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673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673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 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及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的微观解释。
三、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展示】1.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2.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过渡】同学们你们见过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乙炔焰吗?那是乙炔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工人师傅们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的进气阀门,来改变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火焰的温度。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的量充足时,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现在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促进燃烧的方法
【活动天地6-3】
1.将乙炔气体用玻璃管导出后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上述燃烧的乙炔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 发出黄光,冒出黑烟,放出热量 |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 |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瓶壁上有水雾;没有黑烟冒出 |
【提问】请同学们从微观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充分?
【讲述】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就能燃烧。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碰撞接触的分子越多,燃烧就越剧烈。乙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2+5O2 4CO2+2H2O。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希望燃料能燃烧的充分,因为如果不充分燃烧不但会造成燃料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那么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呢?
【活动天地6-1】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并据此归纳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中吹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展示答案】
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增大氧气浓度。
4.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增大氧气浓度。
【总结】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剧烈。
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用煤气烧饭时,有时看到锅底有黑色物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处理?
【讲述】这是因为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充足时,燃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分别是:
C+O2(充足)CO2 2C+O2(不充足) 2CO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也可以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
C+CO22CO,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发生碳的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另外,煤气泄漏或燃料气体的不充分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冬季在密闭的室内取暖时,将炉门封住后,人往往感觉气闷这是什么原因?
2. 通风良好的煤炉中通常发生哪些反应?
3.在上述反应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什么?冬季取暖时应该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知识点二、爆炸
【过渡】你见过爆炸的场面吗?在露天的空地上引燃少量火药粉末不会发生爆炸,爆竹管里只有少量火药,为什么会爆炸。
【结论】爆炸必需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
【实验探究】6-1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将一个塑料瓶的瓶底剪下,在瓶塞处插入一根带有止水夹的尖嘴玻璃管。用排水法收集满纯净的氢气后,将塑料瓶移出水面,固定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观察现象 |
|
【提问】为什么刚开始时氢气能够在导管的尖嘴处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却发生了爆炸呢?
【结论】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遇明火)才可能发生爆炸。
【展示】播放视频“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讲述】可燃性气体(或飘浮的可燃性固体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发生急速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就会发生爆炸。
【讲述】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气等可燃性气体一旦泄露,且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里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在加油站、化工厂、煤矿的矿井和面粉厂等场所,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一定要严禁烟火,请同学们记住下面几种和燃烧有关的标识。
【随堂练习】
1.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2.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比较安全的是( )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掏空沼气池前用灯火试验
C.用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D.到小煤窖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答案:A
3. 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
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
答案:B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知道了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引起爆炸。
六、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2课时
充分燃烧的方法: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浓度。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引起爆炸。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归纳总结,合作学习,知识拓展,设问过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