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4 地貌(含解析)
展开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屋山又名“蜀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左图),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山体顶部由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壁围绕,72道瀑布从绝壁倾泻而下,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右图)。瓦屋山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6.1%。瓦屋山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瓦屋山滑雪场是一个天然的滑雪场,全年覆雪时间达190多天。
(1)分析瓦屋山多瀑布的原因。
(2)推断瓦屋山岩石及山体形成的地质过程。
(3)阐述瓦屋山森林覆盖率对当地滑雪场的影响。
【答案】
(1)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岩壁陡峭,落差大;顶部平坦,径流分散。
(2)远古时期为海洋环境,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覆盖其上;地壳断裂抬升,形成断块山。
(3)瓦屋山森林覆盖率高,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雪量;有利于减缓融雪速度,延长积雪时间;可以美化环境,提高滑雪场的吸引力。
【解析】
本题以瓦屋山为载体,主要考查了瀑布、瓦屋山形成过程及森林的作用。
(1)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瓦屋山又名‘蜀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周边悬崖陡壁围绕”可知,岩壁陡峭,落差大;“山顶面平坦如桌台,72道瀑布从绝壁倾泻而下”可知,山顶顶部平坦,径流多且分散。
(2)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可知,远古时期该地为温暖的海洋环境,经化学沉积形成石灰岩;“山体顶部由玄武岩组成”可知,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覆盖在石灰岩上;“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可知,经过地壳断裂抬升后,形成断块山,岩壁陡峭。
(3)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瓦屋山森林覆盖率高,可以涵养水源,增大水汽蒸发,有利于降雪的形成;森林调节气温,减缓积雪融化的速度,延长积雪存在的时间;森林还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高滑雪场对客源的吸引力。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由发源于天山山脉与喀喇昆仑山的河流汇流而成。塔里木河干流自西向东流入台特马内陆湖,河流流经天山南坡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床主要由松散的粉砂构成,河流南部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流上游河道比较顺直,河床宽广,河漫滩广布,河道水面宽度在500~1000m,中游(英巴扎—恰拉)河道弯曲,河道水面在200~500m,下游河道稳定。历史上塔里木河是著名的游荡性河流,由于河床的冲淤变化,造成塔里木河干流改道频繁,在南北两岸摆幅达80~120km。为了综合治理塔里木河,造福流域地区,在河两岸采取井柱桩透水丁坝方案治理干流改道。下图示意塔里木河流域及阿拉尔河岸丁坝。下表示意塔里木河干流各站1956~1999年水文泥沙资料统计。
河段 | 站名 | 多年平均径流量 (108m3/s) | 多年平均输沙量 (104t) | 汛期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
上海 | 阿拉尔 | 46.3 | 2283 | 6.3 |
新其满 | 38.1 | 1693 | 5.6 | |
中游 | 英巴扎 | 29.4 | 1197 | 5.2 |
下游 | 恰拉 | 7 | 19 | 0.5 |
(1)分析1956~1999年塔里木河干流水文泥沙变化对中上游河床产生的影响。
(2)分析历史上塔里木河中游河道南北方向频繁摆动的原因。
(3)指出丁坝建设对治理河流干流改道所起的作用。
【答案】
(1)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和输沙量不断降低,水流挟沙力不断降低,泥沙大量淤积,使干流中上游河床不断抬高。
(2)河流流经地势平坦地区,河道弯曲,侧蚀强烈;河道北部位于天山南坡山前冲积扇地区,地势较高,迫使河流南移;河道南部受冲积物和风积沙的影响,地势也较高,又迫使河流北返,如此往返,造成塔里木河频繁摆动。
(3)降低丁坝下游河水流速,促使泥沙淤积,使河岸侧河床升高,起到保护河岸作用;丁坝使天然河道变窄,中心河道平均流速增加,水流挟沙能力增大,使河床降低,起到防止河床摆动的作用。
【解析】
试题考查河流地貌。
(1)从表中看,1956~1999年,塔里木河干流中上游比下游多年平均径流量大,多年平均输沙量大,汛期多年平均含沙量大,可推测出中上游泥沙大量淤积,使中上游河床不断抬高。
(2)由材料“中游河道弯曲”和“由于河床的冲淤变化,造成塔里木河干流改道频繁”可知,河道南北方向频繁摆动的原因为受地形和河道侧蚀作用的影响。从图中看,河道北部位于天山南坡山前冲积扇地区,地势较高,迫使河道南移。河道南部受冲积物和风积沙的影响,地势也较高,又迫使河流北返,因此造成河道频繁摆动。
(3)从图中看,丁坝伸入河道,使天然河道变窄,使中心河道平均流速增加,冲沙能力增强,减少泥沙淤积,防止河床摆动。丁坝伸入河道,可降低丁坝下游河水流速,促使泥沙淤积,使河岸河床抬高,起到保护河岸作用。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周围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高低排列的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示意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
(1)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青海湖的演化过程。
(2)简述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空间分布特点。
(3)推断青海湖多期成排滩坝的形成与水位变化的内在关系。
【答案】
(1)初期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湖盆),积水形成外流湖;后因东部隆起,外泄通道(倒淌河)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内流湖。
(2)滩砂和坝砂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滩砂呈线状,分布面积大,坝砂呈点状,分布面积小;滩砂多分布在湖泊凹岸或湖岸线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湖泊凸岸。
(3)湖泊周围山地持续上升,气候由湿润转为半干旱,蒸发增强,水位不断下降;在每一次湖泊水位进入相对稳定期,滩砂和坝砂沉积,形成一期滩坝;多期成排滩坝是湖泊水位不断下降造成的。
【解析】
本题是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实现课本知识迁移:主要考查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等。
(1)由材料中“青海湖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可知,初期受内力作用影响,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低洼地,冰雪融水汇集,形成外流湖,即倒淌河的源头;后来东部地壳抬升,倒淌河河水无法外泄,形成内流湖。
(2)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分布特点,需要依据图示从分布位置、分布面积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信息,“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可知,滩坝砂体受波浪影响形成,可推测波浪对滩坝砂体起到了搬运作用,读图结合图例,直接看出,滩砂和坝砂多分布于湖泊东岸(东南岸、东北岸);滩砂多分布在湖泊凹岸或湖岸线平缓地带,滩砂呈狭长带状,分布面积广;坝砂多分布在湖泊凸岸,坝砂呈点状,分布分散且面积小。
(2)由“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可知,水位稳定期,波浪携带的沉积物在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一期滩坝;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多期成排滩坝形成。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多公里。每年大钦岛风力≥6级的大风日数有200多天。该岛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岛上海湾沿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鹅卵石滩具有砾石光滑、颗粒大、滩面孔隙度大、坡度陡等特点。每年的6-8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1)分析大钦岛多大风天气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3)与平坦沙滩相比,分析该岛鹅卵石滩晾晒海带的优势。
【答案】
(1)大钦岛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与夏季风力较强;东西两侧为开阔的海面,无陆地或岛屿阻挡季风;大钦岛位于渤海海峡中部(的风口)位置(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大。
(2)大钦岛多基岩海岸,海岸带的岩石经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崩解破碎;碎石(砾石)在海浪侵蚀或搬运中不断磨蚀成为鹅卵(状)石:在海湾地区随着波浪、潮流搬运作用减弱,鹅卵石在海边堆积,形成鹅卵石滩。
(3)与平坦沙滩相比,鹅卵石滩孔隙度更大,空气流动性好,便于水分蒸发;坡地(及鹅卵石凹凸不平)有利于海带表面的水分迅速排走(流失);白天,鹅卵石升温更快,更利于快速晾干海带;鹅卵石颗粒更大且表面光洁,使晒干的海带杂质少(少沙粒、泥土等),品质好。
【解析】
本题考查岛屿的自然特征、外力作用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1)大钦岛每年大风日数多的自然原因可从季风、海面阻力和峡管效应角度说明。读图据其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该地为季风气候区,受冬夏季风的影响较大,且海面的阻力小,东西两侧没有陆地和岛屿阻挡季风,大钦岛位于渤海海峡中部的风口位置,风力较大。
(2)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是风化--侵蚀--沉积的过程。根据材料大钦岛的海岸为基岩海岸,海岸带岩石经外力作用崩解破碎,碎石在海浪侵蚀或搬运过程中不断被磨蚀成为鹅卵石,在海湾地区随着波浪、潮流搬运作用的减弱,在海边堆积,形成鹅卵石滩。
(3)平坦的沙滩含有泥沙,在沙滩上晾晒海带杂质较多;鹅卵石干净,在鹅卵石上晾晒杂质较少;沙滩透气性不如鹅卵石,比热小,白天温度比鹅卵石低,所以海带水分晾晒的较慢,鹅卵石凹凸不平,有空隙,水分利于排干,白天温度高,干得比较快。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米易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区,境内最低海拔980米,最高海拔3447米,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光照充足,全年基本无霜。近年来米易县利用地形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芒果种植基地,与海南、广西等芒果主产区形成竞争态势。下为米易县位置示意图。
(1)分析米易县所在地区山高谷深的成因。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米易芒果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原因。
(3)以芒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米易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板块挤压使岩层弯曲形成高山和谷地;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下切侵蚀加深谷地。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芒果品质优良;纬度相对较高,芒果成熟较晚,错时上市,市场竞争力强;地形起伏大,芒果品种多样,供货时间长。
(3)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芒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芒果销售市场;促进以芒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
(1)由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信息知,米易县所在地形区为我国的横断山区,横断山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南北走向高山谷地;随着地层抬升,落差增大,流水向下侵蚀剧烈,河流不断下切,形成深谷。
(2)分析米易芒果市场竞争力主要从品质和上市早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农作物品质好的气候条件,通常从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生长期等方面去分析,上市较早说明区域热量条件好。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米易县地处金沙江谷地,四周有高山屏障,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山谷地形,因受下沉气流影响,气温较高,有利于枇杷提前开花结果;位于山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枇杷品质高。所以市场竞争力较强。
(3)当地芒果产业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突出当地生态优势、晚熟优势和优质特色,引进和筛选适宜的优良栽培品种,打造当地芒果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当地栽培技术水平不高,标准化、规范化栽培程度低,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当地芒果栽培技术研究和集成,开展以推广发展优良品种为目的的种苗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开展抗灾防灾技术研究、开展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开展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提高当地芒果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平;加强采后处理技术研究,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以提高芒果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芒果深加工能力,以提高当地芒果的附加值,延长芒果贮藏保鲜时间,提高运输能力;对当地适宜发展种植芒果的区域作全面考察和规划,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投入发展当地芒果产业,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实行芒果生产良种区域经营、管理科学化,经营集约化,产销系列化,做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在积极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发展,要关注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密切关注当地生态变化,做到生态、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8 工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8 工业(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7 农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7 农业(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4 中国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4 中国地理(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