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板》考点精讲及考点归纳
展开七年级语文下册
《活板》考点精讲和归纳
一、考点精讲
【原文】宋代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文】宋代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考点】
〔板印〕指雕版印刷。即在木板上雕刻好文字、图案,再用木版进行印刷。一般认为这种方法起源于隋代。板:同“版”,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用雕版”。印:动词,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件事。唐朝已用雕版刻印历书、农书、佛经,但是还没有普遍刻印各种书籍。盛:大规模,大量。为:做。之:代词,代“板印书籍”这件事。
【原文】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译文】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考点】
〔冯瀛王〕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创者。
〔已后〕以后。已:同“以”。
〔典籍皆为板本〕判断句,用“为”表示判断,译为“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皆为:都是。板本:用雕版印刷的书籍,以区别于手抄的“写本”。
【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译文】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考点】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平民不能穿锦绣,多穿麻布衣服,故称“布衣”。“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以外貌特征指代人,这是借代手法。
〔为活板〕发明了活字版。为:做,这里译为“发明”。活板:即活字版,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
〔火烧令坚〕省略句,“令”后面省略“之”,理解为“火烧令之坚”,译为“用火烧使它坚硬”。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原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译文】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考点】
〔设〕设置。
〔和〕读作huò,混合。
〔冒〕覆盖。
【原文】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译文】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模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模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考点】
〔范〕模子。
〔置铁板上〕省略句,“置”后面省略介词“于”,理解为“置铁板上”,译为“放在铁板上面”。
〔密布字印〕密密地排上字模。布:动词,陈列,排列。字印:字模。
〔满铁范为一板〕排满铁模就成为一块印版。满:排满。为:成为。
〔持就火炀之〕省略句,“持”后面省略宾语“之”,理解为“持之就火炀之”,译为“拿它靠近火烘烤它”。就:靠近。炀:读作yáng,烘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字平如砥〕(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读作dǐ,磨刀石。
【原文】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译文】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若止印〕如果只是印刷。若:如果。止:只,只是。印:印刷。
〔未为简易〕判断句,“为”表示判断,译为“不算是简易的事”。简易:形容词作名词,简易的事情。
【原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译文】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就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考点】
〔自〕另自,另外。
〔具〕准备(好了)。
〔更互〕交替,轮流。更:读作gēng,更换,更替。
〔就〕完成。
【原文】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文】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重复者〕“者”字结构,意思是“重复的字”。
〔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帖:读作tiè,标签,前一个用作动词。意思是“标记”。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原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译文】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考点】
〔奇字素无备者〕定语后置句,定语“素无备”被放到了中心词“奇字”的后面,助词“者”字起到后置作用,翻译时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的前面,译为“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奇字:生僻字。素:平素,平常。
〔旋〕旋即,随即。
〔以草火烧〕用草烧火烘烤。火:名词作动词,烧火。烧:烧烤,烘烤。
【原文】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译文】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加上与混合物互相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行脱落,根本不会被弄脏。
【考点】
〔木理〕木头的纹理。
〔兼与药相粘〕加上与混合物互相粘在一起。兼:副词,加上,同时,又。
〔燔(fán)〕烧。
〔用讫再火〕印完后再用火烤。讫:读作qì,完毕。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其印自落〕这些字模就会自行脱落。其:指示代词,这些。印:字模。自:自行。
〔殊〕根本。
【原文】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今天还珍藏着。
【考点】
〔为余群从所得〕被动句,以“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宝藏〕珍藏。宝:名词作状语,像宝物一样。藏:读作cáng,收藏,珍藏。
二、考点归纳
(一)文化常识
1.课文《活板》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作者是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有关历史、文艺、天文、地理等多种知识的笔记体著作,是研究北宋历史和科学史的重要文献。
2.活板即活字印刷技术。唐代雕版印刷已经很发达,但都是用整块的木板整页雕刻。活版是用一个个字模临时拼组而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二)重点实词
1.一词多义:
⑴唐人尚未盛为之(做,发明)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被)
⑵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印刷)
其印自落(字模)
⑶火烧令坚(用火)
用讫再火令药镕(用火烤)
⑷持就火炀之(靠近)
瞬息可就(完成)
2.词类活用
以纸帖之(名词作动词,标记)
用讫再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以草火烧(名词作动词,烧火)
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宝藏(名词作状语,像宝物一样)
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3.通假字
药稍镕(同“熔”)
板印书籍(同“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板”同“版”)
(三)特殊句式
1.典籍皆为板本(判断句,用“为”表示判断,译为“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
2.未为简易(判断句,用“为”表示判断,译为“不算是简易的事”)。为余群从所得(被动句,以“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
3.持就火炀之(省略句,“持”后面省略宾语“之”,理解为“持之就火炀之”,译为“拿它靠近火烘烤它”)
4.火烧令坚(省略句,“令”后面省略“之”,理解为“火烧令之坚”,译为“用火烧使它坚硬”)
5.置铁板上(省略句,“置”后面省略介词“于”,理解为“置铁板上”,译为“放在铁板上面”)
6.奇字素无备者(定语后置句,定语“素无备”被放到了中心词“奇字”的后面,助词“者”字起到后置作用,翻译时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的前面,译为“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