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课时讲练 (含详解)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4讲 课时2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含详解)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3 水循环 (含详解)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4 海水的性质 (含详解)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6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含详解)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7 海—气相互作用 (含详解)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5 海水的运动 (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5 海水的运动 (含详解),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浪,波浪能的特点,洋流,石沪捕鱼区的海域,下列时间石沪捕鱼量较多的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25 海水的运动1.海浪(1)类型海浪种类成因特点风浪由风力形成的最常见的一种海浪浪高越高,能量越大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能量巨大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2)影响: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海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3)防御措施:工程措施如修建海堤,生物措施如种植海岸防护林等。1.海浪的基本要素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是海浪的基本要素。波长是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波高是波峰与波谷的相对高度。2.波浪能的特点波浪能具有能量大、分布范围广等优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2.潮汐(1)概念: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1.月球的引潮力是形成潮汐的主要原因因为月球距离地球比太阳近得多,其引力是太阳引力的2.17倍,是形成潮汐的主要原因。2.潮汐能的特点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蕴藏量大,运行成本低,潮汐发电对环境污染很小;是相对稳定可靠的能源,其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 3.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2)按海水温度分类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洋流的种类(按成因分类)(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在海洋表层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2)密度流:不同海区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的密度不同,表层海水由低密度区流向高密度区,底层海水由高密度区流向低密度区。(3)补偿流:由风力或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3)分布规律①一般规律名称分布组成特点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5°~45°之间)流向为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大洋东侧为寒流,大洋西侧为暖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纬45°~70°之间)逆时针环流;大洋东侧为暖流,大洋西侧为寒流南极外围洋流南纬40°以南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季风洋流北印度洋随季节改变流向,夏季为顺时针环流,冬季为逆时针环流 ②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冬季夏季图示盛行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季风洋流流向向西流向东流洋流系统组成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南半球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的原因(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区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全球热量平衡: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传输热量;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输送海冰和冷水。②影响大陆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③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秘鲁沿海东南信风吹拂,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部冷水带着海底营养物质上涌,形成渔场 ④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挟带冰山威胁船舶行驶安全;洋流附近容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安全。⑤对海洋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1.潮汐的形成和影响(1)潮汐的形成潮汐是由于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当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就会相互叠加,形成大潮;当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与地球和月球的连线垂直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部分引力会被抵消,形成小潮。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2)影响潮差大小的因素①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出现大潮,潮差大;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出现小潮,潮差小。②海湾轮廓: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容易形成大潮,潮差大。③海上风向:海上盛行风吹向河口内,会使得更多海水进入海湾,潮高会更高,潮差也会 更大。④河流水量:若河流水量较大,则河水和潮水叠加,潮高就会更高。(3)潮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潮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人们对潮汐的利用主要是根据潮汐的周期性规律展开的。 人类活动潮汐规律的利用船舶进出港口选择涨潮时赶海即潮间带采集,需在落潮期间进行观潮选择潮差大的大潮时段冲浪应该避免落潮时段,因为落潮期间浪高较小游泳避开涨潮和落潮的时间段盐场建设涨潮时带来高盐度的外海海水,便于提取海水晒盐海产品养殖利用潮间带养殖 2.渔场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世界渔场的分布多数渔场分布在温带海区、大陆架附近、寒暖流交汇处、上升流海区及河流入海口附近。(2)影响渔业资源的因素①光照:大陆架附近海水浅,阳光充足。②水温:水温高,鱼类生长快。③饵料:浮游生物丰富(温带海区水温季节变化明显,上下层海水交换;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上升流使底层海水上泛;河流径流汇入)。(3)案例分析: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四大渔场形成类型具体表现洋流名称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处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丰富南太平洋东岸的秘鲁寒流 (2021·6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材料二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3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_________(填方位)移动。(2分)(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2分)(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6分)答案 (1)西南 南(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解析 (1)读图2可知,当吹西南风时,甲地最容易形成海雾。根据图3可知,145°E经线上,每年3~6月,成雾频次的等值线向低纬弯曲,即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南移动。(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海雾都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雾。当风力过大时,水汽不易凝结;当风力过小时,输送的水汽量有限,不利于形成海雾。(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夏季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增大,水汽增多;且根据图中七月等压线可知,夏季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流经北侧较冷海面易形成海雾,因此甲地夏季海雾频发;北极航线主要通行时段为北半球夏季,所以甲地夏季航运更为繁忙,结合上题可知,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南界往低纬延伸,表明夏季海雾范围扩大。因此,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下图为“南太平洋部分海域1月、7月平均浪高(单位:m)分布图”,浪高≥2.5米为大浪。完成1~2题。1.图示海域浪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纬度呈负相关 B.冬季浪高大于夏季C.西部高于东部 D.低纬度大浪频率高2.全年浪高较大的海域洋流( )A.流动方向为自东向西B.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C.形成动力为盛行西风D.带来饵料形成大渔场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浪高与风带相关而非纬度,A错误;南太平洋7月为冬季,由图可知冬季浪高大于夏季,B正确;西部与东部差异不大,C错误;由图可知,纬度0°~30°浪高普遍小于纬度30°~60°,可知低纬度地区大浪频率低,D错误。第2题,南太平洋浪高较大区域为盛行西风带,洋流为西风漂流,则西风漂流流动方向为自西向东,A错误;西风漂流按性质分类属于寒流,B错误;西风漂流形成动力为盛行西风,C正确;西风漂流无饵料来源,D错误。(2022·河南平顶山市模拟)上升流的形成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风沿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较长时间吹拂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所形成的风漂流使其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引起近岸的下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流。每年6~8月此种类型的上升流在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最为强盛。下图为“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该类上升流在爪哇岛南部海域最强盛时,当地的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4.与附近非上升流海区相比,上升流海区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低 B.温度低、盐度高C.温度高、盐度低 D.温度高、盐度高5.受上升流的影响,爪哇岛南部海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表层海洋生物减少 B.海岸线向陆地推进C.台风活动频率增大 D.表层海水密度增大答案 3.C 4.B 5.D解析 第3题,爪哇岛南部海岸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每年6~8月,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与该地海岸线基本平行,加之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南半球向左偏),该区域上升流最为强盛,C正确。第4题,由于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洋底层的冷性、高盐度的海水上升,使得与附近非上升流海区相比,上升流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低,盐度高,故选B。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受上升流的影响,上升流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低,盐度高,从而使得表层海水密度增大,D正确;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海洋生物增多,A错;上升流涌升的过程中,可能将近海泥沙带至海岸附近堆积,促使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进,B错;上升流使得表层海水温度降低,降低了台风发生的频率,且爪哇岛南部海域所处纬度较低,台风活动的频率不是很大,C错。课时精练海冰流是海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众多的海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而成,多发生于纬度较高的海域和开春时节。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大陆的大海湾,是南极大陆周围海冰流最密集的海域,罗斯海的东岸是南极企鹅繁衍生活的天堂。下图为“罗斯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推测罗斯海海冰流的流向是(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C.由东北流向西南 D.由西南流向东北2.与罗斯海西岸相比,罗斯海东岸成为南极企鹅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上涌 B.洋流交汇 C.风浪较小 D.气候温暖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极点附近处于极地高压带,罗斯海附近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吹东南风,在极地东风影响下,海水由东南流向西北,B正确。第2题,罗斯海东岸处吹东南风,对于东岸而言是离岸风,受其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深层冷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来源,鱼类又为企鹅提供了食物来源,所以东岸分布企鹅多,A正确,该区域无洋流交汇,风浪较大,气候寒冷,B、C、D错误。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5题。3.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A.M B.N C.Q D.K4.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M B.T C.S D.Q5.推测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A.可再生,蕴藏量大 B.稳定,无污染C.目前利用率高 D.分布广,易开发答案 3.D 4.B 5.A解析 第3题,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能流密度最大,故该海域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第4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南)岸为背风岸,海浪较小。T海域位于陆地的西北岸,故该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第5题,波浪能清洁、蕴藏量大、可再生,故波浪能发电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开发波浪能的不足之处是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由材料中“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可知,目前波浪能利用率低。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我国潮汐资源丰富,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发电。据此完成6~7题。6.关于潮汐发电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B.日发电量稳定,年发电量不稳定C.投资小、造价低,是一种较经济的能源D.不需要与大电网并网运行7.具备进港条件的船舶从停泊海域起航进港,时间安排较为合理的是( )A.日出时 B.日落时C.涨潮时 D.落潮时答案 6.A 7.C解析 第6题,潮汐是利用海水落差发电,清洁无污染,A正确。潮汐现象在一天中各时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潮汐发电日发电量不稳定,B错误。潮汐电站造价高,C错误。需要并入电网,D错误。第7题,日出日落并不是海水最高位的时候,A、B错误。进港需要海水水位较高的时候,所以涨潮的时候比较合理,故选C。石沪是一种利用潮汐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海边的先人以当地丰富的玄武岩及珊瑚礁为材料巧妙嵌套,在海边堆砌两道长圆弧形石质堤岸,从浅水处一路延长至深水处,在深水处尽头向内做成弯钩状。读图,完成8~10题。8.下列地区最适宜大面积推广石沪捕鱼的是( )A.黄河三角洲入海口 B.江苏省沿海地区C.台湾西南澎湖列岛 D.日本东部海岸地带9.石沪捕鱼区的海域( )A.水面处于低潮位之下B.海底地形呈现缓斜特点C.处于风浪小的海湾内D.海底多淤泥,营养物质丰富10.下列时间石沪捕鱼量较多的可能是( )A.农历初四 B.农历初七C.农历十一 D.农历十五答案 8.C 9.B 10.D解析 第8题,黄河三角洲和江苏省沿海地区处于河流入海口,多泥质海滩,缺少石料,因此难以大面积建石沪,A、B错误。日本东部海岸地带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海域一般较深,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石沪捕鱼,D错误。台湾西南澎湖列岛石料多且水域较浅,适宜大面积推广石沪捕鱼,C正确。第9题,水面处于低潮位之下,石沪捕鱼区被海水淹没,鱼群出入自由,鱼难以被捕获,A错误。风浪小,海水难以带鱼群进入石沪,不利于捕鱼,C错误。海底淤泥多,石堤难以修砌,D错误。海底缓斜有利于石堤的修砌,B正确。第10题,鱼量受潮水的强弱影响显著,农历十五潮水水位高,较多的鱼群会顺着潮水流动游入石沪,D正确。读“世界海洋多雾区分布图”,完成11~12题。11.图中多雾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受暖流影响 B.位于寒暖流交汇处C.受寒流影响 D.受信风影响12.海雾出现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海边迎着气流来向支起一张吸水性较好的大网,下方再安设导流管就可以收集淡水。下列国家最适宜安装该装置的是( )A.中国 B.新加坡C.沙特阿拉伯 D.智利答案 11.C 12.D解析 第11题,由世界洋流分布图可知,图中的多雾区均有寒流流经。寒流流经的地区会出现多雾的天气,因为寒流海水温度低,造成海洋表层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C项正确。第12题,该装置的目的是收集淡水,应选择水资源短缺且海雾出现较多的国家,故选D。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潮汐是由于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涌潮最大。下图为我国钱塘江江口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潮差大的河口建造堤坝、闸门和水轮发电机厂房,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围成水库,对水闸进行适当启闭调节,使库内水位与海洋水位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下图示意潮汐能发电站的原理。(1)分析我国钱塘江每年中秋节前后潮大的原因。(8分)(2)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有何优势?(2分)(3)有专家认为我国的钱塘江江口不适合建潮汐能发电站,联系材料说明理由。(4分)答案 (1)我国钱塘江每年中秋节前后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夏秋季降水丰富,钱塘江入海径流量大,杭州湾水位高,从而抬高潮位;夏秋季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2)受天气的影响小,占用土地少。(3)钱塘江江口口大肚小,不利于蓄水;坝体过长,建造成本高。解析 (1)可从天文、地形、海湾水位、盛行风等角度分析。(2)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受天气的影响小,且占用土地少。(3)结合钱塘江江口位置示意图和潮汐能发电站的原理图可知,建设潮汐能发电站需要水库蓄水,而钱塘江江口口大肚小,缺乏建水库的条件;坝体过长,成本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讲 课时86 西亚 非洲 (含详解),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宏观区域认知,微观区域认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1章 课时48 人口容量 (含详解),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9 土壤 (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组成,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为使土壤具有良好墒情,春季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