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 试卷01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 试卷02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 试卷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森林资源现状及作用,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资源现状及作用
    1.分布及现状
    (1)分布
    ①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
    ②热带雨林(原始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2)绿色水库

    (3)基因宝库

    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3)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

    四、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


    微点1 森林生态效益的记忆技巧
    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微点2 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

    地区
    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微点3 热带雨林并不只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的东岸,受暖流和信风的影响,热带雨林可分布在南北纬15°~25°区域内,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微点4 森林破坏后产生的问题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气候异常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生态环境恶化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自然灾害频发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锐减
    森林的环境效益不同于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微点5 雨林破坏后的影响

    微点6 热带雨林得以保存的原因
    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人口密度小;雨林地区开发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植被茂密、丛林阻隔,交通不便,不易开发。
    微点7 迁移农业对雨林的影响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传统的耕作方式。当地的土著居民通过毁林开荒的方式开垦耕地,种植作物,经过连续几年的耕作,土壤肥力下降,成为废弃土地;于是再寻找新的地方毁林烧荒,使森林在原来的废弃土地上得以再生。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休耕期越来越短,导致热带雨林破坏越来越严重。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8·高考江苏卷改编)“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1~2题。

    类型
    面积比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杨树林
    25.0
    18.7
    18.5
    15.6
    13.7
    杂阔林
    44.7
    48.4
    52.6
    53.6
    55.8
    经济林
    20.6
    21.5
    21.9
    22.7
    23.4
    其他
    9.7
    11.4
    7.0
    8.1
    7.1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提高造林存活率
    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④提高林地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④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C

    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危害及保护措施


    (2020·银川一中模拟)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下图示意西双版纳地区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图中数字为相对值)。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生态效益最强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橡胶林与茶树
    C.单一橡胶林 D.草地
    2.在相同的条件下,地表水下渗最少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橡胶林与茶树
    C.单一橡胶林 D.草地
    3.在西双版纳,有利于其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减轻水土流失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橡胶林与茶树
    C.单一橡胶林 D.草地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植被类型中,热带雨林水土流失最弱;热带雨林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故生态效益最强。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单一橡胶林水土流失最严重,地表径流量最大,说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差,地表水下渗最少。第3题,西双版纳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发展依赖经济林业,橡胶林与茶树都属于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从图上可以看出橡胶林与茶树比单一橡胶林水土保持效果好,同时种植经济作物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1.A 2.C 3.B
     湿地及其保护

    (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举例如下: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
    (1)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
    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②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类型
    结果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河流的截流改向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3.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4.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2020·阳泉模拟)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回答1~3题。

    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泥沙淤积
    C.地壳抬升 D.围湖造田
    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
    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所挟带的泥沙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最终露出水面,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第2题,由“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第3题,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龙感湖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而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是候鸟越冬地的重要条件之一,③正确;鸟类一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该地区应该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
    答案:1.B 2.D 3.C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回答4~6题。
    4.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5.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6.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对。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第5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第6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成寒漠,D错。
    答案:4.A 5.D 6.C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角度一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角度二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

    问题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水土
    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湿地
    萎缩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
    破坏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生物多样性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减少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工程措施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等

    (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套用模板】

    模板答题要点
    要点获取依据

    (1)

    范围大小变化、
    范围变化方向、
    分布连续性 
    从图中可知,1976年分布范围连片;1987年分布范围退缩,成碎片化;2000年分布范围有所增加,并且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工程建设 
    森工企业砍伐森林和修路破坏植被;停止采伐和修隧道,植被覆盖率提高

    (3)

    协调道路建
    设与环境保
    护的途径 
    合理规划道路建设;修建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修复被破坏的植被
    【尝试解答】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20世纪 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2020·衡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材料二 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
    (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解析:(1)可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注意“深厚冲积物”体现了物质条件;“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现今寸草不生,体现了植被破坏。(2)“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体现了增加河水含沙量、淤塞河床、堵塞河道;同时向黄河岸边推进也会造成区域荒漠化面积扩大,从而减少注入黄河的水量。(3)注意结合“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从减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以及提供能源、增加收入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邻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
    (2)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
    (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选择题
    (2020·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据此回答1~3题。

    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林业经济产值
    甲林区
    1 598.57
    93.81
    乙林区
    1 287.84
    399.19
    丙林区
    568.36
    126.90
    丁林区
    2 163.77
    89.42
    1.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
    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叶层厚
    C.叶片总面积大 D.生物种类多样
    2.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
    A.甲林区 B.乙林区
    C.丙林区 D.丁林区
    3.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
    解析:第1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第2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林业经济产值最高。第3题,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所以针对北方林区应营造护田林网。
    答案:1.C 2.B 3.D
    (2020·青岛模拟)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回答4~6题。

    4.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林外风速较小 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气温较高 D.林内郁闭度大
    5.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
    A.慢,风速较小
    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快,太阳辐射较强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6.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
    A.春季融雪量增加 B.融雪速度降低
    C.融雪时长缩短 D.河流汛期提前
    解析:第4题,林区森林郁闭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第5题,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故C正确。第6题,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春季融雪速度较慢,所以融雪时间长,而利于水的下渗与保持水土,生态效益较高,故B正确,C错误;融雪时间长而河流汛期滞后,则D错误;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积雪厚度较小,则春季融雪量较小,故A错误。
    答案:4.D 5.C 6.B
    (2020·南昌十校模拟)下表是在对某区域5块不同林地连续9年的观测分析后所得到的侵蚀模数与滞留水模数的相关数据。不同树种随树龄变化的水土流失特征,为该地区人工植被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及抚育管理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树冠大、高度较矮、树叶密度大、郁闭度高的林地拦截雨滴击溅的作用大,能延缓和分散降雨对地面的打击作用,水土流失量较小。)据此回答7~8题。

    监测
    年限
    1#小区
    2#小区
    3#小区
    4#小区
    5#小区
    毛竹
    林灌混交
    杉木
    茶树
    松树
    第1年
    1/1
    1/1
    1/1
    1/1
    1/1
    第3年
    0.3/1.2
    0.5/2.1
    0.7/1.5
    3/0.9
    4/0.7
    第5年
    0.2/1.4
    0.3/2.6
    0.5/1.7
    3.1/0.9
    3/0.7
    第7年
    0.1/1.7
    0.3/2.9
    0.4/2
    4/0.8
    3.2/0.6
    第9年
    0.1/2
    0.2/3.5
    0.2/2.4
    4.5/0.8
    6/0.5
    注:表中数据分别是侵蚀模数/滞留水量模数(相对值)
    7.与前三个小区相比,随着时间的增长,茶树与松树试验径流小区的侵蚀模数变化有差异的原因是(  )
    ①茶树每年要进行施肥与采茶,人为干扰程度大
    ②松树的树冠形状与郁闭度对延缓和分散降雨对地面的打击作用有限
    ③茶树根浅,固土能力弱
    ④松树落叶量小,护土能力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若用下列树种进行城市绿化,则从长远来看最易于起到海绵城市作用的是(  )
    A.毛竹 B.杉木
    C.林灌混交 D.松树
    解析:茶树是经济作物,采摘后对雨水的截留作用有限,松树树叶呈针状,树冠的形状对雨水截留作用弱。林灌混交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答案:7.A 8.C
    (2020·玉溪模拟)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下图)。据此回答9~11题。

    9.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蒸发较弱 B.地下水位高
    C.地势低平 D.降水丰富
    10.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月-次年1月
    11.琼莱运河建成后(  )
    A.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
    B.埃及水资源减少
    C.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D.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解析:第9题,盆地内部,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有利于沼泽的形成。盆地地势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地下水位高有利于沼泽的形成,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图示区域降水丰富,各地的降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区域并没有形成沼泽,可见降水丰富也不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第10题,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应为降水少的干季。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受其影响,苏德沼泽所在区域降水较多,为湿季,故5-10月该沼泽的面积大。11月-次年4月都为干季,但2-4月为干季后期,此时沼泽面积最小。第11题,琼莱运河避开了苏德沼泽,沼泽拦截泥沙及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泥沙及径流将更多地进入尼罗河。苏德沼泽的水循环减弱,水质会下降。逐渐变干的沼泽将有利于耕作,故盆地内部的可耕地将增加。
    答案:9.C 10.A 11.A
    二、非选择题
    12.(2020·武汉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森林对环境影响和实行森林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科研人员对长白山某地针阔混交林与附近空旷地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等要素差异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林地与林外空旷地的光照、气温等气象要素均有明显不同。间伐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间伐是长白山林区实行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图甲示意林地与空旷地7月日平均气温比较,图乙示意林地与空旷地月平均土壤温度比较。


    (1)比较林地与空旷地7月日平均气温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比较冬季林地与空旷地月平均土壤温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试说明间伐对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的地理意义。
    (4)请给当地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图甲显示,7月林地日平均空气温度低于空旷地。其原因一是森林枝叶反射、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削弱作用强;二是林内土壤、空气较湿润,环境的热容量较大。(2)图乙显示,12月、1月、2月,林地月平均土壤温度较空旷地高。其原因主要从森林对风力、积雪厚度等的影响角度分析。如森林可削弱风力,林区风速较空旷地小,土壤热量散失较少;林地积雪厚度大,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强。(3)间伐部分林木后,林木的密度减小,改善了森林的光、热、水、土和防灾等条件,有利于保留林木的生长。(4)主要从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资源利用方面,主要采取间伐措施,防止皆伐和破坏性采伐;保护森林资源方面,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促进森林更新和防治森林灾害等。
    答案:(1)差异:7月林地日平均气温较空旷地低。
    原因:7月份森林生长繁茂,枝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多;林地热容量较空旷地大,增温慢。(从空旷地的角度作答,合理亦可)
    (2)差异:冬季林地月平均土壤温度比空旷地土壤温度高。
    原因:林内风速较小,林外较冷空气与林内较热空气的交换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森林对林地土壤起到了保温的作用;(由于冬季积雪的存在,森林与空旷地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积雪的消融程度存在差异,)林地积雪厚度要大于空旷地,积雪对林地土壤保温作用更强。(从空旷地的角度作答,合理即可)
    (3)间伐调节了森林小气候(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利于枯枝落叶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间伐减少了自然灾害(病虫害、森林火灾、雪压等)的发生频率。
    (4)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以间伐为主(防止皆伐或破坏性采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防治森林灾害(火灾、病虫害等)。
    13.(2020·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花又名巴西花梨,具光泽、无特殊气味、结构细而均匀,质地硬,强度高,是一种名贵硬木,可以用于制作豪华家具、地板、生活器具等。非洲刚果河沿岸(如下图所示)是巴花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出产的巴花价格低廉。我国某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所产木料削裁多余枝杈后原木带根从港口黑角出口到我国,之后在我国加工成高档家具。

    (1)简述我国某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的主要原因。
    (2)指出巴花原木在布拉柴维尔以上河段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分析原因。
    (3)说明巴花砍伐后原木带根出口我国的主要原因。
    (4)有人建议刚果河沿岸国家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以换取较多的外汇。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析:(1)可从我国供需矛盾大、该地资源丰富但伐木技术水平低,以及河流沿岸具有水运优势角度分析。(2)图示该地以上河段流经众多沼泽地而地势平坦、河流多但无铁路,则可利用水运运输。原因可从陆路交通缺乏、水运优势角度分析。(3)可从树木根部可利用角度分析,注意“削裁多余枝杈”但留根,说明根部具有价值。(4)开放性题目,同意可从资源丰富,出口带来的好处角度分析;不同意可从大量砍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分析。
    答案:(1)我国市场需求大,但国内森林覆盖率低,木材供应严重不足;刚果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资源丰富,且材质好,有许多名贵硬木;当地经济水平低,采伐技术、管理水平落后;沿河建场便于运输;等等。
    (2)水运(或河运)。原因:沼泽、丛林广布,陆路运输设施不完善;木材水运的基础建设投资小,耗能少,运输成本低,短期内运出的木材量大;水运能够减少原木装卸的工作量,且能减少木料的磕碰;等等。
    (3)巴花是名贵硬木,其根部也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如可加工成艺术品等,因此带根出口增加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等等。
    (4)同意:刚果河周边地区巴花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巴花生长速度快,可再生;经济落后,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可以促进周边居民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或不同意:过度砍伐巴花原木,会破坏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降低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生物失去原有的栖息地,出现濒危现象;等等。




    章末综合检测(十三)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  )
    A.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
    B.植物多度当年不变,第二年略有降低
    C.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
    D.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
    2.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  )
    A.土壤湿度降低 B.昼夜温差增大
    C.土壤表层疏松 D.土壤肥力提高
    解析:第1题,图示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故A错误;火烧后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故B错误、C正确;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但植物多度略有增加,故D错误。第2题,火烧后可产生草木灰,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生物生长变快,则地上部分生物量会显著提高,故D正确;土壤湿度降低不利于生物生长,故A错误;火烧前后昼夜温差、土壤表层软硬度变化不大,故B、C错误。
    答案:1.C 2.D
    石漠化是植被、土壤覆盖的碳酸盐岩地区转变为岩石裸露的喀斯特景观的过程,是中国南方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严峻的生态问题。下图示意广西西北部某县域不同强度石漠化发生率随坡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3~5题。

    3.该地石漠化强度分布的一般特征是(  )
    A.潜在石漠化发生率与坡度关系不大
    B.极强度石漠化在坡度等级为一级的地区发生率相对较高
    C.坡度越小,石漠化发生率越高
    D.任意坡度石漠化的发生率均为极强度>强度>中度>轻度
    4.坡度等级六级以上的地区各种强度(除了潜在)石漠化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土层厚度 B.降水强度
    C.人类干预 D.岩石类型
    5.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最有效的是(  )
    A.降低坡度,修筑梯田 B.北土南运,改良土壤
    C.封闭矿区,禁止开采 D.营造林地,保持水土
    解析:第3题,极强度石漠化在坡度等级为一级的地区发生率相对较高,B对。第4题,坡度等级六级以上的地区,耕作难度大,人类干预少,各种强度(除了潜在)石漠化发生率呈下降趋势,C对。第5题,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应注意营造林地,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D对。大范围修筑梯田,会降低植被覆盖率,易引发水土流失,A错;北土南运,改良土壤,耗资巨大,难以实现,B错;对矿区应要求合理开采,注意生态恢复,不应完全封闭矿区,C错。
    答案:3.B 4.C 5.D
    (2020·泉州五中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回答6~8题。


    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
    /(g/kg)
    氮含量
    /(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6.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7.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8.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紧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
    解析:第6题,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即提高土壤肥力。该流域选择种植刺槐(豆科植物),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显著。第7题,对比表格数据可知,封山育林的表层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都是最大的,故其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地表径流减少,故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第8题,结合表格信息可知,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抗旱涝能力。
    答案:6.B 7.A 8.C
    (2020·山西名校联考)土壤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土壤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碱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表。读表,回答9~11题。

    国家
    印度
    中国
    巴基
    斯坦
    乌兹别
    克斯坦
    伊朗
    土库
    曼斯坦
    埃及
    受土壤盐碱
    化危害的灌溉
    面积(百万公顷)
    7.0
    6.7
    4.2
    2.4
    1.7
    1.0
    0.9
    占总灌溉面
    积比重(%)
    17
    15
    26
    60
    30
    80
    33
    9.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  )
    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10.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
    A.夏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秋季、夏季 D.冬季、秋季
    11.印度土壤盐碱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
    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
    解析:第9题,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D对。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多,不易发生盐碱化,B错。降水丰富地区的耕地不易发生盐碱化,C错。第10题,地中海沿岸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北平原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两地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第11题,印度土壤盐碱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土库曼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答案:9.D 10.A 11.B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20·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72 m,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快速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 mm,蒸发量为2 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97 km2,平均水深约为 24.98 m。

    (1)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6分)
    (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8分)
    (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8分)
    解析:(1)程海位于横断山区,所在区域断裂下陷成为谷地;因为所处区域降水多,积水成湖。(2)结合材料分析,应是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湖泊水位降低,慢慢转变为内流湖。(3)程海面积保持多年稳定说明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而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说明程海的补给水源不只是降水;结合材料可判断该湖会受到地下水补给。
    答案:(1)程海地区受断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
    (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
    (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湖,湖泊面积保持稳定,说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除降水补给外,还有其他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封闭山谷,其他补给水源应以地下水为主。
    13.(2020·晋中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西双版纳(见下图)地处云南南部,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落差大。这里有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8.3%,生物种类丰富,其中植物有2万多种,鸟类有429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3,兽类有67种,占全国兽类种数的16%。该地气候湿润多雾,年平均雾日一般为90~180天。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地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雾日出现明显变化。
    在建的回龙山水电站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走廊带中,其下游有我国仅存的完整热带雨林河谷之一,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环境影响极大。2018年2月一场对回龙山水电站的公益诉讼,又一次引发了关于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1)分析西双版纳雨林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
    (2)比较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前后西双版纳雾日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8分)
    问题①:指出回龙山水电站开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
    问题②:西双版纳历史上就形成了“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请分析此生态观对西双版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解析:(1)本问应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自然方面主要从气候、地形等角度分析,气候角度主要是根据纬度位置分析该地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湿热多雨;地形角度主要从山高谷深使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方面主要从人类活动影响小入手分析。(2)本问需要结合雾的形成条件分析。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接近地面的空气易冷却。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前热带雨林茂密,空气湿度大,风速小,地面空气易冷凝成雾;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后,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林间空间增大,从而增加了风力、削弱了蒸腾作用,使水汽不易冷凝。(3)问题①中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林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治理措施主要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如关停该项目,恢复已破坏的自然景观,加强环境监管等。问题②中朴素的生态观的启示是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在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气候资源以及民族独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答案:(1)气候湿热多雨,自身生物种类繁多;区内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垂直带谱多;交通不便及建立保护区,当地受破坏与干扰小;经济较落后,工农业不发达,对环境破坏小,利于生物群落保护。
    (2)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前雾日多于扩大后。 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前,森林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林下气温低,风速小,水汽易凝结成雾。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后,群落结构单一,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林间空间增大,风力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水汽变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加,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3)问题①:热带雨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 关停该项目;恢复已破坏的自然景观;加强环境监管。
    问题②:西双版纳应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生态保护是立足之本;应利用该地优越的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与绿色农业;应利用丰富的农产品(热带水果、茶叶、药材、天然橡胶、甘蔗等)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应利用优美的热带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相关试卷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8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8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森林资源现状及作用,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28讲 城镇化与城乡景观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28讲 城镇化与城乡景观 (含详解),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8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含解析)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