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574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574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574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市2022-2023学年度初中毕业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小辉同学归纳的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 药物分子结构 B. 陨石元素组成C. AI智能程序 D. 化肥高效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详解】A、由分析可知,药物分子结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陨石元素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AI智能程序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化肥高效合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故选C。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氮气不能做食品填充气 B. 煤气中毒应该输氧气急救C. 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越少越好【答案】B【解析】【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能做食品填充气,错误;B、煤气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应该输氧气急救,正确;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虽然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如果很少,地球温度必然会下降、几乎是灾难性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如果很少,植物无法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威胁整个生态平衡,错误。故选B。3.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冰水 B. 液氧 C. 沼气 D. 酒精【答案】A【解析】【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B、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酒精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配制溶液 B. 滴加试剂 C. 加热液体 D. 制取气体 【答案】C【解析】【详解】A、配制溶液在烧杯中进行,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图示操作正确;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C、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陶土网,图示操作正确;D、制取气体的装置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该装置中塞子与烧杯并不匹配,不能形成封闭装置,不能用于制取气体,图示操作错误;故选C。
5. 小涵同学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海鲜防腐,甲醛浸泡 B. 大米霉变,晾晒除霉C. 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D. 金属回收,节能环保【答案】D【解析】【详解】A、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不能用甲醛浸泡海鲜防腐,错误;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不能食用,错误;C、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查看,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错误;D、金属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防止环境污染,正确。故选D。6. 有关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是最软的物质 B. 活性炭可以吸附异味C. 金刚石不具有可燃性 D. 足球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答案】B【解析】【详解】A、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不是是最软的物质,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正确;C、金刚石是由碳组成的单质,具有可燃性,错误;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足球烯是由足球烯分子构成的,错误。故选B。7.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观:甲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B. 能量观:该反应能获得清洁能源C. 微粒观:三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 变化观:【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甲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了氢气,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C、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即,符合题意。故选D。8. 小龙同学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B. 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C. 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晒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D.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元素组成相同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压缩为液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氧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解释错误,故A符合题意;B、根据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则钠原子、氯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核电荷数不同,解释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晒干,解释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分子构成不同,故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性质不同,解释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烧匙中的红磷过量,测量结果会偏大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倒流C. 电解水实验中,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D. 稀释浓硫酸,先在烧杯中加浓硫酸,后沿烧杯内壁缓慢倒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案】C【解析】【详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烧匙中的红磷过量,过少会偏小,过量测量结果不会偏大,故A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故B错误;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加水,后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故D错误。故选C。10. 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A. 净化水生产自来水 B. 含钾物质的转化 C. 合成材料的分类 D. 碱的化学性质 【答案】D【解析】【详解】A、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没有用到煮沸,故选项模型不正确;B、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而硝酸钾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钾,故选项模型不正确;C、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模型不正确;D、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模型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________。(2)单质铁的化合价________。(3)铵态氮肥NH4NO3和(NH4)2SO4中都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答案】(1)Al (2) (3)【解析】【小问1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表示为:Al;【小问2详解】单质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0,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表示为:;【小问3详解】硝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硫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它们都含有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为:。12.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中用到的75%的酒精溶液、铜导线、食盐等物质,主要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2)经常用于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属于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答案】(1)食盐 (2)热塑性 (3)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析】【小问1详解】75%的酒精溶液主要由酒精和水组成,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铜导线主要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主要由离子构成的是食盐;【小问2详解】热塑性塑料是指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热固性塑料是指一经加工成型后,受热也不再熔化的塑料,经常用于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属于热塑性塑料;小问3详解】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13. 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来自敦煌“飞天"的艺术造型,曲线优美,形象优雅。回答下列问题:(1)跳台主体为钢结构,钢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跳台采用的耐火候钢自带防火和防锈功能,请你再举出一种铁制品防锈的方法________;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耐火候钢还含有铜、镍(Ni)等金属,资料显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Ni>Cu。使用下列试剂能够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___。A. FeCl2、Ni、CuCl2 B. Fe、NiCl2、Cu C. Cu、Ni、FeCl2【答案】(1)混合物 (2) ①. 刷油、涂漆、镀其他金属等(答案合理即可) ②. (3)AB##BA【解析】【小问1详解】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小问2详解】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铁制品防锈的方法有刷油、涂漆、镀其他金属等;用稀盐酸清除铁锈,是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A、氯化亚铁和镍不反应,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镍,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铁和氯化镍反应生成镍和氯化亚铁,氯化镍和铜不反应,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铜和镍都不能和氯化亚铁反应,无法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AB。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1分,共12分)14. 探秘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1)熔矿结银①采矿:礁砂主要成分为硫化银,硫化银中硫为-2价,银为+1价,硫化银化学式为________。②冶炼:礁砂周围堆架木炭,点燃木炭后鼓风至一定温度,可熔化成铅银团块。“堆架木炭”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③分银:在分金炉中熔化团块,铅熔化渗入炉灰中,银留在上层。(2)炼铁成钢①冶铁:将铁矿石与煤炭进行熔炼,流出的铁水冷凝后即为生铁。②炼钢:高温下将生铁反复捶打得到钢,是将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答案】(1) ①. Ag2S ②.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2)氧气##O2【解析】【小问1详解】①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硫化银中硫为-2价,银为+1价,硫化银化学式为Ag2S;②“堆架木炭”的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使木炭成分燃烧;【小问2详解】①冶铁:将铁矿石与煤炭进行熔炼,流出的铁水冷凝后即为生铁;②炼钢:高温下将生铁反复捶打得到钢,是将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降低碳含量,从而得到钢。15. 小淼同学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和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1)曲线①是CO2和________作用的综合结果;(2)加入(写出一种具体物质)________试剂可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3)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________(填“①上方”或“①②之间”或“②下方”)。【答案】(1)水##H2O (2)过量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合理即可) (3)①②之间【解析】【小问1详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二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故曲线①是CO2和水作用的综合结果;【小问2详解】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可加入过量稀盐酸,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可加入氯化钙溶液,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问3详解】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饱和石灰水浓度较低,故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但是比氢氧化钠溶液弱,故其曲线在①②之间。16. 如图,为KNO3和NaC1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2)40℃时,现有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等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小于NaCl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B. 降温到10℃时,析出的KNO3晶体质量比析出的NaCl晶体质量大C. 升温至60℃时,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3)要将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答案】(1)110g(误差±2g) (2)A (3)蒸发结晶【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小问2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4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饱和溶液,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氯化钠饱和溶液,溶液中水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等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小于NaCl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正确;B、由于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不能比较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大小,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4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由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没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错误。故选A;【小问3详解】要将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降温结晶仍有部分溶质溶解,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当将溶液蒸干,硝酸钾就全部析出。17. 小昊同学绘制的各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1)其中可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________种;(2)有关图中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碳酸钠的俗称叫纯碱B. 碳酸容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C. 氢气可以作燃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D. 氢氧化钙可以直接食用,作为补钙剂(3)除上述四种物质能转化成水,还有其他物质也可以转化成水,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一种_______(要求此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答案】(1)四##4 (2)ABC (3)【解析】【小问1详解】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这两个反应均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反应均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四种;【小问2详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符合题意;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食用,也不能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故选ABC;【小问3详解】甲烷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1分,共12分)18. 小岩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④的名称________。(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4)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为________。(5)实验室制取的CO2气体中常混有HC1气体,除去该气体可以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A. 浓硫酸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澄清石灰水【答案】(1)酒精灯 (2) (3)①②⑦⑧ (4)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5)B【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仪器的特征,仪器④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小问2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小问3详解】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需要选择⑦锥形瓶(做反应容器),②带直形导管的双孔赛(起连接作用),⑧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试剂),①集气瓶(收集气体),故填:①②⑦⑧。【小问4详解】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还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填: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小问5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能吸收HCl气体,故A错误;B.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HCl气体溶于水即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还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溶解,故B正确;C.澄清石灰水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与HCl气体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故选:B。19. 小慧和小字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A、B两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和Ca(OH)2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两种溶液pH______7(填“>”或“<”或“=”);(2)A组实验证明试管中Ca(OH)2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将AB两组试管内的物质同时倒入一洁净的大烧杯中,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继续实验】I.小慧同学:大烧杯内的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除了酚酞外还有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1:只有NaCl;猜想2:NaCl和CaCl2;猜想3:NaCl和HCl经分析认为猜想3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大烧杯中的溶液,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2成立,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Ⅱ.小宇同学:大烧杯中溶液为红色,则溶液中除了酚酞和NaCl之外,还可能存在的溶质为______(写出一种即可)【拓展与反思】完成实验后,能否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原因是________。【答案】 ①. > ②.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溶液颜色变成无色,答案合理即可) ③. CaCO3 ④. 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与盐酸共存(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⑤. ⑥. NaOH(或Na2CO3或Ca(OH)2或Na2CO3和NaOH或NaOH和Ca(OH)2)(任写一种即可) ⑦. 不能污染环境(或腐蚀管道或污染水源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详解】(1)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Na2CO3和Ca(OH)2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则两种溶液的pH均>7。(2)将酚酞溶液滴入Ca(OH)2溶液中,酚酞变红色,滴加盐酸,盐酸与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故看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试管中Ca(OH)2与盐酸反应。(3)A组发生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有可能过量);B组发生的反应: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AB两组试管内的物质同时倒入一洁净的大烧杯中,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B组中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在水中解离出的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在烧杯中与A组试管中的钙离子(氯化钙解离出氯离子和钙离子,氢氧化钙解离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CaCO3。[猜想与假设]烧杯中有碳酸钙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不能与盐酸共存,所以猜想3不正确。[实验验证]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书写为CaCl2+Na2CO3=CaCO3↓+2NaCl。Ⅱ.大烧杯中的溶液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含有碱性物质,溶液中除了酚酞和NaCl之外,还可能存在的溶质为NaOH(或Na2CO3或Ca(OH)2或Na2CO3和NaOH或NaOH和Ca(OH)2)。[拓展与反思]完成实验后,不能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原因是不能污染环境(或腐蚀管道或污染水源等)。五、计算题(共6分)20. 向装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加入5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1.8g。求:(1)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2)原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3.2g (2)6.8%解:设过氧化氢溶质的质量为x答:原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解析】【小问1详解】反应结束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即氧气的质量=100g+5g-101.8g=3.2g。【小问2详解】详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Zn-65,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三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39,Fe-56,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