少,我参加高考的1964年,全国才几十万考生,录取率非常低。我的备考不是刷题(也找不到往年的考题),而是拓宽视野,读一些比较深的书。如王力的《古代汉语》、杨伯峻的《文言语法》,都过了一遍。这些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高考,却又不限于应考,毫无疑问对于我的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读书有兴趣了,一天不读就不习惯,我高中时期的阅读面是比较广的,如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史之类都读。高中时期,我对于书的确有种崇仰之心,还喜欢读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读外国的书,理论的书,甚至还读过康德,读过天文学。天文学对我影响很大,改变了我的时空观,甚至还想过要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也不太懂,但高中生的我就有意找来读。这是什么心理?是一种“喜欢读书”的象征吧,一种上进的力。所以,阅读还可以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爱好、特长,为将来的专业选择、人生发展方向做准备。中华读书报:几十年与书为伴,反复读的书有哪些?温儒敏:鲁迅的书读得最多,这跟我从事文学史研究有关。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书斋里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痛切的感受,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这和读一些学问家的概论与历史著作之类是不一样的,功能和感觉都不一样。(摘编自《中华读书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温儒敏说读书是个人的事,是由本人愿望、功用与兴趣来决定阅读的内容和方法,真正的爱书者更乐于自由的阅读。B.中小学语文课会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如果把它们当作任务,常常会事与愿违,学生不一定喜欢书单指定的书籍。C.温儒敏先生认为,现在的孩子因为比父辈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压力更大,机会和诱惑也更多,所以没有兴趣读书。D.温儒敏先生认为鲁迅作品不同于历史著作之类,鲁迅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访谈主持人聚焦中小学生阅读,结合现实与访谈对象的观点提问,将访谈引向深入。B.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受访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思考做出了相应的回答。C.此次访谈关注到了中小学生阅读的现实问题,受访者的回答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D.受访者举例说明自己阅读了古今中外许多名家的作品,但最伟大的还是鲁迅的书。6.引导中小学生广泛阅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怎样的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腊八粥袭山山赵清雅走进营业厅,取了一个号,就坐到大厅的长椅上等候。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年过四十后,她本就没有好脸色了,长期失眠,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鲁可失踪。真是雪上加霜啊。可是她已经哭不出来了,这反而让她很不自在。忽然有人轻轻拍她,她睁开眼,是一张凑得很近的年迈老婆婆的脸。那张脸与她只有几公分的距离。老婆婆轻声说:“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老婆婆费力地解开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指着怀里说:“你帮我把里面口袋里的存折拿出来,好吗?” 赵清雅伸手进去,在别针别住的那个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老旧的存折。老婆婆宝贝似的接过来,颤巍巍地朝柜台走去。赵清雅取完钱,起身回头,发现刚才那个老婆婆竟然还没走,赵清雅下了两级台阶,回头看她还站着,就说:“婆婆,要不我送你回去呀?我有车。”老婆婆喜出望外:“哦哟!我今天运气好好哦,简直有菩萨保佑哦!”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赵清雅的车子绕过几座很摩登的高楼,拐进了一个狭小的巷子。老婆婆忽然说: “到了,就是巷子最里头杂货铺旁边的那个院子。”她开车进去,这是一个极狭窄的院子。停车开门,扶老婆婆下车,赵清雅需要侧着身子走。这样的场景立即引来一些人的目光。有人说: “周婆婆,你今天耍洋盘了嗖?”老婆婆笑眯眯地说: “就是,人家小妹儿送我回来的,人家小妹儿多好!”老婆婆回身拉住她说: “到我屋里坐一哈儿嘛。”赵清雅不想去,正迟疑着,忽见一只脏乎乎的小狗奔跑而来,冲到老婆婆跟前兴奋地扑腾,跟鲁可真像啊。赵清雅伸手去摸它的头,它却一下子闪开了。赵清雅进了屋子,有些发傻,她从来不知道城市里还有这样的住房。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纸箱。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赵清雅问: “你一个人吗?”老婆婆说: “我和乖乖两个。”赵清雅说: “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道: “狗狗。”哦,赵清雅回头看,狗狗正趴在门口看她。赵清雅顺势坐在床上,感觉屁股下面又凉又硬,用手一摸,床上就铺了一床跟纸板似的旧棉被。赵清雅有些心惊:“婆婆,你垫这么少,晚上不冷吗?”老婆婆说: “不冷不冷,我在上面搭了棉衣的。”赵清雅顿时有些辛酸,说: “婆婆你床上太单薄了,我去给你买一床铺盖吧。”老婆婆说: “不消不消,那蚊帐顶板里面全是我的新被子,有街道上送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单位上送的。”赵清雅说: “那你为什么不拿来用?”老婆婆笑眯眯地说: “你说得也对哈,那就用嘛。你帮我拿一下嘛。”赵清雅踩到长凳上,连拉带拽,弄下两个编织袋来。打开一看,可不是,一床棉花被,一床太空棉被,还有被套枕套,都簇新簇新的。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床上那些烂棉絮、脏被子卷起来,扔到外面。再打开包装袋,把厚点儿的棉花被铺到床上当褥子,又把软和些的两床套上被套当铺盖,就是没枕头。她想了想,把一床毛巾被叠好塞进枕套,再铺上新床单,一张床顿时焕然一新了。一切忙完了,赵清雅觉得很累,就一屁股坐在了床上,一眼看见乖乖趴在她扔出去的旧棉絮上,愣愣地看着地。她拍拍床,示意它过来。它没动。若是鲁可,早就闹翻了。她忽然起了个念头,自己可以再养一只狗狗的。一个哈欠不期而至,赵清雅一歪身子靠到被子上。新被子的味道进入她的鼻孔,她又连连打了几个哈欠,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她睡啊睡啊,好像睡了一辈子那么长,起初她还隐约听见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说笑,鸟儿叽喳,溪水流过,后来她听见有人在唱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这些都是母亲爱唱的歌。她终于在歌声里放松下来,渐渐沉入海底,变成了一粒细沙……醒来时,赵清雅不知身在何处。睁开眼,老婆婆正凑得很近很近,笑眯眯地看她:“你醒了哇小妹儿?你睡了好久哦。”赵清雅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睡过觉了。她坐起来,发现门缝里有阳光泻入,自己身上盖着新被子,鞋也脱了,接着,她看到了乖乖,趴在她的脚跟旁边,比她睡得还香。而老婆婆却如昨天一样穿着那件紫色的防寒服,手里端了碗热腾腾的稀饭,递到赵清雅的手上:“你晓得不,今天是腊八,我早上起来就熬了腊八粥,香得很,你赶快吃一碗。”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了老婆婆。她流泪了。她把她的眼泪,蹭在老婆婆那件油乎乎的防寒服上,眼泪越蹭越多,让她抬不起头来。7.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腊八粥这一物象使读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升华了小说主旨,也使小说在风格上具有传统民俗的味道,充满烟火气息。B.小狗“鲁可”的失踪是让赵清雅变得消沉、麻木的原因之一;而小狗“乖乖”对陌生的赵清雅,从警惕疏远到温顺陪伴,成为治愈赵清雅内心失落和伤痛的主要因素。C.小说中摩登的高楼和老婆婆狭窄的小院形成鲜明对比,繁华与贫困的对撞表现了社会发展中小人物生存艰难的主题。D.小说在行文中插人赵清雅的人生经历,丰富了文章内容,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刻画人物。8.文中的老婆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9.有人评价裘山山的写作是“纯棉式写作”,即“温和的、棉布质地的、与皮肤紧紧相贴的”请结合小说谈谈“纯棉式写作”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四、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大夫叔詹进曰:“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问:“是何人?”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乙】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B.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C.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D.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终老亦未见其名”与《庖丁解牛》“所见无非牛者”的“见”意思相同。B.“臣愿举一人以自代。”与课本课文中“何厌之有?”的句式有相同之处。C.“厚赏以利郑也 ”与课本课文中“敢以烦执事”的“以”意思不同D.“乃烛之武之兄文也”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乃”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①旌旗在北门。行子②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①汉将:这里借指唐将。②行子:出行的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别具一格,与边塞诗常表现的战争激烈、思念家乡、苦寒苍凉等内容不同。B.首联写远景,“晚虹”“斜日”“昏”点明时间,营造了低沉压抑的氛围。C.颔联写近景,雨后的积水在青草路上到处流淌,轻烟萦绕着树木和村庄。D.颈联是诗人面对着塞外景色的感叹,采用了因果倒装的手法来加以强调。15.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系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2)《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桓晋文之事》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 语言实际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吃饭、呼吸一样,睡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尽管几千年来人们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但很少有人问: ① ?此前,许多科学家曾针对睡眠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释,包括消除疲劳、巩固记忆、调节机体代谢等,但人们一直无法就此达成一致看法。后来,科学家对睡眠有了新的解释:为了把白天人体积聚的毒素一扫而光。一项美国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进而恢复活力。科学家发现,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并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 ② ,而睡觉时则进行“大扫除”。由于能量有限,它似乎必须在两种不同功能之间选择一个。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这个“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睡眠是现代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到底我们可不可以不睡觉然后腾出更多时间去工作去享受生活? ③ 。人脑需要每天花一定时间让脑脊液好好地为它洗个澡,不然那些脑细胞产生的代谢垃圾堆积起来,就会伤害到脑细胞,时间久了人就会生病,比如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等。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19.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大扫除”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C.我们的语汇有的是外来的,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D.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的观念挑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 ① ,比如,脑电波能预测某人的学习潜力,特别是外语的学习潜力。原来,如果大脑右侧颞叶和顶叶区域的β波很强,那很可能预示着受试者有较强的外语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经过外语训练的成年人,其β波确实会明显增强。脑电波还能用来“猜心”——当你给一个小孩讲数学题时,怎么知道他是否在用心听呢?当小孩听懂了讲解时,脑电波就会明显活跃; ② ,其脑电波会更加活跃;当他只是在应付,其脑电波就会明显减弱。甚至,心理学家利用脑电波还能知道受试者到底是在想桌子还是椅子,或者是在想1到7中的哪个数——受试者在冥想不同事物时,他的脑电波是不同的,只要能得到受试者之前相应的脑电波,便可通过简单对比而准确地猜出受试者的选择。人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对某些特殊场景中的句子,许多人会激发出几乎相同的脑电波;反之, ③ ,就能推断出受试者是否正在冥想某个句子。有人就通过这种方法,(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准确度很高地完成了对多达240个预定的句子的“猜心术”B.完成了准确度很高的“猜心术”,预定的句子多达240个C.对多达240个预定的句子完成了准确度很高的“猜心术”D.对多达240个预定的句子,“猜心术”完成了,准确度很高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六、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人说:“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以上材料引发你怎么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语文02卷-(考试版),共7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语文04卷-(考试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试析文中栀子穿越前后的心理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语文04卷-(参考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