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09 地质地貌-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秘籍09 地质地貌-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09地质地貌-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09地质地貌-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秘籍09 地质地貌
◆高考预测
关于地质地貌的考查,近年有回暖的趋势,尤其对于新高考地区,试题量的增加,势必会加大该部分的权重。如2022·河北卷·统考高考真题:考查喀斯特地貌、;2023·浙江卷·统考高考真题:考查地质作用的内外力作用;新课标卷关于地质地貌的考查相对简单一些,且一般会结合生活情境进行考查,所以更要求考生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尤其要牢记秘籍01中关于地质地貌的必记知识点,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真题回顾
(2022·河北·高考真题)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太行山某溶洞研学基地考察。他发现,洞外崖壁夏季细流潺潺,冬季冰锥倒悬,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态结构各异(图):(1)前者由洞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后者相反;(2)二者横切面虽都呈同心圆状,但前者上部空心、下部实心,后者整体实心;(3)前者纵切面下端纹层(沉积微层理)下凹,后者纹层上凸。石钟乳和石笋相向生长连接形成石柱后,继续发育,会演变出多种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洞外崖壁水流的直接来源是( )
A.大气降水 B.裂隙储水 C.植被蓄水 D.冰雪融水
2.小明剖析石柱样本时,区分完整石钟乳段和石笋段的可靠依据是( )
A.石钟乳段横切面实心环状 B.石笋段外部形态下粗上细
C.石钟乳段纵切面中空管状 D.石笋段纵切面微层理上凸
【答案】1.B 2.D
【解析】1.材料可知太行山某溶洞的洞外崖壁,夏季细流潺潺,冬季冰锥倒悬,太行山为季风气候,冬季大气降水少,A错误。图示溶洞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下渗多,水流的直接来源可能是岩层裂隙储存的水,B正确。洞外崖壁陡峭,植被难以生长,C错误,太行山高度有限没有冰川发育,D错误,故选B。
2.材料可知石钟乳由洞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石笋形态与之相反,外部形态下粗上细,但石钟乳和石笋相向生长连接形成石柱后,会演变出多种形态,仅依据外部形态判别不准确,B错误。二者横切面虽都呈同心圆状,但石钟乳上部空心、下部实心,故石钟乳段横切面实心环状、纵切面中空管状描述不准确,AC错误,石钟乳纵切面下端纹层下凹,石笋纹层上凸,D正确。故选D。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 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 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3.A 4.C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所以选A。
4.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5.(2022·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7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
(1)判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顺序,并简述U型谷发育过程。
(2)结合冰斗和U型谷特征,阐释该山区的气候变化。
【答案】(1)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⑤⑥,③④⑧,①②⑦。(同期冰斗不分顺序)
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冰川规模较大,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冰川下蚀形成了嵌套在A中的较窄U型谷B。
(2)冰斗成层分布且基本完好(受破坏微弱),说明雪线逐期上升;两期U型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变小;因此,当地气候逐期变暖,冰川面积减小。
【分析】(1)据材料“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升高。早期,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
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雪线低,冰川规模较大,侵蚀作用强烈,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随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规模变小,冰川下切侵蚀,形成了嵌套在U型谷A中的较窄U型谷B。
(2)据材料“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冰斗成层分布,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基本完好,说明冰川萎缩,雪线逐期上升;据图可知,早期U型谷A宽大,后期U型谷B窄小,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减弱;因此,推测当地气候逐期变暖。
◆冲刺演练
(2023·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位于北盘江上游的尼珠河大峡谷,两岸峭壁陡立,谷底最窄处仅十余米。在峡谷两岸的悬崖上有一大型洞穴——倒钱洞,洞口堆积了较厚的砾石层,砾石层上覆盖了钙板、石笋等化学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洞顶的石灰岩裂隙中渗出的饱和溶液滴落在已经脱离水面的洞底而形成的。下图示意尼珠河大峡谷及倒钱洞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倒钱洞的岩石和沉积物中,最先形成的是( )
A.粗砂层 B.石灰岩 C.砾石层 D.钙板
2.在钙板上仍有细砂层沉积,说明钙板形成后尼珠河大峡谷可能发生过( )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水 D.崩塌
【答案】1.B 2.C
【解析】1.由图可知,沉积物中砾石层位于最底层,形成时间最早,但题目问的是构成倒钱洞的岩石和沉积物中最先形成的,应先有石灰岩的洞体才有后续的沉积物,故最先形成的是石灰岩,B正确,C错误;粗砂层、钙板位于砾石层之上,形成较晚,AD错误。故选B。
2.钙板是倒钱洞脱离水面后形成的,因此是河流下切的标志,而砂层是河流流水堆积物,该地地处云贵地区,夏季多暴雨,又是两岸陡立的峡谷地形,河道狭窄,故推测在河流下切后,该地曾经历过水位明显抬高的大洪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山东菏泽·统考二模)河流入海口的地貌塑造,主要取决于河口区特有的动力和沉积因素。图为我国某河口地貌构成平面图和沿河流方向的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河口处最可能( )
A.海滩浅平 B.河流湍急 C.风大浪急 D.潮汐强盛
4.该河口地貌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答案】3.A 4.B
【解析】3.读图可知,该河口处的沉积物较多,且以细泥沙和淤泥、黏土为主,粗泥沙较少,颗粒很细,说明水流速度慢。海滩浅平水流不畅,速度慢,A正确;河流湍急、风大浪急、潮汐强盛都说明流速快,不利于堆积,BCD错误 。故选A。
4.河口地貌形成过程中,河流携带泥沙流经淤泥和粘土形成的河道,入海口处地势低平,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在河床突然加宽处,由于河水流速降低,在河底受两股相向的底流作用,侵蚀两岸,而在河床底部较高处堆积逐渐形成心滩,故先形成①③,心滩形成后会影响河流流向与流速,流水及泥沙向心滩两侧流动聚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泥沙先向北岸堆积,形成②,后流水携带泥沙堆积,形成④,故该河口地貌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应是①③②④。
(2023·河北·沧州市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东山岛为福建省第二大岛,岛上广泛分布着变质岩、花岗岩。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岛屿分布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岛屿与其成因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台湾岛一珊瑚岛 B.崇明岛一大陆岛 C.东山岛—沉积岛 D.澎湖列岛一火山岛
6.图示风动石自古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该风动石( )
①由球状风化形成 ②由流水侵蚀形成 ③岩性质地坚硬 ④底座相对松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东山岛花岗岩出露地表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岩浆侵入→流水侵蚀→地売抬升
C.地売抬升→岩浆侵入→流水侵蚀 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岩浆侵入
【答案】5.D 6.A 7.A
【解析】5.珊瑚岛主要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而台湾岛曾和大陆相连,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台湾海峡部分下沉,海水进入,台湾岛与大陆分离(提示:台湾岛在东海大架南部边缘),属于大陆岛,A错误;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主要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为沉积岛,B错误;沉积岛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而东山岛变质岩、花岗岩分布广泛,说明该岛屿不是沉积岛,C错误;火山喷发后,岩浆流动停止,相对均匀地冷却收缩,在冷却面上等距离收缩形成规则的柱状节理,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澎湖列岛的岩石景观是由喷出岩(玄武岩)形成的,故澎湖列岛为火山岛,D正确。故选D。
6.图中风动石为花岗岩,整体呈球状,是典型的球状风化景观,①正确、②错误;风动石能够保留至今,说明其质地坚硬,③正确;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风动石与底座岩石的接触面积较小,且能保持相对平衡,推测风动石的底座应是相对坚硬的,若底座相对松软,巨石压在上边,风不易吹动遇强风吹动则会失去平衡,④错误。故选A。
7.由材料可知,东山岛上广泛分布着变质岩、花岗岩,花岗岩为侵入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等作用下形成的,据此可推测出该地先经历了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和变质岩,而后地壳抬升出露,再经过外力侵蚀(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大),东山岛花岗岩出露地表。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江苏·模拟预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豫南大别山区形成了带型、环型和团块型等多种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下图示意豫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豫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多沿河流分布 B.平原多于山区 C.山脊多于山谷 D.新县分布最多
9.豫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多元 B.洪涝频发 C.气候多变 D.地形复杂
【答案】8.A 9.D
【解析】8.读图可知,豫南传统村落主要沿河流分布,A正确;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区,B错误;传统村落沿河流分布,河流分布于山谷,因此山谷多于山脊,C错误;光山县分布最多,D错误。故选A。
9.由材料可知,豫南地处大别山区,地形起伏多变,地形类型复杂,村落主体沿着山水体势进行纵向或横向排列,因此产生多种不同的空间形态, D正确;文化多元会影响建筑物的风格,但是该地村落的形态主要受地形、地势条件影响,A错误;该地地处山区,排水速度较快,洪涝灾害较少发生,B错误;气候相对稳定,没有多变,该区域空间尺度较小,气候差异不大,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2023·全国·模拟预测)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Ⅲ、Ⅰ、Ⅱ
11.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侧蚀拓展 B.滑坡体堵塞的作用 C.上游来水量加大 D.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12.Ⅰ阶段,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 )
A.在洪水期不会被淹没 B.由河流快速下切而成
C.在河流凹岸侵蚀而成 D.由坡面径流侵蚀而成
【答案】10.C 11.B 12.C
【解析】10.读图可知,Ⅲ图中只有古河道,还没有出现滑坡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可以推断时间是最早的;Ⅱ图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并且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河流改道,古河道被废弃,可以推断时间较晚;Ⅰ图中,滑坡体部分被侵蚀,被拦蓄的河水下泄,蓄水减少,上游河段河面变窄,现代河道形成,可以推断时间最晚。所以,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I,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是滑坡集中分布区,结合图示和上题分析,在Ⅱ阶段经历了滑坡,滑坡体阻断了古河道,形成了新的河道,并由于水位抬高,原河道水面变得更开阔,B正确;滑坡一般发生在山区河流的上游,因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侧蚀不明显,A错误;如果河道排水通畅,上游来水量加大,也可以快速排泄,不会加宽河面,C错误;Ⅱ阶段因堰塞湖形成,河床泥沙淤积增多,但这不是河面变宽的原因,泥沙淤积、河面变宽都是滑坡体堵塞的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B。
12.洪水期水位升高,会淹没沿岸河漫滩,A错误;下切侵蚀会形成峡谷,不会形成弯曲的河岸,B错误;河漫滩处,河床向北凹进,是河流在凹岸侵蚀而成,C正确;坡面径流侵蚀不会形成弯曲的河道,D错误。故选C。
(浙江杭州·校考模拟预测)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貌( )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成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若图中箭头代表北,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13.C 14.B
【解析】13.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所以选C。
14.图示为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A坡坡度缓,为迎风坡,其朝向东南方向,说明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风,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所以选B。
(2023·浙江·模拟预测)沿北纬30°自东向西集中分布着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下图)。在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从地壳深处涌出的“喀斯特水”一出地表,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开始结晶析出形成各种景观,称钙华景观。中国最负盛名的钙华景观非常巧合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区域内排成了一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喀斯特地貌自西向东演化分布的规律是( )
A.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 B.平原—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
C.溶蚀山地—孤峰—峰林峰丛—平原 D.平原—峰林峰丛—孤峰—溶蚀山地
16.造就青藏高原东缘钙华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和堆积 B.流水溶蚀和堆积 C.风力侵蚀和堆积 D.海浪侵蚀和堆积
【答案】15.A 16.B
【分析】15.图中自西向东受流水溶蚀作用的时间长、强度大,地势逐渐降低,依次分布为溶蚀山地、峰林峰丛、孤峰、平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本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地质作用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下的钙华地貌景观。钙华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流水溶蚀、流水堆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贵州省位于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分布广泛。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2℃-25℃,冬季平均气温3℃-6℃,年降水量大于1100mm。下图示意贵州境内某喀斯特峰丛山地。
(1)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分布广泛,从岩石和气候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的原因。
热融地貌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如冰洞、冰塔、热融坍陷、热融洼地等,是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又称热融。
(3)比较“热喀斯特地貌”与“普通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和成因的异同点。
【答案】(1)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夏季湿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大。
(2)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严重;早涝灾害多发;土层薄,土壤贫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且耕地分散,人多地少;地形崎岖,对外交通不便。
(3)相同点:地表坑洼不平。
不同点:热喀斯特地貌由冻土随气温变化热融形成;普通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
【分析】(1)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岩石的可溶性,这种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石灰岩中不溶性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湿热的气候更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由材料可知,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石为石灰岩。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降水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
(2)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经济较发达。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多为山区,地表崎岖(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石漠化,土层薄、土壤贫瘠,受地形、土壤影响,耕地少且分散;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表水难以储存;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以上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当地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巨大;峰峦叠嶂、河谷深切,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对外交通不便。上述原因导致当地经济欠发达。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后集水形成的湖泊,是气温较高导致的,而“普通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岩层受到流水溶蚀形成,二者的地表形态的共同特征是地表崎岖不平,坑洼较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秘籍16 生态安全-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16生态安全-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16生态安全-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秘籍14 工业-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14工业-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14工业-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源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秘籍13 农业-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秘籍13农业-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解析版docx、秘籍13农业-备战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