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3年全市初中九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
化学试卷
温馨提示:请考生把所有的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答题要求见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们的家乡物产丰富,下列生产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 冶炼钢铁 B. 缎烧碳酸镁生产氧化镁
C. 岫玉雕刻 D. 南果梨酿酒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冶炼钢铁的过程中有生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缎烧碳酸镁生产氧化镁,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岫玉雕刻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南果梨酿酒有酒精灯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 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B. 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易引发爆炸;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易导致污染环境;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引起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
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防止被伤害。
选D。
3. 袁隆平团队开发的超级杂交水稻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稻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 油脂 B. 糖类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稻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B。
4. 下图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塑料瓶应投放在哪个垃圾桶内?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废塑料瓶不属于有害垃圾,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废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废塑料瓶不属于厨余垃圾,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废塑料瓶不属于其他垃圾,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含量较少,常用来填充霓虹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B可以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C.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以用来填充霓虹灯,符合题意。
故选:D。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水结成冰,冰浮在水面上﹣﹣分子间间隔变大
B.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水结成冰,冰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是因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 下列做法的主要目的与保护金属资源无关的是
A. 回收易拉罐 B. 用昂贵的碳素纤维替代金属造赛车
C. 给铁制品刷油漆 D. 自来水管用塑料管材替代铁管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回收易拉罐可以节约金属能源,属于保护金属资源;
B.用昂贵的碳素纤维替代金属造赛车,是为了获得更优良的性能,不属于保护金属资源;
C.给铁制品刷油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金属腐蚀,属于保护金属资源;
D.自来水管用塑料管材替代铁管,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属于保护金属资源。
故选:B。
8.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 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钨的熔点高——用作灯丝
C. 金刚石硬度很大——切割玻璃 D. 二氧化碳密度大——气体肥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具有还原性,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冶炼金属,正确;
B.钨的熔点高,可以耐高温用作灯丝,正确;
C.金刚石硬度很大,所以可以切割玻璃,正确;
D.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用作气体肥料,错误。
故选:D。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D.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寒,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答案】A
【解析】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10. 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能降低,错误;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隔绝空气,正确;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正确;
D、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正确。
故选:A。
11. 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 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 金属氢不能导电 D. 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
B.金属氢与氢气的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D.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在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A.
1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时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时甲的质量是 D.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应前总质量:24g+8g+32g+48g=11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可知t2时刻,乙质量为:112g-16g-8g-24g=64g,所以对比反应前和t2时刻各物质的质量会发现甲质量减小了16g做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了56g做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丁的质量减小了40g做反应物,所以该反应为。
【详解】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6:56=2:7,时乙的质量变化了22g-8g=14g,所以甲的质量变化了4g,所以甲的质量是32g-4g=28g,正确;
D.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6:40=7:5,错误。
故选:D。
13. 布洛芬常用于解热镇痛,化学式为C13H18O2(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33个原子 B. 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
C.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含有1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1个布洛芬分子含有33个原子,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6,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布洛芬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6×2)=78:9:16,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14. 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 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 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 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常不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两者反应会产生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挡反应进一步发生。根据题意,故选B。
15.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除去MnO2中的KC1O3: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
B. 除去Cu中的C:在空气中灼烧
C.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D.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KC1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在空气中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稀硫酸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BaCl2,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
16. 用适当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
(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3)铝在空气中形成的致密薄膜是________。
(4)铁丝和稀盐酸反应后新出现的离子_________。
【答案】(1)N2 (2)C
(3)Al2O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N2;
【小问2详解】
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则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小问3详解】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的致密薄膜是Al2O3;
【小问4详解】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前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生成氯化亚铁含有亚铁离子和氯离子,则新出现的离子是。
17.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城市用水大多是将湖、河、水库等地表水净化后供工厂和居民使用。
(1)河水经过沉降、过滤、__________、杀菌消毒等步骤,可初步净化为自来水。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发生的反应为:(次氯酸),则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生活中最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办法是________,在此过程中水中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最终转化为______(写化学式)而从水中除去。
【答案】(1)吸附 (2)(写也可)
(3) ①. 煮沸 ②. 和
【解析】
小问1详解】
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除色素和异味、杀菌消毒等步骤,可初步净化为自来水。
【小问2详解】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小问3详解】
生活中最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办法是煮沸,因为煮沸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可溶性杂质;在此过程中水中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最终转化为和。
18. 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图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
(2)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3)符号的意义:_______。(答一点即可)
(4)铟与其他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答案】(1)金属元素
(2)114.8 (3)表示铟元素或表示一个铟原子
(4)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铟元素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小问2详解】
元素周期表右下角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小问3详解】
的意义:表示铟元素;表示一个铟原子。
【小问4详解】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铟与其他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19. 如图为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乙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是_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在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
(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关系为________。
(4)时,要将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_____g。
【答案】(1)
(2)降温 (3)甲=乙
(4)1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甲、乙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是t1℃;
【小问2详解】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在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
【小问3详解】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将甲、乙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
【小问4详解】
t2℃时,要将6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设需加水的质量为,,解得:故需加水10g。
三、简答与推断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20.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的副产品,主要是农作物的根、茎、叶.干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蛋白质,近年来农业秸秆的处理备受关注,如何在环境、安全与农民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个社会问题,秸秆处理大体上有四种方式:
一、焚烧还田:焚烧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可以杀灭虫卵,产生的草木灰还给土地增加地力,但大量秸秆野外集中时间焚烧会导致空气污染及消防安全事故。
二、粉碎还田:用粉碎机把秸秆全部打碎,然后撒一些促进发酵的药物,把秸秆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国家对此还有一些的补助.但如果秸秆腐熟不彻底会导致下茬作物减产,种田成本增加。
三、秸秆离田:秸秆综合利用,把秸秆加工成饲料,用秸秆制造纸制品、家具板材、包装材料;同时也可以用于生物发电的沼气原料,从而变废为宝.但现在的问题是能够这样处理的秸秆量远远低于秸秆产量。
四、离田后还田:主要是把秸秆变成有机肥料或者焚烧秸秆发电,然后再将有机肥或草木灰返回农田,对于土壤环境和地力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种方式运输成本较高。
(1)草木灰为土地提供的是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
(2)把秸秆打碎可以缩短秸秆腐熟的时间,其原理是_______。
(3)请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有人说秸秆发电对未来要实现的“碳中和”意义重大,请阐述这种说法的依据_______。
(5)请你以科学家的视角为解决秸秆问题指出一个研究方向______。
【答案】(1)钾肥 (2)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3)
(4)因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秸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几乎相等,所以秸秆在提供能量的过程中不会额外产生二氧化碳
(5)开发廉价高效的促进秸秆发酵的药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小问2详解】
把秸秆打碎可以缩短秸秆腐熟的时间,其原理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小问3详解】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有人说秸秆发电对未来要实现的“碳中和”意义重大,是因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秸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几乎相等,所以秸秆在提供能量的过程中不会额外产生二氧化碳;
【小问5详解】
为解决秸秆问题,可以开发廉价高效的促进秸秆发酵的药物。
21. 我们最新版的一元硬币是在钢芯表面镀镍,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
(2)根据镍的这一用途,请推测镍应该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
(3)写出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答案】(1)金属材料
(2)硬度高 (3)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元硬币是在钢芯表面镀镍,所以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金属材料。
【小问2详解】
镍可以铸造硬币,所以推测镍应该具有的物理性质:硬度高。
【小问3详解】
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推测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镍和铜,对应的方程式为。
22. 现有六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每个字母各代表一种物质)。
(1)请写出B对应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图中所列的转化一定没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答案】(1)
(2)
(3)
(4)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由CuO与C或CO相互反应可生成Cu,CuSO4与铁生成Cu,即CuO、CuSO4、C、CO四种物质都可转化为Cu,可判断E为Cu;CuO与C或CO相互反应可生成CO2,C与氧气反应可生成CO2,即CuO,C,CO三种物质可转化为CO2,可判断B为CO2,;最后根据A、F都能转化成二氧化碳,C,D中只有C能转化为二氧化碳,结合C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知A是C,F是CO;另外氧化铜可与碳或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CuO,CuO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Fe反应生成Cu;D为CuSO4。
【小问1详解】
B是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式为CO2。
【小问2详解】
也就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也就是碳和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图中有硫酸和氧化铜的复分解反应,有碳和氧化铜的置换反应,有碳和二氧化碳得到一氧化碳的化合反应,所以没有分解反应。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0分)
23.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减小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飞溅
(1)稀释浓硫酸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
(3)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_____
【答案】(1)D (2)A
(3)B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液体沸腾,所以为了防止液体飞溅,稀释浓硫酸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故填:D。
【小问2详解】
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可以防止下一次使用时防止药品污染,故填:A。
【小问3详解】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可以防止受热不均匀试管破裂,故填:B。
【小问4详解】
为了读数准确,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故填:C。
24.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带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小组欲用A装置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应从_______(填“c”或“d”)端进入。
(3)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应从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答案】(1) 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2) ①. ; ②. d
(3) ①. 先关止水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中液柱不下降(保持静止),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是试管,仪器②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小组欲用A装置制取:
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且试管口有棉花,确定反应为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从d端进入;
【小问3详解】
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先关止水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中液柱不下降(保持静止),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若用C装置收集(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应从a端进入。
25. 化学兴趣小组对铝片与不同浓度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溶液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水
饱和溶液
水
饱和溶液
水
饱和溶液
水
饱和溶液
水
反应剧烈程度
异常剧烈并有大量溶液冲出试管
剧烈有溶液冲出试管
剧烈冒气泡
产生气体速率快
立即产生气体
产生气体
反应后温度(℃)(室温为17℃)
72
70
65
60
45
40
析出铜的量
很少
较多
多
很多
很多
很多
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入较多水中
大量白色沉淀
较多白色沉淀
稍有白色沉淀
蓝色溶液
蓝色溶液
蓝色溶液
(1)反应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铜的量与______有关。
(2)经检验,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列举一条它的用途_______,据此可推断出氯化铜溶液的pH_______(选填“>”、“=”或“<”)7。
(3)经查阅资料,同学得知白色沉淀是氯化亚铜CuCl,那么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呢?
甲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为了验证猜想,甲同学取少量实验2所得溶液,向其中加入铜粉,但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乙同学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_。
(4)实验全部是在保温装置中进行,极大减少了与外部的热量交换,为什么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高低不同,请提出你的猜想______; ______。(答两条)
【答案】(1) ①. ②. CuCl2溶液的浓度
(2) ①. 作燃料(合理即可) ②. <
(3)将Cu与CuCl2溶液混合并加热
(4) ①. 铝与酸反应产生的热量比(等量的)铝与氯化铜反应产生的热量多 ②. 铜和氯化铜反应放出热量(铜和氯化铜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表格数据可知,加入水的多少改变了氯化铜溶液的浓度,而对应析出铜的量不同,所以生成铜的多少与CuCl2溶液的浓度有关;
【小问2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等;
由表格数据可知:铝加入氯化铜溶液中,产生氢气,根据铝(氢前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据此可推断出氯化铜溶液为酸性,<7;
有红色固体析出,铝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根据铝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小问3详解】
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1、2、3反应剧烈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而铝和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可知白色沉淀与氯化铜的浓度及温度有关,则改进之处是将与溶液混合并加热;
【小问4详解】
铝加入氯化铜溶液中铝与酸、铝与氯化铜、铜和氯化铜均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高低不同,可能是铝与酸反应产生的热量比(等量的)铝与氯化铜反应产生的热量多,或铜和氯化铜反应放出热量(或铜和氯化铜反应是放热反应)。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6. 下图所示为某次实验的过程和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请根据上述信息计算:
(1)原混合物样品中的质量。
(2)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反应中生成的质量为:
设:原混合物中的质量为x。
答:原混合物样品中的质量为5g。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小问1详解】
详解见答案。
【小问2详解】
详解见答案。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离田后还田,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与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