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546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546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546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平顶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X、Y、Z、W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各组物质中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选项 | X | Y | Z | W |
A | ||||
B | ||||
C | ||||
D |
A.A B.B C.C D.D
2.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
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3.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为强酸弱碱盐 | 用加热法可除去NaCl中的 |
B | 具有氧化性 | 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 |
C | 溶解度: | 溶解度: |
D | 可与HF反应 |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
A.A B.B C.C D.D
4.将2molX和2molY充入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8molZ,测得Q的浓度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8
C.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为0.8mol
D.0~2min内Y的反应速率为0.6
5.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钠和水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的反应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D.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6.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在相同条件下,有如下图所示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和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
B.1mol与1 mol 的总能量小于2 mol HCl的总能量
C.1mol与1 mol 反应生成2 mol HCl时,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D.1mol与1 mol 反应生成2 mol HCl的过程中
7.已知有机化合物A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A、B、C、D、E有如下关系:
已知:含有醛基的物质可以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上述5种物质A~E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2种
B.物质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物质C的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D.物质D的溶液可以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烃的分子式为,故该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B.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烃一定是链状烷烃
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D.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9.从柑橘中炼制萜二烯(),下列有关该物质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B.该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该物质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D.该物质与过量的溴的溶液反应的产物为
10.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比较强,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熔喷布是口罩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丙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单体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
B.聚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聚丙烯可以用表示,是一种纯净物
D.橡胶、聚丙烯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
11.下列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
B.
C.
D.
12.有人提出利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冶炼铜的炉渣冶炼铁。用黄铜矿冶炼铜的步骤大致为:
①富集,将硫化物矿石进行浮选;
②焙烧,主要反应为(炉渣);
③制粗铜,120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④电解精炼铜。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冶炼铜的炉渣可冶炼铁
B.不计损耗时,治炼出6 mol Cu,共消耗12mol
C.反应③中的氧化剂为
D.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尾气可造成酸雨
13.下列有关合理用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次忘记服药,下次可以增加一倍剂量服用
B.每日早、中、晚三次与每隔8小时一次,服药效果相同
C.非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OTC”标识
D.长期服用镇静剂可预防某些疾病,没有副作用
14.“绿色化学”的理想状态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以下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是( )
A.工业生产环氧乙烷:
B.水煤气合成甲醇:
C.制取硫酸铜:
D.合成甲丙烯酸甲酯:
15.铅的冶炼过程大致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③制粗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B.将1 mol 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gC
C.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 mol Pb共转移2mol电子
D.方铅矿焙烧的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5分。
16.(16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对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的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已知:溶液可用于检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使溶液变浑浊)。
(1)实验时要通入足够长时间的,其原因是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且经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该装置的缺点是________。
(5)资料表明,上述反应在焦炭过量时会生成副产物SiC。取18g和8.4g焦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3.44L气体,假定气体产物中只有CO,固体产物中只有Si和SiC,则Si和Si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________。
17.(14分)为了探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纯固体物质X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发生化学反应),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红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①若如图1所示,则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X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两种即可)。
②若如图2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以下选项中与其能量变化相同的是_____(填字母)。
A.炭的燃烧反应
B.的分解反应
C.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
(2)如图3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小铝片,再滴入5mL稀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铝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_____。
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
18.(14分)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已除去葡萄糖溶液过滤得到的),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H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E的分子中含有醛基,G是具有香味的液体,完成下列各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G的名称为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写出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F互为同系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
19.(11分)如图是模拟石油深加工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B+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由丙烯还可生成聚丙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4)辛烷()在催化剂、加热、加压下可生成丁烷和丁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有机物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氮气与氢气反应可得到氨气,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可得到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可得到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得到氮气(汽车尾气处理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单质钠与水反应可得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得到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得到氯化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得到单质钠,故B不符合题意;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可得到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可得到次氯酸,次氯酸分解可得到HCl,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得到氯气,故C不符合题意;硫化氢被氧化可得到单质硫,单质硫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可得到,故D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A项,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正确;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正确;C项,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正确;D项,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不正确。
3.答案:D
解析: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两者没有因果关系,A项错误;铁离子具有氧化性,铁离子和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硫氰化铁溶液,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铁离子,两者没有因果关系,B项错误;碳酸钙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钙,但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二者没有因果关系,C项错误;二氧化硅能和氢氟酸反应,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所以玻璃瓶不能保存氢氟酸,二者有因果关系,D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平衡时生成0.8molZ,测得Q的浓度为,则生成Q的物质的量为×2L=0.8mol,所以2:=0.8mol:0.8mol,解得=2,A项正确;平衡时生成0.8molZ,则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故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为2mol-0.4mol=1.6mol,浓度为,B项正确;平衡时生成0.8molZ,则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故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为2mol-1.2mol=0.8mol,C项正确;0~2min内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1.2mol,所以,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钠和水发生置换反应,释放热量,属于放热反应,A项不合题意;灼热的木炭与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项符合题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释放热量,属于放热反应,C项不合题意;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释放热量,属于放热反应,D项不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分子中的化学键是非极性键,HCl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故A错误;根据反应放出能量可知,1mol与1 mol 的总能量大于2 mol HCl的总能量,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断开1mol和1 mol 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反应放出的能量为,故C正确;已知为放热反应,若反应过程中,则反应吸收能量,与实际不符,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有机化合物A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则A是乙烯。B能被氧化生成C,C能被氧化生成D,B和D能反应生成E,则B是乙醇,C是乙醛,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即E为。上述5种物质A~E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乙醇和乙酸2种,故A正确;物质B是乙醇,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物质C是乙醛,含有醛基,乙醛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故C正确,物质D是乙酸,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显酸性,可以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故D正确。
8.答案:D
解析:某烃的分子式为,其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也可能含有碳环,A不正确;碳原子间以单链相连的烃,可以呈链状,也可以呈环状,B不正确;正戊烷分子呈锯齿形,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C不正确;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D正确。
9.答案:C
解析:1个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10个C原子和16个H原子,则其分子式为,故A正确;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甲基,甲烷为正四面体形结构,所以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C不正确;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与过量的溴的溶液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D正确。
10.答案:A
解析:甲基中最多有2个原子与其他原子共平面,聚丙烯的单体是,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故A正确;由聚丙烯的结构简式可知,聚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不正确;聚丙烯可以用表示,属于高分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是混合物,故C不正确;橡胶、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聚丙烯是合成高分子,故D不正确。
11.答案:C
解析: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故A不符合题意;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烯基取代,旋转碳碳单键,两个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可能重合,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B不符合题意;分子中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符合题意;苯为平面结构,相当于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内,故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炉渣的主要成分为FeO,利用FeO可冶炼出铁,A正确;由反应过程可知,故不计损耗时,冶炼出6 mol Cu共消耗的物质的量为(12+3)mol=15mol,B不正确;分析反应③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均作氧化剂,C正确;由反应原理可知,产生的尾气主要成分为,可造成酸雨,D正确。
13.答案:C
解析:一次服用药物的用量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大量的临床研究确定的,不可随意增加,A错误;每日早、中、晚三次不等于每隔8小时一次,服药时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不可随意更改,B错误;“OTC”是非处方药的标识,C正确;药物不能长期服用,避免药物对人体造成不良作用和危害,D错误。
14.答案:C
解析:工业生产环氧乙烷,反应物的原子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符合球色化学要求,故A正确;水煤气合成甲醇,反应物的原子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故B正确;制备硫酸铜的反应中,反应物的原子没有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且生成有毒气体,因此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故C错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时,反应物的原子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故D正确。
15.答案:B
解析: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将1 mol PbS冶炼成Pb的过程中,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2PbS~2PbO~C~2Pb,1 mol 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0.5mol的C,即需要6gC,B项正确;整个冶炼过程中,1 mol PbS转化为1 mol PbO转移6mol电子,1 mol PbO转化为1 mol Pb转移2mol电子,所以制取1 mol Pb共转移8mol电子,C项错误;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是PbO和,D项错误。
16.答案:(1)要用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2)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3)澄清石灰水;溶液;
(4)没有尾气吸收装置
(5)2:1
(6)向溶液中通入气体,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
解析:(1)碳与二氧化硅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下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实验时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故实验时要通入足够长时间的。
(2)根据装置图可知,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3)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碳与二氧化硅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用来检验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所以装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澄清石灰水、溶液;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说明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氧化碳,且经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元素守恒可知,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而该实验装置没有处理CO尾气的装置。
(5)18g的物质的量为0.3mo1,8.4g焦炭的物质的量为0.7mol,二者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为13.44L,则其物质的量为0.6mol,假定气体产物只有CO,固体产物只有Si和SiC,则有:
得到Si和Si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1mol=2:1。
(6)为验证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混有的杂质气体,然后再通入硅酸钠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酸性:。
17.答案:(1)①放热;、CaO(合理即可);②吸热;B
(2)①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②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解析:(1)①若如图1所示,体系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体系内气体膨胀,反应放热,遇水反应放热的物质X可以是、CaO等;②若如图2所示,体系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体系内气体体积缩小,反应吸热,碳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2)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向试管中放入小铝片,再滴入5mL稀NaOH溶液,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烧杯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会出现白色浑浊。
18.答案:(1)纤维素;乙酸乙酯
(2);
(3)
(4)
(5)
(6)、
解析:A来自甘蔗渣(已除去葡萄糖溶液过滤得到的),且分子式是,则A是纤维素;纤维素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B,则B是葡萄糖,其结构简式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D,则D是乙醇;葡萄糖在人体中缓慢氧化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可以转化成E,且E分子中含有醛基,可知E是乙醛;乙醛可以转化成F,F比E多一个氧原子,且能与乙醇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物质G,可知F是乙酸,G是乙酸乙酯;H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乙醇,且H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可知H为乙烯。
(6)G的分子式为,与F()互为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所具备的条件是必须具有羧基,且丙基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正丙基和异丙基,故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互为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
19.答案:(1)
(2);酯化(或取代)反应
(3);加聚反应
(4)
解析:(1)B与丙烯酸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故B为乙醇,A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乙醇,则A应为乙烯,结构简式为。
(2)乙醇中含有—OH,丙烯酸中含有—COOH,二者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共8页。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化学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化学试题(PDF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