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训练题(67份)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训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C+CO2⇌2CO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都增大 B.都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2.工业生产氨气的适宜条件中不包括
A.用浓硫酸吸收产物 B.用铁触煤作催化剂
C.温度500℃左右 D.压强为20~50MPa
3.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 B.工业合成氨
C.食物腐烂 D.塑料用品老化
4.如图所示为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的图象,则横轴不可能是( )
A.反应时间 B.温度
C.压强(通过改变容器的容积实现) D.的浓度
5.对于反应2H2O2=2H2O+O2↑,下列措施能减慢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c(O2) C.加水稀释 D.使用MnO2作催化剂
6.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温度/℃
溶液
稀
A
25
5
0.1
10
0.1
B
25
5
0.2
5
0.2
C
35
5
0.1
10
0.1
D
35
5
0.2
5
0.2
A.A B.B C.C D.D
7.为了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B.
C.
D.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实验
A
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23g金属钠和含有1mol乙醇的水溶液作用恰好产生0.5molH2
B
鉴别乙酸乙酯和乙酸
分别加入饱和NaHCO3溶液
C
测定混有NaCl的Na2CO3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m1g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后,称量固体质量为m2g
D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9.下列做法的目的与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瓜子包装内放置除氧剂 B.青香蕉和苹果放一起催熟
C.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D.红薯放在地窖中保存
10.用稀硫酸与过量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升高温度 B.滴加少量浓硫酸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改用等质量的锌粉
11.以下措施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葡萄酒中添加SO2作抗氧化剂
B.塑料中添加防老剂
C.燃煤发电时用煤粉代替煤块
D.低温保存运输疫苗
1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能使逆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加C(s)的量 C.扩大容器容积 D.充入惰性气体
13.下列对有关事实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编号
事实
解释
①
锌与稀硫酸反应,加入氯化钠固体,速率加快
增大了氯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②
锌与稀硫酸反应,滴入较多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减慢
锌置换铜的反应干扰了锌置换氢的反应,致使生成氢气的速率变慢
③
5%的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分解速率迅速加快
降低了反应的焓变,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多,速率加快
④
面粉生产车间容易发生爆炸
固体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加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a测定氯水的 B.用装置b蒸馏海水得到淡水
C.用装置c测定反应热 D.用装置d比较和的催化效果
15.甲酸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可生成CO2,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脱氢反应放热,因此不需要加热
B.在反应历程中,反应速率由形成H2并脱附一步决定
C.在催化剂表面离解C-H键比离解O-H键难
D.生成22.4LCO2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二、实验题
16.分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大苏打,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试剂。某同学进行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有关实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见表格),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反应原理Na2S2O3+H2SO4===Na2SO4+H2O+SO2↑+S↓)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参加反应的物质
Na2S2O3
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0
10
0.1
10
0.1
0
B
20
5
0.1
10
0.1
5
C
20
10
0.1
5
0.1
5
D
40
5
0.1
10
0.1
5
(1)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其中:
①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是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下同);
②A和B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是__________因素对速率的影响,与该组合研究问题相同的组合是____________
③B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你分析为何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进行比较(写出一个理由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17.I.分别取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除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_,大小烧杯间需要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_______。
(2)若某同学通过该实验测定出中和热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B.分多次将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将盐酸错取为等浓度的醋酸
Ⅱ.为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溶液、溶液、淀粉三种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滴入溶液后溶液变蓝)
向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用量/
0.1溶液
0.1溶液
0.1溶液
淀粉溶液
时间/s
①
25℃
20.0
10.0
5.0
1.0
0.0
②
40℃
20.0
10.0
5.0
1.0
0.0
③
25℃
20.0
5.0
5.0
1.0
V
(3)写出混合溶液中滴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表中的V=_______,、、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
(5)对比实验①②可推测实验结论为_______。
18.某小组拟用含稀硫酸的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弱酸)的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了如表的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H2C2O4溶液、0.010mol/L KMnO4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
物理量编号
V(0.20 mol/LH2C2O4溶液)/mL
V(蒸馏水)/mL
V(0.010mol/L KMnO4溶液)/mL
M(MnSO4固体)/g
T/℃
乙
①
2.0
0
4.0
0
50
②
2.0
0
4.0
0
25
③
1.0
a
4.0
0
25
④
2.0
0
4.0
0.1
25
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上述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a为_________;
(3)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填写________。上述实验②④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实验③中加入a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观察紫色褪去,草酸与高锰酸钾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n(H2C2O4):n (KMnO4)最小为:_____________。
19.(1)某实验小组用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①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量筒和______________。
②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药品
溶液温度
中和热
初始温度t1
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t2
ΔH
①
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
50 mL 0.50mol/LHCl溶液
20 ℃
23.3 ℃
②
50 mL 0.55 mol/LNaOH溶液
50 mL 0.50mol/LHCl溶液
20 ℃
23.5 ℃
③
50 mL 0.55 mol/LNaOH溶液
50 mL 0.50mol/LHCl溶液
20 ℃
23.4 ℃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kJ/( kg·℃),各物质的密度近似为1 g/cm3。计算完成上表中的ΔH=_____。
③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_____ (填“有”或“无”)影响。如果用6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另一实验小组欲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体积,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用硫酸酸化):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①
2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
②
20 mL 0.2 mol·L-1 H2C2O4溶液
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
①KMnO4和H2C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填实验序号)。
③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图乙,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2+是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与热效应无关,故A正确;
故选A。
2.A
【分析】分析工业生产氨气整个反应。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考虑反应平衡,温度不宜太高。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促进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生产时的条件会限制压强。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看,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一般为压强:20MPa-50MPa,温度:500℃左右,催化剂:铁触媒。
【详解】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看,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一般为压强:20MPa-50MPa,温度:500℃左右,催化剂:铁触媒。用浓硫酸吸收氨气会生成硫酸铵,不适合吸收产物。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制氨气的反应中反应条件的选择,综合反应速率、反应平衡考虑。
3.B
【详解】A.钢铁制品人们总希望使用的时间越长越好,使用钢铁时应该减缓其反应速率,A错误;
B.工业炼钢总希望速率越快越好,所以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
C.食物人们需要其有一定的保质期,使用食物时要减缓其反应速率,C错误;
D.塑料制品人们总设法减缓其老化,使使用时间延长,所以塑料老化不需要增大起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选B。
4.A
【详解】由题图可知,纵坐标随横轴上物理量值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对反应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增大的浓度,都能使增大,故B、C、D都不合题意;
在反应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的浓度逐渐减小,逐渐减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C
【详解】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A与题意不符;
B.氧气为气体生成物,则增大c(O2),对反应体系的反应速率无影响,B与题意不符;
C.加水稀释,过氧化氢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符合题意;
D.使用MnO2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C。
6.D
【详解】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35℃>25℃,则选项C、D中的反应速率分别大于选项A、B中的反应速率;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中反应物的浓度大于C中反应物的浓度,则D中反应速率最快,在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故选D。
7.C
【详解】A.没有参照物,所以无法判断,故A项不选;
B.两实验的催化剂、温度都不同,所以无法判断,故B项不选;
C.两个实验不同点只有是否具有催化剂,所以能够判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项选;
D.两实验温度不同,其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项不选;
故答案为C。
8.A
【详解】A.1mol乙醇的水溶液中的水也可以和钠反应生成氢气,影响了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A错误;
B.乙酸可以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反应且会分层,B正确;
C.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g-m2 g可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质量分数,C正确;
D.其他条件相同,两支试管中只有所用硫酸的浓度不同,可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9.C
【详解】A.在瓜子包装内放置除氧剂的目的是防止食品变质,减慢腐败变质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未成熟的青香蕉与成熟苹果一起密封放置,可以加快香蕉的成熟速率,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是为了防止缺碘,与反应速率无关,故C符合题意;
D.红薯放在地窖中保存可以减缓红薯的变质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10.B
【分析】加热、增大浓度、增大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详解】A.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A正确;
B.滴加少量浓硫酸,硫酸的物质的量增大,生成氢气的体积偏大,B错误;
C.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
D.改用等质量的锌粉,固体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A.SO2具有还原性,添加SO2作抗氧化剂,可减缓氧化的速率,故A错误;
B.添加防老剂,可防止氧化,可减缓反应速率,故B错误;
C.燃煤发电时用煤粉代替煤块,增大接触面积,可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
D.疫苗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高温会发生变性,不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2.A
【详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项正确;
B.增加C(s)的量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无影响,B项错误;
C.扩大容器容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C项错误;
D.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A。
13.C
【详解】①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锌与氢离子反应,即Zn+2H+=Zn2++H2↑,而加入氯化钠固体,氢离子浓度没有改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
②加入较多硫酸铜,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即Zn+Cu2+=Zn2++Cu,不一定有氢气生成,故②错误;
③二氧化锰为双氧水的催化剂,即2H2O22H2O+O2↑,催化剂不改变焓变,但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③错误;
④面粉生产车间的粉尘形成气溶胶增大了固体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面粉生产车间易爆炸,故④正确;
由上分析①②③错误,C正确;答案为C。
14.B
【详解】A.氯水具有漂白性,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不能达到目的;
B.利用该蒸馏装置可实现海水淡化,蒸馏得到蒸馏水,B能达到目的;
C.无保温措施,放出的热量易散失,不能用该装置测定反应热,C不能达到目的;
D.比较和的催化效果,应采用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15.B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的起始状态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的最终状态的总能量,说明甲酸脱氢生成二氧化碳为放热反应,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可能需要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故A错误;
B.历程中最大能垒是历程IV→V,反应活化能为62.9kJ•mol-1-(-17.4)kJ•mol-1=80.3kJ•mol-1,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整个反应速率由最慢的一步决定,即由形成H2并脱附一步决定,故B正确;
C.历程I→II离解O-H键,活化能为44.7kJ•mol-1-0kJ•mol-1=44.7kJ•mol-1,历程III→IV离解C-H键,活化能为36.7kJ•mol-1-8.9kJ•mol-1=27.8kJ•mol-1,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进行,则离解O-H键比离解C-H键难,故C错误;
D.未指明气体的状况,不能计算22.4LCO2的物质的量,也不能确定转移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B。
16.(1)D
(2) B和D 相同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 A和C 相同温度下,该反应速率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哪种反应物的浓度
(3)可溶于水
【详解】(1)(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D。
(2)① B和D组合,温度不同,其他物理量相同。所以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是B和D。
②A和B的组合比较,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其他物理量相同。所以研究的是相同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③B和C的组合比较,的浓度和的浓度不同,其他物理量相同。所以B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该反应速率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哪种反应物的浓度 。
(3)可溶于水测量不准确,实验装置复杂,不易控制。
17.(1) 温度计 保温,防止热量散失,减小实验误差
(2)BC
(3)+2I-+2H+=I2+2H2O
(4) 5 <<
(5)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1)
本实验除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名称为温度计,用于测量溶液的温度,大小烧杯间需要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保温,防止热量散失,减小实验误差;故答案为:温度计;保温,防止热量散失,减小实验误差。
(2)
A.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测定出盐酸溶液体积偏大,混合后放出的热量较多,计算出焓变数字偏大,则焓变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B.分多次将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放出的热量减小,温度计测出数字偏小,计算出焓变数字偏小,中和热偏大,故B符合题意;C.将盐酸错取为等浓度的醋酸,由于醋酸电离要吸收热量,因此放出的热量减小,温度计测出数字偏小,计算出焓变数字偏小,中和热偏大,故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C。
(3)
混合溶液中滴入溶液,双氧水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H+=I2+2H2O;故答案为:+2I-+2H+=I2+2H2O。
(4)
①③是研究双氧水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整个溶液的体积要相同,则表中的V=5,③中双氧水浓度比①中双氧水浓度小,反应速率慢,出现蓝色现象需要的时间长,①②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的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出现蓝色需要的时间短,因此、、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故答案为:5;<<。
(5)
对比实验①②,②溶液变为蓝色比①快,②的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因此可推测实验结论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18. 5H2C2O4+6H++2=10CO2↑+2Mn2++8H2O 温度 1.0 t(溶液褪色时间)/s 催化剂 得③中高锰酸钾浓度与②中高锰酸钾浓度相同,草酸浓度, 2.5
【分析】(1)根据H2C2O4与KMnO4在H2SO4作用下反应生成MnSO4、CO2和H2O书写离子方程式。
(2)实验①②是温度不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要使得混合后高锰酸钾浓度相同,草酸浓度不同。
(3)要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则需要褪色后所用时间,上述实验②④每个物理量都相同,应该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根据混合后溶液体积要相同才能使得高锰酸钾浓度相同。
(5)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得到草酸与高锰酸钾初始的物质的量比值。
【详解】(1)上述反应原理是H2C2O4与KMnO4在H2SO4作用下反应生成MnSO4、CO2和H2O,其离子方程式:5H2C2O4+6H++2=10CO2↑+2Mn2++8H2O;故答案为:5H2C2O4+6H++2=10CO2↑+2Mn2++8H2O。
(2)实验①②是温度不同,其他量相同,因此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最后溶液的体积应该相同,因此a为1.0mL;故答案为:温度;1.0。
(3)要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则需要褪色后所用时间,因此表格中“乙”应填写t(溶液褪色时间)/s。上述实验②④每个物理量都相同,因此应该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t(溶液褪色时间)/s;催化剂。
(4)实验③中加入amL蒸馏水的目的是使得③中高锰酸钾浓度与②中高锰酸钾浓度相同,草酸浓度,不同,如果不加,则②③中高锰酸钾和草酸浓度都不相同;故答案为:得③中高锰酸钾浓度与②中高锰酸钾浓度相同,草酸浓度。
(5)为了观察紫色褪去,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得到草酸与高锰酸钾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即;故答案为:2.5。
【点睛】分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一定要注意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要相同才能使的其中一个物质的浓度相同,另外一个物质的浓度不相同,因此要加入蒸馏水来使混合后溶液总体积相同。
19. 环形玻璃搅拌棒 -56.8 kJ/mol 有 不相等 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 浓度 ② ① KMnO4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 该反应放热
【分析】(1)中和反应要求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只生成水,醋酸为弱电解质,醋酸电离吸热;计算焓变时,ΔH=-;
(2)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应只改变一种因素,而其它条件相同。
【详解】(1)①为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根据表中数据,三次测量的温度差(t2-t1)依次为3.3℃、3.5℃、3.4℃,均可使用,平均温度差为=3.4℃,ΔH=-=-56.8 kJ/mol;
③若用醋酸代替HCl,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时吸收热量,导致中和热的数值偏小;用6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增大,释放的热量增多;
(2)①KMnO4和H2C2O4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
②根据表中数据,实验①、②中的草酸浓度不同,故探究因素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中草酸浓度大,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多;
③由于高锰酸钾溶液显紫色,且用量较少,还可通过观察溶液褪色的时间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根据图象可知,反应速率先变快,可能生成的锰离子作催化剂,还可能反应放热,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训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训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培优--烷烃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